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

时间:2022-04-29 12:00:0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

  活动目标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点击浏览该文件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知道金属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管,纸,毛线等材料不能导电。

  3、简单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线,铜丝,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纸绳,电灯泡,电池。

  2、记录表,笔,橡皮。教师自制道具。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

  1、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电池

  2、电池的两端一样吗?介绍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亮?

  二、实验一

  1、出示铜丝:它是什么?铜丝铜丝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出示纸绳:它是什么?纸绳纸绳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2、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电线,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请小朋友实验。哪种材料能是小灯泡亮起来?

  3、介绍记录表:在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在不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

  4、幼儿操作实验,教师指导观察。

  5、请幼儿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和幼儿总结:金属材料能导电,所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毛线纸等材料不能导电。

  三、结束部分:出示两根电线(一根两边露出铜线的,一根两边没有铜线的`。)

  1、它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请幼儿实验

  2、教师总结:电线外面的塑料外衣是不能导电的,他是保护我们的,有了它我们就不容易触电。但即使这样,小朋友平时也不要随便去摸电线,电源插座。因为平时生活正的用电,电压很高是很危险的。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有趣的尾巴”多媒体课件,“谁的尾巴看”音乐磁带、录音机,“动物尾巴作用”录像,与动物有关的图书、图片、毛绒玩具和自制找尾巴转筒玩具,自制动物尾巴、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精神准备:学习歌表演《谁的尾巴看》,活动前请幼儿家长帮助幼儿搜集关于动物尾巴的图片、录像、图书等各种资料,鼓励幼儿去观察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激发幼儿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运用资料搜集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

  难点:能够把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运用启发提问法、课件突破。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带领幼儿做“谁的尾巴看”的歌表演,轻松地导入课题。师幼谈话:歌曲里都唱了谁?

  都唱了动物的什么?那咱们今天就来谈谈动物的尾巴吧?

  二、展开:

  1、引导幼儿与各种关于动物的观察操作材料进行互动,从中初步探索发现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1)幼儿在图片、图书、毛绒玩具、滚筒拼图玩具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观察、思考、讲述、看看动物的尾巴长得什么样,都有什么本领。

  (2)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结果。提问:你选的动物尾巴长得什么样?有什么本领?

  (3)教师进行过渡性小结: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像把伞呢!可真有趣啊!咱们就来玩个猜尾巴的游戏吧。

  2、引导幼儿与课件互动,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1)做课件互动游戏“谁的尾巴”、“尾巴哪去了”、“尾巴错了”,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小结(过渡):咱们小朋友可真能干!帮尾巴找到了主人,也帮动物找到了它的尾巴。还知道不能给动物安错尾巴,因为尾巴对每种动物的生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动物的尾巴到底都有什么作用呢?

  3、引导幼儿观看动物世界录像,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

  (1)播放动物尾巴作用录像,请幼儿观看并讲述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2)师小结: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不仅长得各种各样,而且还有很大的用处。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持平衡,就像:猎豹等;有的动物的尾巴能驱赶蚊虫、保护自己,就像小马等;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就像啄木鸟等;还有的动物尾巴能使它前进,控制方向,就像金鱼等。

  三、结束:请幼儿自选动物的尾巴和相应头饰,扮演小动物,玩“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4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幼儿集体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身边的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3.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等一下,小朋友们在能浮起来的物品后"√"。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幼儿讨论。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并在记录单上记录。

  (2)鼓励幼儿分组探究如何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并且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师:你刚才是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大记录表中进行记录。)

  (4)师:有的小朋友是将珠子放在泡沫上,使珠子可以当小船。

  (5)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个别幼儿回答)

  (6)师:小朋友说我们游泳时用游泳圈,人就不会沉下去了。

  2.探究二: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刚才我们请能浮的物品帮助,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现在再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能不借助任何物品的帮助,让这些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呢?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

  师:请小朋友们试一试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比如把瓶子里的东西倒掉。

  (3)引导幼儿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师:请小朋友们在试一试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比如将一团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

  (4)集中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发现。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们的发现。(个别幼儿回答)

  (5)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能让物体浮起来。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玩沉浮的游戏,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上来,让浮上来的东西沉下去。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5

  活动目标:

  1、感受传声的秘密。

  2、对科学活动有兴趣,愿意探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纸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教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圆圆的空心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1、提出疑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和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根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问号(?)引导幼儿观察这几根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我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问号卡片)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这根传声筒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问号。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问号的传声筒和没有小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问号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6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闪电的形成,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准备:

  1.两个气球。

  2.家长或者教师带领幼儿观察雷阵雨时闪电的.情形。

  活动与指导:

  1.教师请幼儿回忆雷阵雨的情形,启发幼儿思考闪电是怎么回事,引起幼儿对于闪电的兴趣。

  2.教师将活动室用黑布遮住,拿两个气球一下一下地接触,请幼儿观察气球接触后会出现火星跳跃的现象。

  3.教师告诉幼儿他们看到的火花就是电,在天空当中也有许多带电的云层,这些带电的云层相互碰撞就会发生同气球一样的火星现象,这就是闪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圆外有7个小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圆外有7个小朋友

  有益的学习经验:

  区别里外,增加空间知识。

  准备:

  1.1个菜盘,7个茶杯。

  2.纸盒1个,里面装一个玩具小狗。

  3.地上画圆圈、梯形各一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纸盒,把盒盖打开,拿起盒子使幼儿能看到里面的小狗,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里,把小狗拿出来,放在纸盒的旁边,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外面。告诉幼儿纸盒里也叫纸盒内。幼儿跟着说:小狗在盒子(外)面。

  2.出示盘子和杯子,盘子里摆4个杯子,盘子外面摆3个杯子,让幼儿说出盘子里外各有几个杯子。

  3.指地上的圆圈,向幼儿解释,圆把地面分成三部分:圆内、圆外和圆上。请5、6、7个幼儿分别站到圆内、圆外和圆上,让幼儿说出圆内、圆外和圆上各有几个人。注意说出里外。按口令,幼儿站到梯形内、梯形外和边上。让幼儿说出梯形内、梯形外和边上各有几个人。

  4.关上房门,引导幼儿说出我们在房子里面玩,让3个幼儿站到外面,启发幼儿说出房子外面有3个小朋友。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7

  一、 活动目标

  1. 能让幼儿正确掌握物体高矮的方法。

  2. 能让幼儿用三个物体进行排序。

  3. 能让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二、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1

  2.人物卡三张

  三、活动过程

  (一)提问环节

  1.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你们来玩一个游戏,那你们想不想玩呢? 幼儿回答:

  2.小眼睛要看老师哦,我要请人上来咯。

  4. 小朋友你看老师和某某小朋友俩个人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幼儿回答:

  5. 这次玩游戏的名字叫比高矮,小朋友游戏的名字叫什么? 幼儿回答:

  (二)活动环节

  1.请三位小朋友上来,请小朋友观察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举手告诉老师。

  2.多次进行游戏,让幼儿正确了解高矮的含义。

  3.让幼儿明白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东西都可以比高矮,请幼儿讨论一下,你观察的谁比高矮?

  四、人物联系

  1.小朋友,今天老师请来了三位小客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呀?

  2.这三位小客人需要小朋友来帮助她们比一比高矮,小朋友你们可以做到么?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三位小客人呢?

  3.这三位小客人带来了,自己的好朋友,小朋友你们是不是也有好朋友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好朋友是谁?(出示三张人物卡投影仪)

  五、幼儿操作,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幼儿作品展示,互相欣赏。

  七、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高矮,小朋友回家的时候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比一比高矮,明天来告诉陈老师哦!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8

  活动目标:

  1.感受电线导电灯泡发光、摩擦起电、空气流动等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乐于交流自己游戏的过程与发现,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磁铁的穿透性、排斥性,并进行过磁铁相关科学游戏活动。

  2.物质准备:自制动物电线轨道、电池、灯泡(将其焊接在一起);塑料尺、绒布、蝴蝶花园背景板;各色小球、球场场景;磁铁、迷宫背景图、自制油桶、磁铁小车、停车场场景、贴有回形针的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本次游戏的内容和玩法,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

  1.介绍本次新游戏。

  游戏一:迷你过山车(电线导线灯泡发亮)。

  师:(出示各种小山车)小朋友坐过迷你过山车吗?这里有哪些形状的山车?小铁圈要当小司机开山车,但是开的时候有一个要求,不能碰到旁边的.铁轨,如果碰到,山车就会发出危险的信号,是什么信号你们试一下就知道了。记住,要让铁圈慢慢开山车,千万不要碰到铁轨。可以两个小朋友玩,一个来带小铁圈开车,一个当检查员,发出几个危险信号,检查员就插几个危险标志,看看谁能不让过山车发出危险信号。

  游戏二:让蝴蝶飞起来(摩擦起电)。

  师:(出示塑料棒和飞满蝴蝶的小花园)这是什么?(塑料尺子),你想让它变长魔术棒吗?你可以把它放在不同的地方摩擦,看,可以在布上(教师示范操作),你们还想放在哪里?(头发上、身上)你要用力不断地摩擦,记住要用力要久一些哦,然后对准小蝴蝶和小星星,这根小棒就会变成一根神奇的魔术棒,它会变出魔术给你看的。你摩擦的越久,你的塑料尺子就更有魔力哦!

  游戏三:吹小球进洞(空气流动)。

  师:你们玩过赶小球的游戏吗?要怎么玩呢?今天我们用吸管来赶小球,可以怎么玩呢?(看谁先把球吹到洞里,谁就获胜。)你可以选一个你喜欢的颜色的小球游戏,一会我们来看看哪个颜色的小球进得最多。记住要用有标记的这一头来吹,吹完的吸管要放到篮子里哦。

  2.回顾上次的游戏内容,提出新要求:

  (1)今天磁铁迷宫组添了许多新迷宫,你可以再试试,看看怎样才能更好得用磁铁指挥小动物走迷宫。

  (2)呀,有一些小动物丢到了更大更深的泥洞里,请你继续用磁铁想办法把它们救起来吧,山洞太大了,你能沿着地洞的标志,把小动物救出山洞吗?

  (3)这是什么呀?(磁铁小汽车)今天小汽车要停到车库里,你们能帮助它吗?用什么呢?

  二.提出本次游戏的要求:

  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玩完后有礼貌地和其他小朋友商量,交换游戏的内容,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

  三.幼儿游戏,教师观察与指导:

  (1)观察各组幼儿游戏情况,鼓励幼儿注意游戏的规则,了解幼儿游戏中的问题,予以灵活指导。

  (2)鼓励幼儿玩完一个内容后与同伴协商,交换游戏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在游戏中发现的科学秘密。

  四.游戏讲评,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的秘密。

  师:你今天玩了什么内容,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9

  (一)幼儿园托班科学活动:玩纸——撕纸

  新生入园时,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缓解分离焦虑。我们班布置了一个墙饰------列快乐火车。每节车厢里貼的是幼儿与家人的照片,孩子们看见照片后哭闹的现象有所好转,不哭的幼儿还愿意把自己的照片介绍给别人。过了一段日子,照片贴的差不多了,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看,并建议他们把照片装饰得更漂亮些。经过商量,孩子们决定做花。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把皱纹纸裁成小张教幼儿搓成小球,贴到照片周围就像花一样。在孩子搓小球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用手摸皱纹纸,还说“有点剌手”,“像卫生纸”。这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官,对皱纹纸有了最初的认识。我赶紧又拿了两张画纸和糖纸,让他们摸摸是否一样。他们摸完后告诉我:“不一样。”还告诉我他们对纸的质地不同的感受。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纸叫什么名字吗?”孩子们都是根据纸的颜色来说的,“白纸”、“彩色纸”。“你们想认识这些纸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看到孩子们有这方面的探索需求,又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感知觉的目标,我们决定设计有关纸的活动并做一本纸书,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质地的纸,通过感官操作活动去感受、比较纸的不同,发展他们的感知觉。

  活动一:撕纸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撕纸感受不同的纸质地不同。

  2.让幼儿初步尝试撕纸,练习撕的技能。

  材料准备

  彩色纸、即时贴、皱纹纸。

  活动效果

  除了继续提供一些皱纹纸满足幼儿搓纸团做花的需要外,我还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用剩下的比较规则的纸,或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曾用过的被丟弃的复印纸、即时贴纸等,让孩子练习撕纸。我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让孩子自己主动探索找出适合撕的纸,感受纸的不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长远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学会珍惜身边的资源,发现其新的价值。在操作中我看到,孩子们爱选择鲜艳好看的即时贴纸撕,多次尝试后发现这种纸好看不好撕,于是改用其它纸。有的孩子拿到一张折过的旧纸不太愿意用,这时,我适时引导他们看看能不能撕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并带头撕了起来,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从纸的好坏转移到撕的兴趣上来了。

  (二)幼儿园托班科学活动:玩纸——有趣的纸书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看书,乐意参加摸书找纸的游戏。

  2.练习分辨不同质地的纸,并找出相应的纸配对。

  材料准备

  一本用皱纹纸、瓦楞纸、电光纸、复印纸等做的纸书及与之相配套的不同颜色的纸。

  活动效果

  在幼儿对部分纸有了初步的感受后,我又根据小小班孩子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色彩鲜艳的物品的特点,设计制作了一本色彩鲜艳的纸书,书的每一页是由皱纹纸、瓦楞纸、复印纸、电光纸等组成。为了吸引孩子看、摸这本书,并找出与书中纸一样的纸配对,我特意将书边剪成花边状,让它从外观上看就与其他书不同,并在每一页贴上了从废旧图书、广告画儿上剪下的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形象。这样,即使孩子说不出电光纸、瓦楞纸的名称,也可以通过说小动物的名称让老师和小朋友都了解他指的是哪一页了。书做好了,我将它放进了感知操作区。

  早饭后,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玩了起来。雨楠拿出了那本“纸书”,一张一张地翻着,翻一张,用小手摸摸。翻完几遍,她又从旁边筐里的好几种纸条中,拿出皱纹纸的纸条,在书里找了起来。雨楠的举动吸引了旁边几名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也加入了进来。

  轩轩挑了一张纸站在雨楠的身边有些着急:“让我找找我的纸跟哪张一样?”“等我找完你再找。”雨楠继续找。她找到了电光纸,高兴地说:“我找到了!”我发现雨楠找到的电光纸也是绿色的。“你摸摸它们一样吗?”我在旁边轻轻地说。几只小手都上来摸。“这纸是滑溜的!不是雨楠拿的皱纹纸。”轩轩摸完后说。雨楠不服地说:“就一样,都是绿色的。”“雨楠说得也对,她发现纸都是绿色的。那你们再摸摸,看看它们到底一样不一样?”我继续引导。他们摸摸电光纸,又摸摸雨楠手中的皱纹纸。月月说:“皱纹纸有点剌手。”“那这种纸呢?”“这种纸不剌手,是滑溜的。”小昂抢着说.“那你们知道这种纸叫什么名字吗?”我指着电光纸说。“叫滑溜纸。”“叫亮纸。”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感受给纸起了名字。“你们刚才摸的特滑溜的、还有点亮光的纸,它叫电光纸你们以后再看到它,就认识它了,对不对?”“对,它叫申光纸。”小昂一板一眼地说。“那你们再找找筐里的纸还有没有跟书里一样的了?”我轻声地询问。于是,孩子们又开始找纸的找纸,翻书的翻书,继续着他们的游戏。

  活动反思

  在上述这些有关纸的游戏中,幼儿在教师有意创设的环境条件中,不断地运用感官来感知纸的特性,尝试去发现问题,井运用已有的经验解释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申,孩子们的感知觉不仅得到了发展,而且还在与同伴诉说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对纸的认识申提高了语言交往能力,同时,幼儿在操作中也了解了纸的不同用途和废纸的再利用价值,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说,游戏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材料是两者间的桥梁。教师如果要让孩子在游戏申成长,就必须随时关注幼儿,在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后,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指导,让孩子在与材料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三)幼儿园托班科学活动设计――纸宝宝跳舞

  活动目标:

  1、对物体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初步感知物体下落时速度有快有慢。

  3、乐意用身体动作模仿物体下落的轨迹。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材料人手一套。

  2、教师演示用具一套。

  活动过程:

  1、出示各色纸宝宝,区分红、黄、绿三色。

  2、幼儿探索,观察各种纸宝宝下落的轨迹。

  3、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各种纸下落的轨迹。

  4、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速度有快有慢。

  5、教师设疑:想一想各种纸宝宝落下来时一样快吗?

  6、幼儿探索感知各种纸落下来有快有慢。

  延伸活动:

  观察其他物体下落的轨迹。

  (四)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纸宝宝跳舞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大变小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活动中幼儿要接触小刀、剪刀、汤匙等工具,因此应事先准备一些创可贴、消毒药水等,并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

  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教师通过绘画,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教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莱的刀有危险,不能玩。教师还准备了一份告家长书,及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运用工具,模仿成人的动作,是两岁半幼儿非常热衷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做中学”的理念设计了这一活动,并在活动中体现了教育目标。值得称赞的是教师十分耐心地帮助幼儿运用他们能理解的图画形式做记录,这为幼儿将来自己记录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师还有意识地在活动过程中贯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理念,以确保幼儿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五)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打开来,尝一尝

  设计思路:

  两岁半幼儿对吃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生活中打开那些装食品的瓶子、罐子、盒子,是他们极大的乐趣,但成人常常不经意地包办代替了这些孩子喜爱的“工作”。其实,我们常常能在幼儿吃的过程中找到各种教育契机。比如可通过剥糖、掰开心果、剥鹌鹑蛋、剥橘子等,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同时感受果皮的不同特点:硬的、软的、脆的,等等。

  设计这一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熟悉生活中各种瓶子、盒子、罐子的不同开启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感性经验,锻炼手部肌肉;另一方面,可通过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目标:

  1.愿意尝试打开各种瓶子、罐子、盒子,尝一尝里面的食物。

  2.感受不同容器的不同开启方式。

  准备:

  1.鹌鹑蛋、橘子、巧克力、瑞士糖、开心果等食物。

  2.拉链袋、密封袋(如图)、玩具锁(如图)、盒子、塑料瓶等各种装食物的容器。

  3.每人一只托盘,毛巾若干。

  过程:

  1.展示托盘里的食品。这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认识吗?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这些食物的名称。有的孩子不知道鹌鹑蛋的名称,误认为是鸡蛋。教师便适时地帮助孩子回忆:“这是我们吃过的,它比鸡蛋小,叫‘鹌鹑蛋’。”

  2.教师告诉幼儿好吃的东西都藏在不同的盒子、瓶子里,引导幼儿预测有没有办法吃到这些东西。多数孩子表示有办法吃到食物。有幼儿说:“开开来!”教师则引导幼儿说出:“打开来,尝一尝。”

  3.幼儿尝试打开各种瓶子、盒子。孩子们开始探索。许多幼儿先摇晃瓶子或者盒子,当听到“哐啷哐啷”的声音时,幼儿流露出满意的表情,他们开始了“工作”。有的幼儿很快打开盒子,取出鹌鹑蛋,认真地剥起来;有的幼儿拿到了比较难开的铁罐子,教师暗示并鼓励他耐心探索;有的幼儿由于动手能力较差,显得有点着急,且不愿尝试,教师便帮助他选择比较容易成功的纸盒,让他同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幼儿拿到的是有拉链的小包,里面有包装的巧克力,但因缺乏这方面的操作经验而无法顺利打开。这时,教师就引导同伴互动,让幼儿体验成功并获得相关经验。

  4.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一个双层的月饼盒,激起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回忆刚才使用过的各种手段,并逐一尝试将它打开。许多孩子围在一起,大家你碰碰,我摸摸,试图打开这个盒子。一个孩子无意间打开了盖子,盒子看上去是空的,但摇一摇,却又能听见声音。孩子们觉得很奇怪,大家开始寻找有没有拉链,有没有搭扣……这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给以提示,帮助幼儿发现盒子的秘密。最终,孩子们打开了盒子,他们十分兴奋,但马上又发现了新问题:盒子里的食物都有塑料包装袋,怎么打开呢?经过探索,孩子们发现可以从“小缺口”处撕开。教师与幼儿共同分享食物,并提醒幼儿吃东西前要擦手,有好吃的东西要大家分享,废弃物要放在指定地方。

  5.一起整理场地。

  点评/洪晓琴(上海南西幼儿园园长)“吃”是两岁半幼儿最熟悉的活动之一,生活中孩子们拥有这方面的丰富经验。于是,教师在关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充分感知各种瓶罐的特性以及不同的开启方式。我们发现,各种食品本身已被教师巧妙地融入了探索目标,目的是让幼儿接受更多的刺激,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整个活动非常生活化,符合托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运用“做中学”的理念,提供丰富的环境,让幼儿提出想法,并帮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此外,教师还在过程中自然地渗透健康教育和社会性教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关注以下内容:

  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如吃东西以前要擦手,剥下来的果壳和包装纸等要放在指定的地方等。

  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共同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即自己是如何打开盒子、瓶子的,并以绘画形式帮助幼儿作记录。

  鼓励幼儿尝试打开各种不同的容器和包装袋,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述操作过程,并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幼儿作记录。

  (六)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认识红黄绿

  活动目标:

  1. 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重点: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活动难点:能找到对应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教师出示三张大圆,提问是什么颜色?重点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二.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1.游戏“小圆宝宝找妈妈”。

  先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大圆颜色按照教师口令如:“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跳到妈妈身边”,“蓝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等,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2.游戏“大灰狼来了”

  (1)、(先在地上铺上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报纸,报纸上分别画有三种颜色的大圆圈),小圆宝宝听音乐在场地四周散步,音乐一停大灰狼就来了,小圆宝宝得马上找到一个家躲起来,否则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幼儿游戏两边)

  (2)、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引导小圆宝宝找相应颜色的大圆妈妈。

  小圆宝宝等音乐一停得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否则还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幼儿游戏两边)

  三.大灰狼被赶走了,幼儿听音乐跳舞庆祝结束。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0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常见的昆虫,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昆虫的视频,各种昆虫的图片、标本。

  学具:蝴蝶、七星瓢虫、蚂蚁、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故事:《蝴蝶飞飞和苹果树》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较短。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标本和图片。

  1、这里有一些标本和图片,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提问:你认识它们吗?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瓢虫、蚂蚁、蜘蛛,认识名称。

  提问:说说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3、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对比瓢虫、蚂蚁、蜘蛛,比较哪个是昆虫?

  小结:昆虫有六条腿、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一节一节的。

  三、活动分享:

  1、观看昆虫的视频。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见到的昆虫。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昆虫?长得什么样子?

  四、尝试进行分类:

  1、提问:数一数有几只昆虫能除害?它们分别是谁?

  2、教育幼儿爱护益虫、保护环境。

  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大胆向自己的同伴讲述。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1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2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分享交流、归纳整理,了解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而不同的过冬方式;

  2.能在个别、小组、集体交流中大胆、有条理地讲述自己了解的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同时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活动准备:

  1.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过冬的资料,如图书、图片以及教师自备一定数量的动物图片:

  2.收集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生动形象的录像资料;

  3.分类整理资料的展板4张,不同类别过冬方式的动物标记卡一张(图文并茂),记录纸和笔若干,胶棒若干;

  4.用于促进幼儿良好科学学习品质养成的评比表一张。分别用嘴巴,耳朵,手作为标记。

  活动过程:

  环节一: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关于动物过冬的资料,如图片,图书等

  1.鼓励幼儿自由交流自己的经验,充分满足幼儿表达的需要,从而激发幼儿的科学学习积极性。(达成目标2)

  教师导入:小朋友们,看到你们手里都带来了关于动物过冬的资料,你一定很想跟朋友们分享吧?这可以让别人知道你多么有学问哦。那你也一定很想从别人那里知道更多的知识,让你自己更有学问。那现在老师给你们三分钟时间,去分享交流,注意哦——老师有两个秘诀帮助你们成为有学问的人。1.如果你想要别人喜欢听你说,你一定要仔细的、有条理的把话说清楚;2.如果你想知道得更多,你一定要专心听别人说。最后,我们来看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哪个小朋友最有学问哟——到时候,请每一组派小朋友代表发言,看哪一组的小朋友代表说得最完整、最有条理,我会给他们的评比栏的小嘴巴标记栏目贴上小红旗哟!

  2.请每个小组选取一名幼儿代表集体分享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培养幼儿学会搜集信息,有条理完整讲述,获得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提出分享交流的要求,每一组推荐或自荐一名代表,把刚才自由交流搜集的信息有条理的讲述,分享。从而不仅让幼儿学会整合信息,更让幼儿体会到交流分享的意义。达成目标2)

  师:请每一组的代表来跟大家分享动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吧。谁说得更有条理,更丰富,就会赢得小红旗。

  3.教师小结

  教师引导:小朋友真厉害,通过分享交流,了解到那么多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不过,你们还有一些关于动物过冬的知识不知道哦,现在我们一起去视频中了解吧!这一次我们评比,仔细观看和专心倾听,不漏掉任何一点知识的本领,看哪一组会得到小红旗呢?

  环节二:通过视频帮助幼儿进一步全面了解动物过冬的多种方式

  分段观看《动物过冬》视频。

  (分为三段:冬眠,迂徙,换毛。看完一段,帮助幼儿归纳分析,教师在记录板上贴上过冬方式的标记。标记图文并茂。为下一步幼儿分类整理做基础。达成目标1)

  1.看完第一段

  提问:通过视频,你了解到刚才那些动物都是怎么过冬的?为什么它们要过冬?

  引导幼儿了解动物为什么要冬眠。

  2.看第二段以前

  提问: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冬眠呀?我们接着去了解吧。

  引导幼儿归纳,动物迁徙也是为了过冬。

  3.第三段视频之前

  提问:动物赊了冬眠,迁徒之外,还有其他的过冬方式吗?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想象。了解动物还有其他的过冬方式,如换毛。

  教师小结: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各自有不同的过冬方式。

  4.评比出认真看、专心听的小组,培养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重点观察,倾听的良好习惯。

  环节三:鼓励幼儿将已有动物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突破重点,达成目标

  1.幼儿讨论自己带来的动物属于哪一类方式过冬,在展板上归类整理粘贴。

  2.教师小结。分析评比结果,鼓励幼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习得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

  活动延伸:

  教师引导:你还想知道关于动物的哪些秘密?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记录。顺应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下一活动。

  我们下一次再来比一比,看谁最会学习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3

  活动背景:

  春天来了,孩子在户外活动时,他们用小手去摸柔嫩的小草,很愿意在草地上玩,我发现他们开始对小草产生了兴趣,认识小草的这一活动就这样产生了。

  活动目标:

  1、丰富幼儿有关小草的知识,初步了解小草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2、利用小草进行编制创作活动,体验创造乐趣,培养创新能力。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学习观察的技能。4、加深对草的感情,培养幼儿爱护草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选好活动路线,选择安全适宜的活动场地。2、每人一把小铲子、一个塑料袋和口稍大的瓶子。

  活动过程:

  一、草的特征

  1、带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后,让幼儿自由地在周围的草地上玩一玩、看一看、说一说小草长在哪里,是什么颜色的,气味如何?2、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赤脚踩一踩、跺一跺、跳一跳有什么感觉?3、请幼儿在草地上找出自己知道名字的草,并借助铲子把它连根拔起来。4、小朋友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草的名字以及根、茎、叶的特点。(教师可给适当的提示)5、让幼儿再找出自己不认识的草,去请教别人。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可以把它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家问家长或其他人。6、鼓励幼儿在草地上自由玩耍,引导他们从草的颜色、气味、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小草叶子容易受伤,小朋友要注意保护他们)7、讨论怎样保护它:草对人类很重要,你愿意保护它吗?你想怎样保护?你看到过别人破坏过它吗?看到了该怎么办?

  二、草的作用

  1、请养过家禽、家畜的小朋友说一说家禽、家畜每天吃的是什么饲料,草还可以做哪些动物的食物?2、请幼儿拔一根草,并说一说什么感觉(费劲)然后让幼儿在草地上和泥地上分别取一些土,讲一讲从哪里取土更容易些,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知道小草具有固土的作用.3、让幼儿仔细观察并捏一捏,草地底下的土和泥地的.土有什么不同?(温度不同)。引导幼儿想一想,雨后泥地上的水和草地里的水哪个最先蒸发掉?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明白,小草不但能固土还有蓄水、防止水分流失的功能。4、引导思考:除了野草外,人们为什么还喜欢种草坪,这两种草有什么不同?5、让幼儿思考一下,如果大地上没有一根草会是什么样子,。进一步使幼儿了解到小草还具有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本领。6、简要向幼儿介绍小草还可以当燃料、制造肥料以及有些草还能做药材的知识。

  三、草的害处

  1、请幼儿观察周围的田野,说一说什么地方的草多?什么地方的草少或没有草?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草对人类生活有许多好处,但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份和养料,所以,庄稼地或花园里草多 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2、向幼儿介绍一些对人类有危害的草,提醒幼儿在生活中注意安全。

  四、利用草进行创作活动

  1、指导幼儿采集各种小草、野花等在平地上摆出自己喜爱的画面,利用自带的瓶子尝试简单的插花、插草艺术,同伴间可以边摆边交流,互相学习。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小野花,结合形状各异的草叶、草茎等制作花环、花链、花篮、胸花等小装饰品。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小草的不同特点进行草垫、草辫、草鞋、草绳、小动物等编织创作活动。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比一比谁编织的种类最多、最漂亮。2、请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野花、草叶等收集一部分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幼儿园进行拓印、粘贴活动。活动反思:孩子在活动中能随老师认真观察,他们很快发现草地上的小草靠近里面的长的茂盛又很绿,而靠近路边的则是长的小和稀少,当问到草地上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孩子们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的。另外,孩子们对于草地上的垃圾也很关注,他们甚至认为是垃圾太多了与我应孩子的要求请他们到草地把垃圾拣干净,他们一会儿就把草地上的垃圾拣干净了。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4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纸张在水里的变化,能用语言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用观察、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客观记录事实。

  3、知道爱惜纸张,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师生家长共同收集废旧的宣纸画、卡纸画、糖纸、牛皮纸、即时贴、面巾纸、电光纸、复印纸、瓦楞纸、报纸等。

  2、水盆四只,抹布四块,84消毒液少许,毛笔4支,待装饰的果奶瓶。

  3、记录纸,与上述纸对应的纸卡(5×10cm)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用比较的方法给画纸洗澡。

  请一个小朋友在集体面前洗宣纸画和卡纸画,其他孩子围观,边看边谈。

  1、猜猜――两种纸宝宝洗完澡会变成怎样?

  2、洗洗――验证刚才猜想的结果。在张标将画纸放入水中洗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表情诱导孩子七嘴八舌地交谈:潮了、卡纸软了、宣纸一潮就烂了、干净了、吸水了、卡纸搓破了、卡纸也烂了……

  3、议议――画纸能不能洗澡?为什么?你发现两种纸在水里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幼儿从吸水快慢、纸张厚薄等角度谈自己的.发现。

  小结:刚才我们用比较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学习的线索),发现宣纸薄,烂得快,卡纸厚,烂得慢。张标的想法很好,但画纸一洗就烂,我们平时画画时要爱惜纸,小心一些。

  表扬大胆说出发现的孩子。

  二、再次探索:给其他纸宝宝洗澡

  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纸宝宝,边洗边看边讲。

  1、找找――哪些纸可能会烂?哪些纸可能不烂?将手中的纸分一分。

  2、试试――分组洗纸,迁移洗手帕的经验,提醒幼儿一张一张地洗,将纸沉入水中,用手搓搓。

  3、比比――哪些纸(不)烂?哪些纸烂得快(慢)?哪些纸(不)吸水?

  三、呈现经验

  1、讲讲――将探索过程中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2、贴贴――根据自己实验中的发现将5×10cm的纸卡按烂和不烂,对应贴在标记卡内相应水漕里,记录探索的真实结果。对牛皮纸、瓦楞纸等烂得慢的,给幼儿等待的时间,允许幼儿稍候记录。

  四、拓展经验

  1、你知道还有哪些纸?给他们洗澡会怎么样?激发幼儿发明一种能洗又能给小朋友画画写字的纸的愿望。

  2、讨论:洗烂了的废纸有什么用?不烂的废纸又有什么用?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看,烂了的废纸,可以用胶水和颜料,调和成五颜六色的纸浆,涂在果奶瓶上装饰成美丽的花瓶。不烂的废纸可制作剪贴画,制作服装道具。

  五、活动延伸:自主选择,分组游戏

  1、捣纸浆,装饰花瓶。制作服装道具、剪贴画。

  2、继续实验:在园内外收集毛边纸,铜版纸,蜡光纸,纸杯、纸盒等,进行洗纸活动。进而探索用多种方法使纸遇水不烂。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能与同伴进行自然交流。

  2、引导幼儿按昆虫的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虫子图片、虫子标本。

  2、幼儿观察过虫子的特征,并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参观图片展,认识图片上的虫子。

  2、说明今天的任务:请小朋友帮助把昆虫找出来,因为只有昆虫可以参加今天的联欢会。

  3、 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昆虫的特点。 幼儿找出昆虫,并进行辨认。 引导幼儿自制昆虫头饰,在活动区进行表演。

  活动效果:

  由于进行过资料的查询工作,小朋友认识的虫子越来越多,于是这天我“请”来了许多的虫子,请小朋友认识,对于这些虫子,孩子们都能分清楚,也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也就是说,孩子已经认识了这些各种各样的虫子。 在说到昆虫的特征时,幼儿还不能总结出来,于是我说:今天对参加联欢会的`虫子有个要求:六只足、一对触角、两对翅膀、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今天小朋友的任务就是把能参加联欢会的和不能去的找出来。孩子们纷纷找到能去的虫子,当然也有请错的,如:有个孩子就把蜘蛛请来了,但是,他的举动马上引起了其余小朋友的反对:蜘蛛8只脚,它也没有翅膀。结果只好把蜘蛛送回去了。 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不知不觉就把虫子按昆虫和不是昆虫进行了分类。这样的学习是开心的游戏,是自主的吸收,我们现在正在努力使我们的教育变成幼儿自主性的学习。 在活动后,我和小朋友商量:我们可以做各种小虫的头饰,在活动区中进行虫虫联欢会,让我们自己当小虫子,孩子很喜欢。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01-16

【热门】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01-31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热】02-01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荐】02-01

【精】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02-01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方案05-09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5篇02-22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15篇)02-22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精选15篇02-22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精选15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