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活动设置与指导思路

时间:2017-12-17 我要投稿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学期初,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区域活动方案并开展实施。今天通过观看董教授的区域精彩讲座,我对本班的区域活动开展现状也进行了反思,特总结出以下几点想法共同探讨。
  一、区域活动的设置是否越多越好
  今年,我带的是中班,期初在班内设置了8个区域。开始认为区域设置得越多,孩子们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就越有事可干,孩子的活动范围就越广泛。于是设置许多区域,在区域中发现三个孩子围绕一个区域孩子无所适从,孩子们只是表面操作,从活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一点成果,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各园所活动都比较有限的条件下,区域设置的“质”比“量”更为重要。
  策略:首先,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个区域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以及材料的摆放与收整。其次,某些内容相近的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被使用。第三,有利于促进孩子交(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往能力的提高,活动重要功能在于发展孩子的交往水平,而区域过多会减少幼儿相互交流的机会。为此我们做了改进由八个区域合并为五个区域孩子,活动范围大了,每个区域投放丰富了,孩子交流机会也多了。
  二、区域活动设置中材料的投放是否越丰富越好
  案例:区域活动时,肖子涵和宋子锐发生争执。“老师,宋子锐不给我玩具,我先拿到的。”“老师他玩了好久了,做面包我需要它……”,我知道班里孩子较多材料的投放也确实甚少,为此园领导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园增添了很多物品,孩子们看到新玩具兴致勃勃,我们也解决了寻求材料难题,材料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每位幼儿都能进行操作,也会减少孩子之间发生的纠纷。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这只是表面优势,实际上,深去看,材料投放得太多反而让孩子更无所从事,不易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策略:对此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注意三个原则:第一,目的性原则。本阶段发展目标是什么,边投放相关的材料,不要让其他无关材料影响目标的实施。第二,层次性原则。应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操作欲望,都有所发展。例如:操作区串珠子活动,就可提供不同大小孔洞的珠子及不同软硬程度的绳子。第三,渐进性性原则。当幼儿对某种材料十分熟悉并失去了操作兴趣后,应该应及时更换和投放更有挑战性的材料,不要材料一旦投放便一成不变。
  三、教师在区域活动指导中的角色如何定位
  案例:表演区开饭店,浩浩担任厨师长,陈辰是客人问到:“土豆怎么做”,浩浩说:“可以做土豆丝,肉炖土豆”陈辰摇摇头,浩浩沉默了,我知道幼儿园里厨房奶奶也就会做这几样家常菜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我迅速担任一名客人的角色,“先生也可以做巴斯土豆我在这家店吃过,味道棒极了”,浩浩冲我点点头并说“也可以做薯条、薯片”,陈辰赶忙说道“我要薯条、薯片各来一份”。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个小小的提醒也会发散孩子思维,瞬间扩散到外界想出更多的东西。
  策略:在活动中教师随时注意观察,只要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的活动水平以及是否需要帮助。走马观花不能发现问题,贸然的指手划脚也会中断孩子的活动。教师的指导不在于是否一定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而在于在观察的基础上,指导的时机、方式把握的是否准确。
  四、区域活动的评价是不是评好孩子
  评价是区域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评价活动时,让孩子全部集中,大家提名谁在活动中的表现好,然后给与奖励夸奖这是我班常用的一种评价。听到董旭花教授的讲座我认识到这种评价太表面化,容易导致孩子为了表现而失去了参与区域活动的意义。区教活动评价不应重于结果,而应重于活动的过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什么,学到什么,解决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以及处理方式等等。评价应该是一种孩子们自身体验分享的活动,可以是愉快的体会,也可以是困惑的问题,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小组讨论,可以由教师指点,也可以让孩子互相启发,对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由此引发相关的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开展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只要做到了从孩子的兴趣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有效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稻田镇曙光幼儿园  付椿栋  夏秀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