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时间:2022-02-04 20:17:47 社会实践 我要投稿

实用的社会实践三篇

社会实践 篇1

  真实的记录着我的心路,永远的纪念。。。我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我不想世界老是这个样子昨天跟今天没有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时候我也会在经过某个时期后老是拖着那个时期的尾巴,不肯放掉,至少在不短不长一段时间内。其实,在内心深处我更希望尾巴变成翅膀,并一直在尝试着改变。于是,当三年高中时光的细沙悄悄从指缝中流走时,我乘着尾巴变成的翅膀飞到了北京。“首都医科大学”这六个大字就像是用参差不齐的油漆刷子突兀在我的眼前,我不想说我讨厌它,因为还有那么一段漫长的时间,我要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是它把我领进了医学的神秘殿堂,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的人生翻开了另一个篇章。它成了我的负担,沉重但甜蜜……

  转眼间,首医已经陪伴我走过了整整两个年头。xx年7月14号,大二结束的第一天, xx暑假社会实践的第一天,也是在龙潭湖社区医院的第一天。这是第一次真正的到医院与病人接触,虽然是在一个中医针灸科,与我学习的西医差别很大。但这其中的感触,足够让我回味很久。

  (一)德术兼备 大医精诚

  记得刚开学时穿着白大褂在学报宣誓时的那份傲然正气,以为在接下来的七年中能够从此勤勉刻苦,心怀救死扶伤之志,始终坚定不移;以为只要我有满腔热血,精湛医术,就能从此无欲无求,奉献终生。可是,随着对医学学习的深入,对医生这个行业了解的增加,我愈发的认识到,不是仅凭一己之力就能治病救人,不是仅靠精湛医术就能造福他人,造福社会。

  带我们的石大夫说,要成为一名好的医生,医术神马的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正高尚的医德。

  在古代,人们常用“剑胆琴心”、“悬壶济世”来赞美医生,但反观如今的我国医疗行业,真正配的上如此称谓的医者,又有几人。“白衣天使,魔鬼手段”,这是民间对当前医疗系统的深刻讽刺。在一切向钱看的风气下,医疗事故多如牛毛,各种匪夷所思的医疗丑闻,不绝于耳,难怪会流传着如此一说:“现在到医院看病,没病变有病,小病变大病,大病变无命。”在患者的眼中,一些医院早成了有病无钱莫进来的`阎王殿,而白衣天使早成了见钱眼开的魔鬼化身!

  这是我们身为中国人民的悲哀,为什幺连我们自己都已经对我们的医疗,对我们的医生如此的鄙夷。“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智愚,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这是一代大师孙思邈的为医之道,现代人又学会了多少?

  作为即将成为一名医生的医学生,面对当今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我开始感受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和沉重。是的,一名好的医生,不是仅靠精湛的医术就能造就的,“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要达到这种境界,我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在这条路上,也许我需要学会面对的磨难还很多,但我始终心怀希望,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名德术兼备的好医生。

  (二)治病不治命 医生的无奈

  在医院的这几天,见过了很多的病人,有让我倍感心痛的暮年老人,有让我心生敬佩的懂得养生之道的中年阿姨,还有让我倍感无奈的那些正值壮年却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是什么让他们在本该是风风火火享受人生的时刻却遭到疾病的折磨?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医生治的是病,需要的是仁心和技术,可是这一切只是一种外部因素,并不能起决定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病者自己的素质。医生只是做为一个康复引导者,对其健康进行必要的引导,并施以一定的介入手段而已。医生治的是病,命却在病人自己的掌握之中。治病不治命,这是医生最大的无奈和最沉重的叹息……

  引发我感想的病人是一位刚30岁的女士,她从大学毕业就去了国外,那里高节奏的生活,无规律的饮食让她结婚几年一直没有怀孕,经期不正常,是中医中讲的崩漏。她说她知道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导致了自己身体的异常,但她没有办法放弃国外的生活,没有办法为了自己的身体抛下那边的一切回国。尽管石大夫劝诫了她很久,但我们都知道,这改变不了什么,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医生只能治病,命运依旧掌握在她自己的手中。

  其实这也是人生的选择问题。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在神秘莫测的人生中,我们总会面对千千万万的选择。从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啼哭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了面临选择的人生道路,这条道路上有许多的十字路口,你选择了快节奏但低品质的生活,那么你就放弃了健康的身体。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有太多的人在用前半生

  的时间赚取后半生的医药费,于是前半生在无尽的劳累和汗水中度过,当刚想要享受一下的时候,才发现没有了享受的资本,病痛的折磨让人不敢再奢望能够享受后半生的生命,只是想着怎样才能留住最后的时光。如果是这样的生命,这样的人生,那么我们奋斗的价值何在,我们拼搏的意义何在。人生在世,如果连享受美好时光的机会都没有,那么,这难道不是违背了我们活着的初衷吗?

  我想说,人生就是这样,有失有得,有取有舍。你只能选择一种,放弃另一种,没有真正明确的对与错,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选择,也就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当你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回味自己的一生时,也许会有后悔和遗憾,但无论怎样,请一定要微笑着离开,因为结束也就意味着另一个崭新的开始。

  (三)小感小结

  xx年暑假的社会实践,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道了几个重要的穴位,学会了怎样拔罐、闪罐和走罐,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好医生的道理。我想我会一直记得这段时光,因为它是我真正踏入医生行列之前的一次练兵,它让我不再只沉浸在自己用幻想铸造的象牙塔中,它让我认清现实并从此坚定不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社会实践 篇2

  回忆起x月2日到x日为期6天在徐闻县下桥糖厂小学三下乡的日子,总觉得做梦一般,那样美好,那样不舍。也许那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打乱了我们所有计划,我们无奈的被迫撤回,但对孩子的喜欢与对教学的热情却一直未曾退减。

  在三下乡正式开始之前,对这次的支教活动就有过无数次的设想,每次的集中开会,都会想象着我们支教的情景,这种希翼与期盼真的无语言表。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课堂情况与小学生的课堂心理,我们第一支教组还特地安排了到湛江市第二十小学听课,同时,再以丰富支教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对语数英及普通话的兴趣为目的,我们各科目还编辑了相应的教材,为支教做好充分准备。

  x月2日,斗志昂扬,激情满怀的我们来到了所支教的小学,在打扫完卫生后,我们开始与住宿的学生聊天沟通,以加快与学生们的熟悉程度。3日上午,我们早早就起来准备开班仪式,各班班主任也在自己的教室等待学生们的陆续到来。在开班仪式响亮的鞭炮声中,我们的支教生活正式开始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上午的安排课程都是我们第一支教组的课程,各班主任各科任老师都努力的和学生们彼此熟悉,也在课后认真的在办公室备课或讨论各班情况,以将最有趣,最有用的知识带到生动的课堂中。谜语、小游戏、唱歌、朗诵等形式都被应用在课堂上,听着教室传出来书声,那种为师的自豪感与愉快感便油然而生。在课后时间,我们也在走廊和学生们讲笑话聊天,是这些孩子们,让我们看到对知识渴望的眼神,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童年,我们一直在被其感动着。

  为了提高各个班级间的竞争力,我们还进行了优秀班集体的评比活动,我们队长、组长与各科组长在上课时间和课后时间进行纪律卫生巡查,以评选出最为厉害的班集体。除此之外,我们还举办了一个大型的手抄报比赛,在支教的第三天,我们所准备的30张4开卡纸全部下发完,还不得不到校外进行采购。是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的评比与比赛都还在进行着的'时候,这一场台风扰乱了我们以为会如期而至的东西,但我们依然很感谢学生们的热情。

  x月6日的这个晚上也许是我们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我们艰难的做出撤离返校的选择后,开始了长达一个多钟的电话联系家长,各班主任及科任老师都在拿著名单通知家长第二天接走学生,直至确保所有学生家长都接到通知了大家猜撤离办公室。我们不知道学生如何得知我们要撤走的消息,那天晚上,好多学生都在宿舍里画手抄报,说是要作为礼物送给我们。那种感动,真的是刻苦铭心的。

  x月x日上午,在简单的结业典礼后,学生们陆陆续续的被家长接走了,看到孩子们哭红的双眼与办公室里满桌的手抄报,大家那种不舍愈来愈强烈,以至于好多人都哭了。

  三下乡结束了,我们学了很多,也感概很多,这次的实践经历将成为我们大学四年里最美好的回忆。我们也许会慢慢忘掉很多实践中的细节,但我们会永远记得,曾经有那么一批学生,让我们很为之感动。

社会实践 篇3

  依旧是一个夏日炎炎的暑假。我大二的暑假过得挺有意义,因为很荣幸并且很高兴地参加了学校的暑期社会实践,成为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的一员。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永远跟党走·青春献”,我所在的团队所属是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政法分会。我们一行9人于期末考完的第二天即7月17号的上午八点多就上车出发前往藏族自治乡学校进行计划为期十天的爱心义务支教活动。累并快乐的支教很快结束了,28号上午搞完文艺汇演就把已经收拾好的锅碗瓢盆和个人行李物品搬上车,和那群朴实可爱的学生艰难地告别后返回学校。支教时日比原计划多了2天。短短十二天的支教让我获益匪浅,颇有感触。我学到了很多,认识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第一次担任校学生的历史教师,感觉难度有点大,由于小学没有开设历史课(只有社会课),加上教育的不到位使得孩子们整个水平处在极差的位置,对于原本属于他们这个阶段的基本历史常识一无所知,到最后不得以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希望以此来促进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

  经过几天接触,我发现这些孩子对于未知的知识充满兴趣。但由于时间的有限,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打开他们的求知的大门,仅仅能够给他们带去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给他们的暑假增添求知的快乐。

  支教很辛苦,却很快乐。每天早晨离8点尚有一个半小时左右就有学生来学校,我们只有在他们的到点之前就起床;每个支教队员每天平均下来有3节课,多的有的一天甚至有5节课;每天晚饭后还要开例会、备课,基本上每天都至少23点后睡觉;一天中还要抽出队员拍照、做一日三餐、中午下午送学生回家但是,和这些辛苦比起来,学生们课内课外的活跃和笑容,学生和老师课堂上的互动和课余的`交流,支教队员之间的和睦融洽与互帮互助,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和快乐。

  农村的学生十分朴实可爱,但有时候我对他们也是又爱又恨。我们到的那天,好多附近的学生闻声过来主动帮我们从车上搬行李、整理厨房和住的房间,我们离开的那天,黑板上写着“老师们别走,我们舍不得”,有好多学生哭了,看着他们的泪花,我心里感觉酸酸的,赶紧逃上车关上车门……十几天中,思想汇报专题有的学生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吃饭,有的学生给我们送来牛奶送来蔬菜,有好多学生给我们送礼物留作纪念,有些名字都还不太记得住。在他们写给我的心里话中有的这样写道“老师,虽然您看着有时候很严肃,比我哥哥还凶,但我还是不怕你,您上课很有趣,谢谢您教我们,带给我们快乐!”有的写说我晒得很黑,像碳,让我下次再去的时候带上防晒油,有的写问我要电话号码和QQ号,更多的写的是感谢的话和“不要走,我们舍不得”、“明年再来”之类的话嗬,这群可爱的孩子!

  当老师很难,当小学的老师,更难。以前我觉得当老师很酷,那么多孩子在家皮得很,一老老师面前就服服帖帖的,我弟弟正在上小学一年级,在家骂不怕,打不怕,每次调皮得实在管不住的时候就搬出他们老师来当杀手锏,只要说“你要是再不听话就告诉你的老师来!”保管有效。支教之后我就觉得,当老师不仅不酷,而且很辛苦,给几个班改作业、备课上课就够累的了,课后还得总结反思,还得处理一些比如学生之间闹矛盾吵口打架、课堂捣乱、抄作业等学生问题,找学生或其家长谈话,反正事情不少,这些都是当过老师才有的切身体会。

  如果教的学生年龄比较大那还稍微省心一些,要是教的是小学生,课堂除了上课还得管纪律,课外眼睛还得盯着学生别打打闹闹出事,出件小事苦口婆心罗嗦一大堆,想想这些就头大。当老师难,当小学老师,真的,“狠”难,“狠”辛苦。

  对团队、对团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整了一个乒乓球比赛,活动并不是很流畅,活动中总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在战斗,搞的我自己也生了自己一天的闷气,我的沉闷影响了团队的团结,后来经过反思,主要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活动前与队友沟通不够,以致做活动时队友不是很明白我的意思,活动过程中自己的一些说话言语欠考虑,也太急躁了些,另外怪我缺乏对队友能力的绝对信任等等。活动之后我反思了很久,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团结和信任。这是这次支教给我的切身体会。此外,作为队里唯一的大二学生,一口一个“学长”地被叫着,我时常感觉到的不是骄傲和得意,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是遇事时的冷静和果断,挂有副队长之名就要敢担当,对于因为自己一天的沉闷而影响其他队员的心情,给团队的团结带来负面影响,事后我深感内疚和抱歉。

  这次支教不仅仅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让我体验了一把走上三尺讲台当老师的感觉,还近距离地切身观察了农村的生活,进一步了解。暑期支教让我明白,作为师范生的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距一名合格的老师还有很大的距离,我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更多的锻炼。

  在这次支教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支教“支”什么?不仅是知识,还有尊重和爱。为孩子们支撑起远大的志向,是馈赠于他们最好的礼物。支教,让我能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支教,也让我重新思索我的人生定位。

  在这里,我要感谢一群人。首先,我要感谢学校能够给我们提供这么一次锻炼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指导,其次,我要感谢我的队友,是他们给了我充分的发挥空间,是他们的信任让我有勇气有信心去做,是他们和我一起努力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能让我们的活动变得精彩,变得完美;最后,我要感谢这群大山的孩子,是他们让我们队伍的工作变得有意义,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爱的真谛,是他们让我们的暑假变得充实,是他们给与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这次暑期支教为我的大学生活添上了绚丽而多彩的一笔,那些人和那些事,是一次值得一辈子珍藏的美好的大学记忆。

【社会实践】相关文章:

公司社会实践12-10

社会实践的总结11-24

化工社会实践09-25

社会实践心得06-02

社会实践报告06-24

暑假社会实践03-22

社会实践日记03-22

社会实践感悟04-01

寒假社会实践04-01

社会实践报告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