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学案例:看起来“不美”的好画

时间:2017-06-16 常用资料 我要投稿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性是大胆表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纲要》
  一、案例对象:
  陈浩:充满想象的,爱用黑色笔乱画画的孩子。
  二、案例描述:
  在今天的区域活动当中,我们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区角活动,他们显得特别兴奋,在巡回指导时,只见平时不爱画画的陈浩居然选择了绘画区,好奇心驱使我走到了他身边,只见他正用红色笔画着一条船。我心想:咦,平时老用黑色的陈浩今天怎么用起了红色呢?看来是入门了。于是我兴奋地说:“浩浩,你今天真棒!好好画!” 他点了点头,只见他飞速的画了起来。我想:这应是一幅不错的作品,等他完成后可以展出来,再不用像以前一样画的漆黑一片了。但是等我去照顾其他孩子时,再回头一看,傻眼了,只见那张画已经面目全非,纵横交错的黑色线条涂满了整张纸,刚才的画面 . 全给弄坏了。我非常生气的问他:“陈浩,刚才是多好的一条船呀,你为什麽画这么多道道?重画一张吧!” 只见他一副很委屈的样子看着我,瞧着他的神情,似乎并不觉得画面那儿不好,他怯怯的说:“ 老师,我的船遇到海盗了,他们打起来了,这些黑道道是枪打的,红的是血都把海给染红了……”
  我的心里顿时一颤:多么富有创意的一幅画呀!于是我说:“啊!原来是这样呀,老师错怪你了,来咱们一块儿将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三、评析:
  陈浩的画虽然看起来不很美观,画面很乱,但却充分表达了他的情感,发挥了想象力,因此,不论画成什么样子,都不失为一幅好画!教师不应责备他,幸亏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使得孩子幼小的心灵没被伤害。只有有了老师的理解和鼓励孩子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也正是值得推崇的新的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
  四、反思:
  1、教是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氛围,关注幼儿的需要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关注如何取得圆满的教学成果!而今教师应学习新《纲要》, 转换自己的角色.“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事实上,教师应努力的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与孩子形成一种平等的,相互支持的关系。本案例中的陈浩似乎还没有感觉到这种环境和气氛,如果教师没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时,它可能只有默默再画一张违背自己想象的画。幸亏教师关注到了幼儿的反应,察觉到了他的需要,及时给予帮助。
  2、教师应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的发展。
  活动中教师明白他的意思后,及时做了一个引导者,叫幼儿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其他幼儿听,即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又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美中不足的是,活动中没能引导其进一步的去探讨,尝试,没能及时在活动后让全体幼儿对这张画展开讨论,从而维持他们的兴趣。要知道幼儿的学习是在师生的共同设计不断交流中,不断生成新问题的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