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决定权还给孩子

时间:2017-09-28
                                                            ——例谈引导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读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阿黛尔·法伯带女儿过马路的故事——她为了尊重孩子自己对安全的感知,在刺骨的寒风中足足站了有五分钟,并且不断地鼓励女儿:“吉尔,我很高兴看到你会自己掐时间,你相信自己对安全的感觉。等你觉得时间对了我们再过马路,无论还要等多长时间。”虽然她看到有很多次可以过马路的好机会,但却宁愿陪着女儿在道路旁瑟瑟发抖,静静等待女儿自主选择把握过马路的机会,这在我们许多人眼里简直就是疯了。事实上,她只为尊重女儿自己的感觉,如此引导的孩子不仅是自尊的,自信的,更是有个性有独立自主意识的。
  
  如此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不禁让人敬佩;感叹之余我们也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家教观念和方式。现在很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为孩子会放弃自己的事业,一心一意地陪同孩子,可是面临的问题却似乎越来越多。为什么苦口婆心地劝说,花尽心思密切地关注监督,搞得身心俱疲结果却收效甚微呢?甚至还会呈现恶性循环的趋势?
  
  因为孩子完全丧失了自我!许多孩子几乎一直是在家长的密切监视之下,没有了自由的空间,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们容不得孩子的半点怠慢和缺点,一直在孩子耳边指指点点或不停地批评孩子这也做得不好,那也做得不行,于是孩子在成人的指挥中,在不断的抱怨声中真正地迷失了自我。一个没有了独立自主意识的孩子无异于一台被家长遥控指挥的“机器人”,机器人是没有情感,无论怎样指挥总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可孩子是有情感的,面对家长的指责不可能没有半点怨言,慢慢产生的抵触情绪致使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激情,久而久之效率反而会更低。
  
  我把自己假期里的一点心得体会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时间,我作主
  
  2013年8月11日星期日
  
  暑假,孩子看电视的问题一直成为我最揪心的事,虽然老师有规定每天不得超过一小时电视时间,虽然丫头很听老师的话……但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旦她盯上电视哪儿还顾得上什么一小时两小时?
  
  每天我只要一转身见文文不在身旁就急忙找,早上或午睡起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在担忧这会儿文是不是在看电视……好像这事成了我的心头大病……我感觉快被折磨得要发疯了。
  
  每次她盯着个电视目不转睛时,我都要在旁边千叮咛万嘱咐,可她全然没有听见似的,雕塑般专心致志盯着电视,完全没有感觉我在她耳旁说着关切的话,甚至有时还还嫌我在她耳边烦,每天我都要重复很多回:“一个小时啊。”我心里很清楚,单纯靠我这么不断重复,结果会越来越糟,非但起不了禁止的作用,还是适得其反地使我的叮嘱越来越没有效力,这不每天的电视时间只有不断增长势头。我已经焦虑得快投降了。
  
  终于不知哪天我实在是厌倦了每天像盯贼一样地盯着她,突发灵感般地直接把手机交给她,帮她调好半小时的闹钟时间。哗,好家伙,我发现有奇效,竟然会很准时地主动离开电视。几天下来,嘿,竟然越来越有规律,每天两个半小时,或者合并成一个小时,超过的时间点也越来越短了。这时间问题已不再是我的事了,每天文要看电视都会主动说:“妈妈我看半小时电视,你帮我把闹钟调好。”
  
  我都有点感动了,这已经不再是我的事了,而已经成为她自己的事了,自我管理监督的责任心越来越强了。今天中午我午睡醒来她不在身边,好像在楼下玩儿,他爸爸毫不犹豫地说文肯定在楼下看电视,因为之前这我们午睡的时间她看电视似乎已经成了习惯,孩子成小时单独呆着会无聊的,必定是要开电视的,我也能够理解。可是今天我却强烈地预感文文是不会看电视的,下楼一看,她一个人呆着专心玩她的芭比娃娃,给娃娃们穿衣打扮得很起劲儿呢。
  
  真的不要期望一个沉迷在电视或游戏中的孩子可以记得时间,可以毅然决然地按规定时间离开电视电脑,爸爸妈妈要有耐心给铺一级“台阶”来帮助培养这份拒绝的能力。不要生硬的说教,给孩子以助力和信任,然后放手让孩子独立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引导孩子自我教育,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的练习,我说了算
  
  2013年8月16日星期五
  
  陪文文练琴,有点枯燥,格外地小心翼翼,生怕因为我的心急破坏了她的兴趣,我一直在努力地鼓励她,赞扬到她似乎受不得半点批评了,赞扬更显得苍白无力了。忧心忡忡的我感觉越是谨小慎微越偏偏出状况。
  
  凑巧翻到一本家教方面的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便学着运用其中的理论来和孩子交流,尝试接纳理解孩子的情绪,当孩子产生情绪时,无需说教、指责,只要做好一面如实地反应孩子情绪的“镜子”即可。因为小孩子还没有能力来感知自己的情绪状态,所以常常会情绪失控,我们只要把孩子所产生的情绪真实地映照出来。我尝试努力改变自己,练琴时,我比文自己都焦虑,因为看她一直错,一直都很急躁地在“嗯”“唉”……但我却装着若无其事地说:你弹错了感到很沮丧吧!你为自己出错很烦恼吧……
  
  她问我:妈妈,到底练3遍,4遍,5遍,你选那一个?
  
  搁往常我一定没好气地说:自己的事自己决定,不要总问我。其实这样说,也是想逼逼她自己拿主意,现在大了好像越来越没了主见了,可是很多回我发现如此地逼和训练好像也并没有多大的效果,反而因为我心急的态度或是我明显倾向于想让她选择多练几遍,结果闹得不愉快。
  
  今天我很平静地说:3遍,4遍,5遍……真的很难选择啊,不知道练多少最合适(这如实反应了她的矛盾心理)……顿一会儿我又说:不过如果你让我选,我就选中间的,选四遍。
  
  话音刚落,文文竟然很爽快地:我选5遍吧!
  
  一会儿她练得不耐烦了,觉得自己练得遍数足够多了。又问我:妈妈,你觉得我要不要练了。
  
  我并没有急着回答她的问题,只静静地等待,她又紧追:妈妈,你说呀,我到底要不要再练了?她已经有急躁的迹象显现出来。
  
  我仍然是慢慢地,似乎漫不经心地道:你现在在犹豫要不要练了!(也是像面镜子一样如实反应她的状态)
  
  很快我又听到她说:我有办法了。
  
  然后看到她翻开后面老师还没有教的地方,开始认真地练起来。尽管我心里并不赞同她这样的超前,我多么希望她能继续练刚才老师教的曲目,练得更扎实,更标准。可是我知道对于一个小孩儿的认知来说,这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所以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有耐心静静地等待孩子慢慢悟得自我教育。所以我就安静地任她往后翻往后练,顺其自然,毕竟往后练能说明她的兴趣所在,我要呵护她的兴趣,这比什么都更重要。终于一会儿她又回练到原来的曲目了。
  
  做一面反应孩子真实情绪的镜子感觉还不错,蛮有成效,至少我们在平静地对话,我发现关于孩子的行为真的不要急于指导性的意见,静静地等待或启发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我的问题,我思考
  
  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
  
  女儿平时跟我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显得特别依赖我,每次写作业我只要在她身旁,她总是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搞得我很烦,很想引导她改正这个习惯,可操作起来还真不容易,我知道这源于她的不自信,我于是尝试接纳理解的她的感受,譬如暑假作业上有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自己识字多不多?”她自己也很迷糊,又想依赖我了,于是问:“妈妈,你觉得我认字多不多?”我重复:“你在想你认字多不多啊?”结果她不再问而是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她做完一件事后又问我:“妈妈,你说我这会儿干什么呢?”往常我一定要训斥她说:“做什么事你自己拿主意,不要总问我。”结果一定是大家都闹得不愉快,看似为了逼她自己拿主义,其实效果很一般。今天我直接回答说:“你在烦恼你不知道要干什么?”仅仅一小会儿沉默之后她便愉快地说:“我还是来看书吧!”就真的认真地捧起书来读了。
  
  我努力地尝试鼓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其实我发现有时也并非孩子真的没有主见,她只是在不够自信时稍稍有点犹豫,想征求成人的意见或是得到肯定。很多成人都自以为是急切地帮孩子做出选择,结果孩子越发失去信心,越来越没有主见,丧失了独立自主的意识,结果背道而驰。
  
  一句简单的话语其实就可以引导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完全不用苦口婆心地说教或声嘶力竭地教训。
  
  目前很多家长都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的积极主动反而正在剥夺本该属于孩子的权利,逐渐削弱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如果家长们少点包办代替,多点等待孩子自我成长的耐心,创造融洽的情绪氛围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引导孩子自我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往往是轻松了孩子更轻松了家长,家长朋友们何乐而不为呢?
  
          (江苏省海安县滨海新区家长学校:戴子云、朱兴林、丁小平)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