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有哪些技巧

时间:2022-04-28 08:09:58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班主任管理有哪些技巧

  导语: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班主任还要在心理教育方面多下苦功,要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表现,了解它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为他们做心理辅导,以舒缓他们不正常的情绪,以此达到成功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小学班主任管理有哪些技巧

  小学班主任管理有哪些技巧

  班主任治班型

  这种类型在许多学校属于主流,班主任跟的紧、管得严、抓得细,几乎就是二十四小时跟踪服务。班级特点表现为一抓就好,一管就优,班主任在与不在简直就是两个绝然不同的天地。

  班主任前前后后地跟着、跑着,虽然很累,但班级管理效果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下,一般不会太差,即使治班效果不理想,班主任也能因为其辛勤的劳作而博得人文的原谅。

  这种管理往往会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学生普遍行事小心翼翼,课桌怎样摆放、何处张贴课程表、窗户该不该关,自习课做什么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学生均需要班主任的一声令下,才敢有所行动。学生普遍的没有班级主人翁意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班只属于班主任一人。而且这种意识还将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习惯了听从,习惯了被管,学生的自主意识几乎是无从谈起,顺民大都从此诞生。

  班干部治班型

  这类班主任非常善于培养自己的助手,调动学生管学生,班主任只是宏观调控,在高处密切注视班级动态,虽不需要时刻跟着,他总是紧张的看着。如果幸运,班上有几位“天生的政治家”那么班主任就能得心应手、如鱼得水了。

  班干部治班常常会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进行分派,总有一些不服班干部的人所形成的“在野党”,会因为找不到“中央”而自立“中央”,一跃成为“革命党”,成为“造反派”。班干部治班,需要班主任真正的把决策权、执行权下放,班干部如果只是班主任的代言人,那么情形又回到了班主任治班型,或者班干部不得力,班主任也得不由自主的越位而又回到班主任治班的老路子上。

  班公约治班型

  班级管理不再是人管人,而是采用班级成员共同制定的“班公约”来导引言行,由人为管理走向法制管理。

  难的是有两个方面,一是班公约的制定,需要呈现出学生自愿,广泛细致,合理可操作,动态调整等特征;二是执行监控,“法”总是相对的完整,“法”总是相对的公平。如果执法不公、不严,则法一定会流于形式。

  班主任的职责更多的像是立法委员,依据自己对班级的观察与思考不断的引领学生制定相应的“法”;同时班主任又像是一位法官,依据班公约对学生进行依法表优、依法罚劣。只要“班公约”受大多数学生认可,只要执法得力,班公约治班无论是在治标还是在治本上,都有可取之处。在校遵纪守约的学生也必将会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心之约治班型

  这类班级管理显得很是“虚空”,因为它没有显性的管理抓手,一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灵。

  这种类型的班级管理既没有外在的他人来管理,也没有物化的班规来约束,而是一种完全自觉的自己管自己。越是没有规矩设定,就越是意味着最严肃的规矩。有人管着你,你做到了不算本事,没人管着而能做到、做好,这才是真正的自觉。没有红绿灯的摆设,我仍然遵守红绿灯的精神,这才是教育要追求的“自我管理”,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教育的最高境界——自我教育。

  在班级中人人都是班长,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唤醒心灵自觉,培育高尚人格,陶冶高雅情操以及适当行为纠偏成为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当然,这四种类型不是绝对的分类,在实际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综合使用,交互运用。但是,无论怎样治班,班主任治班方式一定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行为只是内在品质的外在显现。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终生的影响。从这点看,班主任工作绝对不是什么“流动红旗”、“文明班级”就可以衡量的。学生心中自然有一杆秤,能够秤出班主任的轻重。

  小学班主任管理有哪些技巧

  一、 创造“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就是让学生把老师当作自己人来看待,当作“知心”朋友看待。如果班主任时刻注意“自己人”效应的运用,就会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

  有这样一件事,学校组织队列比赛,一个一惯淘气的学生为了参加比赛,特地请妈妈送来一双新鞋。可是当他在教室低头换鞋时,被值日生锁在了屋内。待他换好鞋时,无奈出不去。操场上比赛就要开始了,教师派人到处找不到他,结果全班因少他一人,整体总分少一分。大家为丢了这一分而遗憾。回到教室后,同学们发现他端坐在教室里。老师冷静地问明了他没参赛的原因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认真分析了这件事发生的种种原因,并且告诉全体同学:“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这么做,因为这样做总比跳窗砸门更安全些。”教师这样做,没有给这个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反而使这位同学觉得老师是“自己人”,值得信赖,以后再有事也不背着老师。

  创造“自己人”效应的方法:

  (一) 树立自己是班级的一员的观念,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做一个和学生心心相印的老师,首先要把自己看成是班级的一员,而不是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只做管教者。这样与学生“同体”,共同完成学校规定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指标,共同享受获得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真切地感到班主任老师是一个好领头人。双方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就会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思想,采纳你的建议,服从你的组织方法,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 以身作则,为学生做表率

  老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最可信赖的人,就要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这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不然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某教师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求教室物品摆放整齐,室内卫生清洁,他把自己也列人大家之中,一起进行评比。几年来,他的办公桌上,抽屉里的物品始终摆放整齐,桌面一尘不染,非常干净整洁。老师的良好示范作用,影响了全班同学,全班同学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答应学生的事,一定要兑现

  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听老师的话时十分专注,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教师说话算话这是当老师所要信奉的一条原则。如果随便给学生一个许诺,过后不负责任,对学生将是一个极大的伤害。

  例如:某位年轻教师,对一个学习较差又非常渴望当上少先队员的一年级小学生说:“明天是大队会,你回家准备一条红领巾,准备明天入队。”此时已是下午四点钟了,这个学生高兴地跑回家,让奶奶帮她买了一条红领巾。她奶奶颇费几番周析才满足孙女的需要。第二天,学生一大早拿着红领巾来到学校,等待着令她激动、难忘的时刻,然而就在站队入场时,老师顺手把她的红领巾拿过来,给一个没准备红领巾的同学了,并对她说:“你回班吧!”此时,这个孩子火热的心一下子被这一盆冷水泼凉了,呆呆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回到家,她一头扎到奶奶的怀里放声大哭,奶奶好不容易把她哄不哭了。可是,她接着几天高烧不退……

  老师答应学生的事,一定要努力办好,如上例老师那样不负责任的话一定不要说。如果说了,就要说话算数,无论事大事小。因为在老师眼里非常小的事,在学生眼里都是大事。

  二、 巧用“登门槛”技术

  "登门槛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琴在一九六六年的一次实验中提出的。实验者挨家挨户请求各家庭主妇在一次鼓励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几乎所有被请求到的主妇都同意了这微不足道的请求,几星期后,实验者又来请求这些主妇在她们的院子前面树立一块不太美观的牌子,上面写着:"谨慎驾驶"。虽然这一请求人们并不太情愿,但55%的主妇还是接受了这进一步的请求,而与之相对比的,以前没有被请求在请愿书上签名的主妇,在直接听到要在院门前立一块牌子的.请求时,只有不到17%的人接受了这一请求。社会心理学家们对这一现象研究后认为:当人们诚恳耐心地向对方提出一项微不足道的请求时,人们几乎是很难拒绝的,而一旦同意了这一小小的请求,就会在知觉、自我概念或者态度上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与已经改变的认知协调一致,给人们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一步步接受提出的更多要求。这一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登门槛效应"

  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时,巧妙运用“登门槛”技术,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运用“登门槛”技术应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诚心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和老师之间是有一道心理防线的,老师要与学生心理沟通必须有实验者登主妇之门槛的诚心,“挨家挨户请求”耐心和“鼓励安全驾驶而请求签名”的善举来拆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防线,寻找到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融洽点,给学生以关心、体贴,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为学生的心理疏导奠定基础。

  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自己的信心。一般心理有偏差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对自己的认识不足。这些学生有表现或不自信,或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老师应有目的地帮助这些学生,有意识地向这些学生提出一些他们能够达到的小要求,或分派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任务,使他们在表扬和鼓励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回“我能行”或“我努力也能成功”及“只要克服毛病,我会更优秀”的感觉,从而改变过去对自己的认知,端正心态,正确认识自己。

  三是循序渐进,不断升华。学生的心理偏差是逐渐形成的。因此在疏导时也就要像从请志愿者“在请愿书上签名”,到请“在院门前面立一块牌子”一样,循序渐进,让他们在较容易做的要求中,逐步过渡到接受较高的要求,最后再彻底达到要求。

  例如:刘X学习不好。老师在一开学就与他谈心,鼓励他让课注意听讲,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头两天他表现很好,并做对了一道难题。老师及时鼓励他说:“刘X,你很聪明,这样的难题只有你和X X (一名好学生)答对了。以后就这样学,会成为全班的排头兵的。”老师的鼓励激励了刘X,他的学习劲头更足了。

  由于他以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守纪律习惯,在无意中他又犯了纪律。老师又找他谈话说:“学习都能赶上来,还不能守纪律吗?今天你违犯了纪律,回去写一份检讨,作为守纪律的开始。”这个学生认认真真地写了一份检讨交给了老师,老师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因为这份检讨比任何一次作文都写得认真写得好。

  一个星期后,他因没带名签被值周生堵着了。老师再次找他谈话说:“刘X,你开学以来进步很大,特别是从上次检讨后,老师看到了,你有做一名好学生的决心,这次再写一次检讨好吗?”刘X很难过地低下了头。老师接着又说:“这次你很诚实,没有央求值周生不记你的名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严守纪律的好学生。”刘X很感谢老师的帮助,深深地给老师行了一个鞠躬礼。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上课说话、做怪脸等调皮动作,成为一个学习努力,态度认真的好学生。

  小学班主任管理有哪些技巧

  一、充分了解学生,打好管理基石

  古人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因而,在接到一个新班级时,适时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谈心、询问学校原来老师以及适度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你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才能谈论怎样地管理好班级。当一个新班级建立运作半学期左右,学生间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些“自然群体”,包括有些老师间谈虎色变的“小团体”。其实,如果你走到学生中去会不难发现,这些群体往往是根据一定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脾气,或社会关系等因素自然形成的。如果你能够加强对这些团体的引导,无疑是管理好班级的重要环节。了解学生的方法有调查表、家访、问卷、电话交流、师生交谈和询问上任班主任等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深入了解学生,使自己对班级成员做到心中有数。

  二、民主选举班干,设立机动机制

  小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对班级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使学生能够树立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当中,实行班级干部竞选制,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形成能者上的向上风气。

  三、共同学习规章,做到明理明事

  作为学校的学生,首先,应该要懂得校纪校规,懂得小学生应该遵守哪些守则,哪些行为规范,这样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才算的上是一个自由的学生。根据这一理念,应当组织全班学生学习《校纪校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利用班队会课帮助学生理解校纪校规,明白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性。让学生用纪律、规范约束自己,使自己得到所应拥有的自由。除此之外,还应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环境保护法》、《刑法》等若干与学生有关的内容。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快乐的自由人。

  四、组织制定班规,齐心规划目标

  作为中队的学生就像盘中的沙子,如果没有粘合物的作用,这个班级将是一盘散沙。而班纪班规就像这粘合物,能把班级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体,因此,组织学生根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来制定班纪班规,共同规划班级奋斗目标是班级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班级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级管理好,建设好。因此,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果。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和班级责任感。

  五、重礼仪习惯养成,提高学生文明修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世界的礼仪之邦。而如今现代的中国新一代,在礼仪方面还很欠缺。有的学生在校也许经过教育后还能讲一些礼貌,在家就无尊长之习。笔者认为,开设礼仪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礼仪行为,在班级组织学生学三字经、背三字经是很有必要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能充分展现出这个班级的朝气。

  六、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我班有位同学长期放学不按时回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想上学,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与家长商定:放学后由家长亲自到校接他回家,或通过《家长联系簿》由老师签注每天放学离校时间,再由家长签注到家时间,以杜绝他与坏人接触的机会,平时注意关心和提醒他,稍有进步就给于表扬和鼓励。坚持了一学期,该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还经常结合时事政治,强化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我班采取多种形式且有针对性的班队会,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制度化的班级周评小结等,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七、班主任必须具备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思想。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管理的对象,他们是现实中的人,有个性的人,是社会中不断发展的人,也具备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潜能。班主任的任务就是从这种现实出发,挖掘和培养这种能力。

  在做学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信任学生,自己在学生中树立起形象和威信。作为老师不要在学生面前做出自己俨然是老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学生之间是朋友关系,要使学生听老师的话应该做到放下教师的架子,更好地与学生相处,最好自己的也做起“学生”来,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到学生所需求的是什么?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深入地体会与体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用更好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的思想行为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让他们的偏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受到约束和限制,提高到新的认识角度上去,最终体现出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准、良好的行为和修养,直至形成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