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时间:2017-06-04 家庭教育 我要投稿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同其它教育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而且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所做所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的表率作用很重要,父母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那么,应该着力养成哪些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通常学习习惯指: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注地从事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读书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一定距离,并且不侧弯和趴在桌上;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读书文具,不撕坏、涂抹图书和拆弄玩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1.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如,孩子回到家能自主地看书,画画、手工或者做一些小作业,而不是专心看电视或者无休止地玩耍。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如双休日除了给孩子安排兴趣班后,可以利用让孩子自己安排一些任务,然后自己规定完成的时间;另外,家长要提醒孩子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些口头任务,如:收集资料、画画、手工作业或者讲故事之类的任务。
3.提前经验准备的习惯
在小学中学经常有预习功课,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而在幼儿园通常称为经验准备。经验准备一般分为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新的主题开展之前,老师会向孩子介绍新主题的内容,要求孩子在家做一些准备,同时,老师会通过短信与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去班级博客了解下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帮助孩子做好相关的准备。幼儿的经验准备非常依赖平时的经验积累,也非常依赖家长的配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家长尽心尽力地精心准备之后,那么孩子在上课时就非常投入,能与老师很好的互动,学习主动性强,学习兴趣浓厚。而经常不注意知识或者物品准备地孩子,活动中比较被动,信息回馈慢,久而久之,学习兴趣淡化。
4.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上课必须坐端正、盯着老师看,专心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幼儿园里教师经常会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提示幼儿,让他们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
5.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有些孩子主动性特别强,非常专注,不放过老师每次的提问,尽可能地去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表示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活动的热爱。而比较多的孩子被动,常常以听众的角色出现,这样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参与能力,角色意识淡漠。因此,老师会采用奖励小红花、评选小班长或者课前谈话来鼓励这部分孩子上课时要积极主动的举手发言。
6.喜欢阅读的习惯
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记得这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的。因此,教师要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首先,要为孩子准备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书籍的种类可以宽泛些,如童话故事类、智力小游戏类、动手操作画画手工类,书籍可以是绘本、订阅的杂志或者连环画。其次,为孩子创造阅读的氛围。刚开始阅读,需要家长的指导。当孩子养成看书的习惯,有了一些阅读的经验之后,家长可以由全程陪护过渡到间接性指导。最后,家长要对孩子的阅读及时的评价。比如,让孩子说说阅读到的最感兴趣的内容、最喜欢的内容、自己不懂的内容等等,以聊天的方式,家长能了解孩子阅读的效果。
7.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孩子的学习借助很多外在的物品作为辅助,有了这些学习用品孩子学习兴趣更浓,因此,培养孩子爱惜学习用品同样重要。如,爱惜书本,轻拿轻翻,不随意撕;爱护笔,用完及时盖上盖子、不乱涂乱画、爱护书包和文具,不当玩具玩耍。
8.珍惜自己学习成果的习惯
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数学操作纸等都是他们最明显的作业成果。当教师把这些物品发给孩子之后,较多的孩子会折纸工,当小飞机玩,或者闲暇时拨弄,等到放学,有的丢了,有的坏了。在家,有些孩子会把自己的作品整理归类放好,有的会张贴在墙上、而有些孩子便随意处理掉。当孩子尊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就能反映出他对学习的重视。
三、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1.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成人重视,加以培养,但成人的认识上却存在着误区,具体表现为:或是重智育轻育德育,以为智力可以代替一切;或是缺乏理智的爱,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顺;或是教育意识淡薄,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自流;或是“过度教育”,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方式都超过一定的度。所有这些都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大敌。
2.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萌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首先,化平淡为神奇。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其次,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幼儿对太阳、地球再次产生了新的认识兴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奥秘,我们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保持认识事物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
4.要加强实践训练,营造学习的环境。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要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
“万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打牌,你的孩子怎可能安心学习呢?
6.要为树立学习榜样,努力做到坚持不懈。
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儿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会深深打动孩子,这些艺术形象所塑造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他们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长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家中应经常给孩子将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子女上情感失控,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以至。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件创新的任务,最后,我送给各位家长教育中做到“八应八忌”:
应灵活处理,忌墨守成规;应设身处地,忌专横高压;应恩威并重,忌言行偏;应行为指导,忌唠叨罗嗦;应鼓励为主,忌负面强加;应宽严互渗,忌情感失控;应坚定立场,忌迁就退让;应具体明确,忌抽象模糊。
最后,让老师和家长能同心协力,携起合作之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升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借这次家长学校的课堂,希望家长们能和老师多沟通,与家长们多交流,把一些好的经验得到分享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