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

时间:2017-08-25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各种整合活动或是单科教学中都有进行。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实际阐述:为什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幼儿数学教学。以及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幼儿数学教育。并提倡教师让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为幼儿自主的数学学习插上翅膀,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 多媒体技术手段 主动 灵活 丰富
  
  一、为什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幼儿数学教学。
  

  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往往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不过,数学活动不同于其他领域活动,它和其他科学活动一样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规范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使得在活动中往往教师灌输得多、演示得多、方式较死板,而孩子理解得少,体会的机会少、操作材料单一乏味。因此,数学活动的创新与课改成为许多教师提起就十分头疼和害怕的事情。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储存量大、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备受青睐的新型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也为我们这些在数学课改中反复探索的青年教师们打开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将多媒体技术强大的教学资源与幼儿数学相融合,辅助教师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习主动性、多变化的巩固知识、趣味性德操作、使幼儿将知识在虚拟情景中真正活学活用、立学立用,与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出教育的实效性功能。
  
  二、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幼儿数学教育。
  
  1、用生动的动画演示解读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
  
  在实践中,将那些比较抽象的、用图片实物等传统教育媒体难以展示其活动过程、孩子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用生动的动画与童话故事相结合设计成教学课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例如,大班的“10以内数的组成”,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让孩子反复的分小棍、钮扣,由于教具的呆板单调,操作条件有限,幼儿无法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往往动手走过场,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我们的课件设计通过多种形式清晰地展现了数的形成过程,“数字妈妈肚子里装了许多地1,无论分解还是和起来,数妈妈总是不会变样。”“0弟弟看起来好像最没用,可它和哪个数字妈妈站在一起就了不起了!”“小朋友试一试,数妈妈家有两间房,你能帮数妈妈的宝宝分房间吗?”这样的活动使孩子深刻地感知了数分解与组成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课件内容,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解决教育教学的需要。
  
  2、用多样化的游戏鼓励幼儿主动学习。
  
  学龄前儿童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反复的练习没有新生刺激中孩子会失去活动兴趣。以往我们在进行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活动时总是让孩子搬弄他们玩过不知多少遍的那些卡片,没有几个孩子能至始至终的注意老师的提问和要求。而在电脑游戏“建房子”中,每一张美丽而色彩鲜艳的设计图一铺开,小朋友就急着找需要的图形了,每一次放对了,就会自动涂上漂亮的油漆。随幼儿的练习成功度更换新的更难的图纸,并奖励给小朋友可爱的小兔、活泼的小猫、聪明的机器猫等多种拟人化角色和卡通形象客人的到来。这样表现形式以游戏为主,由浅入深,用色彩美丽,栩栩如生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较好地抓住了儿童容易分散的注意力用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和动画人物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发展了幼儿对空间图形的理解、判断能力,对数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孩子们都能亲自动手,孩子们参与的情绪空前高涨。他们愿意主动去操作,学习成了幼儿主动"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幼儿将这股学习的热情变成了内在的求知欲望,成了他们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让他们在知识、技能、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3、用丰富的虚拟情景吸引幼儿活学活用。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发现有的孩子数数数得飞快很容易,而真正手口一致的点数时确相差甚远,或是孩子的算术算得很对很快,确不会做应用题或不会在生活中计算,这些很大程度上和我们数学教育中的没有落实得到生活实际中有关,而多媒体技术却能虚拟许多孩子喜欢、熟悉又在生活中时常出现的情景,如:购物、晒衣服等。在“小马的甜品屋”游戏中,小朋友在糕点房里认真地点一下鼠标数一声的做顾客需要的数目的糖豆甜饼,数对了小动物们吃得特高兴,数错了,它会提醒你:多了或少了让小朋友再试一次。告别了老师生硬的要求,孩子在虚拟情景中忙得不亦乐乎,有时还为同伴着急、互相帮忙呢!
  
  4、用灵活的交互创造不同能力水平幼儿平等的探索机会。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以集体教学为主,教师不可能实现一对一的指导。因此,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学习内容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注意到了个体差异,操作材料虽然也注意了个体差异,并尽量地去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但受许多条件的制约,这也只能是"杯水车薪",依然存在着有的幼儿"吃得饱"、有的却"饿肚子"的现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闯入,使我们走出了这种窘境。我们通过网络调用存放于服务器上的自制CAI课件,并将需要幼儿掌握的有关内容图标调用于桌面。在电脑数学游戏活动中,孩子可以借助灵活的界面一个个去尝试,最终自己找到最喜欢也最适合自己水平的活动,内容难易程度的选择都是幼儿自己掌握。这样,能力弱的幼儿不会因为活动内容很难而产生恐惧感或厌恶感,反而在取得一点点成功后能产生再试一试的强烈愿望。当孩子们的判断出现错误时,电脑总是以孩子们可以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告诉孩子“你错了!”例如幼儿在玩“大大、中中、小小”的游戏时,幼儿如果给小主人点击了比较大的鞋子,小主人的脸上会出现很不高兴的表情,继而会发出鼓励性的语言:“再试试看”来激发幼儿再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每当幼儿为小主人选择了合适的鞋子时,小主人会高兴得哈哈大笑,让幼儿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领略到了一种成就感。也就是说,当孩子在游戏中发现自己出现错误时,首先感到的不是沮丧,而是很好玩,才会让他们产生继续玩下去的愿望。这样做,不仅呵护了幼儿的自尊心,而且大大提高了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和愿望。避免了传统数学教学中由于成人因素的影响对幼儿造成人格上的伤害。活动中,幼儿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操作内容,进行独立活动。幼儿依据自身能力与发展水平随时调整学习(游戏)的进度,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不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益,还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样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比起集体活动明显高涨,学习的"因材而施、因需而设",满足了各个层面孩子的需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5、用简单的操作树立幼儿无限自信。
  
  我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过程的需求,将许多需要反复实践的数学概念设计上配套的课件和学件,数学游戏软件作为学具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鉴于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师稍加介绍即能操作课件,随意控制和调整,比如画面或物体的放大、缩小,数字出现的顺序,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等等,只要按动回车键,数字键,鼠标等常用键即可,快速便捷。还可以利用平时的游戏时间,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电脑。幼儿人手一台电脑,打破单一而传统的“课”的组织形式,通过玩电脑游戏,以自身的操作活动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势必要理解弄懂游戏的规则。不仅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媒体的资源,还提高了幼儿的学习能力。由于计算机提供的练习以电脑游戏方式呈现,所以孩子们在轻轻松松的游戏中,在没有任何精神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使幼儿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因此通过不断练习,不仅锻炼了幼儿自主选择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专注、认真的学习态度,增强了幼儿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个幼儿感受到了成功以及成功所带来的愉悦与欢欣。
  
  三、多媒体技术为幼儿自主的数学学习插上翅膀,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
  
  孩子通过自己亲自操作电脑学习,使教师从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孩子学习的指导者。比如:做错题目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计算机的这种可检验性,无疑帮助教师省去了许多个别指导,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促进每位幼儿的能力发展,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还可以将课件拷贝出来,让他在家中练习,增加其练习的机会,提高数学能力。
  
  电脑以他独特的优越性,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够做到自由自在的玩。让幼儿的学习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满足幼儿自由发挥的心理需要,避开了成人评价的忧虑。依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游戏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它在某种程度上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成现实。有时,甚至可以打破了现实创造出“18只眼睛,6只触角”的虫子,不仅使幼儿的创造欲望更加强烈,也带来了更多会心的微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