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常规,提高教育质量

时间:2017-09-12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学校要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教学常规,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一、规范教师常规工作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只有规范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前提和保障。试想如果教师不认真备课,不精心上好每堂课,幼儿就不能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要积极改进教法,规范教案内容,以新《纲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确定教育活动的目标,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实际水平,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有计划的选择和组织,并可以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积极采用教案、课件一体化的备课方式,不断整理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目的是提高备课质量,将有限的时间放在有用的地方,给教师更多研究思索的时间,如为幼儿提供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类活动,发挥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灵活采用小组和个别等形式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生活活动、游戏、教学、运动等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活动质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可以依据上完的活动中存在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幼儿的反应、活动中出现的差错、教具的使用情况、教学效果等进行及时反思,做好观察记录、教育笔记等,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另外,有计划的进行相互听课,吸取他人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商讨解决教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等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严格幼儿常规教育

众所周知,常规教育对于保证幼儿健康和良好情绪,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常规教育进行得好,会使幼儿终身受益,教师开展活动得心应手。幼儿的礼貌、幼儿的坐姿、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等常规,都需要教师树立榜样,严格去规范,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如要求幼儿有礼貌,教师首先要待人诚恳,说话文雅;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就要认真听完幼儿的讲话,而不能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幼儿的常规抓好了,学习态度势必也端正,教育质量才能提高。教师上好课是为优化学习过程提供积极的外因,幼儿的参与程度、学习习惯等是内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孩子们十分散漫,坐没坐样,站没站样,整堂课幼儿自控能力很差,那么教师开展精彩的活动,幼儿也不会完全投入到活动中,调动和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就成了一个难题,提高教育质量更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必须严格幼儿的常规教育,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_@我是分割线@_@

三、沟通师生心理

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思想、情绪、情感等多方面的沟通,在情感交流中,教师可以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与幼儿交流沟通,问问幼儿“今天早上是谁送你上幼儿园的?”“今天你为什么不开心呀”等等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们便会把你当成知心的朋友,和你缩短距离,将自己的心扉毫无保留地向你敞开,完全信任你。作为教师应该喜幼儿之喜,乐幼儿之乐,教师对幼儿应该给予春天般的温暖,使彼此之间的感情交融,这样才能使这群天真烂漫的孩童,在你开展的活动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敢说、愿说、想说、乐说。可见,与幼儿建立和谐、融洽的心理沟通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从教的方面来看,最直接、最重要的无疑是课堂教学效果,而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备课质量和巧妙的教学方法以及以之相适应的规范教学环节等教学常规;从学的方面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占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和严格幼儿常规教育也是影响幼儿学好知识技能的重要因素。可见,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保证。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学常规方面,提高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