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时间:2021-12-30 21:52: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说课稿集合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说课稿集合九篇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意图

  1、说教材

  (1)幼儿看图讲述活动应以图片为主,所以绘本《胡萝卜种子》用ppt形式展示图片内容。

  (2)图片中人物鲜明,背景简单,篇幅大小合适,前后图片前后之间有一定联系,有一定动作和表情,能从图片中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均符合中班幼儿教学活动。

  (3)绘本故事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逐步递进,不断给儿童提出新的要求,使儿童在原有的的水平上,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并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帮助儿童扩展语言经验,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健康成长。

  2、说学情

  中班幼儿一般在4-5岁表现为活跃,能依靠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理解成人的语言。容易注意具体的形象,因此在讲述活动中应以情景性语言为主。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和可爱的精神。

  (2)知道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3)模仿故事内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如“大大的,红红的”。

  三、活动准备

  1、《胡萝卜种子》ppt课件

  2、一盆没有发芽的植物,和一盆发芽的植物。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感受到萝卜种子最终发芽后小男孩的快乐。

  难点: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给故事起名字。

  五,活动过程

  1、教法

  (1)运用拍手的课前律动活跃气氛

  (2)实物导入:出示没有发芽的植物,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小花会不会发芽”来引出故事。

  (3)放映ppt进行首页展示:引导幼儿观察主题

  (4)然后开始逐幅出示图片,并以次提出描述,回忆性问题,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学法

  (1)以实物展示的方式,根据幼儿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兴趣。故事开始一空花盆展示,让幼儿产生联想,活动结束展示发芽的花盆,给幼儿惊喜。

  (2)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故事起名字,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快乐的学习故事中的语言。

  (3)用猜猜看的游戏让幼儿激发幼儿兴趣,让有积极思考。

  六、活动延伸

  给小朋友们每人发小花盆带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带回幼儿园放在班级植物角,参与照顾观察。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1、分析教材的内容地位:

  冬天到了,动物的踪迹越来越少,蚂蚁钻进洞里,小燕子飞走了,这些现象无不引起幼儿的主意。户外活动时,他们会不约而同的产生疑问:为什么小蚂蚁不出来搬食物了?小燕子怎么不见了?呱呱叫的青蛙哪去了?动物们生活习性的变化让幼儿产生好奇。《纲要》中也指出中班幼儿能够主动照顾动物,并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观察他们,了解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因此为了顺应幼儿兴趣需要、发展需要,我认为通过活动《动物怎样过冬》可以让幼儿了解冬天对动植物们的生活习性产生的影响,以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的兴趣和爱护照顾动物的情感。

  2、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我制定了适合幼儿最近发展区发展的三个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初步了解动物对环境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特点。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和关心爱护动物的情感。

  3、活动的重点、难点:

  根据《纲要》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说出几种常见动物是怎样过冬的?难点是知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

  我通过利用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并以故事的形势以及启发性提问,是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地了解动物是怎样及其不同的过冬方式,使活动的重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二、说教具、学具: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并记录有关动物怎样过冬的录像、图书,并丰富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提前饲养白兔、毛毛虫等动物,随时带领幼儿观察记录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变化。

  3)、和幼儿一起布置"动物过冬方式"的背景图。

  4)、课件《动物怎样过冬》。

  这些准备活动一是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便与幼儿在和同伴的讨论中大胆、自主、快乐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动中突破中难点,便与幼儿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中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课件演示法、观察法等,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克服教师说教的传统形式,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究、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

  2、学法: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分类法、观察法、归纳法来获得知识。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各种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引导幼儿自己归纳出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四、说教学程序:

  1、通过谈话活动,引发幼儿对动物怎样过冬产生兴趣。(4分钟)1)、小朋友,冬天来到了,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吗?

  2)、小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呢?

  这一环节中,幼儿已经收集过这方面的信息,所以就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讲述,和同伴分享交流的快乐,在交流中获得新知识。

  2、播放课件,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动物怎样过冬。(6分钟)1)、小灰兔遇到哪些小动物2)、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小灰兔和谁的过冬方式一样?

  这些开放性的问题,能激发幼儿说出故事里的动物们是怎样过冬的。如,蝙蝠冬天睡大觉、小松鼠储备粮食、小兔换厚的皮毛。

  当幼儿说到蝙蝠睡大觉的时候,随即丰富词汇:冬眠。

  这一环节中,课件的展示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而且生动形象地让幼儿感知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3、引导幼儿总结动物过冬的几种不同方式。(5分钟)提出问题讨论:

  1)、蝙蝠在冬天靠冬眠来过冬,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靠冬眠来过冬的?如,蛇、青蛙、乌龟等。

  2)、还有哪些动物和小松鼠一样储存粮食来过冬呢?如,蜜蜂、蚂蚁等。

  3)、哪些动物在冬天需要要加上后皮毛或羽毛来过冬呢?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的想象、思考,这些开放性的.问题,是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的已扩展,在交流中总结出动物们不同的过冬方式。

  4、 请幼儿互相介绍交流自己画好的小动物的过冬方式。(5分钟)请你们拿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说说他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过懂得,它和哪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一样?

  给幼儿自由讨论的时间,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在说中学,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发散了幼儿的思维,丰富了知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认知空间。

  5、引导幼儿将自己手中的动物送到布置好的背景图中,并贴在相应的过冬方式里,鼓励幼儿互相检查小动物被送到的过冬方式是否正确。(3分钟)这一环节幼儿自己动手送小动物回家,不仅巩固了幼儿所学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而且有激发了幼儿爱护小动物、探索研究动物的兴趣。

  6、延伸活动:

  1)、科学区提供动物图片,引导幼儿相互交流;2)、墙饰中知道幼儿继续添画各种过冬的动物。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3

  一、设计意图:

  在绘画中,线描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画法之一。线描在绘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线描是画面最基本的造型,主要体现了绘画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文化的韵律。

  我班部分幼儿已经过一年的线描绘画学习,绘画技能有了很大的进步,想象力、创造力也有所发展,但也有部份幼儿仍机械地模仿教师的范画。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与水平,为了让幼儿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发展幼儿形象思维、胆想象、勇于创新,本次美术教学活动我就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社会活动、情感体验、主题活动、幼儿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切实可行的题材,绘画内容的选择没有固定性,可随广泛寻找、有机调整。而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以及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在大胆创作的同时体验到绘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依据《纲要》中的要领,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本次活动的目标设计如下:

  1、学习用线描画的方式对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重点刻画,加深对动物特征的了解。

  2、大胆想象,进行夸张的刻意绘画,体验奇特的想象带来的乐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在于激发孩子们的创作兴趣,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大胆想象,能进行夸张的创意绘画”;据孩子们的绘画水平,我将“能用线描画的方式对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重点刻画”设定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根据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我做了材料上的准备如:彩纸、线描笔、范画;同时在活动之前还让孩子们熟悉、了解了各种各样动物所特有的特征。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故事导入法”,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通过讲述故事来导入课题,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中我还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想象和观察,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创作兴趣;后我又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了孩子们进行想象之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

  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同时采用“展示法”,通过幼儿展示自己及欣赏同伴作品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表现能力逐步充满信心。其中也通过了幼儿间的互补学习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六、说活动过程: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根据教学需要,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引题-想象-操作-展示交流四个环节。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讲述故事:小男孩皮皮特别喜欢孔雀开屏。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已和孔雀结婚了,他们还生下了一个神奇的宝宝。这个宝宝很像皮皮,又很像孔雀妈妈。

  2、提问:“你们猜猜这个神奇的宝宝会长成什么样子呢?”“什么地方会像皮皮,什么地方会像孔雀妈妈呢?”3、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如:这个宝宝长了一张人脸,有孔雀的尾巴。

  (二)欣赏范画,进行想象:

  1、师:“老师把皮皮的宝宝画了出来,你们来看一看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呢?”2、出示范画,幼儿欣赏、观察、讲解。

  3、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进行小结:原来人和孔雀结婚生出来的宝宝既有人的样子,又有孔雀的样子。

  4、师:“如果是你,你想和什么动物结婚呢?”“这个动物有什么特征?”“生出来的宝宝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5、请幼儿来说一说,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宝宝既要有人的特征也要有动物的特征,同时还帮助幼儿了解动物所特有的(有代表性的)特征。(如:猴子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老虎额头有一个王字;狮子的脸部有鬓毛;鱼有鱼鳞和鱼鳍;蛇没有脚;兔子有长耳朵;大象有长鼻子;猪有大鼻孔和大耳朵;刺猬全身长满了刺;蜜蜂有蜂针;长颈鹿有长脖子等。)6、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选择一种动物进行作画。

  (三)创意画:

  1、教师说要求,进一步提醒幼儿生出来的宝宝既要有人的特征,也要有动物的特征。

  2、幼儿作画,教师做巡回指导。

  3、请幼儿拿着自已的作品让同伴来猜一猜自已画的是人和什么动物生出来的宝宝?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主动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说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三、说重点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

  四、说难点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3种规律。

  五、说教法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六、说活动流程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动手操作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尝试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让幼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幼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第三部分是让幼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幼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出2--3种规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分析

  《小花籽找快乐》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小花籽、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等事物以人的生命和思想感情,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引导孩子们理解和感受作品。故事中大量的角色对话亲切、自然,贴近幼儿生活,有利于孩子们复述和进行角色模仿。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好教材,适合在中班进行教学。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知道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大家服务。本活动的难点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让幼儿感受和懂得帮助别人会获得快乐的道理,从中受到心灵美的感染和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丰富词汇:快乐。

  2、让幼儿懂得为大家做好事自己就会得到快乐的道理,萌发乐于助人的情感。

  3、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中班的孩子有意注意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我们老师在活动中要巧妙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课件等多种教育手段来吸引孩子们。在引导孩子们欣赏、理解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主线,通过讲述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来发展孩子们的观察理解、语言表达等能力,引导孩子们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纲要》中提出语言学科主要就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本活动以快乐情感体验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快乐欣赏故事、快乐参与活动,培养积极的快乐情感。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活动我主要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情境表演法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和展示,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角色配音,让故事角色与幼儿产生互动,如:小花籽和小朋友问好以及小花籽感谢的话语和对小朋友提出的问题等,变教师的引导语为课件中角色来和幼儿对话,产生互动,引起幼儿的倾听,在这种互动中与幼儿产生了共鸣,幼儿易于理解,善于接受。

  情境表演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扮演角色表演,让幼儿受到形象化的感染,既能加深幼儿对教材的理解,又符合儿童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表演既可以是分角色的会话表演,也可以是制作简单道具上台表演。在本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在孩子们充分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我让幼儿戴上小花籽、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等的胸饰进行故事表演,重点练习角色的对话:“快乐、快乐,我给大家**、大家喜欢我”,幼儿通过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环节,设计活动如下所示:

  1、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的主题

  2、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的情节

  3、进行角色表演,体验快乐的真谛

  (一)、导入部分:出示主要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1、《幸福拍手歌》引导幼儿体验快乐的感觉。

  “小朋友,快乐的时候你们会干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来表演表演吧”。

  2、出示动画课件“看,这是谁?”用课件录音告诉幼儿是小花籽。由此引出小花籽也要出去寻找快乐。

  (二)、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1、教师有感情地分段讲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

  讲完第一、二段后,提问:

  ①故事中的小花籽从妈妈的怀里蹦了出来,它要去做什么?

  ②小花籽在路上遇到了谁?它们是怎么说的?

  要求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连贯地回答,并分别学说角色的对话。

  在第三至五段分段讲述后,教师采用与第二段相同的方法提问,重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③讨论:太阳、小鸟、蜜蜂、青蛙为什么感到快乐?(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配上动画课件,来激发幼儿看着画面讲述的兴趣。)

  ④谁能帮助小花籽想办法,让它找到快乐。(开放性提问,有助于启发孩子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帮助小花籽,从而发散幼儿的思维。只要是孩子说的方法可行、适合我们都要加以肯定。讨论法,让幼儿在小组展开充分讨论,大家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对自己、对同伴的'口语表达、分析判断、思维能力等也是一个促进和提高)

  ⑤教师讲述故事最后部分提问:小花籽找到快乐了吗?它为什么很快乐?

  2、完整欣赏动画课件配上动画、录音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给幼儿呈现一个完整的作品,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进一步发展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真正体现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进行角色表演,体验快乐的真谛在幼儿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让幼儿戴上小花籽、太阳、小鸟、蜜蜂、青蛙等的胸饰进行故事表演,能让孩子们得到充分的表现的机会。中班孩子好动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处在自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好模仿、乐于扮演角色,喜欢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我们教师要在活动中为他们搭建适合他们的这样的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在角色的表演中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快乐,也体验表演本身所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四)、迁移故事主题,进行思品教育。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服务的,做个乐于助人的人。可包括三个方面:(1)家庭;(2)幼儿园;(3)社会。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教材比较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学习10以内数的排序,可以为幼儿建立粗浅的数学概念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一)、使幼儿会按10以内物品的数量进行排序。

  (二)、能比较两个数的多与少,进一步体验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活动的重点是使幼儿会按10以内物品的数量进行排序。这个重点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是本次活动的主线。首先,通过比较两数的.多少,发现10以内自然数列排序的规律。然后通过游戏开火车,动手操作活动扑克牌接龙,以及数海鱼进一步引领幼儿学习排序。

  活动的难点是使幼儿按从10-1的顺序进行排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游戏活动开火车,动手操作活动扑克牌接龙中,多安排一些时间按10-1的顺序排序,并引导幼儿排序。

  二、说教法

  在第一环节比较两数的多少中,我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事物图片比较两数的多少。再运用引导发现法,使幼儿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在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中,我运用了游戏法,使幼儿在玩中学习10以内数的排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运用示范讲解法讲解怎样玩游戏。

  在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中,运用动手操作法,为每个幼儿创造了动手参与尝试的机会,使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并运用个别指导法,指导个别幼儿解决问题。运用示范讲解法讲解如何玩扑克牌接龙。

  在第四环节数海鱼中,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挂图数海鱼。

  三、说学法

  在第一环节,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法和比较法,观察实物图片比较两数的多少。

  在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中,通过玩开火车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中,幼儿运用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学习。

  在第四环节中,幼儿运用观察比较法,对海鱼进行排序。

  四、说过程

  第一环节:比较两数的多少。我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观察实物图片,比较两个相邻图片数量的多少,引导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第二环节:游戏开火车。通过玩开火车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排序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排序。

  第三环节:扑克牌接龙。通过全体幼儿参与尝试,分组动手操作,教师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学习排序。

  第四环节:观察教学挂图,数海鱼。并按顺序给海鱼排序,进一步感知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活动的环节设计从引导发现自然数列的规律,到游戏开火车,动手操作扑克牌接龙,最后数海鱼,各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开展教育活动。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7

  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说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说活动重点:

  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说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老师的示范操作实验,从中找到空气,我班幼儿年受其原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大的表面性和片面性。

  说教具和学具:皮球、透明玻璃杯、粉笔、透明盛水容器、蜡烛、打火机、碎纸屑、卡纸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等,使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猜谜,实验操作、观察获得认知能力的。

  说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猜猜它是谁?

  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空气)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皮球为什么会鼓起来?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寻找空气: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出示皮球,让幼儿说出谁住在皮球里?(空气)

  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点评。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请幼儿伸出一只手,嘴对着手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或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巴,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粉笔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粉笔头放入盛水容器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出来。

  (四)做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五)倒不出来的水。

  1、出示玻璃杯和厚卡纸。给玻璃杯倒满水,盖上卡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你能使杯子里的水不倒出来吗?成功的和失败的一名代表来演示。通过对比,幼儿知道只有使杯内无气泡(杯内无空气),才能将杯子倒过来。幼儿再次进行试验,直到获得成功。

  2.是谁在帮忙。为什么杯子里没有空气,水才不会倒出来?究竟是谁在帮忙?谁那么有力量?引导幼儿交流:杯子里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不让水从杯子里流出来。

  3、将蜡烛点燃请一幼儿用玻璃杯罩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幼儿作答,把碎纸屑放在桌子上,幼儿分组:用手在周围煽动,观察纸屑的`变化。让幼儿感受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只是我们看不见它。反思:本活动让幼儿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产生兴趣,在实验中让幼儿反复玩,使幼儿在操作;探索的基础上获得经验,玻璃杯中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会把水压入杯中卡纸就被吸住,水不会倒出来。同时我在这课添加了用杯子去盖点燃的蜡烛,一下蜡烛就灭了。空气可以支持燃烧。这样吸引幼儿的注意,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幼儿容易理解。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实验操作法。幼儿通过猜谜语--寻找空气--试验操作的教学环节,让抽象的自然想象变得具体化了,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使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也是这次活动的亮点,让幼儿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只要有空隙的地方就有空气。也培养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经常投放的,但常常被教师和孩子忽视,我们对泥鳅不太关注,更难得把它作为一个资源引导孩子去观察。选择泥鳅作为教学内容,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对身边常见事物也能细致观察的意识,这既是科学的内容,更是科学的态度。另外,泥鳅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能让幼儿在观察的同时用手触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然的亲近感,培养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生态观。

  《纲要》中指出,活动目标要注重全面性,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科学目标的宗旨在于让幼儿积极探索多种方法进行猜想、表现、交流、分享等探索过程,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认识其生活习性。

  情感目标:消除对动物的恐惧心理,能大胆勇敢地与动物交往。

  能力目标:学习用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目标的确定,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教学难点是: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为了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我还采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让幼儿观察、尝试、探索,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等。总之,目标的定位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科学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方法的灵活性、手段的多样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寓教于乐,动静交替。

  二、学情分析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中班幼儿处在学前教育承上启下的的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更加好奇好问,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喜欢问“为什么”,“是什么”。他们总是在对周围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驱动着孩子们的去认识。同时,中班孩子喜欢探究新的事物,也容易对新的事物产生的恐惧心理,往往来源于对事物的不正确认识。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了解事物。开展活动要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幼儿探索操作的直接对象。所以我们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在课前我要进行以下的教学资源的准备:

  1、课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有关泥鳅的资料,带到班级与同伴分享。

  2、泥鳅每人一条

  3、课件《泥鳅生活习性》。

  4、毛巾若干条、盆、塑料手套等这些准备一是可以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便于幼儿更好的把握知识重点;二是能帮助幼儿认识泥鳅的特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泥鳅”生活习性感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快乐,以此突破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方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观察讲解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活动,摈弃了传统的说教形式,提出了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获取知识,获得经验。

  1、观察法:《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第三条指出:让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能细致观察、感官触摸等方法了解泥鳅的特征,在活动中,我设计了积极引导幼儿探索、讨论、交流、分享。

  2、电教法: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手段,让幼儿通过视、听觉获取有关泥鳅生活习性,更直观了解泥鳅喜欢住在水田、池塘里,喜欢吃水里的虫子和水草,帮助幼儿提升原有的经验。

  3、提问法:提问法提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引导性提问(如:你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解释性提问(如:泥鳅和谁一样,在那里生活)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因此,在活动第一环节我就采用幼儿最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幼儿与老师、与同伴相互交流,在轻松和谐的互动氛围中获得愉悦感与成就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探索活动中去。

  (二)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获取知识活动的第二环节通过亲身观察、相互讨论等,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自信地向同伴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以此创设互动的学习氛围,体验分享与交流的乐趣。此环节分三步进行。第一次观察的目的是让幼儿运用视觉进行粗浅的观察,知道泥鳅的名称,对其外形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第二次,要求幼儿有目的地、细致地观察,在师幼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发现泥鳅身体的各部分特征,初步知道泥鳅的生活习性。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使幼儿的观察更有逻辑,对泥鳅的`认识更趋完善。第三次,鼓励幼儿用手触摸泥鳅,加入多种感官,以进一步了解泥鳅身上有黏液的特点。这时,针对幼儿普遍对此类动物害怕、畏难的情绪,教师加入了情感方面的教育,如,提醒幼儿泥鳅是善良的,勇敢大胆地用手和泥鳅玩一玩,还手把手地陪伴胆怯的孩子勇敢触摸,使幼儿在外在感知的同时又与泥鳅多了心灵上的交互。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再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第三环节:课件的展示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它借助清晰的画面、生动的讲解,让幼儿在视听觉相互协调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了泥鳅的神奇,以此帮助幼儿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并再次激发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为下面的操作活动做好了铺垫。

  (四)结束部分:迁移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与泥鳅成为好朋友: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与泥鳅做朋友,通过上一个环节的观察,孩子们对泥鳅从认知和情感上都有了提高,兴趣也逐渐浓厚。教师就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鼓励幼儿大胆地用手把泥鳅送到大盆中。但是,幼儿个体间存在很多差异,并不是经过教师的鼓励,就每个孩子都能立刻大胆地行动,所以,教师还提供了毛巾这一辅助材料,帮助幼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成功。

  六、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美工区内,将自己脑海中对泥鳅的形象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式表现出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谢谢大家!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9

  中班幼儿是各种动作和能力逐步形成的时期,培养幼儿对信号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是建构式教材的重点之一。

  一、说教材:

  中班幼儿是各种动作和能力逐步形成的时期,培养幼儿对信号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是建构式教材的重点之一。新年刚过,幼儿们对红彤彤的新年还余兴未尽。红色象征着喜庆热闹、吉祥祝福。选择这个课题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团结协作。分辨多种颜色和按规律接龙是与建构式教材整合多方面知识相吻合的、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体验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说教学目的:

  1、练习快跑,巩固跑步的正确姿势。

  2、培养幼儿对信号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3、区分颜色、能按规律接龙。

  三、教学重点:

看颜色做跑、爬、跳等相应的'动作。

  四、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育活动的教学目的,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竞赛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使整个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师幼交融互动。物我交融互动。活动是有组织、有规范、有秩序、适合整体发展的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1、以热身运动,引发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以“你追我赶”这个游戏让幼儿知道正确跑步的姿势,和探索怎样跑得快的决窍,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共同向上的精神。

  3、以“红色冲刺”游戏,进一步训练幼儿跑、跳、爬的能力,培养幼儿对信号的反应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4、总结性小结。

  本次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敞自由活动的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真正做到师幼交融,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的说课稿03-22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02-17

幼儿园中班的说课稿11-08

幼儿园中班萝卜说课稿03-26

【荐】幼儿园中班说课稿11-13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微笑11-26

【推荐】幼儿园中班说课稿11-12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荐】11-19

幼儿园中班家说课稿11-14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热】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