虎妈狼爸教育模式合适吗

时间:2022-06-04 04:46:11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虎妈狼爸教育模式合适吗

  导语:透过现象看本质,“虎妈”“狼爸”事件的“喧闹”确实发人深省,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目前教育体制和方式的抉择问题,还有孩子个性品质的探索等问题无一不受到各界的关注与思考。

虎妈狼爸教育模式合适吗

  虎妈狼爸教育模式合适吗

  “虎妈狼爸”式教育方式成为了教育界备受争议的焦点问题。

  毫无疑问既有媒体炒作的因素,又有社会上跟风盲从风气的推波助澜。其背后所隐含的问题,是广大家长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的迷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日益增高,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加之现在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所以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在当前素质教育模式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不少父母逐渐将视野转到传统的教育模式,于是“虎妈狼爸”式教育就受到了追捧。

  其次以考高分、进名校作为成功教育的判定标准由来已久。

  在当前通行的应试教育大旗下,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仅是一句口号,检验教学成果的主要指标或唯一指标还是分数。大多数家长坚信只有好的.分数才能进好的大学,继而才能找打好的工作。所以在这狭隘的成才理念下导致了很多家长只关心分数。往常我们谈到这种“三天一顿打”的棍棒教育,公众舆论必然会立场坚定地认为这是一种落后、摧残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可是,一旦有了“孩子进北大”的诱惑,有的家长便失去了清醒的判断,忘记了先前所坚持的教育理念。在很多家长看来,只要孩子能进北大,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是可以的。

  家庭教育是个极具个性的教育,教育模式也因人而异。

  “虎妈狼爸”教育方式并不具有标准或者说是模式的意义,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教育模式是不可复制的极端个案,不能忽略两人成功所在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虎妈”本身是大学教授,家庭拥有良好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她在严厉要求女儿的同时,还能给孩子很多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再看看“狼爸”萧百佑,高考时他以广东省文科第8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暨南大学。1987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当时盛极一时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该公司关闭后,他开始下海创业,三十年来,在金融、地产领域成绩斐然。两位家长的家庭条件、教育优势绝非大多数家长所具备。

  再次,极端的打骂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奴性教育”。

  在家庭教育方面,蔡美儿从小被父母严格要求,萧百佑更是考不好被父母暴打,他们的经历和后来的成功造就了自己的独特教育方式和信念。在“虎妈”眼中,孩子始终是被动的,是个被教育者、被塑造者,不管你是否愿意,因为“我是为你好”,所以你必须服从。而“狼爸”更为夸张,在他看来,在0至12岁孩子的性格中,动物性占主要成分,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下进行的,所以要用鸡毛掸子给他立规矩。两个家长都用或打或骂的体罚方式,让孩子懂得服从。这种教育实质上就是“奴性教育”,是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在这种高压教育下只能增加孩子的叛逆心理和对家长暴力的恐惧感,你打他的时候他或许迫于皮肉之痛会暂时向你妥协认错,其实在他心里是不服气的甚至心中怀有仇恨,一旦家长不在他身旁或他足够强大的时候这种仇恨会变本加厉。

  最后,不是所有的“虎妈”“狼爸”都能成为蔡美儿、萧百佑。

  2011年8月15日,广东男子徐文辉因为四岁女儿小茹玩耍摆放在阳台橱柜里的多种调料一事暴怒,棍棒教育将亲生女儿殴打致死。当事人徐文辉自认为他一直崇尚的棍棒教育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他从小也是被母亲打大的,并坚称打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她能够有一个好的发展,但是在悲剧事件的背后我们显然看到了并不是“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狼爸”“虎妈”模式在我家为啥没用?

  提到“中国狼爸”萧百佑,可能很多父母并不陌生。

  他的四个孩子不仅品学兼优、才艺双佳,琴棋书画各有所长,而且知书达理、谦和恭让。儿子萧尧、女儿萧君曾同时考上北大,2011年,老三萧箫也被北大录取,创造了“一门三北大”的奇迹。 萧百佑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就是,以“打”为法宝。

  “对待我的孩子,我也是这样啊,不听话、成绩不好我就打,但为什么越打他情况越糟糕呢?”当林洁菁给前来听课的父母展示“狼爸”、“虎妈”的教育做法是,一些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

  林洁菁对于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认同,孩子倘若没有幸福的童年,就难有幸福的人生,因为童年的经历影响人的一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教育也应该是因人而异的,适合其他孩子的好方法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林洁菁告诉家长们,高压教育并不一定能培养出优秀孩子。

  适当的压力才能有助于孩子成长

  “过于严苛的教育模式还会带来很多副作用。”林洁菁给家长们分析,有些教育伤害不会一下子显现,但伤害就是伤害,它一定会隐伏在生命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北大也有跳楼自杀的,还比如一些人身上发生的偏执人格、抑郁症、癌症等,很多都和童年所受的强权教育有关。

  对于给孩子的压力和学习动力的关系,林洁菁通过“弹簧论”来讲解何为适度压力。“一根弹簧,什么时候才能弹动?上面压住过重东西;上面东西过轻;重力适度?”直观三个观点,家长们很容易就得出“重力适度,弹簧开始上下弹动”。林洁菁总结说,“压力和动力的关系也是如此,家长们要把握好度,只有压力适当的时候,才可能转化为动力。”

  作为家长,不能只看到孩子的光芒,还要看到孩子内心的痛苦,关注孩子承受的`压力究竟有多重。“当你看到孩子突然变得闷闷不乐、或者出现过激行为的时候,就应该介入干预,了解孩子究竟为什么会这样了。如果是孩子不堪重压了,家长要懂得正确疏导。”

  给孩子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吧

  那么,怎样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呢?这才是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林洁菁对此给出了“秘诀”:从“心”开始、从“态度”开始转变。

  “孩子追求完美、走极端,那么家长不能在一旁视而不见。不应用"你为什么差几分没得满分"这样的施压手段解决问题,家长更应该先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你们是允许孩子失败的,并让孩子知道父母是最安全的人。慢慢的,让孩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己的缺点。”林洁菁告诉家长们,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让孩子更有动力学习,“情绪也是一种生产力。”

  适合的目标,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必须的,与其给自己重压来达到无法达成的目的,不如给自己定上一个合理的目标,通过努力就可以达成,然后再顶一个,这样一次一次不断进步,允许过程存在。“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有信心,学习的动力才会越来越强。”

  父母同一“阵线”才让孩子不摇摆

  “家庭教育一个声音”,这是林洁菁的又一个观点。顾名思义,也就是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需要观点、做法一致,这样孩子才不会左右摇摆,弄不清该听谁的。而且孩子也会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会利用父母对自己的意见不一致,去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一方,也就是说,谁护着自己,他就倾向谁。

  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甚至会有意识地“你唱白脸我唱黑脸”,一个迁就、保护孩子,另一个则扮演严厉教育的角色,这对孩子是很不好的,可能造成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而这种能力是孩子从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并且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支持。当孩子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再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了。

【虎妈狼爸教育模式合适吗】相关文章:

关于“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分析06-15

狼爸虎妈式教育实例分享03-21

狼爸虎妈式教育有何利弊07-19

狼爸奶爸的教育方式12-06

《虎妈猫爸》被搬上家长会学习如何教育孩子05-05

宝爸宝妈教育宝宝的技巧04-30

猫爸的教育方式你赞同吗05-30

宝爸宝妈怎么给宝宝取名?04-29

准爸准妈的胎教新法介绍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