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时间:2020-11-20 19:49:12 管理 我要投稿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导语: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重提这一传统话题,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胡锦涛同志在最近发表的“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讲话中,重申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并提出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一)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增强社会管理合力

  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强调党和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中心位置,强调政府公共财政的更多投入,同时要健全和完善社会自治、自律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上的主体性及其对政府社会管理的监督制约作用。

  2、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加强社会服务体制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消除社会排斥,推动社会融合。

  3、加强民生制度建设,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不仅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政府行政必须优先实现的基本职能,也是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既要承担起直接提供各类服务的职责,又要善于借助其所掌握的权力、权威和信息、资源,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使其参与解决民生问题。

  4、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并形成维护社会长期稳定和有效处理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社会稳定机制。在危机处理中,要善于做到“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以贴近的感情疏导民情,化解危机,尽量避免机械、简单地运用“物质满足”或者“物质诱导”的方式。

  5、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不同社会主体之间平等、民主的社会合作机制,倡导参与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维护全体人民的发展利益与环境生态利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二)  社会管理创新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全面展开工作,又要抓住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等问题。

  1、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要公平对待,切实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创新统一有效管理新机制,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和服务全覆盖的人口互动管理模式,疏堵有机结合,使流动人口能够全面参与并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变流动为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不稳定和不和谐等问题。

  2、推进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创新,要建立健全对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青少年以及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的常态化帮教管控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工作双延伸。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要有措施、有方法、有体系,应在有利于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上下功夫,尤其是应当致力于建构和完善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机制制度,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

  3、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的创新,要将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治理和城乡规划、地区改造相结合,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切实处理好整治、服务、管理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要对小旅馆、娱乐、洗浴场所等实行耐心指导、重点防控、过程监管,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指导服务理念。

  4、推进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注重研究互联网的内在规律和规则,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互联网的建设与有效管理,特别是要认真研究和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和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地制定互联网管理建设政策,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维护网上秩序,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5、推进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创新,要致力于对社会组织的研究,承认社会组织在国家发展与建设中尤其是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按照社会组织发展规律施以有效监管,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范。

  (三)  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搞好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范,建立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别重要的是要完善参与型及自治型治理结构,重视对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专业人员和优秀的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对社会管理领域进行过程引导和规范,实现政府对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意识引导、调控和激励,形成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机制。

  社会管理创新要确立正确方向和科学路径,要促进社会活力而不是要限制社会活力,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强调要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倡导不同的行为模式,倾听不同的利益诉求,重视沟通与协调。社会管理创新要对利益调整进行结构性改革,同时要尽可能地兼顾各方各类利益。但是,强调兼顾各方各类利益绝不是不能损害任何利益,绝不意味着不能采取任何强制性手段。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中的利益调整要着眼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要引入行政过程论,对各方各类利益进行综合的全面衡量,依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裁量判断。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活动,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一、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一)深化体制改革。在深化区政府机构改革中,整合维稳力量,构建“调解大格局”。一是成立区社会管理创新委员会,16名县(副县)级领导分别担任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49个区直部门“一把手”为委员会成员,从全区抽调精干力量,集中时间、地点、人员、精力办公,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了《岱岳区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岱岳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项目分工》等重要文件,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单独设置“区信访事项复查办公室”,规范信访复查工作,健全防范、排查、化解、巩固四项机制。三是制定实施《关于健全完善四项机制切实做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意见》,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二)优化机构设置。区法院设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受理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民事、行政案件;区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立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执行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创新“诉调联动”工作模式,在区法院和6个乡镇设立“诉调联动办公室”,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调联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效果日益显现,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同。

  二、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

  (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优势项目创新。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民生,突出岱岳特色,实现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结合,在全国首推“平安救助”工程,推行“平安救助基金制度”,即采取行政事业单位捐资、社会力量捐助等方式,筹措资金100万元,创新设立了平安救助基金,制定出台了《岱岳区平安救助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平安救助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人民日报》对此予以报载。

  (二)理顺职责关系,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着眼提升政府效能,进一步规范社会管理职能权限,理顺区、乡、村三级综治平台职责关系。一是整合公、检、法和区司法局的调解职能,建立起“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配合和衔接机制,实现大部门体制有机统一。实施“调解优先”工作机制以来,提高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调解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快了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进程。二是实施“平安救助”、“青春护航”、“安居保障”、“关爱夕阳”、“回归新生”五大惠民工程,设立了社会矛盾化解、青少年服务管理、畅通民意渠道、基层基础建设、流动人口管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社区公共服务管理等17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二是建立青少年舆情监测直报点,打造安置帮教平台,在泰安市率先开展青少年“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实行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中央综治委委员、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同志两次来岱岳区视察五类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央政法动态》、《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简报》分别刊发了岱岳区的经验做法。

  (三)转变政府职能,以管理促和谐。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社会管理实效。围绕“民声”,像抓经济项目建设一样,将每一个项目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时间具体到每月的上半月和下半月、项目具体到每一件事、责任具体到每一个人,实行了时间倒推、工期倒排、任务倒逼,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均保持在90%以上。

  三、探索运营模式,完善工作新机制

  (一)健全完善“四项机制”。按照事物发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拉长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工作链条,在继续做好排查化解工作的基础上,向前延伸加强矛盾纠纷的防范措施,向后拉长狠抓化解效果的强化巩固,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防范”、“排查”、“化解”、“巩固”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四项工作新机制。制订下发《关于健全完善四项机制切实做好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意见》,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二)探索“诉调联动”工作模式。在不断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处、司法调判“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诉调联动”工作模式,制定下发《关于落实诉调联动工作机制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的实施办法》,在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和6个乡镇街道中心法庭全部设立“诉调联动办公室”,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设置民事诉讼“诉前调解”前置程序,引导当事人尽量走通过调解解决纠纷的路子,最大限度地防止矛盾激化,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调联动共同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效果日益显现,得到了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三)完善“调解优先”工作机制。在“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基础上,建立“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时始终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减少矛盾对抗,节省司法资源。区人民法院将调解贯穿于办案的整个过程,30%案件在立案阶段即得以调解处理,民商事案件调解撤诉率为50%,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中有17%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民行申诉案中,根据当事人自愿和解的意向,积极协调当事人就申诉案件自愿达成和解协议,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司法理念;区公安分局建立完善涉法联合调解制度,对治安案件和轻微刑事伤害案件,分别邀请“人民陪裁员”及相关部门介入,共同在派出所“联合调解室”调解,调解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区司法局与区涉法诉求工作指导站联合,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积极推行律师介入机制,加大了涉法涉诉案件的调处力度,调解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四、强化载体建设,推进社会动态协调体系创新

  (一)建立健全纵向贯通、横向互补的组织网络。以综治工作中心建设为依托,成立区、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区乡两级调解中心;以强化村(社区)调解组织建设为抓手,建立职能与形式多样的调解组织,不断充实壮大村级调解组织力量。全区共有村级调委会644个,社区调委会11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4个,调解小组4189个,调解员27933人,一支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调解队伍在基层一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全力打造各类调解工作平台。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乡镇机构改革,在全市率先成立涉法涉诉工作指导站,在区直政法部门、乡镇(街道)设立涉法诉求工作站,在村居(社区)设立联络点,形成了区、乡(镇)、村三级涉法诉求工作网络。对重大疑难案件,区工作指导站组织公、检、法、司、民“五长”联合接访,最大限度协调解决当事人合理诉求;在岳首律师事务所成立省内首家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开创了专职律师接待群众来访、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新局面;17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平安协会”、“平安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学校、医院、企业、市场等20余个行业“平安协会”相继成立,他们发挥各自在行业、领域内的优势,积极参与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全区“大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日趋完善,功能日趋完备,作用日趋明显。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

  古人云,官民相亲、其力断金,是讲和谐官民关系的重要性。当前,和谐官民关系不仅是协调社会关系的突破口,而且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完成社会管理的`七大任务,都可以从和谐官民关系入手。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和谐官民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和保持社会稳定仍然需要和谐官民关系。因此,和谐官民关系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和谐官民关系呢?首先,坚定不移地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把管理转变为服务,或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其次,官员要树立“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从政观,切实为民众办好事、服好务;第三,和谐官民关系,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官员们要把新媒体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走群众路线的新模式。中央领导的在线网谈,创造了网络时代领导接近群众的新载体、新形式。各级领导还可以更进一步,在网上开微博,到网络基层听取网民的呼声,随时随地跨时空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这是新时期了解社情民意的多快好省途径;同时还可以在网上和网友分享自己在执政中的难题和感受,取得网友的理解和支持。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任务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七个方面。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社会管理的基础、关键和目的。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是改善社会管理的基础;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关键;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指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运用现代管理理念、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现有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目标的活动和过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既是一种创新活动,也是一种创新过程。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在传统社会管理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政的领导作用,同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把它作为政府社会治理的合作伙伴。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由于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政府的态度、姿态非常重要。政府开放的态度和自信的姿态,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关健。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主体

  在创新的社会管理架构中,社会组织和人民大众,其地位像党委和政府一样,是社会管理体制的主体,而不是社会管理的客体或对象;其作用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在创新的社会管理架构中,治理的对象是物不是人,在这里所有人和组织,都是治理的主体而不是治理的对象。只有物和问题,才是社会管理的对象。

  创新的社会管理体制之所以给力、有效,就是因为它用最优化的社会结构处理事物、解决问题。人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参与作用。在任何制度或结构中,制度或结构的优化都高于个人的优化。但是这并不是说,个人的优化可以无足轻重。因为,优化的个人是形成优化的团队、优化的组织和优化的制度的基础。因此,在创新的社会管理体制中,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对政府素质的要求是同步的。这种平行关系要求个人不要抱怨政府,政府也不要抱怨个人。政府和个人,朝和野,只有相亲相和,和衷共济,才能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

  《周礼》开宗明义地说:“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重温传统经典教导,对社会管理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目的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结合新时代的新观念,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会更加厚重、更加平稳和更加有效。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相关文章:

如何创新幼儿园班级管理09-24

如何勇于造就胎教创新法08-05

浅谈如何创新幼儿园班级管理09-24

新加坡各类院校管理体制是怎样07-28

思考如何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09-02

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要掌握创新技巧08-08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体会范文08-07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08-04

丢手绢游戏的创新玩法08-06

如何胎教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