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

时间:2024-01-30 16:00:48 生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

  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都有不一样的习俗,那具体是什么习俗呢,我们来了解了解吧。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

  春节大年初一:拜新年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炮仗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春节大年初二:回娘家

  回娘家: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春节大年初三:不拜年不外出

  饿鬼日:到了大年初三,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赤狗日:年初三又称赤狗日,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所以老一辈的居民,在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凶煞。

  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以为如有犯者,会导致谷物减产。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春节大年初四:迎灶

  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春节大年初五:赶五穷

  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路头神: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

  春节大年初六:送穷气

  正式开业: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

  送穷鬼: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挹肥: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春节大年初七:人之日

  吃素面线:在台湾地区,大年初七称为“七元”,也就是人的生日,所以这一天要吃素面线。华人庆生日,多有吃面线的习惯,长长的面线就是代表富贵长寿,所以,初七吃面线,也含自己庆祝生日的意义。

  补天穿:说是人日多阴,好像天穿了洞,要帮它补一补,以免大雨成灾。于是以年糕祭神,叫做补天。

  吃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应该重新打起精神,开始努力工作了。

  大年初一的禁忌有哪些?

  1、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

  大年初一不能动剪刀,也不能做针线活,按照老祖宗的话来说这样寓意着可以避免在新的一年里招惹口舌之争,有利于平安、和谐。

  2、不动扫帚、水不往外泼

  大年初一是“扫帚星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不能扫地,大年初一扫地寓意着扫走运气,容易破财,会带来霉运。此外,大年初一还有“水不能外泼”,垃圾也不能倒,需要备一个大桶装废水,这样寓意防止破财。

  3、大年初一不干农活

  大年初一除了喂牲畜外,最好不要下地干农活。农民辛苦了一年,大年初一是该休息的时候,如果当天还下地干农活,那么注定是个“劳碌命”,寓意着不能享福。

  4、大年初一忌理发

  “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源于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江南士子认为剃头是对他们人格的莫大侮辱,因此群起反抗,却遭遇了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上演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悲剧。后来这种习俗在流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思旧”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思旧”。后来,“思旧”被讹传为“死舅”,以讹传讹,也就有了后来“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初一到初七你应该这么吃

  大年初一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吃食也最为丰富,而且都要有“好意头”。

  饺子:北方吃饺子,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就开始包饺子,一般会包三种馅,一是荤的,晚上吃,而是素的,祭拜和初一早上吃,另外还会包硬币或红枣,也是初一早上吃。

  汤圆:上海、四川、扬州等地初一吃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年糕:湖南、宁波等一些地方初一要吃年糕,意为“年年高”。

  鱼:河南安阳、信阳、驻马店一带更岁的时候要再端上一盘鱼,预示“年年有余”。而初一早上则要将饺子和面条一起煮了吃,叫“金丝穿元宝”,有发财之意。

  鸡汤:湖北人大年初一要喝鸡汤,象征“平安”。

  糍粑:贵州很多地方正月初一要吃糍粑和汤圆。

  面条:福州及闽南部分地区大年初一吃面条,也叫长寿面,寓意寿长百年。

  大年初二

  吃面条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二这天吃的面是用初一的饺子面做成的,而且是冷汤面,即把面条煮熟后用冷水浸过。虽然现在不一定是冷汤面,但吃面这一习俗还在,寓意着一年都顺顺当当。陕西、山西等地是除夕就擀好面条,放在初二吃,意为连年丰收。

  吃发糕

  广东恩平人大面初二要吃发糕,吃的时候还要喊“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

  吃馄饨

  老北京人正月初二早上天还没亮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像元宝,又叫“元宝汤”。

  吃开年饭

  广东很多地方初二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开年饭包括年夜饭吃的好意头的菜肴外,有些还用生菜铺金菇,寓意“生财”和“金钱满地”,当然也少不了腊肠、腊肉和面。

  大年初三

  吃合子

  合子是北方的一种面食,流行于北京、天津一带。合子是用两层很薄的皮夹着馅,用电饼铛烙制而成,模样与饺子、馅饼相似,馅料也与饺子、馅饼基本相同。整个正月吃合子的机会有很多,比如“合子加八,越吃越发”、“合子加九越吃越有”等。

  吃菜包饭

  初三吃菜包饭是海南定安特有的习俗。菜包饭是将白饭、韭菜、豆角、虾米等一起炒好,再用生菜包起来卷着吃,寓意把金银财宝包起来,预示新的一年会财源广进。

  大年初四

  吃烙饼炒鸡蛋

  有些地方初四这天要吃烙饼炒鸡蛋,而且不能出远门。这是因为大年初四是天上诸神从天界返回人间的日子,晚上要接五路财神,以图吉利。

  吃折箩

  折箩就是把前几天剩下的饭菜混在一起煮成大杂烩,全家人一起吃。过去人们日子不好过,过年剩下的菜肴不舍得倒掉,就有了“折”在一起以烩食的方式来解决掉。

  吃海南粉

  海南定安人大年初四家家户户都要吃一碗海南粉,细长的海南粉寓意老人健康长寿,年轻人事业更上一层楼。

  大年初五

  吃饺子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初五的“捏上小人嘴”就是吃饺子,因为包饺子是沿着边一下一下捏,据说这样可以规避谗言,图个吉利。有些地方还要在饺子里包上硬币、红枣、糖等,祈盼能够好运早来,发财。

  大年初六

  随便吃

  初六称为“马日”,这一天人们要送穷神。到初六,很多商店、酒楼开始开张营业,年关已过,生活恢复正常,因此吃什么都可以了。

  大年初七

  吃面

  大年初七称“人日”,这一天北方地区要吃面条,取健康长寿之意。

  吃七菜羹

  有些地方初七这天用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称七菜羹,借七种菜寓意新的一年丰衣足食。

  吃及第粥

  及第粥是用猪瘦肉、猪肝、猪粉肠等煮熟而成的粥,寓意新的一年长生富贵。

  大年初一南北方差异

  饮食差异:南方的春节饮食更加丰富多样,以粘性米饭、汤圆、水果、海鲜和各种小吃为主。而北方的春节饮食更注重面食,如饺子、面条和馒头。北方人在大年初一通常会吃饺子,而南方人则会吃年糕,寓意着“年年高升”。

  节庆活动:南方的春节有一些独特的传统节庆活动,如南方舞龙舞狮、灯笼表演和花灯会等。而北方的春节更强调燃放烟花爆竹,尤其在初一晚上。

  穿着装饰:南方的春节期间,人们喜欢穿上传统的旗袍或唐装,以及各种鲜艳的颜色。而北方的传统服装更多地与冬季保暖有关,如羊毛大衣、皮草和厚重的围巾。

  习俗和信仰:南方的春节习俗中,祭祖和祈福仍然非常重要。而北方的春节更注重对长辈的拜年和赠送红包。

  氛围和气氛:南方的春节气氛通常更加热闹,街头巷尾处处充满庆祝活动的气氛。而北方的春节气氛可能更加庄重,因为有些地区的气温极低,人们可能更多地室内庆祝。

  气候差异:北方气候偏寒,南方气候偏暖。过年期间正值寒季,南北方面对的环境不同,迎春习俗也造成了一定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北方多平原,南方多山地。这种地形上的差异影响了人们的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

  广佛春节禁忌

  言语方面

  “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行为方面

  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饮食方面

  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潮汕地区(含汕头、潮州、揭阳三市)

  除夕团聚守岁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送压腰钱

  送压腰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去给亲戚朋友拜年。其中大桔(潮州柑)是必不可少的,谐音“大吉”,带多带少没关系,但绝不能是奇数。临走,主人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其实跟广州地区相似。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无论是在言语方面还是在行为、饮食等方面都很有讲究。具体的可参照广州春节禁忌。

  客家地区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封岁过大年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爱幼。

  点岁火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

  客家春节的禁忌

  春节本来出于对“年”的禁忌。邓云乡《红楼风俗谈》(中华书局1987年版)谓“年”字,按古文的写法,是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 ,脚向四面伸开,像一个大壁虎。据说是一种很可怕的爬虫,一岁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无事度过了,因此烧一堆火,弄了一些好东西大家好好吃一顿,以示庆祝,这就叫做“过年”。后来,欢庆除旧迎新的岁首,就变成现今的“新年”和“过年”。

  客家俗话说:“入哩年界禁忌多”。客家汉族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

  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这一天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之意。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这叫做"聚财"洒扫、倾倒垃圾,唯恐把"财气"扫走、倒掉。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因此这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 。

  粤西地区(含湛江、茂名、阳江三市)

  贴“年红”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或新年画,或传统“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零晨时分,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年例

  也叫年宵,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

  粤西春节的禁忌

  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西江地区(肇庆段)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大年初一到初七有哪些习俗】相关文章:

小年的习俗有哪些08-16

立夏的习俗有哪些05-08

谷雨的习俗有哪些04-30

小暑有哪些习俗09-28

订婚习俗有哪些04-21

小暑习俗有哪些09-28

苗族的习俗有哪些09-05

夏至的习俗有哪些09-28

芒种的习俗有哪些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