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

时间:2017-10-01 特色课程 我要投稿
内容提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理性观念的转变,并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探索兴趣,让幼儿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对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 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 适度引导,启发探索,得出结论

四、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

五、 谨慎评价,激发探索欲望

关键词:激发、科学探索、欲望

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探索过程。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不断向他们提供新信息、和可供他们自由探索的、自然的、科学的教育环境,使他们不断受到科学的熏陶,享受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索和发现的热情,为幼儿创设自然环境和人为的环境给幼儿以充分的探索空间。

@_@我是分割线@_@

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由探索寻求答案。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幼儿发展的条件,它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对任何新奇的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会给与特别的关注,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相对持久的探究活动。幼儿在对事物的探索中,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初步学会动手操作,并明白一些浅显的科学道理。同时也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

在瑞吉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精心为幼儿创设了各个活动区,为每个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场所和机会。活动区是幼儿最喜欢的地方,在活动区中幼儿能够尽情的、自主地参与喜欢的游戏。它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高了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也让幼儿学会了交往的技能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学会分享,培养幼儿逐步形成责任感。

区域活动中,教师及时正确的指导,能够引起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的觉察他们提出的问题、困惑和需要,并适时介入,给予适当的支持、引导和帮助,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

下面是我对探索区幼儿进行指导的具体做法:

观察实录:(一)浮力的秘密

在今天的区域活动中,琳琳选择了探索区。来到探索区,琳琳发现了探索区新增添了许多东西,有磁铁、积木、电池、棉花、橡皮泥、塑料瓶等。他一看高兴极了,随手拿起了一块积木就扔进了水盆里,接着又分别拿了棉花、塑料尺子、塑料瓶、橡皮泥等分别扔进了水盆里。这时琳琳看着水盆里的东西,想了一会儿,就问我:“秦老师,这个真好玩儿。”我问他:“怎么好玩儿呀?”他说:“放在水里,有的漂在上面、有的沉在水里。”我接着问他:“你能告诉我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的?什么东西是沉在水里的吗?”他兴高采烈的告诉我说:“这不是尺子、棉花、纸折的小船、塑料瓶,它们都浮在水面上,;大的积木(木质的)、磁铁、玻璃球、橡皮泥它们沉在水里。我对他的探索给予了及时的肯定,与此同时,我又对他说:“你试一试用什么办法能让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让沉入水里的东西浮在水面上呢?”我的话激发了琳琳探索欲望,他积极地去尝试用各种办法进行操作试验。

@_@我是分割线@_@

琳琳为了让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沉入水底,经过多次探索,发现了一个好办法:把乒乓球的表面包了一些橡皮泥;小船沉入水底的办法是:在小船里装满了玻璃球;塑料瓶沉入水底的办法是:把塑料瓶的瓶盖打开,里面装满水、放入铁钉后再盖上盖子。在操作让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入水底,他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在尝试让沉入水底的东西浮在水面上时,他采用了多种方法都不能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在水面上。他先把橡皮泥压成饼状,使直面积变大,放进水中没有成功。之后,他又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在他捏的时候我发现他没有捏好,有一个缺口,当他把捏好的碗放入水中的时候。水从缺口处浸进橡皮泥,结果又没有成功。这时他有些灰心,我对他说:“刚才这个没有成功,是因为你捏的那个碗有一个缺口,你试试想办法不让他有缺口会怎样?”经过再三试验,沉入水底的橡皮泥终于浮上来了,他高兴的跳了起来,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区域活动小结的时候,当他把自己的新发现告诉小朋友时,大家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喝彩。

观察分析:

在进行探索活动时,对幼儿没有任何指令性的要求,也不作暗示,只提出:“可以把各种材料的物品放入水中,看看什么会沉,什么会浮。”幼儿可以自由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尝试,并相互交流各自的发现。通过对各种材料不断的尝试操作,从而学会了思考,并在操作中寻找答案。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进行观察、发现,一旦有了结果,便会十分高兴,自信心油然而生。通过让幼儿亲自尝试,在活动中经过不断的操作、发现、调节,而没有让幼儿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指令,把他们对浮力引起的兴趣和探索浮力的需要有机地协调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措施:

1、当琳琳将各种材料的物品都放入水盆中,并且说:“真好玩儿”时,我注意到他并没有认真观察哪些物品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是沉入水里的,只是觉得好玩儿。针对这些情况,我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启发,从而他的好奇心不断被激起,又不断得到满足。由于我的适时介入,再次激起了他的探索欲望。

2、组织探索区的幼儿进行对磁铁、电池等物品的探索。

@_@我是分割线@_@

活动反思:

单一不变的活动区材料,小朋友们会感到乏味,及时对材料进行更换,不仅能调动其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动手、动脑的欲望。

在整个探索活动中,琳琳的探索兴趣一直都很高涨,在他的兴趣不够浓厚时,我的适时介入,给他提出了新的探索目标,从而又激起了他的探索兴趣。当他的结论被我和小朋友们认可时,他非常高兴,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的更高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

观察实录(二)有趣的磁铁

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琳琳、军军等几个小朋友又选择了“科学探索区” ,他们来到探索区后,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进行尝试操作。只见琳琳拿起磁铁,在尽情的玩儿,一会儿拿着磁铁滚着玩儿,一会儿又将磁铁排成一队,玩着玩着的时候,他发现了两块磁铁有时能吸在一起,有时却互相排斥。他发现这一现象后,跑来问我,老师,这是怎么回事?我没有立刻告诉他们答案,而是提出:“是不是所有的磁铁都有这种现象?还是只有你手中的磁铁会这样?”这下激起了他的探索兴趣,他又回到了探索区,为了尽快得出结论,他叫了他的好朋友军军、明明,让他们和自己一起操作。他们仔细认真地动手尝试,不打一会儿,就全部尝试完毕。他们操作后得出结论:“所有磁铁都有这种特性。”在他们操作结束、得出结论后,我才告诉他:“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小朋友们对磁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磁铁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我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尝试:“磁铁能够吸起哪些东西?隔着物体能否将铁制品吸起?”小朋友们的兴致高涨,都积极尝试,寻求答案。

指导的目的与分析:

在科学探索区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科学活动材料,以便幼儿操作,进行科学探索。如: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望远镜、多棱镜;沙子、磁铁、木块、铁钉、橡皮泥、棉花、塑料瓶等有关沉浮的材料。

在投放这些活动材料时,我担心幼儿对此活动区投放的材料不感兴趣,所以就特别关注此活动区幼儿的表现。

琳琳是一个性格外向、爱发脾气、活泼好动、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无论什么东西他都要动手去摸一摸。他妈妈讲他为了搞明白“电动玩具为什么会跑?”竟然把家里的电动玩具拆开,看个究竟,寻找答案。他总爱问“为什么?”是个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孩子,敢于大胆尝试,做事非常认真,遇到事情总要弄明白。

@_@我是分割线@_@

琳琳在用磁铁搭“楼房”时,因为它不了解“磁铁”的特性,没有将磁铁的正、负极进行合理的搭配,所以没有搭起楼房,他有些失望。这时,我及时地介入,引导他寻找楼房搭不起来的原因。首先,我引导他用两块磁铁进行尝试,从而得出“磁铁”的特性:“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道理。当他明白了磁铁的特性后,很快就将楼房搭起来了,在整个过程中,琳琳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在我的启发引导下,终于顺利达到了目的。

活动反思:

为了引导幼儿探索、了解“磁铁”的特性,小朋友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给予了适时的启发、引导,使他们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为其创造实践的机会,努力构建以幼儿为实践主体的教育方法,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做到“幼儿能做的事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时,我没有过多地限制和干预。而是给幼儿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后,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给他们充分的自由探索时间,给他们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引导,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最常用的办法,必要时教师在进行适度引导,启发幼儿做进一步探索。为了引导幼儿探索、了解磁铁的穿透性,小朋友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给予了适时的启发、引导,使他们从实践中得出结论:“磁铁能直接吸铁也能隔着物体吸铁。”这样的操作过程,正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使幼儿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开拓了幼儿的思维。教师始终是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以上实例是我对琳琳在“科学探索区”的连续观察。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发展智力和好奇心,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萌发对大自然及周围事物的关注。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营造一个自然的学科学的氛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不仅为了让他们获取这些问题的答案,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地引导,耐心地指点,不能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一笑置之,应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寻求答案。通过科学教育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即便是他们在游戏中还不能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但对科学现象的体验已悄悄地种植在他们的心里。

总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理性观念的转变,并把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探索兴趣,让幼儿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早期教育、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