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犟脾气家长应该如何教育

时间:2022-07-19 14:57:26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孩子的犟脾气家长应该如何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最让父母头疼不已的就是孩子的犟脾气。家长十分气恼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那么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孩子的犟脾气呢?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孩子的犟脾气家长应该如何教育

  孩子的犟脾气家长应该如何教育

  一、首先,家长不能对孩子发脾气

  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能对孩子发脾气,因为您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样子反而会成为孩子乱发脾气的榜样,也会对孩子的行为起到一个反强化的作用。

  二、其次,家长最好的办法是和孩子沟通

  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当孩子有了合理要求时要尽量满足他,如果他的要求不合理,家长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您可以不去理他,等他情绪平静下来或者玩够了,再去和他谈,告诉他他为什么不应该这么做。还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当他的要求不合理时可以找一些他比较感兴趣的事来让他做,孩子的注意力都是很短暂的,很容易被别的东西吸引。

  三、拿孩子没办法时最好采取冷淡处理

  对好发脾气又无法说服教育的,不妨采取不予理睬的方法,家长可以表现出漠视冷淡的态度,且家长之间的态度要一致,使孩子感到没有同情者,几次以后好发脾气的性格会改变过来。如果发脾气时有伤人或自伤的行为,必须加以约束和制止,或引导孩子去做其他感兴趣的事,分散其注意力。

  四、平时多注意培养孩子的品质

  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好发脾气的不良习性往往从小时候开始,从小事情开始,以家庭条件较好和独生子女比较多见。开始有发脾气的表现或无理的要求时,就应进行说服教育,不可无原则地迁就,也不能用打骂的方法压服,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平时教孩子分清是非黑白,让孩子学会讲道理

  分清是非:对孩子的各种要求要进行分析,合理的、有条件满足的要求,应该给予满足;一时不能满足的,应说明情况,讲清道理;对无理要求,坚决不能答应,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

  六、家长切记对孩子多鼓励,少指责

  很多年轻家长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可总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认为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总拿孩子与别的孩子去做比较,几乎是拿放大镜在找孩子的缺点,孩子每天生活在指责和教训声中,变得自私和倔强,与父母对抗起来。

  七、家长应该学会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据调查,就读名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民主型家庭,就是家庭处于乐观平等民主的氛围,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见,这样的家庭,孩子不会出现很强的逆反心理,也就很难有犟脾气的孩子。犟脾气的孩子大多出现在武断和溺爱型的家庭。武断型的家庭,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说了算,孩子的一切是由父母来做主,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这样很容易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渐渐形成犟脾气。溺爱型的家庭,父母把孩子当成一个宝,一切由孩子说了算,父母的一切宗旨就是为了孩子,这样孩子很任性和自私,当他的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对抗父母。所以说父母不能蛮干,当孩子在你面前出现对抗情绪时,尽量去尊重他,平静面对孩子,如果是愤怒的打骂,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并且更加激发孩子的“牛”脾气,怎样让犟孩子心服口服呢?父母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给孩子关爱和体贴。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细节决定成败 习惯成就人生

  孩子长大后,能够适用于社会就是人才。

  培养孩子成才,首先要教育孩子成人。孩子只有学会做人,才可能去做事、学习、与人交往、最终适用于社会,才具备竞争能力。一个人的竞争能力往往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很多时候取决于他如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个具有优良行为习惯的人,往往能够在人生征途中发挥出色、事半功倍。因为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机遇;有什么样的机遇,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成就。

  作为美国历史上伟人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成为非凡的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画家、哲学家,并最终引导美国走上独立之路。富兰克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他对习惯的运用。

  注意日常行为规范,才能形成优良的习惯

  富兰克林在年轻时就发明了一种方法,他首先列出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13个条件:节制、沉默、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纯洁和谦逊;然后,富兰克林决心获得这13种美德,并养成习惯;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成功记录表,每一项美德占去一页,画好格子,每天晚上反省时若发现有当天未达到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富兰克林就是把这些美德化为习惯才走向了成功。

  家庭应和学校互相配合,促进孩子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人生观等全面发展,使之逐步形成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具备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判断能力,并形成习惯,以便由孩子自己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决定自己的事情。

  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孩子输在起跑线,必能赢得独特人生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由此可见,父母是否应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看家长对孩子寿命的预估。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孩子是否能心理健康成长。

  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除了老师的教授方法和学校教育,还取决于孩子对知识的感悟程度。举个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20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

  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

  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但丧失想象力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的人,这些人无法对自己进行职场规划。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能克服挫折的成功人士了。

  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倘若孩子成为想象力和知识并存的人,您就能给大师当爹当娘了。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输在起跑线上,可能赢得人生。赢在起跑线上,可能输掉人生。欲将取之必先与之是大智慧。

  你需要学习的放养式教育

  其实,“放养”并不是不教养,有的家长把“放养”当“放任”,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打工赚钱,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概不闻不问。在现代社会,家庭中应尽量避免封闭式、隔绝式的“圈养”,也应摒弃无拘无束、放任自流式的“放养”——这都易导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最容易形成“问题儿童”。适当的“放养”式教育关键是要在玩中培养其规则意识,有的放矢地逐步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有调查显示,50%的爸爸每周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时!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沟通时间不超过6分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父亲母亲都不能缺位。否则,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爸爸们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

  “我很忙”——每当孩子说:“陪我玩一会好吗?”家长总是回答:“我哪有功夫陪你玩。”由于工作压力大或者生活观念不同,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将抚养、陪伴孩子的责任移交给爷爷奶奶等第三方。

  “我不懂”——常有家长说:“我不懂怎么教孩子。”于是,把孩子送到社会办学机构学这学那,以为“投钱”就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事实上,亲子陪伴的价值超过任何教育培训。对待孩子,仅有物质关怀是不够的。真诚的陪伴、悉心的关怀更加重要。亲子陪伴的关键词包括互动、尊重、对话和理解。

  最好的陪伴是心灵陪伴,父子之间要建立以感情紧密联结为基础的良好关系。通过真正的、内心真实的感受来交流与沟通,传递爱、信任和安全感,促进了解、关爱和信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比“正确”的技巧更为重要!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回报率最高的投资是亲子关系

  任何职业角色都可被替代,但父母角色无可替代。有人说,选择一项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事业上的奋斗让人充满自信与成就感,而在家庭中的缺席、亲子间情感的淡漠,却使得人生的美好大打折扣。幼儿时期父母愿意“投资”亲子关系,孩子一生都能获得正面回报。有人说,我拼命工作、挣钱,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生活得更好,受更好的教育!但是,用本该属于自己和家人的时间到职场上去换金钱,值吗?

  放养理念有时遭到一些父母的误读

  曾经参加过一个亲子讲座,当时有一个大龄妈妈带着一对双胞胎也来听讲,这是一对两岁多的双胞胎男孩,正是探索世界的年龄。

  亲子讲座的教室,有老师在前面讲,大家都在下面认真地听,可是这一对双胞胎,一会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一会儿又用力拽挂在墙上的中国画的卷轴,妈妈坐在那里听课就是不管,讲课的老师可能出于礼貌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后来当这两个小家伙用马克笔在幻灯屏幕上乱涂乱画时,讲课的老师打破了对这两个孩子的沉默,对孩子的妈妈说:“我不得不请您带着孩子出去了!”

  后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听到这个妈妈的一番介绍,才知道她还是奥克兰一个中文电台亲子栏目的主持人,每周固定时间有她的节目,她当时也和我们解释了上课的时候为何没有管孩子,她的理念是:孩子两岁多,正处在探索世界的时候,要多给他们机会去探索。

  她的这个理念,乍一听是对的,两岁多的孩子正是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看到什么东西都想摸一摸的年龄,如果看护人在孩子这个年龄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什么也不许孩子干,什么也不让孩子摸,孩子就会失去很多探索世界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但是,这种放养一定要有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①安全。这一点我们华人家长做的已经很安全了,关键在于适度。记得1999年,那时我还没有孩子,受朋友之约参观了一下新西兰的幼儿园,参观完了让我感到害怕,当时看到那些学龄前儿童(新西兰的孩子一到5岁生日就要上学了,所以幼儿园的孩子没有特殊情况,都应该在5岁以下),站在梯子上钉钉子、站在工作台旁锯木头、坐在桌子旁剪纸,而且孩子们用的都是真家伙,钉子就是普通的铁钉,榔头也是普通的榔头。那时感到这些东西在中国国内的幼儿园都属于“管制”刀具啊!可孩子当时就是这么玩啊!现在回想一下,这不就是一种放养吗?现在轮到自己的孩子去幼儿园了,看到的场景与十几年前没有太多的变化,同时也没有听说哪个孩子被这些工具伤到,通过观察才发现,在孩子们玩这些“玩具”时,都有老师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传授其中的规则、要领和注意事项。这些规则正是确保孩子们安全的同时从中得到了学习。

  ②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像我前面讲的那个双胞胎妈妈,她的那种放养就是在以侵犯他人利益为结果,孩子探索世界本无错,但是“探索”的同时扰乱了课堂秩序、打扰了别人听讲,妈妈看到了就应该及时制止。

  ③不造成大量的财物损失。我们总不能因着孩子想看一看物体掉到水里是什么样的,就让孩子将妈妈手上的钻石戒指往湖里扔吧?这一点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情况来制定规则,保持一个平衡就可以了。

  孩子能不能成才全靠妈妈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过很多名人传记中是怎样描写母亲的:母亲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她始终默默地为孩子奉献而毫无怨言,母亲坚强、善良、有主见,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母亲的……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这样的母亲才可能培养出了那么出色的孩子。

  因为孩子在幼小时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赖,所以,母亲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习惯不往母亲性格的反方向发展并承袭母亲的优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母亲在孩子面前必须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母亲。

  母亲在孩子面前,不是在谈判桌前,不需要用批评、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母亲咄咄逼人的态度、尖酸刻薄的语言、驾驭一切的行为和自以为是的判断,对孩子的自尊、自信的伤害远大于应试教育。而对于孩子来说,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要求,几乎是永恒不变的。

  1.“无知”的妈妈

  当孩子来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等诸如此 类的问题时,妈妈最好不要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么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妈妈最好看了一眼后,说,哎呀,我也不认识,我们一起查字典,好吗?几次之后妈妈就教会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时,孩子 查完字典认识该字后会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后就养成查阅资料不依赖妈妈的习惯了。

  当孩子来问妈妈问题时,妈妈绝不能表现得 像在单位里那么聪明能干,装装“无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鼓励孩子动脑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这个问题,或者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借助于网络。妈妈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答案都说出来,边说还边自得,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回避问妈妈问题变得很自卑。

  2.进门前,忘记自己的不愉快

  妈妈在进家门之前,务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单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现在开始承担的是母亲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亲很快乐,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3.孩子的小小荣誉很重要

  当孩子兴致冲冲地告诉妈妈他今天在学校得了一颗五角星或是小红花的时候,千万不要表现出厌烦或者不屑一顾,一定要和儿子一样高兴地表扬他。最恰当的办法是说能不能让妈妈看看,要与他分享这个快乐,因为这个荣誉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4.淡定,淡定,一定要淡定

  当孩子告诉妈妈今天考试没考好时,妈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发火或脸色阴沉,孩子这时正紧张地观察着妈妈的脸色呢。所以,妈妈最好表现得没什么情绪变化,让孩子把卷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儿。要是孩子已经明白了错在哪儿,妈妈也不必再纠缠。但最后要鼓励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试就不会错了。妈妈要是感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就去卫生间洗把脸,照照镜子,做几个深呼吸。

  5我也曾经是胆小鬼

  当孩子在考试前或做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之 前表现出胆怯时,妈妈千万不能不以为然或训斥他胆小或表现得比他还紧张,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无法正常的发挥。这时,妈妈最好很轻松地对孩子说,不管你做得怎么样,爸爸妈妈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不要担心。这时,孩子心里会很有底气和自信,他会发挥得比平时更好。

  假如孩子第二天要参加重要活动,当妈妈观察到孩子心事重重比较紧张时,妈妈最好当晚能在孩子床边陪他入睡,睡觉前跟他讲个故事或者和他一起阅读他喜欢的书籍,疏解他内心的压力,直至孩子睡着后再离开。

  6面对失败,我们再坚强一点

  当孩子遭受失败或挫折时,妈妈要表现得坚强和绝不放弃,冷静地告诉孩子失败只代表一时,不代表孩子终生失败。不要孩子还没认为要放弃时妈妈首先就表现得没有什么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语言挖苦他,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甚至新帐旧账一起算。这样的母亲教育下的孩子会极度自卑,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甚至放弃自己本应美好的前途。

  7.你必须要这样

  妈妈不要在孩子还没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时 ,就自以为是地抢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以“你必须……”、“你应该……”的语气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观点来代表孩子的观点,而且要求孩子去执行。妈妈千万不能成为“专制”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缺乏主见,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妈妈和孩子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关系(平等不是无原则), 懂得互相尊重对方。

  8.伤害来自于最亲近的人

  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说话的方式。世 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亲,所以,母亲最清楚孩子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假如母亲在说话时经常直指孩子的弱点,以讽刺、批评或要挟,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这无疑是用最尖锐的武器 在不断刺伤孩子的痛处。孩子内心会很受伤害,因为这个伤害来自于他最亲近的人。

  9.唠叨不停

  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语言的数量。千万不要唠叨,事实上,最让孩子害怕的是母亲的沉默,所以,与其唠唠叨叨地对孩子说个没完,不如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他所犯的错误所在或应该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母亲的沉默肯定比继续说话更有用,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他虽然装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在观察母亲是否把所说的事当真。

  刚上小学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

  对与小孩子要多多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尤其是当他取得一点点进步时您也要及时地表扬孩子,让他增加自信心。这会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引导他和别的孩子 做朋友,培养孩子与他人合作意识。您跟孩子讲万事开头难的道理,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一、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孩子学习还可以,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原因常常在于“他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物上”。如果没有因为粗心大意而丢的分数,也许孩子能考好。因此,要 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家长要以身作则。比如,当孩子做作业时遇到了难题向您请教时,家长就必须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地将精神全部集中到问题上去。这样做给孩 子的感觉是,他现在干的事是最重要的。并自然而然的使孩子的注意力得以集中。

  二、开发孩子的天赋

  一个孩子要想成功,不一定非是个数学或语言天才,但他必须有创造性的头脑。永远不要将自己的爱好和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要通过观察,发现和促进他们的 兴趣。孩子的才能开发得越多,他越能清楚地认识到周围的环境,也就更具创造性。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三、加强孩子的自信

  每个父母亲都想为孩子的今后生活铺平道路,因此常常代替孩子作各种决定,但这样会使孩子缺乏对自己负责和自信的意识,孩子不能自立。这两点对他们今后 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一直对别人都有依赖性。因此,家长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自信的意识。如果他们出了差错,一定要同他们讨论,找到错误的根源。

  四、给孩子创造思想的自由空间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不要对孩子的看法斥以“幼稚和孩子气”,要让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即使他们是错的。给孩子创造开放和民主的氛 围。这样就能加强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接受他人看法的能力。

  孩子脾气大应该如何教育

  1、孩子脾气大怎么教育

  1.1、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1.2、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的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1.3、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

  2、儿童情绪不稳与饮食有关

  2.1、饮食中含钙量少 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脑神经有充足的钙容易保持情绪稳定,缺钙则会情绪不安,易激怒、周身无力。

  2.2、饮食糖分过量 食甜点、饮料,会使体内血糖升高,为了降低血糖,胰脏必须分泌大量胰岛素,引起副肾素分泌过剩,从而引起烦躁、发怒、情绪不稳。

  2.3、B族维生素缺乏 糖分摄入过多,要变成热量,必须消耗B族维生素。如果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就会造成精神亢奋,情绪失控。

  3、家长需要反省是否火上浇油

  当宝宝发脾气时,你是不是忍不住打骂他或溺爱他,这些都会给宝宝错误的认知,或者火上浇油,让他更加反抗。作为家长不能因为孩子脾气暴躁而打骂他们, 要给予朋友式的帮助、关心和安慰。可用幽默的言语,消除孩子的不愉快心情、忘掉不愉快的事情。

  孩子发脾气、耍赖,原是作为要挟大人的手段,并不希望太过火。可是,脾气一发,过分的兴奋就像决堤的洪水,奔腾呼啸,理智丧失,任凭情绪左右,只顾撒野,一点余地不留。过后,虽然愿望达到了,但对自己发脾气时的那种诸如以头撞墙、摔坏心爱的玩具的行为却也感到后悔,甚至内疚。同时,尝到了对自己行为的无可奈何的滋味,也体验到自己的无能为力,于是,他们会感到自卑和痛苦。

  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的“大脾气”

  国外的研究机构进行追踪研究,结论是有反抗精神的儿童,长大后能办事果断、有个性和意志坚强的人。因此,对小儿反抗期的行为表现父母们不要横加指责、干涉,要因势利导,尊重他们的主张,支持和帮助他们干他们想干的事情。

  宝宝发脾气时,不予理睬,待他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以后,再和他谈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家长要有原则性,一定要一直坚持这么做。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懂得,父母坚持的事情不会因为自己而改变,发脾气是徒劳的。或者也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吸引孩子将注意力转向别的内容,待情绪稳定后再加以教育。

  改变做法孩子的反应就不同

  我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并且惊奇地发现,好像有效果。

  吃饺子一天晚上,姥姥做了丰盛的晚餐。孩子却非要吃饺子,快要发脾气和哭闹了。换做以前的我会说:“你自己不早点说要吃饺子,姥姥辛辛苦苦做的饭,比饺子有营养,怎么这么不懂事?快给我吃!”孩子一定是哇哇地哭,然后说什么也不吃饭,哭闹一晚上,大人生气,局面失控。

  那天的我,心里念叨着“尊重理解和接纳”,说:“宝贝,我知道你很想吃饺子(要理解孩子,确实很想吃饺子),咱们去饭馆吃新鲜的好不好?”孩子说:“太好了,我终于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饺子了!”他高高兴兴地跟着我去了,吃了一大碗饺子,然后高高兴兴跟着我回来,一晚上没闹事。

【孩子的犟脾气家长应该如何教育】相关文章: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的文章08-10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撒谎的孩子08-17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偏执型孩子10-19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子07-19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孩子10-31

家长应该如何跟孩子沟通11-10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批评孩子05-11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05-10

家长应该如何与升入中学的孩子沟通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