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班幼儿学数数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有的家长对教幼儿口头数数很重视。当看到幼儿在成人面前表演数数从一数到几十甚至到上百,就十分高兴,大有以为这表示幼儿会数数之意。到底这样的幼儿聪明不聪明?我想,这样的幼儿不笨,因为他有良好的机械记忆能力,而且会根据成人的提示调节自己的行为。他顺口溜式地背过一连串数字,这并不很难做到。但是,从1数到100这件事对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不理解每个数的含义,只记住了一些发音,会顺口溜式的往下数数,对他数学能力的发展价值不大,这离他学会正确的点数还差得很远呢。

我在小班任教多年的工作经验,了解3——4岁幼儿的数学认知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各种实物及其数量的多少,“手、口、物”点数一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第二阶段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与阿拉伯数字相联系,进行简单的运算。如:幼儿理解数字“3”,就知道3可以表示为3块糖、3个苹果、可以代表任何有关3的物品,进行口头运算。(2添1是3,3去1是2)。第三阶段就要在幼儿上学后才能真正实现用文字符号进行数学的思考和运算。当然,一些“天才”幼儿早慧,能轻易学会使用数字,进行抽象的运算不用费力,这些例子鲜为人知。这都是建立在具体形象思维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向抽象思维发展,否则符号就没有意义。

我们曾经测查已经学过4以内数数的小班平行班幼儿,结果发现能掌握正确方法、按要求来点数的占少数;大多数幼儿不会正确点数,有的幼儿用左手点数,有的幼儿手、口、物点数不一致,有的幼儿点数方向错误,还有的幼儿不能正确说出总数。这说明家长偏重于发展幼儿的计算技巧而忽视最基本数的概念教学和培养幼儿的正确点数。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觉活动思维为主,其思维离不开自己的动作和具体情景。所以,要想教幼儿识数,首先要提供实物,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实物中包含的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运用直观教具,多开展操作活动。这不仅教师要有演示的教具,幼儿人手更要有一套操作材料。只有让幼儿每说一个数都用手触摸一次教具,以及点数到最后的教具上用手画圈说出总数,帮助幼儿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物品的总数。在此基础上,教幼儿按数取物和计算,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教幼儿应注意:

1、具体指导,严格要求,形成习惯

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不会正确点数,这就是说要在教师具体指导下才能学会这个本领,更是帮助幼儿养成正确数数、理解数概念等的好时机。所以,我们在指导幼儿点数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不能马虎,更不能降低标准。

@_@我是分割线@_@

2、给幼儿提供包含一定数量关系的物品

幼儿喜欢摆弄各种各样的物品,以便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让幼儿只玩玩具是不够的。只要是无毒的、安全的、幼儿感兴趣的都可以提供给幼儿,最好包含一定数量关系。如:喝完酸奶的瓶子,几支笔,杏核,火柴棒等等。不用大人指点,幼儿在玩中学,认识一和许多。等到幼儿有了初级经验,就可以引导指点,让幼儿注意数量的存在。比如教幼儿4—1等于几这一算式,幼儿可能记住教师教的答案,但真正理解并会计算,必须依赖幼儿的实际经验。幼儿一开始可能不理解这个算式,但若问幼儿有4块糖,吃了1块,还剩几块时,幼儿就能理解、并会算出答案。此外,教师还可有意识进行有关集合知识的渗透,如分类、排序、比较等。分类有利于幼儿把相同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集合),为点数同类实物,说出总数,掌握相应的量词作必要准备;排序有利于幼儿感知所点数集合的范围、集合的每一组成元素以及集合元素之间存在的差异。按一定规律排列,又能使幼儿顺利的理解;比较有利于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为数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

3、为幼儿创造摆弄物品的机会

活动中,我们虽然注重了幼儿动手操作,但大多是教师新授以后,才让幼儿自己进行操作。这样做,只能起到重复教师动作、复习、巩固的作用。而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在传授新知识前,引导幼儿的自我操作,让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带幼儿外出散步时,也要找机会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不断的丰富和加深幼儿的感觉印象。

4、实物和数字符号的联系

幼儿只有充分体验到实物的数量后,才能学习和理解抽象符号,即可以教幼儿认识数字符号。如教幼儿认识了“1”,能手、口、物一致点数1,就出示数字1,告诉幼儿这么多就是1,每个数都这样教,最后排列起来,使幼儿理解数的相邻关系,实物和符号的关系。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教给幼儿一些描述数量的词汇。如:多、少、一样多、不一样多、比……多、比……少等。

教幼儿识数,形成正确的数概念,不仅有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幼儿学习的信心,发展创造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