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个孩子的读书命运想到的

时间:2017-06-16 常用资料 我要投稿
时逢国庆、中秋双节,在北京工作和打工的叔家两个妹妹和妹夫都回来了,一来看望已经年迈的叔叔婶婶,二来是二妹的孩子出了问题,所以,救火似的急急忙忙回了家。

大妹夫妇出去比较早些,因为单位效益不好,二人相继到北京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收入也颇可观,而且买了房,一开始孩子在家由爷爷奶奶带着,后来,为了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同时防止出现由于亲情缺失造成的性格缺陷,所以,及早把孩子接到了北京,现在已经就读三年级,而且素质确实比在家乡教育出来的要好,孩子视野开阔、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彬彬有礼,俨然一位大都市的小绅士。

大妹看到二妹在家收入不高,于是动员二妹夫妇也去了北京,收入确实比在家乡好了许多,但是,他二人由于文化偏低,收入自然赶不上大妹他们,所以,置房成了问题,至今还租赁着一间房子。没有房子,孩子的教育问题自然提不上日程,于是,二妹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在家乡由叔叔婶婶带着从幼儿园上到了二年级。但是,最近孩子出了问题,天天哭,一天要哭几个小时,而且也不去上学,弄的叔婶束手无策,于是把孩子们叫回来商量对策。原来事由是这样的:暑假,二妹夫妇为了弥补常年不在孩子身边的歉疚,把孩子接到了北京,由于怀着愧疚心理,带孩子吃的、玩的当然都是最好的,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一个暑假孩子不但切实感受到了父母的温暖,同时也感受到了繁华大城市的优越,于是出现了开头一幕,孩子回来不愿意上学了,非得吵着闹着去北京上学。

其实,大妹夫妇的孩子虽然暂时在北京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但是,马上随之而来的却会是一定要回家乡上学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的高考制度是随户口所在地,他们二人工作虽然在北京,但是,户口却是在家乡,是名副其实的“北漂”,所以,孩子高考务必是要回来考的。山东是教育大省,高考分数之高几乎是全国之最,而北京却相对来说比较低,这就会出现如果在北京接受了高中教育,回来考试定会竞争不过山东的孩子,所以,大妹二人决计让孩子读高中时回来就读。但是,或许预想不到的问题还会出现,在北京接受了这么多年城市教育的孩子回来能适应家乡的环境及教育条件吗?虽然这是几年以后的问题,我想这也是孩子就学路上必须要面临和面对的不容回避的问题。

两个孩子的读书命运如此迥异,一个闹着出去上学,一个高中时一定要回来,问题出在哪里呢?这就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建设和谐社会成了发展的主旋律,推进社会公平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而教育公平也是最有说服力和谐社会建设的民生体现。教育的公平体现在教育机会的公平、受教育条件的公平、教育质量的以及教育领域和区域的公平。现在教育机会的公平基本都能达到了,国家下大气力在全国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实现了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美好蓝图,而且政府对家庭生活困难学生实行了一系列的救助政策,真正保证了“一个也不少”。但是,受教育条件以及教育区域的公平问题却是制约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最大瓶颈。虽然,为了让在外务人员的孩子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及优惠政策,比如免除借读费、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学校的条件等等,可是,国家还没有关注到今后这批孩子今后的高考问题吧?我想,等到所有的孩子不再为高考的问题而在家乡和父母工作城市之间来回转来转去的时候,中国的教育公平又会是向前迈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