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讲座培训日志感想

作者:周燕时间:2017-04-19
4月11日一天,在朱棣文小学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主题为《中小学课程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讲座,聆听了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教育处杨振峰处长、常州市实验小学杨文娟校长的讲座,以下是讲座的大致记录。

讲座一:上海市建平中学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处杨振峰处长

建平中学办学理念:合格+特长→ 规范+选择

南冯北魏:南方有冯恩洪;北方有魏书生

1977年开始抓体育,85年到2003年,冯恩洪从班主任直接提到副校长,原因是他提出“张扬学生个性”、抓乡村教师的改造,从外围向核心突破,打造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万千学童聚建平,开展象棋比赛等,是市级实验高中。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2001年秋季,教育部正式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建平中学的五个突破:

1.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2.课程形式的多样化

3.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4.建立多种评价体系

5.扩大学校的课程自主权

二、我国现行高中课程结构的主要问题

1.课程太多,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2.必修课太多,选修课太少,科目设置统一。

3.课程设置上并行科目过多,造成了学生负担过重。

4.过于强调学科价值,缺少学科之间的整合。

三、建平中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 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把学生经验、社会发展、科技发展整合在一起

美国劳工组织、世界劳工组织分别发表过报告,提高以下几种能力:基础性能力(读写算等)、核心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和特定职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这些都是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

一般认为基础性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在学校中获得,职业能力是在工作实践中获得,而核心能力实在学校和工作过程中培养的。

1.增强课程的适应性:适应学生发展、适应学校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适应考试评价。随着高中课改的推行,高考也都将作出较大改革,自主招生考试的改革、学业水平考试。

2.扩大课程的选择性:学习模块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择、学习层次的选择、学习资源的选择……

3.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模块目标的综合、学科之间的综合、课程形态的综合、学科内部的综合。

4.体现课程的开放性;课程资源的开放、媒体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课程内容的开放。

@_@我是分割线@_@

四、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

1.先立后破,保证已有工作的延续性。

2.局部试点,整体推进。成熟一个学科,推进一个学科。

五、构建体现建平文化追求的特色课程

1.构建规范的学校课程制度。(学校课程规划制度、课程设置制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学校课程实施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

2.建设一批精致的课程模块(模块类别——学术课程、德育课程、竞赛课程、活动课程;模块目标、模块学习内容、模块在本领域价值、模块活动建议、模块评价等)

3.完善丰富的教学实验方式(语文数字化实验室、数学T实验室、物理激光、分层次教学)

4.整合全面系统的评价模式(多元评价机制、过程评价、评优系列、学分制)

5.实现建平德育的跨越发展

6.优化建平中学的国际课程(目标:培养建平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提升建平课程的国际认可程度)

六、校本课程的基本学习领域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学习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的培养

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学习领域——侧重于科学态度的培养

人类与环境学习领域——侧重于共生意识的培养

主体性发展学习领域——侧重于自主精神的培养

学科特长与学习领域——侧重于学科竞赛

审美与休闲健身学习领域——侧重于艺术修养

西方文化与国际交流领域——侧重于人文情怀、共生意识培养

社团组织与活动领域——侧重于领袖气质的培养

七、课程

1.活动德育:把德育放到活动之中

(1)国庆狂欢通宵晚会

(2)高一学生南京行活动。 南京有很多的德育资源、雨花台、长江下游的水质……

(3)新丝绸之路探寻活动

(4)社团活动

(5)自主管理

2.活动课程:整合构建形成“4S”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项目设计、科学与人文讲座)

结束语: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方向,你永远也到达不了你目标的。

感想:虽然杨处长讲的高中课程改革的做法,但其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幼儿园学习借鉴的地方,比如课程改革的制度保障,课程改革的校本特色,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改革中学习领域、内容的创新等。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