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浅谈积木游戏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性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以来与环境不断奋斗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适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种创造力,使他们成长得有力量,以贡献民族与人类。”陶行知更在《创造宣言》中表达了对创造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毕生追求:“创造之神!你回来了呀!只有你回来了,才能保证参天大树的长成。”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积木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积木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要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建筑进行重新组织加工,用积木创造出新的设想,新的解题思路。在培养幼儿创造性进行积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突出幼儿活动的主体地位和游戏探究精神的培养。
一、引导幼儿讨论确立建构主题,突出幼儿积木游戏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这种认识并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而是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创造力普遍存在于人类个体之中,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潜能。
在考虑积木游戏主题时,我们利用餐前休息的时间与幼儿一起探讨“我们积木游戏再搭什么好呢?”幼儿回忆了已经进行过的主题,在教师“我们再搭个难一点的吧!”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当有幼儿提出“我知道我家是怎么搭的。”我们再加以引导“我们搭的主题要是大家都知道,都见过的就更好了。”“幼儿园!”幼儿达成了共识,于是我们班积木游戏的新主题“我们的幼儿园”产生了。当幼儿自己确定了主题后开始热烈讨论起幼儿园的构造,形成了对建构幼儿园的初步设想。
一旦幼儿自发生成了游戏内容,积木游戏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幼儿便会很自觉、很乐意地去展开 、去深化,从中追求更强的主体性体验的满足感。因此,在积木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内容不应落在游戏主题的主观确立上,而应主要落在促使幼儿游戏内容的自发生成与发展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幼儿自己的游戏,才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最充分、最强烈的主体性体验,获得真正的主体性发展。从而,促进幼儿整体和谐的发展。因此,促使幼儿游戏内容的自发生成与发展,是优化游戏过程,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创设环境导入游戏,激发幼儿想象与探究精神。 
积木游戏材料要具有可开发性,以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结构游戏材料的可开发性是指材料的结构、类型和功能是多样的、可变的,能满足幼儿发现、探究和创造的需要,是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对材料进行组合、加工和创新。
在“我们的幼儿园”游戏中,幼儿在搭建好幼儿园建筑物的主体后,发现幼儿园中还有花圃、树木等不方便用积木表现的内容。于是,我们和幼儿讨论出花圃和树木的制作方法。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大量废旧物品,有各种包装盒和筒状的材料(卫生纸筒、易拉罐、饮料瓶等),并提供了各色皱纹纸和吸管。幼儿结合我们班的美术特色——废旧物品的装饰,有的用皱纹纸剪出松树的树冠贴在易拉罐上做松树;有的将卷成花的皱纹纸贴在吸管上,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插在纸盒上,做成花圃……幼儿探究、创造的欲望在运用开放性材料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让幼儿要将现实生活中幼儿园的一些建筑进行重新组织加工,用积木创造出新的设想,新的解题思路。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来说,创造并非让幼儿用积木创造出惊人的建筑,只要对幼儿来说他用积木所表现的建筑物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一种创造。积木游戏不仅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幼儿通过创造去表现自己对生活中一些实物的感受。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为幼儿提供创造的舞台,促使幼儿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奇异思维,养成创造的良好习惯。并且在积木游戏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内动和外动有机地结合,创造的欲望逐步地高涨,幼儿充分享受“创造”的乐趣。通过积木的参与,幼儿体验了游戏的成功感,和创造后的喜悦的,创造欲望越来越强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新时代学生”,应该“用活书”,“活用书”,“书用活”,让他们自己拿钥匙打开智慧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