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罚销声匿迹使教育变成一种享受

时间:2017-06-16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可能常常会听到一些圈内消息:哪个老师拿钢勺打了孩子的头;哪个老师体罚孩子,扭孩子的耳朵;哪个老师训斥侮辱孩子,致使孩子产生心理疾病;哪个老师对孩子采取暴力措施……每每听到这些消息,我们会很心痛,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慨叹幼儿教师的素质,呼吁关注孩子的心理,强调老师不能体罚孩子。然而,我们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部分——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

我们有没有想过,老师为什么会去体罚孩子?仅仅因为老师的素质低吗?我认为不是这样。

情景一:午餐时间,孩子们正的吃饭。丁丁比较挑食,今天的饭他不爱吃。不管怎么劝,好就是不肯吃,半天才吃一小口。小朋友们吃完了,她的饭才吃了一半。掺了几次热水都没吃完。老师气急败坏地说:“你怎么回事啊!快吃啊!不然你站到那边去吃!”

情景二:要上活动课了,小朋友们怎么也安静不下来。“安静!安静!”老师又是拍手,又是喊叫,小朋友们却置若罔闻。于是老师生气了,她一把抓住一个正在飞跑的孩子:“站到前面来吧,别回去了!”

情景三:活动课上,小毛不时去和旁边的乐乐逗着玩,老师提醒了几次,他们都无动于衷,甚至旁若无人地大笑起来。老师一把拉起小毛:“你们两个在干什么啊?现在在上课!你们这样吵,别人还上课吗?”

乍一看,这老师怎么这么厉害!对待孩子要和蔼可亲,可是她呢!谁都知道,老师的处理方法是非常不恰当的,可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老师这种暴力态度,语言,行为 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呢?

@_@我是分割线@_@

我认为,老师之所以会去体罚孩子,这恰恰体现了教师的无助。我们常常强调在教育中,教师处理强势地位。但事实上是这样吗?有人这样戏称:“上小学,是几十个孩子围着一个老师转,上幼儿园教,是一个老师围着几十个孩子转。”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不仅要面对孩子成长中的许多问题,同时还要面对许多家长的不理解和质疑。许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而在这12个小时之内,要紧紧绷着安全这根弦。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难保障,这就为情绪失控埋下了隐患。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老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孩子的心理发展,进而不能掌握正确得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她懂得孩子的心理,她会知道孩子在什么状态下需要鼓励,需要支持。她会知道,孩子不吃饭时时候,利用激将法,引导法,从容引导孩子吃饭,并及时鼓励。她会知道,怎么样让孩子学会安静和倾听,怎么组织孩子的活动,她会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在活动课上利用暗示,提问,吸引的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地转移到活动中来。她会利用她的教育机智,从容地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

试问,如果一个老师可以依靠语言,标志,环境暗示,感染孩子,快乐地使孩子学会秩序,老师还会歇斯底里地用暴力解决问题吗?我们去问一问幼儿园的老师,哪一个老师“喜欢”体罚孩子?没有。

那么,怎么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体罚孩子的现象呢?就是学会调整我们的心态,随时给自己减压。另外,我们每个人要从自身做起,学习孩子的发展知识,试着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适时地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

当我们每个老师都变成专家型的老师,都掌握了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的教育就会告别歇斯底里,变得游刃有余,教育就会变成一种享受。那时,体罚自然就销声匿迹了,不是吗?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