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有感

作者:聚优时间:2017-01-27
陆陆续续,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通看了一遍,一个个小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般,如此真实、如此让人寻味。全书的50个细节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分为语言运用、非语言行为、教学探索、环境创设、因材施教和处理突发事件等六编,从六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前我们幼儿园教育中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语言和行为。
“你最棒”、“你们喜欢不喜欢呀”、“把你送到小班去”、“如果你们不听话”……或敷衍、或无效、或警告,类似的语言在幼儿园中比比皆是。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样的语言没有实质性的教育作用,相反,只会带来幼儿抵触、麻木的情绪,但在实践中,一不留神这样的语言便从嘴中溜了出来。
曾听见这么一幕:
师:昨天不是答应老师再也不欺负小朋友了吗?
幼甲:(低头不说话)
师:你怎么总管不好自己的小手,如果其他小朋友来打你,你乐意吗?
幼甲:(摇头)
幼乙奶奶:下次再打XXX,我让他爸爸也来打你,知道了吗?
幼甲:不要不要!
师:听见没有,下次还打吗?
幼甲:(惊吓地看着老师)
在这个事件中,虽然“让他爸爸也来打你”不是出自教师之口,可是当老师赞同奶奶的说法时,与亲口说有什么区别呢?警告性的语言确实可以“吓”到孩子,起到规范孩子行为的作用,因为孩子害怕“被打”的结果出现,而在外在行为表现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但是,这类警告性语言起到的效果毫无疑问将是短期的、表面的,孩子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意义。
在后来和这位老师谈话中,她进行了自我反思:作为一个老师,这类恐吓的话不应该讲,但一遇到事情就忘记了。其实,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仅限于知道这类的语言不能说,应该让这样的理念融入于我们的心,用心去教学,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传递出积极的教育意义,让幼儿那稚嫩而敏感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