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活动《小小变色鱼》

时间:2017-01-12 幼儿园小班教案 我要投稿
设计意图:美术活动《小小变色鱼》是以绘本《变色鸟》的故事内容为蓝本,教师加以改编,主要描述大海里的小白鱼吃了红、黄、蓝三色的食物后身上长出了彩色的鳞片,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引导幼儿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能变出另外一种新颜色来,并让孩子动手亲自感受颜色奇妙变化的快乐,用欣赏的眼睛去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观察色彩混合发生的变化,萌发探索的兴趣。

2、通过欣赏、玩色等活动,理解绿色、橙色、紫色的由来,感知三原色混合所产生的美感。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盒若干、棉签若干,白色鱼儿人手一只。

2、变色鱼故事背景图,变色鱼一条。

3、三原色图纸一份,蓝色模板一块。

活动重难点:观察色彩混合发生的变化,理解绿色、橙色、紫色的由来。

活动过程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听课意见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我给大家介绍位朋友,看看它是谁?它是什么颜色的?它还有位朋友,是什么颜色的?

2、这是一条小白鱼,住在大海里,白色的头,白色的尾,白色的鳞片,今天它出去玩了一会,回来却变成了什么样?(彩色鱼)

二、讲述故事,理解彩色鱼的由来

1、小白鱼到最后身上都有些什么颜色啊?

2、小白鱼吃了什么长出了红色的鳞片?

3、吃什么长出了黄色的鳞片?

4、吃什么长出了蓝色的鳞片?

5、原来我们发现小白鱼吃了什么颜色的食物就会长什么颜色的鳞片,又长出了橙色,绿色,紫色的鳞片了呢?

三、教师示范,感知变色的奇妙

1、小白鱼先吃了红虾米,又吃黄珊瑚,两个颜色叠在一起,就出现了橙色。

2、猜猜绿色是怎么来的?(请幼儿上台用两种颜色画出绿色)

3、教师示范用 红色和蓝色调出紫色,请幼儿说说紫色是哪两种颜色画出来的。

4、教师总结:原来红色和黄色手拉手,变出了橙色。

黄色和蓝色手拉手,变出了绿色。

红色和蓝色手拉手,变出了紫色。

四、幼儿创作,用三原色画彩色衣

1、我们只用三种颜色就能变出新的颜色来,真有趣啊,现在每张桌上都有很多小白鱼,请你做一回颜色魔法师,认领一条小白鱼,用棉签当画笔,把白衣变彩衣。

2、幼儿各自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

(1)、提醒幼儿把棉签送回正确的家,什么颜色的棉签放什么颜色的盆里,避免将颜料都搞混了。

(2)、要求幼儿不要将颜料重复涂在同一个地方,以免将纸张弄破。

五、作品欣赏,体验变色的成功乐趣

1、请幼儿将各自的变色鱼贴到前面的蓝色模板上。

2、集体欣赏各式各样的变色鱼。

教师出示红色鱼和白色鱼,并且将白色的鱼一下子变成彩色的鱼,激起幼儿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让幼儿说说变色了的小白鱼身上的各种颜色,为后面幼儿了解颜色变化做铺垫。

教师先示范画橙色,让幼儿建立两种颜色混合产生新颜色的经验,接着让幼儿画画绿色,给他们实践这种经验的机会。调配鲜明度较高的紫色对幼儿有点难度,所以由教师示范,幼儿感知紫色的由来。

集体欣赏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

@_@我是分割线@_@

课后反思:《小小变色鱼》是中班的一节美术课,本堂课的重难点是观察色彩混合发生的变化,理解绿色、橙色、紫色的由来,因为这节课没有试教就直接上了,结果在课堂中便有很多问题出现了:

1、幼儿视线问题:课堂上的座位放置不当,我班幼儿较多,课前我将幼儿分成了三排前后并排坐,每个座位之间放置较紧凑,所以在孩子身高也差不多的情况下,最后排的幼儿的视线容易被前排的挡住,影响了幼儿的听课效果。并且由于我的教学挂图比较长,我便把它挂在两把椅子的中间,位置很低,再加上幼儿位置的问题,使得最后一排的幼儿看不清楚教学挂图,课堂上很多幼儿便站了起来,这使得课堂纪律也受到些影响。

2、颜色调配问题:由于本堂课的重点是用三原色来调配出橙色、绿色和紫色。橙色和绿色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努力都能成功地调配出来,可是紫色由于在备课试验时就不是很成功,于是我便设想课堂上不用两种颜色在纸上表现出来,而是通过直接让幼儿观察教师将红色的颜料倒入蓝色的颜料杯里混合出紫色这个过程来建立配色的经验,可是在课堂上时,由于红色和蓝色的颜色都较深,两种颜色混合出来是灰紫色的,幼儿普遍认为是灰色,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标。

3、教师示范作画问题:在第三环节中,在示范两种颜色混合生成第三种颜色时,我用棉签画了一个红色的圆,然后再在这个圆上盖上黄色变出橙色,应当在示范时就将两种颜色画在纸上,然后再画出第三种颜色,这样能使幼儿将三种颜色的对比效果看的更清楚。教师示范的手法较约束,导致幼儿在操作时手法放不开,混色的效果不理想。

这节课上下来,给了我很大的收获,我想以后首先不论什么课都要先试教一次,这样在正式上课时才能避免一些小错误。同时在备课时还要将课堂上位置编排,挂图放置等这些细节都要考虑进去,每节课都要认真全面地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做到胸有成竹,课中才能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