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甜蜜的家》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聚优时间:2017-06-15
一、教学背景:

都说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丰富多彩的生活既充实了幼儿说话的内容,又为它们创设了说话的情景。《甜蜜的家》是一则童话故事,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座小房子想成为一个甜蜜的家,它向好几只小动物询问要不要一个家,但是他们都有家,直到有一天,北极熊一家搬进了小房子,终于让它拥有了一个甜蜜的家,也感受到了有家的幸福感觉。故事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我们可以较清晰地感受到小房子前后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小房子与小动物的对话,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是非常适宜中班幼儿学习语言的好素材。而“小房子里有了各种甜蜜的声音”话语,更为幼儿产生丰富的联想并自主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选择这份素材作为活动的主线,以帮助中班幼儿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体验表达的快乐。

这是一堂中班孩子的语言活动,执教教师是建中村幼儿园的一位年轻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房子的情绪变化,体验家的甜蜜与快乐;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表达方式,引导幼儿大胆参与语言表达,体验表达的快乐。

二、教学描述

(一)出示课件,小房子,谈话引题。

师:小房子怎么啦?它为什么哭呢?

幼:小房子哭了。因为没人陪它玩……

师:小房子为什么哭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房子好吗?

幼儿齐问:小房子,小房子,你为什么哭呀?

师:听,小房子说话了。

(评析:中班幼儿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_@我是分割线@_@

所以,教师一开始就直接引题,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房子,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为活动的开展设下了卧笔。教师又用了一个巧妙的设问“小房子为什么哭呢?”给幼儿设置了悬念,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感受小房子伤心的情绪,促使幼儿安静认真的倾听故事。)

(二)结合媒体,分段讲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录音播放第一自然段故事内容,提问:小房子为什么哭呢?

2、教师接着讲述第二自然段。

师:小房子很想成为一个家,所以,它看见了小鸟,就急忙喊了起来,是怎么喊的呢?

幼:小鸟小鸟,你要不要一个家?

师:还有谁比他喊得着急点?

幼:小鸟小鸟,你要不要一个家?(比刚才更着急)

师:我们一起帮小房子着急地喊一喊。

幼齐:小鸟小鸟,你要不要一个家?(很着急地)

师:小鸟是怎么说的?

师幼以个别、集体方式进行对话:小鸟的家在哪里?为什么是个甜蜜的家?家里有谁?每天在家里干什么?

师:老师做小鸟,你们做小房子,好不好?(角色对话)

师:咦,老师看到有几个小朋友想要做小鸟了,(指名2位幼儿上台做小鸟),其余做小房子。(第二次角色对话)

师:好甜蜜的一家人,我来给它拍个照,咔嚓……

师:老师做小房子,你们做小鸟,好吗?(第三次角色对话)

(评析: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把幼儿的注意力牢牢的牵住。孩子们也融入其中,教师巧妙引导幼儿关注并大胆表现小房子着急和小鸟快乐的语气和表情,使幼儿的语言在练习中得以发展。既为逐步实现第一目标奠定基础,也为下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_@我是分割线@_@

3、教师接着看图讲述第三自然段。

师:小房子看见小老鼠,它急忙怎么喊?

幼:小老鼠小老鼠,你要不要一个家?

师: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小老鼠的家在哪里?

幼:暖暖的墙洞(幼儿学说好词:暖暖的墙洞)

师:小老鼠每天在干什么?……

师幼角色对话表演。

师:(教师接着讲述第四自然段)小房子看见大象,它急忙怎么喊?猜猜大象会怎么说?

师:那么小房子最后有没有成为一个甜蜜的家呢,我们接着往下看吧。(教师与幼儿讲讲问问至故事结束。)

师:小房子里有各种甜蜜的声音,听一听,你好象听到了些什么甜蜜的声音呢?

幼:讲故事、吃蛋糕、睡觉……

师:打呼噜,真开心呀!

揭示故事题目《甜蜜的家》。

(评析:在参与对话中体验小房子的着急情绪以及小鸟、小老鼠、大象们有家的甜蜜和快乐。教师采用讲讲问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进一步体验表达的快乐。)

(三)师幼共同讲述故事,进一步体验小房子的情绪变化。(对话部分都留给幼儿讲述)

(评析:让孩子对这个文学作品有一个完整的感受,并在互动型小结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四)师幼共念诗歌《大家都爱这个家》结束活动。

(评析:借助诗歌,让孩子再次体验家的甜蜜,其快乐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_@我是分割线@_@

三、分析与思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活动立足于“关注文本细读,在情境体验中发展语言能力”这一理念,通过三个层面来实施教学活动:一、细读文本,“沉入”研究,即对文本作深入细致的品读,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学作品进行适当修改,让它更符合中班幼儿的语言水平;二、分段讲述,快乐对话,即让幼儿在分段看看、说说、想想中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表达方式,积累语言素材,引导幼儿大胆参与语言表达,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三、入情入境,体会情感,即通过教师自身用情的讲述、鼓励幼儿猜想的方式,吸引幼儿进入故事意境,并通过恰当的设问,让孩子自主表达,体验小房子的情绪变化以及拥有家的甜蜜与快乐。

教师善于抓住孩子表现做出回应,适时用故事中的语言来回应。每一个环节连接也很巧妙,很自然的让幼儿回到座位上,没有出现断裂。整个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幼儿快乐的情绪,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教师讲述到最后幼儿讲述;二是一开始辅助提问较多,到后来逐渐减少;三是甜蜜的一家人在一起,到在家里干什么,再到甜蜜的声音是什么?用显性的文字和感性的图片让孩子感受这个作品,在和孩子交流时很常态。

另外,在解读文本上,要让孩子非常细致地细读,细读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东西。最后一个环节是否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家中的甜蜜。活动一开始交代好学习任务,今天要干什么?还有“小房子为什么哭啊?”这类没有思维的问题,不能停留时间过长,直接下去即可。诗歌故事最好要讲两遍,第一遍讲完后提出问题再听第二遍,这样提问方式递进了,第二遍就可以懂了。提问有两种,一是回忆性的提问,二是思考性的理解性的提问。回答不能都是回忆性的提问,要有思考性的提问。活动中对话的练习很好,这样孩子第二段可猜想后再按原故事讲解。最后环节是情感方面的语言体验。每一段后面是否可以加个问题:它们都有家,小房子没有家,心里感到怎样?这样可以让幼儿获得更深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