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的手工创新教育活动

作者:秋叶时间:2017-06-03
一、问题的实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世纪,而创新教育将是世界的主流。如何将手工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呢?

在对幼儿园手工教育活动改革和研究的过程中,如何看待“手工”这样一种艺术教育的形式,如何以新的教育观念来思考幼儿园的手工教育活动,如何设计出能够促进幼儿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手工教育活动,这些问题已成为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

当前,在早期的手工教育中出现了两个误区:一、把教学的定位放在孩子是否能够做出一件漂亮的手工作品作为教学的目的,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二、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考虑教材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方法的新颖、完整上,而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对幼儿的能力、兴趣和需要考虑不够。

我们本着“尊重幼儿需要”的原则,重新深入研究了幼儿园的手工教育活动,并主张将手工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幼儿的良好素质。

二、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的手工教育活动是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素质教育,并将素质教育放在了首要上午位置。

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特点可概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创造性培养和模仿学习相结合

创造性是幼儿艺术教育的精髓。在手工创新教育中,是否能诱发和激活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是衡量教育之优劣的主要标志。而通过一次次幼儿亲身的体验尝试,进行必要的模仿是很重要的,实践证明这对早期幼儿是可行的。当然,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给予的模仿是不同的,模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创造,一个个概念实际上成为无形的情感和意想的储藏所,有助于幼儿有意识的手工创新活动。

②感知、思考、创造相结合

手工活动主要是直觉感性的活动,但也有理念的参与。通常所谓做做玩玩的提法是不够全面的。应当包括:看看——想想——做做,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思考,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灵活的思维的支持。传统教育的缺陷就是把“想”字遗漏,或由成人代替想。比如:做一件手工作品,教师早就设计好了教育的全过程,然后一步一步地教,造成幼儿在活动当中的被动性和依赖性,实际上是剥夺了幼儿思考的权利。

③各种知识的有机结合

艺术教育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各门课程之间是否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和促进呢?回答是肯定的。这种沟通何渗透不仅仅停留在内容上,还深入到美的潜在形式因素等方面。让幼儿对艺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越浓,知识经验越丰富,反映在画面上和作品中就越精致。

三、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组织设计

为了更好的开展手工教育活动,我们不断尝试用新的观念、新的方法。

第一层次:欣赏各种优秀作品,引起幼儿的学习欲望。

这是手工教学活动的开端,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作铺垫。但教师在设计组织第一层次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欣赏的作品不能太难、太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数量不能太杂、太乱,而使幼儿不能接受。

第二层次:幼儿亲自体验、尝试操作的过程。

@_@我是分割线@_@

教师首先要传授给幼儿一定的技能,让幼儿在不断的尝试,创新中发现最佳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将结果告诉幼儿,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创新,正如教育家维果茨基说:“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第三层次:引导幼儿逐步扩展手工活动的范围。

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时观察某一时期幼儿所喜爱的事物,逐步拓展手工活动的范围,在这一层次的手工活动中,教师可向幼儿展示新的手工创新作品,幼儿也可向教师展示自己新的手工创新作品。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所谓新的手工作品是指每一次手工活动目标在活动中的具体化,教师要仔细琢磨“怎样寻找活动目标和新的手工经验点。比如:小班幼儿刚开始做手工时,教师在传授技能技巧的同时,让幼儿逐步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四、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

1、命题的设计与研究

按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分类制定目标,以单元的形式加以实施。例如:以剪纸的单元为例,它包括单层和多层系列。泥工的单元又包括圆球形、鸡蛋形、胡萝卜形、瓶子形、组合形等系列,命题则以此为纲,选择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题材。

2、提出培养目标

技能设计方面的目标包括:正确使用手工工具,合理利用材料等。

3、预热阶段

充分调动幼儿的情绪因素,丰富幼儿的内在图式,使幼儿对即将面对的题材有足够的体验。

4、辅助材料

教师应精心设计哪些能帮助幼儿学习的概念、方法、技能所需要的辅助材料、教具。

5、组织教学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组织教学:

游戏法、儿歌辅助法、操作实验法、情景设问法、信息交流法、图示观察法、多向释疑法。

五、手工创新教育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设情景

注重幼儿的自我体验,避免现代技术的传习。

教师要用富有感召力的语言为幼儿创设一种想象生动的审美情境,并将审美对象自然地呈现于幼儿面前。

2、感知讲述

注重幼儿的技能技巧的把握,避免模仿实物。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启发幼儿分析并掌握表现某一单元内容的方法和技能,或配色、构图等规律,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对感知活动的兴趣。

3、注重幼儿的创造表现

教师向幼儿提出表现美好事物的具体要求,要求幼儿在已经获得的感知表象与表现技能的基础上,对美的事物进行再造表现,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对表现美的兴趣。

4、评价小结

教师与幼儿共同欣赏作品。教师应肯定每一位幼儿作品的长处与闪光点,激发其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通过一阶段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对幼儿的手工教育,要遵循感知、思考与创造三者相结合的原则,让幼儿在看看、想想、做做中发挥创造潜力,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