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教育孩子

时间:2020-11-15 13:15:56 教育 我要投稿

该怎样教育孩子

  相信都会有些家长抱怨孩子总是很调皮,不听话。越说越不听。都不知怎样教育才会听话。其实只要家长肯用心想一想,其实想要孩子听话是不难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怎样教育孩子,欢迎来参考!

该怎样教育孩子

  “做父母的本分”

  重视教育的思想,早已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性格之中,在海外,该怎样教育孩子?。即使定居他乡、奋斗他邦,对子女的教育的高度重视也是华裔族群身上最鲜明的标志。

  在毛里求斯,华裔族群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子女在国外留学,而且成绩也非常优秀

  。每年国家按统考成绩排名的大学官费留学生,华裔子弟榜上有名的特别多。有一年只有3%人口比例的华族子弟,囊括了75%的大学官费留学生学位,让其他民族刮目相看。

  在日本,大多数华裔家长在孩子身上花费的教育经费,比普通家庭要多。有78%的家长在学龄前的孩子身上每月花费的支出为2.5万日元,而64%有三年级以上孩子的家庭月教育支出高达4万日元。很多华人家长在孩子学龄前让孩子上中文学校,学钢琴,跳芭蕾,游泳……

  家住千叶的李小姐,把每星期在超市打工的钱都用来给两个孩子上私塾。以前孩子没有上学时存下来的钱,全花在教育费上了,加上每天打工的钱用在私塾费上,正好扯平,好像自己辛辛苦苦,就是为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当然,考进私立学校,庞大的教育费依然是李小姐的“持久战”,但李小姐说:“没有办法,这就是我们做父母的本分。”

  一位华人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上好学校,把中国小学的教科书全都收集到了,在家没日没夜地给孩子补习,现在三年级的儿子,已经把中国小学五年数学习题集做完了,而她为了孩子已经三年没有开电视了。孩子上学,她就在家里备课,俨然是一位标准的家庭教师。

  孩子领情吗?

  家长这么付出,孩子是否领情?在对日本华人孩子的抽样调查中,有41%的华人孩子表示对自己的父母不满,他们认为父母剥夺了他们与同学在公园玩耍的权利,有的甚至减少了他们充足的睡眠时间。

  “我没有时间和其他同学玩,他们相约去哪里,我都不能去,很快我便与同学有了一些距离。但我不愿意这样,我想和同学一起玩。莎士比亚都说过,游戏是孩子们的工作,为什么母亲要剥夺?就算我读了好的大学,我以后做什么依然是母亲做主。我不要这样的人生,家长之友《在海外,该怎样教育孩子?》。”很多华人孩子都想不通家长为什么要他们这样努力地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

  甚至很多华裔孩子还用实际行动对抗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安排。来自中国香港,移民温哥华已13年的David,大女儿今年17岁,就读卑诗省顶尖的私立女校,小儿子今年11岁,就读私立天主教小学。David对两个孩子的课业要求很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出色。但每当他与孩子闹僵时,他们会突然冒出一句:“Don't expect me to be Chinese(别指望我会做个中国人!)”因为对孩子们来说,在他们朋友眼里,中国人是与众不同的:勤奋好学,却难以和别人打成一片,成为异类。

  还有不少华裔子女长大之后,因为幼年对父母教育方式的逆反心理,不再看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甚至有些人不关心和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这与当初家长培养子女的意愿大相径庭。一位85岁的老华裔曾感叹说:“我们当年为了孩子拼命工作,但结果却让我们心寒。”

  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有关专家认为,问题主要出在没有摆正融入主流社会与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关系。

  华人移民家庭中的“上一代”,多数在移民前于祖籍国生活了颇长的时间,对传统中华文化的认可是根深蒂固的。移居海外之后,他们很多人对中国教育思维是认同的。

  但作为他们的子女,特别是在国外出生的“ABC”们(生于国外的中国人),自小就进入国外的幼儿园,其后是小学、初中、高中,接受的.完全是国外的教育,无论是语言、行为、思维方式都已发生了改变。所在国的价值观念可能与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强迫孩子适应完全中国式的教育,就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乃至叛逆。为此,有关专家对海外华人父母们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重视中国教育思维与所在国教育方式的融合,取两方之所长,同时要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

  (二)在家要跟子女讲中国话,不要满足他们听得懂。生活在国外,如果父母在家里不坚持跟子女讲中国话,社会上是没有人跟他们讲的。而学习语言是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

  (三)在积极培养子女成材融入主流社会的同时,也要引导子女学习中华文化,保留中华民族的根,特别要注意家庭教育,从小、从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子女的品德教育,也就是中华民族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是为人父母的基本义务,不能完全寄托于学校。

  此外,很多孩子在国外出生、长大,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很模糊,应该带他们回来看看,激励其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在“2006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上,笔者认识了在美国费城市公立学校McCall School任职的金亭亭老师,她虽然已是73岁高龄,依然乐于带孩子们回来寻根问祖。2004年,她的孙女刘莉莉也参加了寻根之旅。通过那次寻根,她加深了自己是华夏子孙、龙的传人的意识。在一次为毕业班设计T恤衫图案的活动中,刘莉莉设计了一条龙,从十几种学生设计的图案中脱颖而出,被学校采用。这令她的自信心大增。

  父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难的一种职业,即使再怎么样也不能辞职不干。有时看似对孩子好的做法并不能得到好的效果,有八大误区是家长教育孩子中不可避免的,那怎样应对教育孩子的八大误区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下八大误区都是什么,以及怎样应对教育孩子的八大误区。

  一、为保全面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公众场合,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父母迫于颜面只好乖乖“就范”,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学上, 这关系到对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父母权威的树立。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一方面要打定主意,教育孩子远比面子重要,即使众目睽睽,不该满足的要求决不可轻易松口;另一方面,可以用其他新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中国父母虽然疼孩子,但经常把孩子看作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不完全的人”:孩子的房间想进就进,日记抽屉也是公然 “检查”。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具有隐私权的公民,受法律保护。如果不想孩子长大后到处吃亏,那么从小就要开始保护孩子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权益。

  三、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些父母不仅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还把他们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最后机会。父母的这种补偿心理,会让 孩子错失成为他们自己的机会。其实,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而不是孩子为父母的理想负责,这才是符合进化论、适应社会发展的。不管在什么职业什么岗 位,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就是成功,拼儿子并不是真英雄。

  四、成绩代表一切。当今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不得不靠成绩来竞争。不过,考试不是唯一重要的,它只能考察知识的掌握,不能考察知识的实际运用。所以,在督促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际能力。

  五、早起就是好,睡觉就是懒惰。现在未成年人学习任务重,睡眠普遍不足,对身体和智力发展都有影响,可有的父母还担心孩子贪睡。为了追求“闻鸡起舞”而催孩子早起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孩子无法跟古人一样“日落而息”,于是早起就成了疲劳战。

  六、孩子就应该专心读书,不用分心做家务。做家务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放松学习中紧张的神经,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加深亲子关系。

  七只要学习好,缺乏幽默感和情趣是无所谓的。学习成绩并不能伴随孩子一辈子,而活泼幽默的性格能让孩子一生好人缘,不管逆境顺境都能快乐生活。

  八、撒娇是不合理要求的借口。很多父母把孩子的示爱或撒娇看成是“提要求”的信号,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情感内敛的文化使然,另一方面是父母把成 人世界的物质化套到了孩子身上。其实,根据心理学的期待效应,多正面看待孩子,他们会回馈给你惊喜。

  以上介绍的就是教育孩子的八大误区及应对措施,希望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避免出现教育误区。

【该怎样教育孩子】相关文章:

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08-08

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08-04

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好习惯08-04

孩子的想象力该怎样失去08-12

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自觉性08-09

家长该怎样正确培养孩子的耐心08-08

孩子喜欢撒谎该的教育方法08-01

孩子入园后该怎么教育07-06

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觉性08-09

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控力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