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预习,为学生插上会学的翅膀

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调查,发现数学课堂上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孩子往往喜欢看书阅读,对所学知识或多或少提前接触过。而学习情况较差的孩子,基本没有阅读数学书的习惯,更不用说具有课前预习的意识。个人认为,预习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得当,将为学生插上会学的翅膀。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更大,课前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成果有了解,并根据不同内容或学生的不同状况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的预习成效得到最大的发挥,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一、有备而来展示预习成果。

听课盲目,对于学什么和怎样学心里没底,往往是学困生的通病。通过预习,大多数学生会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也会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上课时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当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大多数孩子认为有话可讲,有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强烈愿望。

……

二、质疑解惑,解决认知盲点

有些知识学生预习后似乎懂了,但是又说不出其中的缘由,觉得这样理解或者那样理解都可以,这时教师必须给学生作一些提示或讲解,对于学生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容给予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认知盲点。

……

三、强化对比,沟通知识联系

学生学习新知识,无不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数学学习不断完整化、系统化。

……

“预习”是探究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需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有选择的使用,使预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前一种学习个体独立自主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知识准备,避免由于预习使学生死记结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