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那点事儿

时间:2022-05-11 00:22:12 启蒙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幼儿教育那点事儿

  (一)如何处理孩子的怪异行为

浅谈幼儿教育那点事儿

  幼儿行为怪异,可以表现在任何地方:红灯时,你从后视镜看到,即使你要求她用纸巾,她仍然用手挖鼻孔;在游泳池时,你的女儿脱掉所有的衣服,坚持穿靴子、把裙子套在头上;你的孩子喜欢咬指甲,吸吮她的马尾辫等等。面对孩子奇怪的行为,父母应该怎么做?

  选择你的战场

  当你的小家伙仍然存在某个奇怪的幼儿行为,你要理性对待。第一步是要弄清楚该行为是否对孩子不利。比如,咬指甲,除非孩子把指甲咬破出血,那么父母不太需要为这种行为烦恼。谈到选择你的战场,挖鼻孔通常也是相对无害的。检查孩子周围,避免有危险的东西。

  所以,当谈到那些无害、怪异的幼儿行为,尝试压住你的愤怒,学习与他们相处。另外,这些怪异的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而且,如果你坚持杜绝宝宝吮吸头发,可能会适得其反,即导致孩子对吮吸头发有前所未有的热情。

  考虑原因

  如果你的孩子做怪异的行为来自我安慰,这意味着在你阻止他之前,你将要长期观察他的行为。吸吮拇指,捻转头发,或摆动肢体可能是您的孩子应对压力的方式,可能会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难事,如日间护理的变化,一个新的兄弟姐妹,或厕所培训问题。如果你的孩子最近日常生活有变化或者有烦恼,你可能要多多观察他的行为,解决他苦恼的根源。

  制定一个计划

  1.设置行为安全区。换句话说,允许怪异的幼儿行为,但限制其范围。给孩子列出限制做的行为清单,以避免在公共场合做出怪异的行为。所以,最终,学习这些限制行为可能会打破她的习惯。

  2.提供替代品。每次你的孩子开始做怪异的行为时,你可以用其他物体转移他的注意力。例如,当你的女儿开始吸吮她的小辫子,你可以这样说,“我们不吸吮我们的头发,看这里,有一个秸秆和一杯水!”

  3.预期行为。如果你知道孩子在听故事时,喜欢咬指甲,那么你可以让他手闲不下来,如给她玩具抓在手上,让他无法咬指甲。

  4.保持远见。你是否忽略孩子怪异的行为或试图引导她远离这种行为,不用担心,最终这些怪异的行为都会消失的。

  (二)父母应该知道的幼儿教育知识

  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成为每个家长迫切关注的问题,但大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他们仅凭个人的直觉和某些传统经验来施教,这使得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产生了许多误区。父母在教育中应具备哪些幼儿教育知识呢?

  一、要重视父母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

  虽然一代有一代的难处,现代父母的角色可一点也不比上一代轻松,以小家庭为主的家庭形态与职业妇女的增加,令现代家庭在照顾子女上,极易陷入左支右绌的情况,导致无法从容地教养子女。以主要照顾孩子的女性而言,她们在生活、经济上较上一代虽然拥有更多的主导权和选择权,但扛在肩上的责任与压力也相对加重了。所以你再忙,也不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放松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重视“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完成父母除了生养孩子之外,对孩子的教育功能。

  二、家庭和睦,互敬互爱,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的确,不同的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成长历程,就会造就不同的人物性格。记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些父母由于年轻气盛,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闹别扭。经过多次观察,父母吵架时,孩子不是眨巴小眼睛恐惧地张望,就是吓得嚎啕大哭,而且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慢慢变得沉默忧郁了。

  除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习氛围,还要积极的和孩子交朋友,努力消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给她说话的权利,让她感到自己是家庭重要的一份子。这样不但及时掌握了孩子的思想动态,还培养了他乐观自信的良好品格,为他今后的成长与学习夯实了应有的心理基础。

  三、注意形象,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

  《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而我们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地巨大。我以前有个学生家长,两人都是所谓的粗人,不但与书无缘,还天天出口成"脏",满口脏话,结果他们的女儿也在不知不觉中沾染了许多恶习,不但不爱学习,而且还经常出言不逊,成了令人厌恶的坏孩子。由此可见,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真的很大。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让父母的优点在孩子身上得以体现并发扬。

  四、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育专家指出,兴趣是成功的第一动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学习中,那就是说,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去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取得优异成绩。

  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孩子都是充满希望的朝阳,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社会的栋梁。相信只要父母们有足够的幼儿教育知识,因材施教,孩子们一定都能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三)孩子非上亲子班不可吗?

  妈妈说: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其实我不能清晰地辨明,孩子的智商或情商是否真的会在我们用金钱和时间搭起的亲子班平台上提高。但我也没能摆脱亲子班这个魔咒。在女儿18个月的时候,我报了小区楼下的亲子课,每周3次,每次1小时,坚持了1年——这真是非常纠结的一段经历!不能说没有收获,但也并不顺利。它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有效,但也没有给孩子留下什么不好的影响,到底要不要上亲子班?

  在得到幼儿园的录取通知书后,我将没有上完的亲子课程转让给了另一个家长,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收获。尽管至今我仍弄不清楚为什么她对亲子课程有如此大的抵触,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她成为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如果说我有什么收获,那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她心里非常清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需要的只是顺应性的引导和鼓励。当发现孩子爱看书以后,我就有意识地买一些绘本读给她看,直到有一天意外地发现她竟然认识很多字,这个连圆圈都画不完整的孩子提前开始了自主阅读的旅程。偶尔我有兴致主动要给她读故事,还被拒绝掉,“我自己看!”。

  到底上不上亲子班?如果你在还在纠结着,那不妨把这个选择权交给孩子,只要他们觉得放松、快乐就好!

  专家提醒你:亲子班不是唯一的选择

  看上去这个宝宝是一个相对内向、在人际关系上敏感的孩子,也就是父母所说的“胆小”。这样的孩子适应群体环境需要更多的时间以及成人的耐心。我们通常觉得外向比较好,羡慕那些很开朗大方的孩子,其实每种气质和性格都有它的好处,作为父母需要首先接纳孩子的独特性。所谓胆小,也可以理解为比较稳重、谨慎,比较注意观察环境中的细微之处,比较有主见,就如家长所说的“心里非常清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多看孩子的优点,家长的心态就能放松许多。

  对于宝宝的现场表现,妈妈比较在意的是孩子只参与部分环节,在自我介绍和与互动方面参与较少。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孩子有一些愿意参与的环节就可以了。人际交往看上去是宝宝的弱项,她虽然在课上没有表现出来,但是能在家中对镜练习说明她已经有所学习和成长,在这方面妈妈不必过于心急。

  孩子对参与亲子班以及对老师有一定抵触情绪,家长可能需要反思是否给了孩子太多压力,比如在孩子不想参与活动的时候让孩子一定要参与。有一种学习叫做“社会学习”,即使孩子没有参与仅仅旁观,也能有所收获。如果一开始孩子不想参与的时候容许孩子在一旁观看,也许孩子的抵触情绪能够小一点。现在不上亲子班了,以后还会有各种社交的场合。在这些场合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选择,同时给孩子提供温暖、安全的情感支持,孩子在团体参与方面就会慢慢进步。

  专家观点:重要的不是“亲子班”,是“亲子”

  亲子班能有多大的效果,取决于很多因素。既有商家本身提供的产品品质,也取决于孩子的性格以及家长对待的方式。从孩子的发展来说,3岁以下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密切的亲子关系。当孩子能够和父母——主要是母亲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时,就能够主动探索外部世界,逐渐学习与人交往,与环境以及环境中的事物互动。所以,如果你能够给孩子提供这样一个安全的、稳定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保障了。

  在此基础上,亲子班可以成为一种拓展性的活动,是你和孩子共同参与和分享的快乐时光。反之,如果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亲子关系,那么再高端的亲子班也无法弥补这种缺失。所以,真正重要的不是“亲子班”,而是“亲子”。

  “喜欢”是选择亲子班的第一标准!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都很喜欢这个亲子班的氛围,就不妨参加。如果不知怎么就是感觉不舒服,那么不管它的理论是什么,都没有必要勉强去上。亲子班之所以纠结,其实往往是纠结在金钱、时间、精力上的有限和对效果的不确定。放下“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心以及攀比的心态,上或不上,你都是自由的。

  我很纠结,非得上亲子班吗?

  A关于亲子班,如果一定要上,那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现在幼儿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某些幼儿园拿亲子班说事,亲子班成了幼儿园的“坑班”。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没有其他资源和更好的选择,就只能无奈接受。

  还有一种情况可以上,就是家里经济宽裕,人力资源充足,亲子班作为一种活动可丰富孩子的生活,孩子的看护者也正好有一个外出活动以及与其他人交流育儿心得的机会,这种情况下上上也无妨。但如果在经济、时间、或人力并不充足的情况下,上亲子班并非育儿的必选项,更不是不可取代的,上或不上,还是需要计算一下性价比。如果决定不上,完全无须为此纠结。

  别人都上我们不上的话,心里总不踏实。对于亲子班我该有怎样的期待?

  A亲子班对于孩子成长能够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给孩子提供一个群体的、社交的环境,对于平时生活环境比较单一的独生子女来说,这样一个环境可以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让孩子可以适应和其他人共处,学习与他人交往;第二,由于亲子班会有一些教学内容,孩子可以参与一些活动,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

  以上这两条作用并非不可取代。在社会交往方面,完全可以通过家族、邻里、社区中的环境给孩子提供一个交往的空间。至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是那么“高科技”,那么神秘,并非只有在亲子班才能够进行,其实孩子在其他场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学到。在亲子班的好处是小伙伴的年龄会比较一致,教师可能经验更丰富,活动选择会更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性,更有趣味性。

  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给孩子提供一个既有安全感又有丰富刺激的环境是最能够促进孩子成长的,如果亲子班中有这样的环境,孩子就能从中获益。如果你能够给孩子提供这样的环境,孩子同样能够健康成长。

  面对良莠不齐的亲子班,我该怎样选择?

  A首先是要看亲子班是否具备正式的登记以及资质,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教育程度和资质;其次要现场看看教室和教学设备,比如教室的清洁卫生,给孩子使用的玩具、用具是否适合本年龄段的孩子,是否安全;然后是要看给孩子提供的活动内容是否恰当,最好能够试听一、两节课再做决定。

  在试听当中,要观察老师是否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活动空间,是否能够灵活、及时地处理不同孩子的不同反应。如果老师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框架过于严格,看似让孩子学了很多东西,但很可能会束缚孩子的思维,这样的亲子班不上也罢。让孩子从事丰富的、好玩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多体验、多参与,他们自然能够从中有所学习和成长,并不一定要有那种明确的语言上的回应,或者学会某种固定模式的反应。

  谁更适合陪孩子上亲子班?

  只要是孩子平时的照看者即可,如果说有差异,父母往往会比较能放得开,在班上会更鼓励孩子有一些突破,如果是祖父母或保姆可能会更注重安全性。一般来说,只要是一个孩子可以信任、让孩子在陌生场合有安全感的照看者就可以胜任。

  (四)幼儿使用筷子可以锻炼大脑

  用筷子进食是我国人民的一大特点。可对幼儿来说,用筷子吃饭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脑发育。

  但是,有些家长为了图省事,不及时训练幼儿使用筷子,一直让幼儿用汤匙直至入学,这种做法不太妥当,幼儿应从2至3岁时就学习使用筷子,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此时家长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可以让幼儿自己去摸索。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可以夹起一些小的食物,如小糖丸等。

  市场上供应的筷子多种多样,对初学用筷的小儿来说,用毛竹筷为宜,一是四方形的筷子夹住东西后不容易滑掉,二是无色无毒。初学用筷时,先让小儿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来,家长也不要责怪。应给予必要的鼓励。

  (五)在游戏中增进亲子关系

  孩子还小的时候,不会认字也听不懂大道理,他们正是爱玩的时候,玩游戏是他们最大的快乐。如果想要和孩子建立好亲子关系,一起玩游戏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亲子游戏就顺应而生了。亲子游戏不仅能够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情况,更可以促进一家人的和谐家庭氛围。接下来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几种亲子游戏吧!

  1、双手接球(或物)

  父母可以和宝宝玩些球,可以买些轻的球类和宝宝玩接球游戏,进行双手接球的练习可以锻炼宝宝驱除杂念,如愤怒、不安和沮丧等,因为要集中注意力,还会使宝宝渐渐喜欢上运动。也可以接些轻软的物品。如小件的抱枕啊。

  2、垂钓

  垂钓是一种非常好锻炼人的耐性的办法,家长可以带宝宝一起去垂钓,尽管气氛很安静但是温馨和谐,可以让孩子收获更多。

  3、放风筝

  放风筝是许多孩子的喜爱,相信很多人的童年都有放风筝的美好回忆。父母可以在周末或假日带着宝宝到郊外和宝宝一起放风筝,既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而且放线、收线也锻炼了臂力和眼力,使孩子心胸开阔,同时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4、荡秋千

  荡秋千真的非常快乐好玩,父母可以当做助推器和监护孩子,可以轻轻替宝宝推秋千,你会听到宝宝非常欢快的笑声,心里也非常愉悦,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据说每天荡秋千20分钟,大脑分泌的“快乐因子”呔多芬会增加80%。

  看了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于亲子游戏的了解又多了一些。亲子游戏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问题,也帮助家长们更好的了解孩子和亲近孩子,让很多对于亲子关系十分头疼的父母找到了解决的好办法。但是小编还是要提醒各位父母,亲子游戏的过程中还是要多加注意孩子的安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幼儿教育那点事儿】相关文章:

浅谈幼儿教育方法08-16

浅谈幼儿教育的创新教育04-16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赏识教育08-31

浅谈幼儿教育中游戏的作用与价值08-17

浅谈体验式教学运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论文04-24

那些异地恋的事儿06-04

明朝那些事儿经典语录11-09

明朝那些事儿的经典语录01-01

小班语言奇怪的事儿教案01-16

浅谈团队管理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