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亲子活动《编织扇子》及反思

时间:2017-04-20 我要投稿


  【活动设计】
  
  有一次带幼儿到周边散步时,有一幼儿问:“老师,这是什么树?”,我抓住了契机,边介绍边引导观察:这是一棵棕树。树干的外面长着棕毛,农民伯伯用它来缝制棕衣,劳动时用来遮雨,还可用来制床垫、鞋垫;棕树的叶子具有柔韧性,可用来编织扇子。“老师,你会不会编?能不能教我们?”一位幼儿连忙问。编织扇子对幼儿来讲难度较大,富有挑战性,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于是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家长资源,设计了亲子活动《编织扇子》,让家长与孩子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从中感受编织扇子的乐趣,体验了亲情互动的别有风味。
  
  【活动目标】
  
  1、幼儿运用撕、编、缝等技能编织扇子。
  
  2、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亲情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棕叶、剪刀、刻刀、针线、竹棒,《济公新传》录像带。
  
  2、收集不同形状的棕叶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形象引入,激发兴趣。
  
  1、老师手拿扇子扮演济公,随音乐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问:济公手上拿着什么道具?从而导入主题。
  
  二、确定目标,想象设计。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扇子的材料、构造和制作方法。
  
  2、亲子讨论:扇子还可以是什么形状的?你们打算编织什么形状的扇子?
  
  三、教师示范,传授方法。
  
  老师示范扇子的制作过程。重点讲解扇子花带的编织方法和花带的缝制方法。
  
  制作过程:把棕叶撕成粗细相同的条状→编织扇子的花带→然后把长长的花带根据扇的形状从里到外进行环绕围合,并请家长用针线缝成扇子的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再用竹棒掰成两半至竹棒长度的一半→再用竹棒把缝制好的扇面夹住→最后用针线把竹棒缝制牢固当成扇子的柄。
  
  四、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1、使用剪刀、刻刀时注意安全。
  
  2、合理分工,互相合作。
  
  3、在编织的www.jy135.com时候碰到困难,请家长帮忙。
  
  4、编织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扇子。
  
  五、亲情合作,尝试活动。
  
  1、幼儿与家长合理分工进行制作。
  
  2、老师全面观察指导,重点指导编织方法和连接牢固。
  
  六、分享作品,体验乐趣。
  
  老师播放《济公新传》录像,幼儿手拿自制的扇子边看边模仿表演,家长观看孩子表演或孩子邀请家长共同表演。
  
  【活动延伸】
  
  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不同形状的扇子。
  
  【活动反思】
  
  《编织扇子》活动通过尝试组织,并理性的剖析和总结整个活动过程,真是感慨万端,甭庸质疑,活动中有亮点,也有遗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一、设计“创”意
  
  合理的活动设计是高效教学的保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然而,本活动难度较大,较有挑战性,牵涉到撒、接、缝、编的技能,幼儿无法独立完成,于是,通过理性的分析,经过精心的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家长资源,采取亲子活动的形式,让家长共同参与美术创作活动。通过“形象激趣→想象设计→示范传授→提出要求→合作尝试→分享体验→活动延伸”的教学流程。这形式新颖、富有创意的教学过程,让家长与孩子亲情互动,共同解决活动中的难点,共同体验自然资源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二、指导“给”力
  
  指导是否“给”力是高效教学的关键。我吃透教材,把准活动的重、难点,如:本活动的重点是学习编织,由于本班幼儿编织技能较为薄弱,我变“一位教师”为“多位教师”,变“一人指导”为“多人指导”,让家长与孩子“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同时,让家长运用缝的技能制作扇子的面,帮助幼儿突破重、难点。通过老师的“传”,家长的“帮”和“带”,使活动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三、互动“得”力
  
  这一把把不同形状的扇子,“得”力于师幼互动、亲情互动。亲情互动是本活动的一大亮点,也是本活动的一道风景线。幼儿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在家长的帮助下探求新知,获取编织的方法与技能,通过环绕围合进行缝制,感受了局部到整体的变化,积累了感性经验,体验了创作中的艺术美和造型美,同时,培养了幼儿合作的能力,体验了亲情互动的乐趣。
  
  四、不足“在”意
  
  教学活动的最大成功在于反思中知不足,反思中求进步。当然活动中有值得分享的地方,但我更在意不足之处。如:幼儿与幼儿之间互动较少;活动中有些家长追求速度,包办太多,导致幼儿锻炼的机会较少,老师在这方面的调控能力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