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时间:2022-04-20 16:22:08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加强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加强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加强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如何加强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1

  摘要: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正文: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好行为、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能增强幼儿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我认为应该紧紧抓好四个环节:知、情、行、固,是幼儿对生活常识的认识;情,是幼儿伴随认识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行,即做,形成习惯;固,是巩固强化习惯的形成。知、情是行、固的基础;行、固是知行发展的最终目的。具体地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知情合一,激发自觉性

  知情合一,能够促使幼儿将认识见之于行动,激发幼儿仿效的欲望,增强自觉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育活动,提高孩子的认识,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寓教育与情境表演、小实验、小剧、儿歌、故事、投影、课件之中,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变教师要为他做为幼儿自觉的行动。如:把一滴生水、一块未洗净的苹果切片,放在显微镜下引导幼儿观察,孩子们会惊奇地发现有许多毛毛虫在里面跳舞。生动的事实使孩子们知道:不喝生水,不吃未洗干净的瓜果。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增加了感性认识。

  倘若你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孩子们身边有许多说服力很强的事例。这类从孩子们中来又还给孩子们的创作素材,极易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富有感染力的文艺作品和表演形式,常使幼儿情随境迁,明晓道理。因此,我们很注重通过自编教材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如:针对幼儿吃饭不能细嚼慢咽的不良习惯,我们编排了小剧:“红红的肚子为什么疼?”针对幼儿蒙头睡的不良习惯,我们编了儿歌:“阿嚏阿嚏真难受,感冒感冒真头疼,要是你想少感冒,睡觉记住别蒙头”。 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生动有趣的儿歌,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要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通过一系列情感教育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知与情的紧密结合,为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模仿、练习,形成动力定型

  习惯的形成是外部强化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条件反射的结果。形成了习惯能使行为由偶然性变成了必然性,由不经常的成为经常的一贯的行为。因此,必需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模仿、练习是促使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手段。

  幼儿一些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在群体中通过模仿练习获得,模仿也应寓于情境或游戏之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要反复让幼儿练习,从而加深理解,形成稳定的动作和行为习惯。如:在“预防龃齿”活动中,让小朋友手持小牙刷在录音的`伴奏下,学习正确刷牙的方法;在韵律活动中,“穿衣、洗脸、洗手、吃饭、擦鼻涕等一系列动作编成富有生活情趣的律动让孩子们学习;在“预防近视”活动中,让小朋友一同来练习握笔和书写的姿势,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在“我会叠衣服”活动中,让小朋友互相学习穿脱衣服,顺序叠放衣服的方法。通过群体的练习、参与,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三、激励、提醒,强化习惯形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将始终如一的要求与坚强有力的措施融为一体,方能强化幼儿生活习惯的形成。

  1、表扬、激励

  表扬是对幼儿正确行为的肯定,能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巩固优良习惯的形成。让孩子们在集体中受到教育,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可采取点面结合的表扬方式。点:是针对幼儿某个闪光点给以肯定: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动作,让孩子们不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你能将香蕉皮扔进垃圾箱,大家都喜欢你呢!”,“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很乐意和你玩,真好。”教师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是对全体幼儿卫生习惯的总体表现予以评定,可以通过“评比栏”,一日评一次,让孩子们做评委,谁做得好,就给谁插上一面小红旗,周末累计红旗面数,谁的红旗多,就奖给谁一朵小红花。当然,集体表扬有很多方法,言语上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表扬奖励根据具体情况应该恰当使用。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能极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强化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2、督促、检查

  督促、检查是强化幼儿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形成的有效手段。由于幼儿自制力较差,良好习惯的形成就必须紧紧依靠督促、检查,教师在组织一日生活时,活动前要提醒,活动中要检查,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时刻提醒幼儿纠正不符合生理卫生要求的做法。在督促、检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采取提醒的方式建议的语气,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别说我小。我们教育幼儿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聘请幼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用大量的生动事例,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生活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如何加强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2

  幼儿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家长应该把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众所周知,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因此,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习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关键。

  一、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教师担负着培养幼儿的神圣职责,教师既向幼儿传授知识,又教导幼儿怎样绘画、叠纸、玩游戏等,所以,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纯洁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因为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有着良好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在培养并提高幼儿习惯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扮演的是既重要又特殊的角色,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然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靠家长一点一滴地培养,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细小的事做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某记者去采访一位当代著名科学家诺贝奖获得者时,问他使他最受启发的是哪所大学的教授,而他竞出乎意料的说是他的幼儿园教师,他教我很多好习惯,东西哪里拿的放到哪里去,不该做的事不去做,使我终身受益。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熏陶会永远留在幼儿的心目中。但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靠家长一点一滴地培养。

  幼儿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各种好习惯越易形成。我们应抓住习惯培养的最佳期,提出适宜幼儿的习惯培养方案,坚决、耐心、持久地实施,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求获得良好效果。孩子一出生,即应注意开始训练,为幼儿制订一个良好的生活日程表,使幼儿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两三岁时、应强化模仿、学习,以行为主,以理为辅;三岁以后,则行教并重、讲练结合,使幼儿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有初步了解。

  (一)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所谓生活制度指的是有科学根据的生活秩序。为孩子制定生活制度就是把孩子一天在家里的各种活动和休息时间,如起床、吃饭、活动、睡眠等的时间和次序科学地安排,并将它固定下来,待之以恒。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转换,做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条件,从而进一步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同时,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件太好事、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使孩子从小受到了科学合理教育。

  (二)饮食习惯的养成。

  要根据孩子年龄的增长训练幼儿独立进食的能力。如6个月的婴儿就要训练他拿着奶瓶喝奶。再大一些就可以培养按进餐的习惯,进餐前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进餐的环境应安静、舒适,固定进餐的位置和餐具,有些家长发愁自己的孩子不能认真吃饭,吃几口就去干别的,饿了又回头找吃的,这是孩子开始独立吃饭时大人没有把握好造成的。进餐除定时外,还应定量,孩子饭前短时间内不要吃杂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为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要做好榜样。

  (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孩子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婴儿睡眠时间的长短。可因年龄而有不同,一昼夜所需睡眠时间也不同,新生儿约18-20小时,2-3个月为16-18小时、5-9个月为15-16小时.1岁时为14-15小时。1-3岁小儿每日睡眠时间12-14小时,白天安排睡1-2次,晚上开窗睡眠,冬开气窗,夏开门窗,养成习惯可防止呼吸道感染。 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内,要培养孩于主动入睡的习惯。家长不要抱着、拍着或唱催眠曲使孩子入睡。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睡眠条件,如室内要安静、温度要适宜,睡前要大小便,换干尿布,使婴儿能适当入睡。 睡眠时,要注意孩子姿势正确,独立安静的睡眠习惯。 有一个问题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痛,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入睡开始慢了,或者贪玩,或者要吃的,或者要听故事。这是因为孩子心理发育不稳定,入睡前无所适从。为了保证睡眠质量,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诱导他尽快入睡。这就需要家长想办法让孩子尽快入睡,省一种办法是把闹钟放在孩子旁边,告诉他时间,让他在规定时间内入睡。孩子独自入睡前不要让他玩耍。 要让孩子平静一会儿。也可以让孩子和熟悉的玩具或小动物模型陪伴在身边。

  (四)养成卫生习惯的养成。

  着力培养孩子勤洗澡、勤换内农,每天洗脚、洗屁股。经常洗头,2岁起学会自己洗手的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保持家庭舒适整治、干净卫生的环境,自己养成良好的衣着习惯。

  (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

  较好的生活自理技能会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接子会有较强的自信心、也会表现得较愉快、较活泼。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两类孩子:一类是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一类是处处要人照顾的。包括饮食、穿衣等。前者显得乐观自信;后者显得被动退缩。

  二、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由诸多元素渗透交融,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幼儿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的心眼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能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子行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有这样一件事,一位教师曾习惯于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把粉笔折断,又随手扔在地上,动作干净利落,自认为颇有风度,不料,有一次几个幼儿就把粉笔盒里面的粉笔也拿出来折断扔在地上。老师觉得奇怪,便去问小朋友,小朋友回答说:“我们是跟您学的,每个都会啦!这位老师这才大吃一惊,猛悟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小事,已对孩子的培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所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

  三、学会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称为罗森塔效应,又称为期望效应,鼓励效应、赏识效应,幼儿的成长需要关心和爱心,需要周围人的尊重和赏识。尤其是家长和教育,只要一句激励的话语,也许可以改变他们一生。的确,一句鼓励赞扬的话使人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而一句打击讽刺的话语会使人在炎热的夏天感到一种阴冷。据一位心理学家调查,不仅孩子需要鼓励和表扬,80%以上的成年人都喜欢鼓励的话语。如,有一个家庭,他的子女几乎是弱智,说话都说得不顺畅,走路随时跌倒,然而这上家长并没有灰心,而是把全部的爱心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大胆的进行鼓励。只要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表扬、鼓励,后来他的孩子竞然奇迹般的考取重点中学,最后通过自身努力和家长的教诲,顺利的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为此,这位教授专门召开了一个报告会,交流他的教子经验,这一事例,不正是“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成功”的真实体现。人的本性都喜欢听赞扬的话,一个经常得到鼓励、得到赞扬的人是自主的、快乐的、敢于克服重重困难,勇于攀登高峰的,他的成功,是赏识教育的结果,赏识教育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真所谓是“小题大做”。无限夸张,看到一点优点,就大力加以鼓励和表扬,确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让更多的家长去品尝所带来的收益吧!  四、营造孩子良好氛围

  父母爱子女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最重要的是教育,引导子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尊重别人,孩子的成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变化转折时期,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判断是非的能力差,高雅和庸俗还难以区分,导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洗尽的“痕迹”,好的自然不用说,最可怕的是那些在孩子的年龄阶段不应知道和了解的事情,可以想象,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将来的人生旅途将是什么样的结局,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爱读书、爱学习并有广泛业余爱好的氛围中,孩子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作用已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作为家长,无论工作多忙,也要适当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让他们亲自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其次,家庭要给孩子留有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这里所说的活动是指健康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次,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实践,培养创新意识。使孩子能够轻松享受爱的阳光雨露,才能真正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我们这一代才有希望。

  因此,在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刷牙甚至上厕所时脱下和穿上裤子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如果孩子乐意做事,而成年人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会觉得很扫兴,日子一长、这“想做事”的年龄一过,他们便会失去想做的兴致,以后叫他们做事,他们就提个起劲来做事了。这是十分可惜的。

  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整理物品,在玩玩具时会随意丢弃玩具,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注意到这个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整理这些东西,适从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放乱的玩具。不要总是代替或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

  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漫氏的,需要父母和家人共向的言传身教方有成效。在幼儿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地达到目标,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例如,要求孩子不挑食,可成人自已却在饮食上挑肥拣瘦的,这必然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面效应。要幼儿按时入睡。同样首先应以家庭全体成员的有序生活方式为基础背景。成人的育行是无声的榜样。如果只是强迫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成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那效果一定不会令人满意。

  因此、我们郑重提醒年轻的父母们注意:可爱的宝宝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可以画最美最好的图画!但是,也很容易画成一幅“不堪入目”的图画!宝宝很容易受你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因为你们是宝宝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如果你们有什么不良行为习惯、不知不觉就会影响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成功,你们自己首先有必要检视一下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

【如何加强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相关文章:

如何加强中职生的养成教育08-24

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09-17

如何加强幼儿安全管理08-30

如何加强幼儿常规教育03-09

如何加强幼儿园纪律教育03-03

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03-21

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03-03

如何加强党员管理02-23

如何加强存货的管理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