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对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思考

时间:2017-08-19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参加工作近十年的我,经历了两次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记得参加工作第一年幼儿园使用的是老教材,没有主题分设,那时的数学活动叫做计算,教材上的内容还是很有系统性,现在有些还在借鉴着用,一年后改革用省编教材,第一次接触到了主题系列的开展,再一年后就改用了现在的建构式课程,也进一步了解探索了主题活动,生成与预设等活动,计算也慢慢规范的称为数学。《幼儿园指导纲要》的颁布,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让我们重温一下《纲要》中对数学的目标与教育要求:

一、《纲要》中对幼儿数学的目标与教育要求

1、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2、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但是,数学教学又是一个关联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和现在实施的《建构式课程》中,老师们肯定都发现了一些数学方面的问题。

二、《建构式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数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各年龄段之间的纵向知识结构没有贯通和整合,存在着重复教学的现象;

例如:《建构式课程》中班下册主题“我有多爱你”第二周中的“小动物找家”,数学目标:正确认识8以内的数量,学习丛不同角度分类,而在下一个主题“我想对你说”中的“破译密码”,的数学目标:正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明确数字与数量的关系,其实“熟悉与数量的关系”在上一个主题中“躲起来的3和8”中感知过, 所以发现有些数学内容还是有些重复。

@_@我是分割线@_@

2、数学知识零散,内容脱节,没有层层递进的系统性;

课程中有时安排了数学,有时甚至连续两周都没有,所以从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来说有些脱节。在大班下册主题“大自然的语言”中,数学活动“撒花片”,目标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份的不同答案,在这之前没有感知或学习过数字7的分成。

3、与其他领域教学内容的横向比较,数学内容较少;

4、有的内容与主题活动没有实质性联系,教学目的不明确,没有恰到好处地渗透入主题活动中。

二、《建构式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编排幼儿数学教学内容

(一)在系统性原则指导下编排数学内容

1、各年龄段间数学内容编排的系统性

2、同年龄段中教学进度编排的系统性

(二)运用有机整合理念完善数学内容

1、与主题活动整合

2、与其他领域整合

(三)按照生活化思路,活化和趣化数学内容

1、日常生活数学化。

如:早上,教师和幼儿一起数数班上来了几个幼儿,看看今天是几月几号,今天是星期几;做操、上课、进餐、午睡、游戏前后等,看看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时钟,感知时间的长短,关注幼儿,捕捉教育契机,引发幼儿数学学习。

2、数学内容生活化。

如: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以商店买卖商品的形式开展,解决“我需要付多少钱”的问题,引导幼儿学习。也可以选择以“超市”为课堂,让幼儿亲身体验购物,自己计算钱物。数学教育要将“生活中的数学”和“幼儿园里的数学”联系起来,把复杂的数学内容变成简单的生活事件。

@_@我是分割线@_@

3、数学材料生活化。

如:玩具、筷子、纸牌、牙签、废旧盒子等,这些日常生活材料,能激发孩子学习数数、分类、排序、组合、比较大小、粗细、长短等兴趣。数学活动的材料,可以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不但能使材料丰富,提高利用率,更有利于幼儿学习,加强家园合作。

三、设计数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了解幼儿经验。

(二)充分解读教材内容。

(三)充分体现活动层次性。

(四)充分体现语言的准确与明了。

总之,除了安排显性的集体数学教学内容外,还将隐性的数学内容延伸到其他领域、幼儿的生活、游戏中,让幼儿轻松自如地感知数学现象,领悟数学的抽象关系,并逐步提高幼儿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