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通用10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1
我想每位观众看完这部纪录片后都应该是感同身受的、都能产生共鸣,因为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生活,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幸福时段,天真无邪、淳朴自然。《幼儿园》这部纪录片以纪实的形式,完美的展现了童年生活的本真。这种完美的展现与导演拍摄的手法、选取的角度、以及一些艺术手法的融合是分不开的。
该纪录片从一行字幕“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切入,给人一种意味深长之感,接着出现的是老师领着一群孩子渐行渐远的画面,画面也逐渐的模糊,紧随其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幼儿园”三个字,明确的指出,接下来将讲述的是发生在幼儿园孩子们的故事。
整部片子记录的都是幼儿园中孩子们生活的琐碎,并没有一条主线,也没有上学应有的主旋律,如:上课、老师、家长、校园、能强烈孩子们生机与活力的节日等等。片子中选取的是一些特定的时段、特定的`场合、特定的孩子、特定的表情,展示在观众面前的都是常态生活中让人想不到的、非常态的东西,这样的表现手法并不显得僵硬,反而生动、感人。
通过字幕我们知道,该片选取了几个特定的时段:小班(全托)入托第一天,第一顿饭,第一次午睡,第一堂课,小班中班的对比,进入大班,以及毕业了。各个时段中拍摄手法变化多样,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相互交替。如:入托第一天首先全景写出了整个场面的混乱,接着镜头切换,特写一个坐在桌边的小男孩抽噎着说“让我回去吧”又用近景选取了穿红衣服的小女孩一只胳膊放在桌上,仰着脖子哭起来的场景,随后又跳转到心算班的优等生熊经武回答老师算术题的场景等。这是入园的第一天,通过不同的景别,不同的镜头将孩子们不同的表现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他时段的拍摄也如此,看似没有逻辑,但这正是孩子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该片除了不同镜头、景别的交叉运用外,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外景虚化,观众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在似有戏剧意味但又无限真实的教室内、寝室内、澡堂里。外面热闹的操场、园外过往的人群、哗啦啦下雨的场景以及年冬下雪的场景都被虚化。虚化的外景更映衬了孩子们表现的鲜活、真实与生命力,更显园内生活的真实。
始终贯穿整部片子的主旋律是《茉莉花》,温馨、感人、似乎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在咏叹天真无邪的童年。《茉莉花》旋律给人的感觉并不都是一个味道,开始时的音乐伴随着孩子们的嬉戏打闹是清新、欢快、愉悦的,看着他们园内生活的经历、看着他们成长、成熟,《茉莉花》曲让人产生凝重之感、让人深思。每当有音乐想起、往往有特写镜头、有画面的定格、这些都成了观众头脑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幼儿园》整部片子在角度的选取、画面的展示、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上无疑都是很成功的。无论是走过了童年阶段的我们、还是已有孩子的成年人看后都会有很大的感触。片子的主题不仅仅展现着孩子本性、天真,似乎延伸得很远。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2
《幼儿园》这部纪录片的的确确从内心深处给予了我震撼,和其余纪录片或者是影视作品不同的是,它的导演张以庆采用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儿童的视角,去记录和反映生活。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中,儿童一定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但是在张以庆的《幼儿园》里,我们看到了一群和我们想象中不同的一群孩子。他们是略带凶残的、他们有时是忧郁的、有时也是被固化了的。
笔者认为,片中更能引起观众反思的在于穿插的采访部分。其中有一部分采访是这样的,和一个孩子谈了交警和钱的问题,然后画面接到孩子们游戏时,分钱的场景。继续插入刚刚那个孩子的访谈,谈了怎样处理钱和领导关系的问题。这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到的事情,按照我们大部分人的想象来看,孩子的内心应该是纯洁干净的,孩子的回答理应是将罚款上交给领导,而这位被采访的孩子的回答确实让人诧异,他对处理钱和领导的问题上,成熟的超越了他的实际年龄,这不应该是孩子应有的表现,所以我们更应该反省自己:是什么时候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另外,片中的另一个孩子——马玉兰,也值得去仔细推敲。马玉兰确实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孩子,她爱动好说话,尽管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责备她,她却依旧我行我素。你可以认为她应该管教,是不听话的孩子,但是当她一次次被约束的时候,难道不是在抹杀孩童的天性吗?笔者认为,孩子不应该被完全固化,而应该去引导他们的行为,在没有做错事情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让他们释放和发掘自己的天性不是更利于个性的发展吗?
谈到释放天性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自由,片中还有一个角色更引人深思——爱打人的小孩。成人的世界是软肉强食的,小孩子的世界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片中的这个孩子也因为总爱打人被送回了小班,就不会再有更多的办法了,这是不是在折射我们的现实呢?对待坏人,我们只能躲得远远的,尽可能的远离他们,但是我们对于他们的暴力却没有更多的解决措施。
在片中穿插的采访中,让幼儿园的孩子谈论一些似乎是大人才会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有关爱、有关政治等等。其中,有些回答是理性的,但也包括缺乏理性的、带有偏见的狭隘观点。而这些从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教育,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教育。从小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深深地影响着一个孩子,他们儿时就形成的固定观念和思维,很大程度上也可能决定着他们的未来。所以,纪录片通过观察幼儿园孩子的生活,揭示了整个社会的面貌,折射了每一个社会人的形象。也呼应了片头语: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除此之外,那个周末总是被最后接走的陈志鹏是否依旧翘首以盼,顽皮的马玉兰是否被管教的变得乖巧听话,那个爱打人的孩子现在又是怎么样了…… 幼儿园其实是一个微缩小社会,在这里同样可以看到各色的人,各样的事,也就是真实社会的一个缩影。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3
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讲述了一所全托幼儿园里孩子的生活故事。影片很客观,没有加入过多的个人情感,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可爱童真,却也感受到了淡淡的忧伤。
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很多幼儿园的缩影。孩子总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做这做那,孩子们本应该是不同的,但是孩子们慢慢的形成了标准产品,一旦不符合老师的标准,就被认定为“不合格”,需要“整风”,需要“反省”。而小班却是以《请你跟我这样做》开始了第一节课。
幼儿园里孩子多,老师少。老师很难关注到每个孩子,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洗澡、吃饭还是穿衣,甚至是摆放小凳子,孩子们缺失了许多成人的关爱,在这些生活细节中孩子内心的恐惧、愤怒、渴望又有谁能真正的体会到呢。也许成人早已忘记了自己当年的感受吧!集体洗澡时的场景,让人看着那样的揪心,满头满脸的肥皂液,让孩子崩溃到“我要跑,我要跑”。我想洗澡本是件快乐的事情,然而这样的洗澡在孩子心里产生的恐惧将伴随着他们一生的体验。当片中响起《茉莉花》的背景音乐时候,让我增添了更多的揪心与难过。
大班的一个孩子,在被问起“你的爸爸妈妈都在忙些什么时”孩子回答:“我妈妈忙着做美容,我爸爸忙着和别人吃饭”。父母把所有事情都会排在孩子的陪伴之前。当孩子们望眼欲穿的盼来了周五可以见到爸爸妈妈的美好时刻时,第一位进入教室的妈妈没能让我看到想孩子的那份激动,没能看到那份久别的亲吻和拥抱。而孩子此时的那份高兴、激动、委屈、难过都融入到了刹那间崩溃的眼泪里。
影片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认识世界了,但是又并不完全懂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欺负我们的人就是坏人,在他们眼里,警察是抓人的,把坏孩子带走,在他们的眼里交警的罚款变成了收钱,自己收的钱要给领导,因为领导不能没有钱,最重要的.,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因为快乐是他们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在这个快乐的世界里,我依然慢慢的感到淡淡的无奈与哀伤。
大班的孩子在户外活动前的聊天“不是天天有户外活动的,饭要吃,就是会回来的晚些。户外活动就是去外面紧玩紧玩,户外活动太好玩了,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每个孩子在这个时候都笑得特别开心,对他们来说,不是总能有那么多自由时间玩耍的,自由玩耍变成了奢侈的事情,这些时间对他们来说变的少而珍贵。张以庆导演以模糊的镜头给了观众很多的思考。
9·11事件孩子们觉得那些大楼里的人们太痛苦了,正如自己一样“逃也逃不脱”。没有了快乐而又不能自由寻找快乐的时候,留下的只有无奈和接受。
在看足球世界杯比赛的时候,孩子们为中国队加油,但是有的孩子并不怎么喜欢中国队,因为他们实在太差。而老师这个时候强加自己的情感给孩子,要孩子给中国队加油,不能在中国队输球的时候疯玩。在影片中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教育缩影。孩子们要爱国,但他们不一定非要爱一个不会踢球的中国队。老师们集体教育,过多的统一化标准,让孩子们越来越早的失去了童真,失去自己的个性。
一个小朋友被问为什么能张这么高时说:“我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的帮助下长高的。”听到这个答案我的心很沉重。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孩子就会讲如此公式化的语言?原来他在幼儿园里就已经被教育要讲这样的话了。为了迎合成人,他们早已忽略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影片以大班毕业,袁老师生孩子为结束。最后的字幕里写着“三年后,他的孩子也将上幼儿园”,而最开始的字幕是“也许是我们的孩子,也许就是我们自己。”难道,我们的教育真的只能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吗?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4
《幼儿园》是一部记录片,反映的是幼儿在园里真实的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得当。
记录片中,有幼儿哭闹——吃饭——午睡——户外活动——洗澡——上课——晚休——离园等镜头,都有教师参与。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离园”和“洗澡”的镜头。
离园时,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第一个来接自己。影片中记录了一个幼儿从开始放学到最后自己一直是一个人默默的等待着,手里拿着自己的小书包做在阳台上可怜巴巴的`望着自己的父母可能来的方向。然而,老师却一直没有出现在镜头之中。我认为,在放学后应该用一些非集体性质的小游戏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如:玩搭积木——插塑等,让幼儿感觉不到等待自己的父母是那么的无聊,看到别的小朋友走了会那么失望和伤心。这样玩自己的能很好的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从中得到乐趣。
其次,是给幼儿洗澡的镜头。一保育员坐在淋浴一旁的凳子上,幼儿在一边排着队等着自己被“虐待”.依我看,在着里我们可以放一些小玩具(防水),浴室环境也可以稍微装饰一下,可以让幼儿自己坐稳了洗澡,在玩乐中洗,静静地一个或两个小朋友一起相互帮助,洗完后让老师检查,看谁洗的最干净,最符合老师的要求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洗澡,而且还可以得到乐趣等体验。
我认为对于幼儿而言最重要的是教他们怎样保护好自己。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身上负着的不仅只是教育儿童,还好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把努力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幼儿都学会自我保护,关爱他人。
清楚地记得,影片最后打出了这样的一行字:“毕业第二周,袁老师产下一男孩,三
年之后,她的孩子也会上幼儿园……”仔细品味一下这段文字,不禁陷入沉思。这充分说明了,一名幼儿教师对幼儿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这一代一代的人的深远影响。
时代在变,人在变,环境也要改变。我们教育下一代的方法也要不断改变,不断吸取新鲜血液。要结合社会的需要,幼儿自身的需要,把工作做到实处,不要只打个“花架子”!要有真学识,才能把下一代教育的更好!所以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是不容小视的,我们要加油!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5
幼儿园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基本每个人都在那个地方度过了几年光阴,都在那里欢笑,哭泣,成长。现今的幼儿园不断有问题爆料在社会上,例如前不久曝光的三色幼儿园事件,让人们对幼儿园的现状不断担忧,上节课观看了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再对比如今让人感概万分。
张以庆在简介中这样写道:“在中国在武汉在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我们纪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幼儿园生活是流动的,孩子们成长是缓慢的,每天都发生一些小事却也都是大事,因为儿时的一切对人的影响是久远的。一个单位、一段日子、一堆成长中的生活碎片,总会承载点什么,那便是当我们弯下腰审视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自己和这个世界。”这是导演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在我看来,这也是导演创作本片想极力表达的一点:审视过去。
俗话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事物所联想的也不同,儿童眼里的.儿童,是同学,是朋友,也可能是打闹嬉戏的小冤家。中年眼里的儿童,是顽皮的小家伙,是可爱的小宝贝,也可能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老年眼里的儿童,是希望,是遥远的回忆和下一世的未来。而青年眼里的儿童,是难以言说的过去和现在,是最尴尬的怀念和祭奠。影片是在哭声中开始,在集体的沉默中结束,贯穿中间的有哭有笑、有打有闹、有失望有委屈、有高兴有兴奋,有依恋也有不舍。这多像我们人生的轨迹啊,欢乐有时,痛苦有时,最终归于静寂。给了观众更多的联想空间。
这部纪录片多条线索联合,并采用了丰富的转场方式,在我看来最大的特色在于导演采用了平拍的方式,在面对成人时采用了仰拍的方式,所以镜头的视角就是孩子所看到的世界,这让本片的画面感十分强烈,朴实平和,却又不失乐趣。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6
那些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孩子的未来。
看到张以庆的《幼儿园》,每件事情都不是连贯的,它并不以某一个小孩或者某几个小孩为主角。如果非要说的话,这部纪录片的主角是有许多个,但是总的来说,都是一个形象,那就是幼儿园的小孩子。它的故事情节如此支离破碎,然而却让观众的印象很是深刻,因为它表现的就是在幼儿园中发生的事情,是上过幼儿园的人都会有过的经历。那一个个长镜头的组合以及关于孩子们镜头的特写,还有镜头的运动来表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让我不禁想起了幼儿园那些支离破碎的记忆。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我最终还没能确定下来,是表现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是表现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吗?也许只是幼儿园这个小社会?还是全都有?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一定表现了幼儿园那些小孩子的本性。
虽然这部作品的主题不大明确,但是它的叙事结构还是颇为清晰的。这部作品的叙事角度,是以一般纪录片常用的纯客观叙事的角度,讲述幼儿园的故事。但由于这部纪录片并不以某一个人为主角,而是以多件没有清晰的时间线和因果关系的事情穿插而成的,因此可以定为它是以缀合式团块结构的叙事模式来讲述故事,根据小孩子的衣服,我们也可以判断其叙事的时间是以夏秋冬春夏的方式来走的。在我看片子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细节应该就是那些背景的音乐,在这部纪录片中,除了现场收的声音乐声还有幼儿园念的歌曲,只有那首《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和口琴的音乐让我印象最深。第一次出现的《茉莉花》背景音乐是在他们第一次午睡,在马上要睡着和睡熟的时候出现。我忽然想起了以前在学校住宿的时候,睡醒了老师会播的音乐。口琴的音乐和《茉莉花》都不是很欢快的,而是充满一种淡淡的哀伤。那是我曾想快快长大的日子,想快点变成大人,快点成年,快点老去的时候。而当我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我开始还念过去,那种大家都在一起玩,一起睡觉,不开心就哭,哭完就好了的童年。
看《幼儿园》的时候,我发现了那些小孩子竟然是如此的现实而又天真。他们知道要恨日本人,骂美国人,知道有爱,知道中国足球,评论起来也像个大人一样能说出一套一套的话。但他们也会很直率的不开心就打,你打我我打你的,却也会歧视,孤立别人。最终,我也想起来一些自己在幼儿园的片段,其实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价值倾向,只不过那时候更坦率。
这部纪录片中,有很多很多关于孩子们的特写镜头,孩子明明白白的表现出了有摄像机这种东西在拍着他们,他们会不自觉地去看它。而在那些单独插入的对孩子的访谈中,那些孩子都是那么的成熟。让我无话可说。
话说在我看这部纪录片的每一分钟,我都有记录下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因此我也记下了很多纪录片所用长镜头拍摄下来的东西,如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孩子的哭闹,吃饭、午睡时的孩子。让我印象比较深的长镜头有两个:一个是一个孩子在把椅子放好,却一直失败的场景,他把椅子翻了一次,却依旧放不好,也意识不到问题在哪里。这让我着急万分,后来却又释然,钻牛角尖却不放弃的孩子,也是很可爱的。一个是通常都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孩子陈志鹏,这个长镜头是以一种平拍的方式去拍的,他老是在回头看摄像机,或许是看活动室的另外一个门,那一种踌躇,那一种期待过后的失望,让我想起了在求学生涯中,同是几乎老在最后被接走的自己的心情,总是在怕,怕家人不再接自己了,但其实心里知道不会被抛下,却还会恐慌的难以言喻的心情。
那些不会再来的过去,那些泛黄的记忆,伴随着音乐慢慢地远去吧。
“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片头的话似乎在引导我们对这部片子反思些什么。
在我的定性思维里,幼儿园的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模样。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就可以开心很久,一只虫子可以围着看一下午;他们的烦恼也很简单,系不上鞋带、穿不好衬衫,简直整个天空都灰暗了。小男孩被欺负后情绪低落,小女孩赶紧把自己碗里的肉夹给他,哄他开心。问“爱是什么?”,小朋友回答:“就是我抱着你。”我以为这些就是幼儿园孩子的全部了。然而看完这部片子,我恍然发现,原来幼儿园里已经可以看见众生相……
记录片的好处是没有设计和偏见,一切都那么真实,于是我们看到本以为是后天形成的如今的'种种行为念头其实在幼儿园时就已经突显了,照样是有欺凌、瞒骗、暴力、虚荣。片中有这样的毋宁说搞笑的镜头:一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坐在一张桌子上,对面的小朋友说“我不要你坐我对面,看着烦人!”说着还表情狠狠而诡异地征求别的小朋友意见:“看着都烦,是吧?”其夸张的表演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在这部片子里,我们看到的更多不是孩子们身上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在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的大人们和社会上的各种“德性”。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能唱出“i love you”,却觉得“我爱你”是恶心的话、说不出口?为什么孩子会去憎恨没见过、甚至不确信是怎么回事的“日本鬼子”和美国人?幼儿园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是非观,他们会有这样的一些思维无疑是被成年人灌输进去的。
该片背景环境是武汉一所全托住宿制幼儿园,幼儿园老师们即便是在夜间也难以安心睡觉,惦记着唤醒孩子们起床小解、给孩子们盖好被踢开的被子,老师们的辛勤工作看在眼里,对于在这一点我是给予认可的。但依然无法抹灭的一个事实是:教师们的一些言行和教育方式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片中有一段老师不停点名批评一个名叫马玉兰的小朋友,甚至说出“马玉兰你又在害人”,才三四岁的孩子却被冠以害人的罪名,而无法为自己辩解;有小男孩无缘无故打人,欺负别人,老师脱口而出“打人的都是神经病”;最不能接受的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幼儿园就给小朋友们男女混浴?我认为,孩子们的言行都是受家长老师的耳濡目染,幼儿园教师理应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每一句说出口的话都应该慎重考虑;孩子的性别意识也从小就要树立清楚,“男孩子不可以欺负女孩子”、“女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这些也都应该从娃娃时代就要抓起,给予正确的引导,切不可大意。
其实说到底,我们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多少有些不公平。总之最后,我还是希望孩子们眼里的世界可以少受一些成年人社会气息的沾染,而更多一些童真、欢乐和美好。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7
今天下午,高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放映了国产纪录片《幼儿园》,在这两节课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在片中,我看到了我们曾经的一切,画面中不断出现的小朋友哭闹、顽皮等画面使我感触良多。
《幼儿园》纪录了一所在武汉的寄宿制幼儿园里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在14个月里的生活。导演张以庆用他细腻的镜头,用一种旁观者的眼光冷静地记录着每一个片段,为我们记录下了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如曾经的我们一样。
“他们或许是我们的孩子,或许就是我们自己……”这是影片开头的第一句话。的确,在年龄上,我们比他们大了很多很多,但是从人的本性上看,他们的行为、言语又何尝不是我们曾经生活的一部分。影片开头的画面就是小朋友们被自己的父母送到了幼儿园,他们哭泣,他们拉着父母的衣服、扯着嗓子喊“我要回家”,可是留给他们的只有背影,他们开始了在幼儿园内的全托制生活。
纪录片《幼儿园》采用四季变换的时间顺序,注重细节内容的表达,真实地记录了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每一天的.生活。幼儿园内的小朋友一边流鼻涕一边吃饭,鼻涕都掉进碗里了,而他嘴里却仍念着“我要回家”;两个小朋友打架,打人的那个狂哭,被打的那个却显得很冷静;一个叫小朋友穿衣服很费力,最后烦躁地把衣服全脱了,发起了脾气;一个小胖子被老师警告:再闹,就把你送走;一个叫马玉兰的女孩子因为顽皮、在桌上画画而被老师不断指责;一个小男孩被人打得鼻子出血,而和他同桌的小女孩就把自己碗里的丸子给他吃;一个小男孩因为打人而被同学孤立,差点被赶出班级;经常有一些小男孩欺负小女孩;一个小男孩因为玩具被另一个小男孩弄坏了而哭泣;小朋友们听到老师要检查桌子就把桌子上的饭菜往桌下扔;一个小女孩把饭菜弄到了自己的花裙子和腿上后,嘴里不停地喊着:“老师,泼了。”却没老师注意到她……在这些细节中,有爱,有恨,有关怀,有纷争也有暴力的一面。通过小朋友们遇到问题时的不同表现和言行,我们能从中观察出父母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同时,也透露出了在现实社会中成人们的社会生活。
看完这部纪录片后,其实我很想问:“他们幸福吗?”在三、四岁时就要被迫离开父母,被迫与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呆在幼儿园内,承受“被抛弃”这个念头的精神压力,承受寂寞、孤独,这难道不是对他们的折磨吗?这种独处我们这些年纪大的都会感到孤独,更何况他们?影片中有个女孩子在片子开头哭得梨花带雨,就如同背景音乐《茉莉花》,给人悲伤的感觉。幼儿园的门把孩子们和这个世界隔开,让他们只能透过院门向外张望。他们希望从那门缝里面看到什么呢,只有每一个孩子自己才知道。就如开头那个不会穿衣服的小男孩,他与另外两个小男孩被掉队,在床上独自穿衣,又有谁曾想过他们被掉队后的焦虑、孤独?同时还要承受穿不上衣服的烦躁!字幕中提到每次他都是班里最后被接走的。当别的小朋友都被接走后,他会因为生气和失望而开始拍桌子,然后左顾右盼地等妈妈来。当妈妈来了给他换裤子的时候,他便一脸骄傲的看着妈妈。然而,谁又会想到他等妈妈时焦虑、孤寂的心情呢?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音乐《茉莉花》,让人听了感到伤感。通过声画同步的手法展现了孩子们的伤心、难过。他们没有快乐,有的只是不断的学习、寂寞。除此之外,《茉莉花》也通过打破连贯的节奏,给了观众休息的时间。
影片内容以小朋友们为主,很少出现老师的镜头,这事实上多少是因为导演为了照顾老师的情面,删减了一些对老师形象不好的画面。画面中曾出现过两个小男孩打架的情节,而打人的那个被老师训斥了。试问,在现实生活中你会相信老师不教训那个小男孩吗?甚至于出手打人?事实上,画面中也曾出现类似的画面,小男孩确实被老师“威胁”:再打人,就要把他降到小班,而他的妈妈也被叫来了。
片中大量长镜头的出现,再现了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也从中审视画面中的孩子。镜头表现上,采用平视的角度去拍摄记录来展现。比如:在这部片子中孩子们对一些问题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你个子真的很高,你为什么会长这么高呢?”答:“因为我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老师的帮助下长这高的。”除此之外,还问了孩子们别的问题,如:对于爱的理解,对于长大后的梦想,想做什么,干什么的问题。在采访中,能够看到孩子们背后自己的故事,比如家庭情况,自己的思想等。
在细节描写中,还多次表现了小朋友们的单纯。比如,有画面展示了:孩子嚷着“炸死美国王八蛋”,这种对美国的厌恶,对美国的不满,完美的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出来。但是,从中我们也能看到教育的缺陷,除此之外,还有父母和老师的观念对小朋友们观念的影响,即使他们并不了解为什么要“炸死美国王八蛋”。还有,在对一个小孩进行采访,被问到“金钱和快乐,会选哪个?”小孩毫不犹豫的说“选择快乐!因为,快乐是金钱所买不到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孩的单纯,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于金钱和快乐的人生态度。对他们来讲,毫无疑问,快乐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非常注重真实性,它向我们展示了“曾经的我们”。片子从头到尾没有用一句解说词的叙事手法,这更加体现了真实性,让人们感到亲切。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8
今天晚上和老公一起看张以庆导演的《幼儿园》记录片,在看的时候我想了很多,幼儿园观后感。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没有生孩子之前看到那些孩子第一次离开妈妈那种歇斯底里的哭泣和独自流泪的样子,虽有心疼但心里总会想,老师这么爱你们,到幼儿园还有这么多小朋友和你们一起玩,有很多家里没有的玩具和食物,为什么还要哭得那么伤心呢?还不太理解家长为什么送孩子来上学看到孩子哭泣时依依不舍的样子,当时就在想,家长就不能狠点心说走就走开,或许孩子也不会这么长时间的伤心,老师也能轻松一点。
今天看到纪录片里一个小男孩刚入园时那种歇斯底里的哭泣,那种不安的眼神,那份要妈妈的坚持,我的心里很酸,观后感《幼儿园观后感》。我就在想3年后我的宝宝入园时发生这种状况我是否还能那么的坦然,是否还能那么轻松的离开?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我不能,我舍不得。这时,我能从一个妈妈的角度去感受,感受孩子当时离开妈妈的那份不安和焦虑,感受到妈妈离开孩子的那份不舍和不放心。
宝宝百天的时候我和老公把宝宝抱到我们幼儿园,再看到星星班的那群孩子现已升为月亮班,看到孩子见到我叫我小语老师的那种兴奋,我的眼睛湿润了。孩子是那么的纯真,给予我感动!回想过去的一年里对他们的一些严厉,我的心里很是内疚。我想我再回到教育岗位的时候,我将会多了更多的宽容与关怀,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宝宝的到来让我成长,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会面临更多新的问题,这也是我的功课,需要我去学习和调整。不仅要调整我的时间,更要调整我的心态。不仅要学习怎样做好一个妈妈,更不要忘记学习做好一个妻子,因为我先是成为一名妻子之后才成为一名妈妈的。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9
通过观看纪录片《幼儿园》,里面的8个场景深深感染着我,分别如下:
1、孩子由最初上小班时的哭闹不止,到升到中班后的训练有素,可谁知两个简单画面的剪切,里面包含了我们幼儿教师多少的辛勤汗水和无私付出啊!
2、有一个孩子,想把自己的小椅子放好,可是他努力了好多好多次却都没有成功,但是孩子丝毫没有放弃,一次次的尝试,让我们每个人都肃然起敬,也深深感觉孩子是那么的无助,帮助每个生命,该是多么重要啊!
3、独特的马玉兰,本应也是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可是被无情贴上标签后的她,竟是显得那么的不和谐,老师的一句引导有时或许真的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啊!
4、周五放学了,可是还有一个孤独等待的孩子,迟迟没有人来接,()那弱小的背影,那极度渴望的眼神,都让我们心酸不已。孩子的父母啊,有时真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真的会带给孩子莫大的快乐或痛苦,好好想想自己的行为吧!
5、对于不听话的、不乖的孩子,老师简单粗暴的要把他送到小班去,孰知孩子的心灵也是脆弱的,请用心呵护吧!
6、通过采访孩子,孩子们对爱的曲解,对爱的冷漠,都让我感到阵阵寒心。而对恨却如此入骨,作为老师,我想多奉献自己的爱吧,让孩子慢慢从感受我们的爱开始,然后学会去爱别人,爱家人,爱祖国。
7、孩子拿着杯子喝水时,吃午饭或玩玩具时,都会互相交流,我感觉那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缩影,多么值得赞叹呀!
8、还有整篇贯穿其中的《茉莉花》的音乐,那么又香又白的茉莉花,却要摘一朵送给别人家,送给别人家,也就是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幼儿园,幼儿园这个家的舒适度与否、老师的关爱程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幸福啊!
发掘每个孩子的聪明,发掘每个孩子的悟性吧,帮助他们,尽心呵护我们的茉莉花,让每个祖国未来的花朵越来越芬芳,越来越充满蓬勃生机吧!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 10
看完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与怀念。是啊,这就是曾经的我们。在那一个个幼小的儿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回忆。虽然少不了离别的泪水,在刚开始进入如此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是多么无助,在挣扎中看着父母离去的背影,面对周围和自己年龄相仿的陌生面孔,就只有停不住的哭泣声相伴。
可是,这段时光是人生最美也是人生第一寄居的场所。它是一个给人开始脱离父母的锻炼机会。
是的,在这里我们没有父母可以依靠,没有人会喂我们吃饭,没有人帮我们穿衣服,穿鞋子。我们开始靠你自己去实践它,或许刚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可能我们会哭泣没有人帮忙,可能我们会失去了耐心,可是慢慢的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幼儿园让小小的心灵开始独立。
幼儿园同时也是开启我们启蒙之路。我们同周围的和自己一样还是刚擦完泪水的同龄人齐口同唱儿童歌谣,同跳着幼嫩的舞步,学习看似简单可在我们看来却需要花费我们大把时间去磨练的阿拉伯数字,拿着画笔开始我们人生的一场色彩世界。我们在其中收获或多或少,却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与同龄人嬉戏的快乐。我们和恕不相识的同龄人成为了朋友,我们彼此描述着彼此的父母,我们彼此告知自己所知道的,我们同吃着一碗饭,可是那时候的我们却彼此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友情。直到毕业我们没有像现在一样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当我们真的意识到时,它已经远去了,再也无处可寻。那时的简单是再也不可能重演的了。
当多年后,我们去重寻那个曾经庇护过我们童年的幼儿园时,或许建筑依旧,可物是人非了。当我们再看到那一个个新的幼小面孔时,眼眶不禁湿了,在他们身上看到曾经自己刚开始到这里的恐惧,可是又是那样纯洁、单纯。踏入幼儿园,每到一个角落十几年前的一幕幕又在眼前上映着,不知不觉得仿佛自己回到了过去,可是猛得又被拉回了现实。
人生是如此匆忙,就连回忆也不允许自己久留。所以,从这一刻起就抓住它吧,被再让自己仅仅活在回忆中了。
【幼儿园纪录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11-16
纪录片幼儿园的观后感07-23
观纪录片幼儿园有感03-28
纪录片观后感01-06
镜子的纪录片观后感05-12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10-17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02-21
纪录片《镜子》观后感09-10
《镜子》纪录片观后感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