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阅读和识字能力的培养(2)

时间:2017-06-24


       二、早期阅读、识字、语言互为作用,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学会书面语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对于儿童而言,是否一定要先认识汉字后,才能进行阅读?阅读活动是否是一种只要认识了汉字,不需要学习、实践就可以自然而然掌握的技能?儿童对阅读的兴趣、态度、向往和成就,是否在某一天内就突然获得?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了解到很多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后认为,人们对于儿童的阅读活动普遍存在着误解,也正是由于相应的教育措施不得当,往往错过了许多教育良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延迟甚至阻碍了儿童阅读能力的获得和发展。那么,对儿童而言,究竟什么是阅读?儿童的阅读活动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好?家长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儿童阅读活动的出现,并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1、正确理解什么是早期阅读。
  
  一提到早期阅读,很多家长就会想到提前识字。但是,对于幼儿来说,阅读绝非单纯地识字读书。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父母的语言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阅读活动。也就是说,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刚刚满月的孩子,抓着一本书,咿咿呀呀地玩着,甚至在撕书……是一种阅读。妈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翻着一本图书,对孩子说:“宝宝,你看,这是一只小狗。”孩子却只顾着自己用小手拍图画书,拍得越重越开心……这也是一种阅读。看见大人坐在沙发上看报纸,孩子也拿起报纸,学着大人的样子,装模作样地看,但报纸却拿反了……这又是一种阅读。三岁的孩子与父母一起上街,看到自己认识的字,兴奋地说:“妈妈,这是‘一’,这是‘儿’,我也认识……”,这更是一种阅读。事实上,人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指的是成年人看书一种行为习惯,而这种阅读习惯需要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才能养成。在养成这个阅读习惯之前,我们并不能说与正式阅读有关的一些准备活动都不能算阅读。因此,对于儿童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
  
  2、合理把握有利的早期阅读时机。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一般来说,5、6个月的婴儿,对待图书就像对待其他东西一样,会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又抓又拍,有时还把纸张撕碎。9个月以后,婴儿对书的兴趣会使他想去动手翻书,便由于此时的小肌肉和手眼的协调能力还没有发展好,动作很粗鲁,往往一把抓过好几页。他会看书,便可能把书拿颠倒,嘴里还会喃喃自语。在大人看来,与其说他是在读书,不如说他是在玩书。
  
  3、早期阅读、识字、语言互为作用。
  
  早期阅读决不等同于早期识字。我们通常所说的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而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与方式。大量的、系统的识字不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内容。
  
  但是我们在进行早期阅读研究中发现,目前还是有很多人都注重幼儿的识字量。所谓幼儿识字多说明是教育卓有成效,要是识字不多,就要好好反省等等。难道识字量真的那么重要吗?衡量早期阅读是否有成效的标准就是识字量?
  
  其实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孩子虽会识字,但他并不会阅读。有的孩子学会了近千汉字,识字量虽多,但他还是不会阅读。这就说明,识字和阅读是不可分的,一方面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另一方面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识字,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不会阅读就等于没有学会书面语言,我们从很多早期阅读研究的结果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就是幼儿学会书面语言的过程。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原型不断向外扩充发展的过程,学前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1—3岁是幼儿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2—3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语句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大脑需要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建立和稳定脑结构,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早期阅读是他们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有效刺激物,有益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借助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促进幼儿学习形象化语言。比如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语句“春风吹绿柳树,吹红了桃花,吹醒了青蛙……”等等。这些语言清楚、准确,具体形象地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境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对于处在早期发展中的幼儿来说,这种形象化的语言符合他们的认知思维特点,对他们有极大的魅力。很多幼儿在倾听故事时,会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感,并逐步了解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听听孩子们的谈话,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经常会很形象地描述那些故事、童话中的人物和语言,这说明他们在文学作品中学到了许多东西。通过阅读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过渡,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现实思维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又能很好的丰富幼儿的想像力。还能密切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和幼儿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如何使幼儿同期学会书面语言,通过研究证实,学前儿童识字阅读不仅仅是识几个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的问题。让幼儿在进行与阅读有关的活动时,并不在于让幼儿从阅读中能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要让他能掌握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准备技能,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今后的正式阅读。
  
  我们从调查众多的幼儿早期阅读和识字活动中得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不要强迫幼儿进行阅读;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保护孩子旺盛的探索欲望,呵护孩子丰富的想象力;永远不要生硬的为幼儿朗读文字,而是要多和孩子一起谈论图画、故事;阅读速度要慢,变化说话的方式和语调,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样子的声音和语调;珍视图画书的每一幅图画,帮助孩子从图画中获取最多的信息,展开最丰富的想象;珍视阅读时的每一次交谈,通过提问来引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孩子用绘画、表演、讲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鼓励孩子大声朗读故事,并且创编自己的故事,并和他人分享。
  
  三、从早期阅读中体验“分享”,实现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自身独特价值。
  
  前面我们分析了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着自身的独特价值,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是提高孩子语言发展能力的重要途经,是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是给孩子今后学习发展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等等,那么我们在引导幼儿早期阅读时必须重视体验“分享”,让孩子享受到早期阅读的乐趣。
  
  分享阅读方法是一种需要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的早期阅读法,如果仅仅使用分享阅读的书籍,而不采纳和使用分享阅读的思想来指导儿童的阅读,那么"分享阅读"仅有其名,没有其神,和一般的早期阅读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分享阅读是一种有指导的、理想的早期阅读方法,它和一般的早期阅读教育具有以下几点区别:
  
  分享阅读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曾经有位学者在幼儿园中做调查,结果发现,在"喜欢一个人看书还是有家长讲解"这个问题中,无论年龄的大小,98%的孩子都选择了"有家长讲解";当问到"喜欢在家里看书还是在幼儿园里看书?",90%的孩子都选择了家,他们的理由是"家里安静、书多,父母能教我"。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幼儿的阅读,与其说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与家长共同游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第一需要--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满足,那么在孩子眼中,这次阅读就是一次没有意思的失败游戏。
  
  分享阅读是一个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的安全桥梁。在儿童能够进行阅读活动以前,他们的故事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讲述,而大约从三岁开始,儿童就会主动要求家长重复讲述那些他们已经熟悉的故事。这主要是由于儿童在第一次听故事的时候,常常由于故事情节的吸引,很难回到现实中,发表自己的感想。而在第二次讲述以后,儿童已经知道了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命运,开始变得从容不迫,安心地把自己和故事中角色的命运结合起来,从而总会有所新发现。因此,我们说引导儿童早期阅读必须学会体验“分享”。
  
  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早期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早期分享阅读是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识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只要各种教育手段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幼儿早期阅读和识字能力的培养、提高,必将对幼儿进入书面语言阶段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幼儿的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