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教育科研 幸福的教育生活——市教育科研分管校(园)长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校长、主任,大家上午好!首先欢迎各位莅临天妃。记得在上学期的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会议上,我们的陈惠君校长还让大家举手统计了一下到过我校的人数。一个学期之后,我们居然能把大家一起请到了我校,实在是荣幸之至,所以特别要感谢市教育局、市研训中心领导给了我们这样一次机会。下面,我代表学校与大家一起交流,我汇报的题目是《真实的教育科研 幸福的教育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了让教师们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把教育科研与学校建设、新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实验有机融合起来,走科研兴校之路。我们坚信: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两年的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教育科研给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通过两年的摸索,我们逐渐找到了学校的科研方向,形成了一个课题网络。(图表略)

我们用课题来统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总课题下的三个一级子课题,总体而言,一个是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两个是关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其中有教学线的,也有德育线的。但只能说是总体,因为几条线也不是绝对的泾渭分明,而是相互交融的。我们从第二级子课题中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比如:“名家名作伴我成长”这个课题下的好几个子课题都偏向于教学线。“感恩教育”下的子课题也是教学与德育相融合的。德育与智育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当然,除了围绕“分享”教育这个主线形成的课题网络之外,我们还有十多个小型的课题,可以说是“自立门户”,在相对独立地研究。

课题虽多,假如只是摆设,那再多也是空的。如何使每个课题都能真正“动”起来呢?注重过程管理是当务之急。下面,我代表我校,来讲几点我们觉得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做法,望专家和同行们批评指正。

过程化管理体现之一:提倡“大众化”科研

我们学校青年教师较多,可塑性强,所以我们提倡 “大众化科研”。不管有没有做过课题,会不会做,在进行一定辅导之后,我们要求人人申报课题,不会做就开始学着做。假如一直以“不会”为借口,十年以后你依然是不会,照样没什么科研作为。所以,哪怕我们的课题做得很“土”,缺少创新性、前瞻性,但或多或少我们是能有所收获的,也一定能在摸索中逐渐成长起来。申报之后,学校再组成“土专家组”一起商讨。比如就上次的课题申报工作,我们就把申报课题分成了四大组讨论了三个星期的业务学习时间,私下里不正式的交流更是随时随地进行。既然人人都是课题负责人,那就没有了相互的推委,也不觉得我比人家多了额外的负担(以前很多老师认为,课题研究是额外的任务,顶多在别人那挂个课题组成员的名头就够了),于是在相互的影响下,课题研究能更真实地开展起来。而一旦行动起来了,谁也不能低估我们老师的能力。

过程化管理体现之二:提倡“课堂化”科研

局领导、市研训中心领导曾多次提到:问题到课堂中去寻找,课题到课堂中去研究,成果到课堂中去推广。因此,我们的很多学科性课题的研究,努力做到立足于课堂,植根于课堂,提倡“课堂化”科研。

1、课题研究课:在平时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注意“管理与指导一体化”,“过程与结果并重”,“教研和科研并举”。对目前立项的学科课题要求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研究活动,随时记录课题的研究动态,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收获进行总结、反思,生成学校科研课堂。

2、课题汇报课:12月29日上午,我们又围绕正在实施的“名家名作伴我成长”的课题进行了汇报式的研讨活动。第一节是张月平老师执教的作文课,她所负责的课题是总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题为《在校本课程中挖掘作文内容进行作文训练的研究》。第二节是沈中良老师执教的泥塑课,他所负责的课题是《在农村小学进行“走进名家名画”的艺术欣赏教学之研究》。 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了市研训中心的宋金华和吴颖强两位领导来校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_@我是分割线@_@

第三节课,目前有立项课题的各级课题组负责人汇聚教师阅览室,聆听了顾海燕校长所作的课题研究实施情况的介绍。两位领导对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并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那就是:要在扎实开展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提炼工作,及时地总结出工作中的亮点。

3、课题推广课:近两年来,我校陆续有课题结题并获奖。为了促进已有课题成果的转化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06年10月24日上午,我校举行了优秀课题成果推广活动。老师们首先观摩了六年级陆美平老师的《少年闰土》第一课时,她所研究的课题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策略研究》,以及体育组李建老师的《我们是地球的小主人》,他所研究的课题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之研究》。随后两位老师分别就两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向大家作了介绍。而听课老师则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在本堂课中的实施与体现情况进行交流讨论,使每一个参与活动的老师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课、课题汇报课、课题推广课等形式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走在课堂,立在课堂,真正在“做”课题。

过程化管理体现之三:提倡“活动化”科研

教科研不能成为空中楼阁,空想主义只能使教科研走进死胡同。而我们认为“活动”是使科研获得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我们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我们要用活动来研究课题,深化课题,充实课题,活跃课题。(结合学校的读书节、科技节、英语节、师生阅读活动、感恩教育活动、泥塑教育等图片作具体介绍)

过程化管理体现之四:提倡“网络化”科研

“搞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思考”:思考每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总结提升自身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可以这么说,天小的老师每天都在思考,我们的博客就是最好的佐证。

(1)教育教学反思日志化:

自2005年9月,天妃小学教师博客正式开通以来,很多老师都开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辛勤耕耘。老师们的许多个夜晚就是面对屏幕,陪伴着她一起健康度过的。我们用文字记载着教育的心情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博客”已经成为很多老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天妃博客从无到有、从蹒跚学步到发展壮大,一点点的光彩、一点点的成绩都是所有天妃博友不断反思、不断提升的见证。目前我们的校园博客已有博客208名,日志2255篇,评论2409篇,留言31条。一种新的、动态、开放、互动的网络研训模式已经形成,有力地推进了我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更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积累了丰富的、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使我们的校园博客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去年年底,学校还特举行“天妃2006优秀博客”评选活动。

近两年来,如果说我校的教科研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那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我们的博客,如果没有我们平时的博客日志撰写,我想再好的课题研究都缺少那么点底气。

(2)课题研究过程博客化

从校园博客中尝到甜头之后,我们便借鉴“教师博客”的交互式作用,建立学校“课题管理博客”。以往的个别课题研究有“轰轰烈烈申报,突击两天验收,造点粘点结题”的现象。为了打造真实的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在一个自然的动态过程中扎实完成,并突破时空地域限制,随时接受监控、指导,进行相互交流,我们对学校的课题进行网络化的过程追踪管理。简单地说就是把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尤其是我们平时的课题运作记载情况以日志的形式上传到“课题博客”之中。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形式,“课题博客”的价值就在于像我们以往的博客日志那样可以互相交流,相互学习。以往总是课题组长收集材料,最后整理,而作为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的实施情况其实并不是很清楚。实施了“课题博客”后,

@_@我是分割线@_@

作为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的研究进程也一目了然,并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去。而对于不同的课题组成员而言,这样的方式使得课题与课题之间加强了监督与竞争,我们常常能听见老师这样说:“你在做,我比你慢,我要加油了!”“呀!你的课题怎么还没有动呀!”“不好意思,我马上动!”

另外,这样做最大的优点在于通过“课题博客”可以不断地吸纳别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亮点,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案。有问题可以随时向他人请教,也可以把自己想法与人分享交流。作为学校教科室管理层面,可以及时了解到学校所有课题研究的动态情况,及时进行监控与指导,也便于捕捉到各课题组的一些好的做法,及时加以引导推广。

通过这样的博客管理模式,真正让课题研究多一些真实,少一些浮躁。以往课题结题的时候,我们很多教师都会为材料的收集而苦恼,而采用“课题博客”管理后,收集资料我们就不再愁了。

当然这项工作我们还只是在摸索之中,现在大家看到的还都是些上不了档次的“农副产品”。但我想,只要我们抓住课题过程管理的“精细化”大做文章,那么,这篇文章一定会做得很真、很实、很大。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很多老师的教科研积极性已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不管是课题研究还是论文撰写,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我想,有了这份热情,我们离真实的幸福也就越来越近了。

最后,感谢大家这么认真地倾听我这些不成熟的想法,欢迎你们有空常来天妃走走、坐坐,那就是对我们莫大的肯定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