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时间:2022-02-13 12:21:27 亲子游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幼儿的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来。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支持。那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提供怎样的支持和指导呢?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一、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环境保证游戏。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游戏环境是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如何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游戏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动幼儿在材料准备过程中的主动性。游戏中孩子们是主人----既是游戏的主人,也是材料准备的主人。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我们既重“物”更重“人”,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环境、材料的准备上来。

  2、提供丰富且具动态性的玩具材料。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应是幼儿感兴趣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逼真的成品玩具固然有其优点,并且出现时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但这会使幼儿创造性行为减少,有时甚至会使幼儿成为玩具的奴隶。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越多彩,幼儿发展的空间就越大;而富有启发性、并随着幼儿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环境,能有效保持其对幼儿的适度刺激,激发幼儿进一步探求的好奇心;提供可变性强的玩具更能启发幼儿积极地想象和创造。如在“美味串串烧”游戏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半成品游戏材料(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软塑片及塑料棒等),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或顾客的需要制作出各种美味的串串烧(如:茄子、青菜、牛肉串串烧等),这样一来,幼儿游戏兴致大为增加,游戏情节也丰富了许多。

  3、保证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满足幼儿自由选择、愉快游戏的根本保证。每天教师要保证幼儿有一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的时间,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另外,根据幼儿的需要,分隔游戏角,便于幼儿取放、交往和选择。

  二、注重实效性的观察反思——观察激活游戏。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主要就是在游戏过程中观察是什么吸了幼儿的注意?幼儿的这个行为能坚持多久?幼儿是如何与别人合作的(语言、动作、表情)?是主动交往还是被动应答?幼儿的情绪体验怎样?由此可见, 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

  三、加强有目的性的随机指导——指导推进游戏。

  角色游戏中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处理问题能力差,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正确指导,帮助幼儿发展游戏主题的构思、充实游戏内容,准确地表现游戏角色。在以下情况下教师应进行指导:

  1、当游戏内容贫乏时,老师应及时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地活动。如:当幼儿在玩《商店》游戏时,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地身份出现,买了很多东西,无法独立带走,从这里就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商店”的“工作人员”主动开始了“送货”,游戏情节得以拓展。

  2、当幼儿不能专注持续的游戏时,教师要介入指导。比如:一个幼儿在“点心店”里扮演“收银员”,因为长时间地在收银台前做重复收钱的动作,久而久之便觉得枯燥。这时,教师可以与幼儿平行游戏,教师可以以“收银员”的身份做验钞的动作,还可以提供刺激性的材料“验钞机”等。当幼儿发现教师不同于自己的游戏方式时,就会模仿教师继续游戏,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

  3、当幼儿进行简单而重复游戏时,教师介入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我们经常发现幼儿在进行游戏时,内容重复,情节简单。比如:幼儿在“金星小吃店”游戏中,由于缺乏经验,语言较简单,这时教师可以以顾客身份参与游戏:“这里的包子是什么馅的?” “有没有香菇肉陷的?”“还有什么馅的呢?”这样,幼儿下次游戏时交往多了,认知水平也会慢慢提高了。

  4、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利用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语言和非语言的手段介入指导。例如:在“麦当劳”游戏活动中,工作人员拿着订货单手足无措地在各游戏角走来走去。教师随即从麦当劳取来了笔和订货单,走到娃娃家:“您好,我是麦当劳里面的工作人员,请问你们需要一些可乐、汉堡或是署条吗?”“我可以免费把东西送到。”一旁的工作人员见此情景,并拿起订货单径直走到叮当美发屋:“你好,请问你们需要汉堡和薯条吗?我会送过来的。”看到工作人员乐滋滋地忙碌了起来,教师对幼儿竖起了大拇指,幼儿会心地笑了。

  5、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

  儿对做游戏的积极性。如在《服装店》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让幼儿情绪低落,没有人想去服装店上班了。教师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服装,鞋帽,箱包。丰富“服装店”的内容,扩大了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再没事可干,游戏又热火朝天的开展下去了。

  除此以外,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一些偶发性事件会影响游戏的正常进行。如:游戏中的不安全因素、幼儿的过激行为和消极情绪等。这时,教师应予以积极关注与适宜指导,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完善游戏

  当游戏结束时,有的幼儿满足,有的幼儿尽兴,有的幼儿遗憾,有的幼儿意犹未尽。于是幼儿围坐在一起,交流体会,分享游戏中的快乐与经验,讨论遇到的问题与疑惑,是很必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游戏情节,用语言概括和表达,还可以引起幼儿提出问题,引发同伴的思考与争议。

  在分享中展示亮点。每次角色游戏活动中都会出现创新的玩法,每一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会激励他们以后更认真的投入到角色游戏中去。

  在问题中关注个性。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积极游戏?是否能坚持扮演一个角色?是否能尝试新的玩法、拓展情节?是否与小朋友积极交往?因此,讲评活动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起玩的,碰到困难时是怎样解决的要肯定具有创造性、合作性、坚持性、独立性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在以后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向这些幼儿学习。

  在争论中整理经验。在游戏中,幼儿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并出现争论。在评价中教师可启发幼儿并进行讨论,帮助幼儿寻找正确的答案,完善经验。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游戏方式。有效的指导不仅能确保角色游戏教育作用的体现,更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充分发展,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游戏的快乐。

  五、教师应从幼儿实际出发创设游戏主题与分配游戏角色

  教师在进行角色游戏的主题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在创设主题时,先要对班级中的幼儿近况有所了解,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主题的创设。比如,在创设以“你是我的好朋友”为主题的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把情绪不稳定的幼儿和情绪相对稳定的幼儿混编成两组,让幼儿假装都不认识,接着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姓名并记住对方的姓名,手拉着手一起玩玩具、背儿歌等。教师在现场要鼓励幼儿多和小朋友交往,互相帮助,加深对集体的感情。此外,在开展游戏前,教师要对幼儿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合理的分配。教师要深知,角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非常关心自己扮演的角色。因此,教师除了要根据幼儿的自身特性安排角色,也要对角色进行适当的轮换,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不同的角色体验。教师在分配角色之后,也要及时对相关角色进行讲解与启发,让幼儿对角色的理解不仅停留在模仿阶段,还要让幼儿加深对角色的理解,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身份,发挥角色的教育意义。

  六、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要潜移默化地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中,教师在创设游戏主题与分配角色后,也要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丰富与发展幼儿的游戏经验。虽然幼儿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对熟悉,如“售货员”“教师”“警察”等,幼儿会把自己对角色的认知体验通过语言、肢体、表情等表现出来,但有时动作会机械化,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在此时,应给幼儿适当的提醒与引导。如“妈妈下班了”游戏中,幼儿要扮演妈妈、爸爸、孩子等,教师此时就要让幼儿回忆即有的经验,想想:当妈妈下班后都干什么了?累不累?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幼儿想起了妈妈下班的生活点滴,也能让幼儿在潜意识中体会妈妈上班的辛苦与劳累。如在“超市购物”游戏时,教师也带领幼儿回忆平时和家长去超市的情形,鼓励幼儿学习超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感受与体验超市购物。

  学前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幼儿的生活与认知体验越丰富,其想象力也就越丰富。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与生活中也要注重幼儿的相关知识的积累,通过不刻意的语言、行为等对幼儿进行教育,提高幼儿的认知经验。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要及时与家长对幼儿在家里的表现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家长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善于发现生活的点滴。教师还要对在角色游戏中有良好表现与接受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表扬,树立榜样的作用,分享其经验,让其他幼儿知道平时的生活积累与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要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幼儿,要教会幼儿用全面的观点与方法去看待和处理游戏中所出现的问题。

  七、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要勤于观察、及时进行干预与指导

  虽然角色游戏的主体是幼儿,但教师不能对其在游戏中的表现放任不管,应勤于观察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实际游戏能力与水平,及时进行干预与指导。每个幼儿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在认知能力、身体情况、行为表现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角色游戏需要不同幼儿发挥个性与表现自我,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要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幼儿的情况了如指掌,善于发现与肯定幼儿的优点与长处。如某个幼儿总希望扮演游戏中的主要角色,一般这样的幼儿都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与组织能力,但往往对人的态度上不够温和,教师在对此情况了解后,首先要肯定与表扬这个幼儿的长处,同时也要帮助他改正缺点与不足。教师对胆小懦弱、不善言辞的幼儿也要适当进行引导。可以带领这一类型的幼儿去角色区,问其对哪个区角感兴趣,然后教师扮演成“妈妈”带领幼儿到邻居家里去做客,逐渐这一类型的幼儿就能和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与合作了,待其交往能力进一步加强后,要鼓励幼儿扮演主要的角色,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全方面感受到角色游戏的魅力。此外,教师要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如在“美发屋”的游戏中,扮演理发师的幼儿在给顾客洗完头后,就去隔壁冷饮厅看服务员端饮品了,此时,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把幼儿引到自己的游戏中,找回自己的角色。

  八、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注重游戏总结与评价

  教师应该尽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游戏。因此,教师要把握好结束的时机,要在幼儿的兴致还没完全退却时结束游戏,这样可以让幼儿继续保持对角色游戏的积极性,并为下次开展角色游戏埋下伏笔。当幼儿从所扮演的角色回到现实中时,教师要对游戏进行总结,可以先让每个幼儿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然后教师在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扬与鼓励,对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幼儿委婉地提出改进建议,切不可过于急躁,要让幼儿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不要让幼儿背负太多的压力,通过教师的及时总结与评价,幼儿能对游戏有更深刻的认识。当对游戏进行总结后,教师要鼓励和督促幼儿把区角的玩具、道具等都有序地收拾起来,并对场地进行简单的整理,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角色游戏是一项幼儿反映日常现实生活的特殊活动。角色游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也能对幼儿现有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加深。因此,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注意与幼儿沟通,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一方面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减少控制,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对幼儿的违规行为进行干预与疏导,为幼儿搭建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并及时对游戏进行总结与评价。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妙策之08-05

娃娃家角色游戏有效的指导策略12-08

分析小班角色游戏中讲评的方法与策略(精选5篇)04-25

案例:角色游戏中的数学10-01

角色游戏中班教案11-06

角色游戏中班教案(15篇)11-06

角色游戏中班教案15篇11-06

角色游戏中班教案(集锦15篇)11-07

角色游戏中班教案(汇编15篇)11-07

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指导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