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的智慧的儿童哲理故事

时间:2022-04-22 03:41:01 幼儿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不争的智慧的儿童哲理故事

  公孙弘在汉武帝时曾任宰相,从一介贫寒布衣到位高权重的宰相,公孙弘走的是以退为进的路线。

不争的智慧的儿童哲理故事

  公孙弘曾担任狱吏,因为过失而被撤职。回家后他发愤苦读,六十岁时被汉武帝以贤良征为博士,出使匈奴时,因为陈述情况不符合皇帝心意而贬职。七十岁时,公孙弘再次被征为文学儒士,因为博学多才,很快被提升为左内史。

  公孙弘见闻博广,每当议事时,他总是先把事情详细陈述出来,然后让皇帝自己去选择,如果遇到不同意见或者遭到同僚们的驳斥,公孙弘亦不争不辩。

  公孙弘位高权重,生活上却很节俭,常盖布被,一时传为美谈。时任主爵都尉的汲黯有些看不惯,于是对武帝说:弘位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盖,此诈也。汲黯认为公孙弘是哗众取宠,没有必要装节约。公孙弘听了也不争辩。

  武帝就问他,汲黯说的是不是事实呀,你怎么不争辩呢?公孙弘老老实实地回答:汲黯说的是事实,但武帝却认为公孙弘是谦让,对他很信任。

  有一次,公孙弘和众大臣在朝廷外商议事情,可是上朝奏请皇帝定夺时,公孙弘临时改变了想法,所陈述的事情与众大臣意见不符。汲黯很生气,当庭斥责公孙弘: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汲黯认为,你和我们商议了,就得按商议的结果奏明皇帝,可你却临时背叛了众人的意思,实在是不忠呀。

  面对汲黯的指责和众人的误解,公孙弘也不争辩,默默地独自承受着。后来,皇帝就问公孙弘,“事实证明你所陈述的事情是对的,可当大臣们诘难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争辩呢?”公孙弘淡定地答道: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汉武帝听了连连点头,认为公孙弘很谦虚。

  公孙弘出身贫寒,面对仕途沉浮宠辱不惊,与人交往不计小节,最终封侯拜相,靠的却是不争的智慧。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不争是一种智慧,不争才会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