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获得怎样的家教指导

时间:2017-12-08
一、 获得怎样的家教指导

目前,有关家庭教育的报告、报纸、书籍、音像制品很多,许多也如饥似渴地读过一些书,听过一些报告。这些书籍和报告都有一定道理,也给了自己一定的启发,但又觉得不得要领,摸不着头脑,对孩子的教育无法下手。即使模仿其中的一些做法,也难以解决随时遇到的各种问题,“按下葫芦瓢起来”、“顾东顾不了西”。家长应该获得怎样的家庭教育指导呢?

笔者认为,我们要把家庭教育的信息、经验和知识分开。

信息,是关于某时某地发生的某事的描述,或者是某人对某事观点的描述。

信息里边可能有新鲜经验,某些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但信息总体上不是经验,或者说,信息中的经验微乎其微。信息即使是对事情的描述,也不一定准确,有的人为了证明某个结论,故意扩大、歪曲事实的事也是有的。

所以,信息不能成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渠道。如果有人用信息去指导家庭教育,无疑于让家长大海捞针,费了很多力,也很难得到有用的知识。

经验,是对某件成功事件的原因分析,以及从中找出的影响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同样的事件,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经验有两个局限性:

第一,经验往往具有特定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前提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经验”所提供的做法才能在同样事件中“重复”取得成功。不能回避的是,经验能够被重复的前提条件往往十分苛刻,这就是照搬他人经验往往不成功的原因――因为两者的前提条件完全一致的可能性很小。

这也是许多经验不能推广的重要原因。

第二,一件事情的成功,起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在“总结”经验时,人们往往没有找出导致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而假定一个导致成功的因素。如果把这种因素作为成功的经验,也会将读者导入歧途。例如,某个单位管理的很好,发展生机勃勃。

@_@我是分割线@_@

人们为了需要,可以从这个单位中总结出许多经验。但是,当这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离任后,即使经验中所涉及的因素仍然存在,这个单位也有可能很快退化,变得和其它单位一个样。这是因为,这个单位原来搞的好的主要因素是有一个优秀的主要负责人。

这是我们许多经验自生自灭,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

有的家庭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孩子,家长的所有做法似乎都成了“经验”。但我们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成功有多种的原因,许多原因都是其它家庭无法复制的。另外,即使让这个介绍经验的父母再去教育其它的孩子,这些孩子是否也会同样成功也值得怀疑。

举例来说,如果孩子上了哈佛大学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那么,哈佛每年要招收几百学生,是否要总结数百个“经验”?假定把类似的孩子交给这位家长,家长能够按照自己的经验去实施家庭教育,把类似的孩子都送进哈佛大学?

所以,经验不能成为获取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渠道。

知识,是对事物客观规律的本质描述。自然科学的知识,必须有可重复性;社会科学的知识,必须具有普遍的指导性。

应该承认,作为社会科学的教育,其知识体系还不能覆盖人类成长的各个阶段,更不能说家庭的知识体系。另外,即使我们掌握了教育的知识,也需要灵活运用,但是,知识毕竟是做好事情的基础。

作为家长,面对众说纷纭的家教书籍资料,要注意分清这些资料的基本属性。对于信息,可以引发思考,但不能当真,哪怕这些信息是非常诱人的。对于经验,应该学习,寻找导致成功的主要原因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但不要照搬。对于知识,家长要认真学习,对它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弄清其中的关系,并在家庭教育活动中灵活运用。

另外,作为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可以用信息去印证某个知识,但不要将单一的信息上升为经验,更不能上升为知识,以免以偏概全,误导家长。可以向家长介绍经验,但要指出经验的适应性,千万不要扩大某个经验的普遍作用。而在知识的传播上,也要慎之又慎、一丝不苟,不掺假、不夸大,并要鼓励家长的灵活应用。

二、 警惕言过其实的宣传对家庭教育的混淆

还有必要指出的是,一些书籍和报告缺乏对人的成长的系统分析,要说什么重要,就说的无比重要,完全不去思考这一点是否真的那么重要。这会给普通家长造成混乱:努力让孩子做到这一点,费了很大的力量实现了这点后才发现,其实不这样也是完全可以的。

@_@我是分割线@_@

也有孩子提出质疑和反抗,你为什么一定让我这样呢?其它同学不这样,不是也很好吗?

甚至,有的书籍自己也无法统一自己的观点,只好写到哪里说到哪里,也不管自己说的是否矛盾。这会使读者无所适从,几乎得不到指导。

如一本书在小标题《千万不要草率盲目作决定》中写道:

草率行事是成功的大忌,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草率盲目带给人们的只能是失败和残局。……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做事千万不可草率,否则就会种下让自己难以下咽的苦果。

……

行事草率的青少年,一定要谨记:在做事之前先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再去做,在你没有明确目标之前不要行动。

而在本书的另一个小标题《有好的想法就马上行动》中则说:

只要有了好的想法,就立即行动,相信谁都可以成功,关键看你是否将想法付诸行动。
……

天底下最可悲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该那样做,却没有去做。也经常听见有人说,如果我当年那样做,就发大财了。
……

现在就采取行动!现在要采取行动!现在必须采取行动!你要一遍又一遍每一小时、每一天都要重复这句话,一直等到这句话成为像你自己呼吸的次数一样多;而跟在它后面的行动,要像你眨眼睛那种本能一样迅速。

读了以上的论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另外,本书的一个小标题是《放弃是人生的大智慧》,其中写道:

人生要懂得放弃,有时候放弃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

……

@_@我是分割线@_@

历史上的永动机就使很多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

而在另一个小标题《没有什么不可能》中,作者则强调:

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积极的人,要有信心让所有的所谓“不可能”统统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

……

对于我们每一位青少年来说,“不可能”有百害而无一利,要在大脑中用“没有什么不可能”取而代之。

这些论述,又会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三、 何时获得家庭教育的知识

根据事前、事中、事后来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分为三种时态,以对3-6岁教育的知识为例:

一是前导性学习,即在孩子3岁以前,家长就要系统地了解孩子3-6岁发展的进程,并知道在不同的时期,孩子会有怎样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优雅地欣赏孩子的发展,关键时候帮孩子一把就可以了。

二是指导性学习,即在孩子进入3岁以后,孩子一边成长,家长一边学习,一边指导孩子,尽管有点手忙脚乱,但总体赶得上孩子的发展。参与指导性学习的家长也有风险,当孩子稍稍渡过了你所刚刚了解的发展时期,就可能耽误一点。

三是弥补性学习,即孩子已经进入了小学,但发生的问题却是幼儿时期的欠账,解决问题还得从幼儿时孩子发展的原因找起。因此,家长不得不再去了解孩子幼儿时期发展的心理特征,根据当时的发展缺陷来制定补救方案。

易见,家长最好参与前导性学习,这对于我们提前掌握孩子成长规律系统把握家庭教育的阶段性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尽量不要用弥补性培训去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那样,事倍功半是最好的结果,出力不讨好、出力不管用也是非常可能的。

幼儿园是有组织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应该是幼儿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对于家庭教育具有特别的指导作用。如果家长未能参加前导性学习,也要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要求幼儿园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指导性培训,集中一段时间,了解孩子3-6岁的发展进程。这对于家庭教育未雨绸缪、有的放矢,是非常重要的。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