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快乐中学音乐

时间:2017-04-05 我要投稿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音乐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像、联想的广阔空间。而幼儿音乐教育,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这无疑为幼儿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如何提高我们音乐教学的效率,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已经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使自己对音乐教学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有了一些体会。

一、 歌唱教学之创造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歌曲大多形象生动,篇幅短小,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给幼儿二度创作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例如《在农场》这首歌,歌曲中提到了小猪、小羊、小鸭三种动物,在活动中我就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呢?它们又是怎样唱歌呢?”。学生想出许多动物:小狗在农场汪汪;小猫在农场喵喵;小鸡在农场叽叽......学生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兴致更浓。他们不仅创作了歌词,而且还加上动作表演,把每个小动物的模样表演得很逼真,很形象。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学生能在实践中掌握曲调特点和旋律特点,能提高学生快捷反应、临场发挥灵活多变的能力,音乐表演自然流畅,富有激情,并且使学生在创造和表演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再例如《动物猜谜歌》,歌词中第一句问到“ 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学生有的说是“小猫”,有的说是“小狗”;第二句问到“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幼儿有的说是“小兔”, ......对这些答案只要符合问题,我都加以肯定,但到底是哪一个答案呢?当第三句中问到“ 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这样结合前两句歌词,幼儿更加确定是小兔了,很快大家都会唱了,于是 , 我就鼓励幼儿大胆的创编歌词,有的幼儿主动唱起来:“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耳朵尖尖的,尾巴长长的,爱吃小鱼和老鼠,喵喵喵喵真可爱”……这样不仅活越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演能力。音乐本来就是声音的实践性艺术。学生只有在反复的演唱、演奏、律动、听辨中不断领悟,感受那些美妙的旋律,就能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韵律活动教学之创造

 韵律活动包括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游戏等。幼儿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差,容易分散,但他们的表现欲极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求知欲。 律动、歌表演和音乐游戏是最能表达他们的欢快心情的实践活动,他们是听觉训练的结合,从而能够达到其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和谐。达尔洛兹体态律动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把所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也就是强调“音乐是动的艺术。”音乐进行有线条,有起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必须反映其断、连等典型特征,动作应有乐感。对于他们的表演,不能渴求其艺术水平如何,但要在表演中尽量发挥其表演潜能,使他们在这些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理解、有所提高,音乐教师的指导思想应该师重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使幼儿在美的韵律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律动虽然可以提高孩子的素质,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个性。但是律动教学也不能只重视动作技巧训练,也不能局限于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更不能为了使动作整齐让幼儿机械在反复操练,而应该从素质能力培养着眼设计教学,使幼儿从实践中找到真知。在听音乐时 幼儿的第一印象是旋律.而孩子们的天性是玩耍.  "律动”则是满足这种欲望的最好体现。例如《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从文字上非常理解,且容易做, 老师表演一遍拍手走路的姿势,幼儿模仿之后我启发他们对各种“动作”进行想象,只要求幼儿跟上音乐节奏互相之间不碰撞,别的不作任何限制。由于没有固定的动作限制,孩子们有的拍肩膀走路;有的吹着喇叭走路;有的学小动物走路……每个人发挥了主动创造性。律动使孩子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不只是学会了模仿别人,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创造性,培养了幼儿的个性和能力。

歌表演是在歌曲的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有集体的,个人的表演。现行的音乐教材有很多歌曲或欣赏曲都适合于表演。教师一方面可以教给幼儿一些规定的表演动作,另一方面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大胆创编动作。例如:学习《小猴子》这首歌,幼儿很喜欢唱,尤其是男生,他们一边唱一边还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表演得也很好。我提醒幼儿有一部关于猴子的动画片,幼儿立刻说是《西游记》。我让幼儿想象孙悟空的形象来表演,他们有的表演孙悟空火眼金金遥望远方有没有妖怪的模样;有的表演唐僧被抓孙悟空着急的抓耳挠腮的模样;有的表演孙悟空一蹦一跳走路的模样......孙悟空的形象被表演得活灵活现。孩子们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抓住小猴子的特征自己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加以实践,使他们对音乐形象加以理解,同时又在感受着音乐的重多要素,发展了大脑与身体间的协调合作,实实在在地得到一种总体协调的感觉及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实体概念。它有利于孩子体会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及某些曲调的结构协调感。  

三、 音乐欣赏教学之创造

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它既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儿童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儿童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儿童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模糊教学法,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所谓模糊教学法,是针对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精确性教学造成幼儿的想象力、全面性不同程度失落而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是由音乐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其依据是幼儿模糊思维能力存在和音乐中大量模糊信息的存在。他的基本模式是:开始的时候,欣赏体验是以散漫的、自由的、不确定的形式存在,是主观的、个体的欣赏和想象。然后通过幼儿之间的思想的碰撞、互补、修正,不断地完善原有的想象和联想,此时是一个互动的、群体的过程。再进行自我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的提升与加工,不断丰富原作品的内涵,这一阶段依然是个体的行为,并且是对第一阶段的自我完善。最后在师生、生生之间求大同,存小异,达成大致一致,模糊出现一种相对完美的、丰富的、接近群体观念的和理想目标的对音乐的理解。

 如在欣赏完《小猫圆舞曲》这首乐曲后,我提问 :“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有的说听到了“小猫 的叫声”,有的说听到了“ 小狗的叫声”,有的说听到了“小猫在打哈气”的声音, 最引我注意的是有一个小朋友说听到了“小猫在外面玩,后来来了一只大狗,小猫吓了连忙跑回家了”,我认为能说出这样的感受,说明了孩子们之间想象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说明了这位幼儿平时就是一位非常细心的孩子,他善于观察生活中周围所发生的事物,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实在难能可贵,教师不能单纯的用“谁想得好,谁想的差”来评价。

四、 打击乐教学之创造

 打击乐教学中,节奏是灵魂,它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任何音乐都有鲜明的节奏,在教学中,教师把日常生活和语言中所体验到的节奏引导到音乐中,通过拍击实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利用他们喜爱游戏的特性,选择有趣味性、学生广泛喜爱的游戏,把音乐知识技能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充分自由表现自己的角色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例如:学习《森林演奏家》活动时,让每一位小朋友带上一个头饰分别代表“ 小乌龟”、“小兔”、“大象”、“小鸟”、“狐狸”等。教师分别按先后弹奏小兔、大象等的旋律,弹到谁,谁就学做自己所代表的动物的动作走到“舞台上”来表演, (不同动物打击乐器的声音的轻重、强弱都不同), 要求每一个小动物打的节奏尽量不要重复,等所有的小动物都表演完了,大家就一起欢快地唱《快乐颂》。全体幼儿在开放、自由的活动中学会听辩旋律,又能自立创造出新的节奏,也能控制好强弱,还能玩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节奏练习结合教材往往是为了给歌曲或童谣伴奏,培养学生的伴奏能力。如在上《大马告诉我》的时候,每句的前两小节规定好了用“da”伴奏的节奏,而 每句的后两小节我要求幼儿自己想,他们在模仿前面节奏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编出了各式各样的节奏型,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自主性。节奏练习经常和打击乐器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在练习小镲和锣的节奏合奏中,我先让幼儿分别学会小镲和小锣的敲击节奏,在提示幼儿纵向观察每个方块里每个锣所对应得小镲应该敲几下, 在老师的提示之后, 幼儿通过两人一组进行练习,很快掌握了这两种乐器的合奏方法。接着进入了创作阶段,请幼儿自己编节奏,两人一组,共同商量,并试着合奏。幼儿拍着自己创编的节奏,感到既新鲜有趣,又充满了成就感,与此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音乐活动中通过音乐创新教学能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创作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幼儿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幼儿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身享有音乐乐趣,是音乐教育的崇高责任。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了解了幼儿有创造力,认识了幼儿有创造力,就要进一步把幼儿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音乐作品中强弱分明的力度、急缓交错的节奏、抑扬起伏的旋律、悦耳丰满的和声,使大脑的感知、记忆、分析、创造等一系列转化过程中,把人们桎梏的思维从逻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使思维更加活泼敏捷、自由开阔,学习与生活的精力更为集中。留给幼儿多一点空间,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自由飞翔、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吴静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选择与引导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

【4】常静注重音乐欣赏中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2012

【5】(美)格力卿-彼尔 《幼儿园的音乐学习》 《中国音乐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