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起点,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技能

时间:2017-01-29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肖川教授认为,教育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过程。在价值引导上,“教什么”显然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在学生的“自主建构”上,“怎么教”就更重要。可见,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更多地取决于“怎么教”。而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那么怎样备好课?上好体育课?做好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动作的传承?这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直面的课堂焦点。

一、高站点,多渠道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体育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学理念的更新,课堂资源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融洽等,触动了每一位教师的心弦——不进则退。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多渠道学习,逐渐丰富、提升或修正与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才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审视我们的体育课堂,剖析体育课堂的现实问题,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也只有怀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紧跟时代脉搏,适应与时俱进的教学环境。

二、低起点,立足课堂,提高教学技能

新《课程标准》没有按年级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仅是从五大领域目标到水平目标写得较为具体,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较大,这给年青教师的备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怎样备好课?上好体育课?做好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技术动作的传承?值得每一位体育教师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反思是建立在上课的基础上,也是科研基本素材的主要来源之一。基于此,教师必须立足于体育课堂,以低起点来着手备课。

第一,做足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体育教材的技术难度(或技术含量)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是教与学的基点。教材分析是备好课的前提。而教材分析的不透彻,则会带来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不准,也就难以实施教学设计。所以,教师首先应重点钻研教材,了解同一教材在不同水平阶段的技能技术动作难度、要求与相应关系,努力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进行学情分析,分析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身体素质,分析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结合教材分析来合理进行学情分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二,抓准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在做足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不同水平阶段的教材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教学进度与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必须是可检查、可观察和可评价的,并且做到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_@我是分割线@_@

第三,做细课堂反馈工作。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立足点是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反馈学生技能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以何种形式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立足课堂做细课堂反馈工作,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应做到反馈工作的适时、适度、适量与适法。同时,要结合课堂反馈的实际情况或课堂生成的东西予以反思、调整、完善与升华,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吃透教材而不唯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对此,教师不仅要有钻研精神,而且要有创新精神,把握教材而不唯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读,“以学生发展为本”来分析教材、活用教材。例如,东北教师白钢(《体育教学》第七期)以羽毛球作为辅助器材融入快速跑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热情,增强了技能学习与巩固的趣味性,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