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设计:你的心情好吗?

时间:2017-09-19 活动教案 我要投稿
设计背景:时代背景:对于如何促进孩子心理健康这个话题,是当今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是学校素质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研究的新课题。当前在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蓬勃开展,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但对学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还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探讨、解决,否则学校方兴未艾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深入开展下去并取得真正实效。
课题背景:我园承担了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中小学生心理监护系统的建构和运作》课题子课题《幼儿情绪发展的监控与维护》的研究。《你的心情好吗?》记录本就是为此课题的研究而设计的一本幼儿心情日记。孩子们每天都将自己的心情记录在《你的心情好吗?》记录本。教师可以通过幼儿记录的内容,预知幼儿的情绪状态,优化对幼儿情绪的维护,预防幼儿心理问题的出现。同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进行心理分析、统计、整理和研究。家长也可以通过《你的心情好吗?》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时的情绪。幼儿则通过自己的记录,学会了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情绪,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自我控制情绪、自我调节情绪。
活动背景:大班幼儿对《你的心情好吗?》的记录是从《情绪温度计》活动开始的。在《情绪温度计》活动中,幼儿知道了每个人都会有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要经常保持开心的心情;学会了用“情绪温度计”的方法记录下自己每天的心情;并且感受了情绪与色彩的关系。在幼儿一个多月的记录中教师发现:有些幼儿的记录中只有开心的事,有些幼儿记录的事情内容比较单一。幼儿出现的情况是不能回避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因此,我设计了这节心理辅导活动——《你的心情好吗?》。主要目的还是要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要经常保持开心的心情,并且学会主动寻找解决不开心的方法。


活动名称:你的心情好吗?

活动目标:

1.继续学用《你的心情好吗?》记录自己不开心的事情。
2.学习使用情绪统计表,学会主动寻找快乐起来的方法。
3.能够较大胆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心情。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记录《你的心情好吗?》一个月.
物质准备:《你的心情好吗?》手册人手一本 投影仪 情绪统计图表 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你的心情好吗》。
教师:小朋友们,你在心情日记本上记录过什么样的心情事件呢?愿意和我们大家说说吗?

二、幼儿继续学记《你的心情好吗》记录薄。
1.师生共同欣赏摄影作品《难过》。
教师:请你来欣赏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他是什么样的心情?
2.教师:你有没有这样的心情呢?今天,就请你在《你的心情好吗?》上记录下你最不开心的一件事。
3.教师巡回了解幼儿的记录情况,并帮幼儿做文字记录。

三、师生共同讨论快乐起来的方法。
1.教师出示并介绍情绪统计图表。
2.师生共同填写情绪统计图表。
教师:你刚才记录了什么不开心的事?
教师:你不开心的事是属于哪个(游戏、生活、学习)方面呢?
幼儿填写图表。
3.师生共同分析情绪统计图表并讨论快乐起来的方法。
教师: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在哪方面不开心的人数多呢?
教师:你们在生活(学习、游戏)中有什么样的不开心呢?
教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不开心,你是怎样让自己快乐起来的呢?

4. 师生共同游戏智力ABC,学习和辨别生活场景中合理的情绪渲泄方式 。
(1)教师:当我们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2)请幼儿观察图片,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并说出理由。
题目一:“今天我住园,我就有点不开心。”这时我该怎么办呢?
A:一直生气。B:生一会儿气我就不生气了。C:我和我的朋友或者老师说说。
题目二:“他和我抢球,我很生气!”这时我该怎么办呢?
A:我就生气、我就哭,我就不玩了。B:我就和他抢,看谁抢过谁!C:我和他商量商量,轮流玩。
题目三:“这道算术题我怎么也做不出来,我很着急、很难过。”
A:我是个笨孩子,我不做了。B:看看边上小朋友的答案吧! C:我就问问老师或者小朋友怎么做。

四、结束。
师生共同表演唱《欢乐颂》,用歌曲演唱的形式体验快乐的情绪。


关键性细节设计:
在《你的心情好吗?》这节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相互之间对《你的心情好吗?》记录情况的交流,让他们了解到同伴的开心事有哪些,不开心事有哪些,从而唤起幼儿的回忆,丰富孩子体验的内容。
一、情绪唤醒——艺术解释
科学、健康的行为信息传递时,也应该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接受程度不同,有时必须将科学的身体知识以拟人化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加以说明。情绪情感在人的心理是深层次的心理反映,不容易觉察,活动中对摄影作品《难过》的运用就是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图片体现本节活动所要讨论的情绪——不开心这一主题。从而唤起了幼儿的一种情绪体验,唤起幼儿去主动回忆生活中难过的体验,自然过渡到活动中的下一个环节。
二、情绪认知——科学归纳
“情绪统计图表”的科学运用也是本节活动的关键性细节。在活动中,教师用了三次“情绪统计图表”。第一次是教师介绍“情绪统计图表”的记录方法,让幼儿了解尝试科学分类、归纳的方法。第二次是与幼儿共同记录“情绪统计图表”,使幼儿了解自己(个体)情绪的倾向。第三次是利用“情绪统计图表” 使幼儿了解同伴(全体)的情绪情感倾向。此时,教师与幼儿共同分析和讨论快乐起来的方法,这样一来调动了幼儿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双主体性。对下一环节即幼儿寻找情绪问题解决方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情绪态度——游戏解读
《纲要》中强调:儿童是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因此,心育活动更离不开生活,应该来源于生活。游戏“智力ABC”中的游戏内容是选取了幼儿生活中的经验和常见的生活场景,是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幼儿学习辨别遇到不同事件时应选择何种合适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教育者采用游戏形式,把他人的认知转换为幼儿自我认知,并伴随语言和动作,幼儿在“玩一玩,选一选”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了把握适度情绪的方式。

活动反思:
此活动整合性强。教师在活动中整合了科学、艺术、健康等领域的相关内容和手段,使得教学形式活泼内容丰富,渗透性强。
此活动操作性强。教师在活动中采用了多种操作形式,如:语言的操作、撕贴姓名的操作、绘画的操作,都能够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把想说的说出来,把想画的画出来,展现出真实的心理世界,为教师教育策略提供良好的帮助。教师能有的放矢的针对幼儿情况进行心理辅导。
此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选择的心理辅导内容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活动中发现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在此活动中注重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体验生活中的情绪,再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选择渲泄生活中不良情绪的方法。
附摄影作品《难过》:附情绪统计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