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16 13:22:0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要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4篇)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我很庆幸自我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师的快乐,来自读书。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最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最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资料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个性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齐做同样的事,

  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比如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此刻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对每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它甚至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读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品德,提升一个人的思想,铸造一个人的灵魂。经过读书,让我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仅有读书,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人生品位,促进专业发展,超出“匠”的局限。

  读书,能够促进教师的精神生长。

  人,最可怕的是灵魂空虚和精神萎缩。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避免陷入这种“更可悲”状况的最可行的办法唯有读书。

  书籍会使教师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

  书籍中,那些大师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的言语,超脱的情怀,会使我们变得异常开阔、灵动、开放、乐观、旷达。一个对书籍敬而远之的人,不管他怎样刻意包装,总是难以潇洒起来的,惟有经过书卷的浸润,才有可能超越自我、发展自我。

  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享受读书的乐趣;当我们交往的时候享受读书带来的文雅和气度;当我们创造教学生活和生命的时候享受读书而获得的魅力。这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书中那金子般的思想和奇妙的灵智是支持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育家的成长历史,就是他的读书的历史。教师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必须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而超越自我。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读书是课改的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尖锐而有力的挑战。新课程不再像传统课程那样统一机械、墨守成规,很少变通,而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不读书,就不明白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明白自我的教学观念落后到什么地步,自我过去的教学是多么可悲、可笑。只要一读,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心里就会敞亮多了。要读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读哲学,读文学,读历史,读科学。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我的理念,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

  书读多了,认识提高了,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就能使自我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神奇。教育需要知识渊博的教师,教育要培养出智慧的人材,而仅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智慧的学生。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无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对《儿童行为管理》一书的介绍也或许是因为我园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与孩子的行为有关,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网上买了这本书来看,本书是由英国学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尔—利奇着,由刘晶波翻译。我对译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话印象特深:“你知道,为什么上帝要把小孩子们造得那么可爱吗?

  因为上帝知道,小孩子们会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尽,如果不把小孩子们造得可爱一些,他担心大人会忍耐不住把他们杀掉的”这让我想起与孩子共同生活的这么多年中,有气恼,有伤心但也有惊喜,有欣慰,有快乐还有希望。我深刻体会到作者在书中提到对教育工作性质的阐释“快乐并痛苦着”。

  “尽管每个人都可以列出一长串中生活变化着的观点,目标和行为,但是这其中必定有某些会终生保持的稳定的核心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儿童的童年经验和家庭影响塑造的”读完这段话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来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发展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我们怎样才能将一个已经养成不良习惯的如一盘散沙的班级培养成一个有良好常规和正气的班级呢?怎样才能让那几个重点难管理的孩子听我们的话,管好自己呢?作为老师我们都明白讲道理有时甚至在幼儿做错后去批评教育他,孩子们很显然都会屡错屡犯,屡犯屡错。有些孩子虽然不会再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当的行为并不代表他真正已经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而他是害怕老师的批评他。即使他在我们面前是个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这么信服你。

  “在开始了解儿童某种行为的原因之前,我们有必要审视自己关于行为的立场和价值观”。那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的行为立场和价值观是什么呢?“一切为了孩子好”这就是我的立场和观点。那怎么做才是为孩子好呢?那些上学学过的理论大部分被抛在脑后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级遗留问题搪塞着自己,从来没有好好审视,自己与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观点偏离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旧那样忙,处理完这一堆事情,还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天怎么去管理孩子,怎样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个好的“管理者”而应是让他的学生学会如何管理自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励他们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规范要求之间折中。我现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个班的将近五十名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如何让我班的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呢?如何学会调节自己和别人的需要,不能因为孩子才上小班,年龄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弃这个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长大,心智在不断地成熟,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也是一个很难很艰巨的任务,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压制孩子,孩子需要爱和赞同。他们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会赢得别人赞同。我们要给他们爱要适当宽容他们行为,也要有理由地赞赏他们。正如这句话“增强能力更多着眼于发展自信和积极地自尊,这些个性品质对于儿童积极地行为养成是有利的”。

  我们应该通过哪些方式方法来增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还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最后成为一个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据的表扬,鼓励,赞赏。但我认为这些远远不够,班里的.孩子毕竟不是一个,班里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几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可能去关注每一个孩子,并不是当孩子需要我们微笑的那一刻我们才会出现。当下,我认为让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对了不仅有老师会赞美,小朋友会喜欢,自己也要夸奖自己,也要大声对自己说:“真棒!加油!”

  读《这就是幼儿教师》一书,确实有很多感慨。的确,做个幼儿教师不容易,但是什么让我们仍然坚持在这平凡的岗位上,面对着强大的工作量,面对家长和社会的不理解,坚守清贫,淡泊名利,任云卷云舒,皆能宠辱不惊,矢志不移。正如日志里写的“是孩子们的纯真支撑我们走到了今天”。

  这本书是如此的贴近幼儿园教师的心声,一个个小故事似一张张似曾相识的笑脸,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幼儿园生活的真实画卷。是的,幼儿园老师是保姆,因为每天有擦不完鼻涕,系不完的鞋带,甚至孩子们每次入厕都需要老师的陪伴。幼儿园老师是法官,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小官司,甚至每天一入梦,孩子们便争先恐后的挤进梦里。幼儿园老师是“疯子”,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的在一起,顺口而来的是与年龄不相实际的儿童歌曲,每天与孩子一起摸爬滚打,上窜下跳,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幼儿园老师是清洁工人,孩子们小,幼儿园又几乎都是娘子军,所有的体力活都要我们自己来承担。但同时,幼儿园老师也是艺术家,唱歌跳舞、弹琴、折纸、画画,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幼儿园教师也是教育专家,因为在家再难缠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就会乖乖的听话。幼儿园老师是设计师,家长园地的布置,区域活动的设计,样样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幼儿园老师是妈妈,因为年幼的孩子们需要无微不至的呵护。

  联想到我们班级的孩子们,他们刚入园的时候,在父母的臂弯里撒娇,在老师的怀抱里哭闹。他们的眼中是迷茫,他们的心里是胆怯,是对周围陌生的环境所表现出的惶恐。有的老师的手臂和脸上可能会留下孩子“英勇抗争”的“杰作”。但是我们的老师仍旧是给孩子亲密的安抚,让孩子看到我们温暖的笑脸。我们在孩子们的心上撒播阳光,但我们也会得到爱的回报。看着孩子们稚嫩的涂鸦,听着孩子们甜甜的歌声,凝望他们活泼自信的背影,还有孩子们一脸的自信与阳光。这让我们倍感欣慰,苦中有乐。

  读了这本书后,我从表面上看似不满和发泄的文字中却感悟到平凡中的伟大,而我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感到真庆幸。也许当孩子们长大以后,很少有能记起他的幼儿园老师是谁,但我们给他们的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却可以延伸到他们长大成人,我想,这就是幼儿教育的魅力所在。

  当有一天,我们的韶华不再,当有一天,我们鬓染秋霜,那满园的硕果定会让我们陶醉,当我们走下幼教岗位时,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曾为民族的崛起挥洒过汗水,我们也曾为共和国大厦的奠基流淌过心血。”让未来的才子从我们这里起步。让灿烂的太阳从这里冉冉升起。

  幼儿教师,塑造辉煌的未来,托起明天的希望。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齐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能够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潜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齐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思考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此刻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

  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齐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齐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齐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此刻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此刻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一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

  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就应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推荐》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推荐,在原先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状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下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此刻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5

  “读书不为别的,是让书里的那些精神光线或美学营养照亮我们,提升我们的心灵视力,滋养和愉悦我们的人生。 ”

  我读了4页给我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一、读书需要规划,但范围不要太窄。给孩子们照单规划,他们是否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或者作业,如此这些是否是他们喜欢的读本,是否会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呢?以自己为例,我小时候不由自主的会看一些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名人传记之类的书籍,而且一看就会钻进去出不来,这就是所谓的兴趣吧。但后来大点觉得自己读的文学作品比较少,就刻意的拿本文学作品来读,比如高尔基的《母亲》,这可以算是规划阅读吧。结果却是坚持不了多久就不看了,一本书常常半途而终。并不是说文学作品不好,而是自己确实不感兴趣。孩子们读书非要给他规划哪种类的读物也并不是没有好处,毕竟孩子们读书还是很盲目的,但范围不要太窄,给孩子们在同一种类型读物中选择的余地。

  二、就读书种类来说,孩们并不需要样样精通的。我们当然希望孩子们博览群书: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传记、美学、哲学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升入初中的小孩子而言,他们毕竟对书籍的偏好是明显的,你让他讲个故事背首诗歌可以,你让他发表哲学观点或者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他不一定能说上来。这个年龄的孩子我们完全没必要让他们样样精通。正如王开岭老师说的:“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的好奇和汹涌的爱意……”孩子们读书的目的就这么简单纯粹。

  三、注重孩子美学意识的开发。我对以下这句话印象和思索比较多:“对童年而言,美学意识的`苏醒和启蒙,或许是最重要的,包括人格、情感、自然审美等。”小学的孩子或者幼儿园的孩子或许不能用语言去形象的表现他们的想法,但他们却可以用画笔去勾勒这个美丽的世界。他们的勾勒是天马行空的不受约束的,他们富有的创造力是最遥远的、最奔放的。这种美学意识应该在现代课堂充分的发挥,比如数学课上孩子们自己制作不同种类的教学模型并用彩笔勾勒。物理课上阿基米德定律可以开展一个小的比赛:“叠纸船,放砝码,测浮力”,看看哪位学生叠的纸船浮力最大,沉的最慢。从而提高兴趣,加深学习印象。也充分体现现代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的感受有以上几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6

  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在11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伍尔夫读书随笔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高中话题作文范文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喝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高中英语范文背诵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

  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读书心得范文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高中随笔范文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今年暑假期间,我读了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使我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感动。我被这位令教育同仁敬仰的大师的敬业精神、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所打动。大师书中字里行间充盈着的、流露溢出的是爱。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

  这是一本献给教师的心灵之书,这也是一本缓释教师心理压力,启发教师生活与教学智慧的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意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它用一首首教育诗篇礼赞教师工作的神圣。用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故事,抚慰我们的心灵。

  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爱孩子。爱孩子,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这一点,对于我们音乐教师尤为重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因为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以张空白的试卷。我们每一笔书写,都是未来的答案.爱学生就是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事实上,当孩子们在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要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子。身为音乐教师,我们更应该利用所任学科的特点,赏识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赏识那些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所独有的情感艺术中得到熏陶。由此可见我们爱学生、赏识学生,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们、爱集体、爱社会,从而的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滴滴雨露,离不开教师的心灵!是教师与儿童生命的对话才使教育发出高山流水之声。那儿童呢?每一颗心都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渴望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满足,他们祈盼教师用智慧的睿语解开他们心灵的密码。是教师的理智之爱,使儿童的现实生活充满意义;是儿童如水的清纯,给教师带来生命的满足。真正的教育始终是教师与学生合奏的乐章。尊重是一缕精神阳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尊重儿童,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那就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只有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怜惜、爱护,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忧伤,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教师的重要道德要求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想作为一个教师,要想得到更多孩子们的爱戴,就应该学会尊重、理解、信任孩子,给他们信心,这应该是对所有孩子而言的。对一个腼腆的孩子、对一个木讷的孩子、对一个经常是表现平平的孩子,教师往往一句不经意的称赞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小动作,就会温暖孩子的自卑的心,给他们信心,同时也亮丽了自己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

  读《把心灵献给孩子》,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懂得了教育是一件雕刻心灵的工作。我们的对象是一群有着灵魂和理想的人,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行动,每一次喜怒哀乐,都是在孩子心灵的白板上刻下了重重的一刀,都是在孩子心灵的扉页上写下了浓浓的一行,那一刀下去,那一笔下去,写下的是正义还是邪恶,是美德还是丑恶,是真理还是谬误,不在孩子的心灵是什么,全在于我们教师是什么!唯有美德才能雕刻美德,唯有正义才能书写正义,唯有真理才能传播真理,我们自己是什么,才可能塑造什么,换言之,我们希望我们塑造的对象成为什么,你自己必须首先成为什么。世界上不可能有一种完全空洞的塑造,单凭想像就能完成的雕塑那只能唯心主义的幻想,心手合一不仅仅对于雕刻家是这样,对于教育家更是这样。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给孩子传授多少知识,而恰恰在于丰富自己的灵魂,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一块宝石,那样孩子天天看着这块宝石,捏着这块宝石,听着这块宝石,耳濡目染,他们也就具有了宝石的特质。教育的真谛不在于说教,而在于熏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心灵。孩子最终能不能够成为一件艺术珍品,全在于雕刻家的品质。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说话是一项技巧,和成人之间的说话需要技巧,和孩子们之间的交谈更是不能缺少技巧,孩子们刚刚接触这个世界,对于一些语言还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受到话语的影响。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如何对幼儿说好话》这本书。阅读此书的经历,我觉得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我们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我们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我们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说?”的技巧,帮助我们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我们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这本书让我有两个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一我们要把握好语言的时机。比如说,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孩子一直走在较高的地方,特别的危险。你告诉他让他尽快下来,却发现他并没有听从你的指令。你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布了指令,这时候孩子才下来,你认为他的这个行为,你会给予鼓励还是批评?在没有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给予鼓励,因为他听了我的话并且那样做了。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发现他并没有遵守我活动前强调的规则,并且在我初次提醒他的时候,他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下,他才选择停止这项危险的行为。对于他的这种现象我们是不应该给予肯定的。

  第二点印象深刻的是形态与语气的一致。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到情态和语气的一致。当你面带微笑的说“孩子赶快下来,这很危险”,和你表情严肃的说“孩子赶快下来,这很危险”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所接受到的信号也是不同的。当你们笑着说的时候,孩子们并不觉得这件事情危险,而当你严肃的说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感觉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而且非常有意义的书。它既适合家长阅读、借鉴、运用,同样也适合我们教师用来教育幼儿。书中的那些鲜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经常出现。当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与之相同时,心中是阵阵欣喜泛涟漪,当发现自己的处理方法大相径庭时,反思中庆幸自己找到了更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自己。但即便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教育方法,沟通技巧,我想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这个来与孩子相处。其实一开始做不到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尽量地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我想孩子还是愿意和我们好好的交流的。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多思考自己有没有想到孩子的情绪,接纳没接纳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犯错有时候只是为了宣泄一下不满的情绪,简单粗暴的压制只能换来更大的问题。唯有真正走入孩子的心里,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才能给孩子合适的教育,还孩子一个阳光笑脸!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9

  教师,首先是一个读书人,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读书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问题出在哪儿?

  社会浮躁心态与人文价值的失落。

  市场经济的匆匆到来使许多人产生了心灵震荡,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面对一个个腰缠万贯的大款出现在自己身旁,有的人再也静不下心来读书了,他首先要安顿生存所需,然后才能安顿心灵。虽然党和国家重视科技教育事业,表彰了吴文俊与袁隆平,最近还重奖了王选、黄昆,但这离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毕竟太远了。左看看,别的行业有下岗的、有待业的,觉得当教师还不错;右看看,有的人没有什么文化却赚了大钱,自己寒窗十年,还过着清贫生活,而且工作又那么辛苦,于是价值天平产生了倾斜,急功近利,追求经济实惠抬了头。评职称要论文,我就干,优质课对我有好处,我也干。对自己没有好处则不干。读书与人文滋养是文火慢功,只有靠边站。无怪乎有的人道德水平倾斜得没有了底线。

  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及教师自身的痼疾。

  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读课外书没有用处。人们嘴巴上说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但实际上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一张试卷,一个分数(高考、中考)。试卷的主要内容来自课本,于是课外书便赋了闲,读书成了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事。另一方面,自认为是“科班”出身的教师自己就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做学生时或读书不多,或“读”的`兴趣与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展,教师自己缺乏读书的内在需求。

  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负担过重,缺乏良好的读书环境。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人调查提出,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为9.67小时,与8小时工作制相比高出1.67小时,应该说,在升学压力下,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9.67小时还只是个保守数字。就拿语文教师来说,小学教师每周16节课左右,初中教师14节课左右,高中教师10节课左右。此外,兼班主任、各种辅导,兴趣小组以及学历、岗位、定级评职、信息技术等培训;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挤占双休日召开各种会议。事实上,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每天实际工作时间无法用8小时来衡量,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没有时间来读书。从社会氛围来看,不论教育系统还是整个社会都与静心读书的氛围不甚和谐;各种思潮如雨后春笋丛生,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各种现象光怪陆离,整个社会处于社会变型的躁动期,缺乏良好的读书生态环境。

  影视与网络的影响。

  铺天盖地的影视文化与网络浪潮的冲击,使读书更陷困境。影视与网络是谁也无法阻挡的潮流,对读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影视网络的娱乐性、便捷性、广告性极大侵占了读书的空间与时间。

  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育的真谛在于“做”而不是“教”。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给教师的建议》69页,苏霍姆林斯基)。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一个中小学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作为教师,我们无力改变社会风气,但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我们必须坚持读书。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尤其是处在这样一个学习社会化的时代,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使自己的眼光超出“利益”之弹的射程。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人生品位,超出“匠”的局限;在为学生打造高考敲门砖的同时,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书是人类的朋友,也是无声老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先做好“读书人”才能做好“教书人”,读书能让我们成为优秀的教师。我读了书中的一百条建议后,有拨云见日之感。作者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孩子的好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不仅给我排解烦恼,为我指点迷津,还给我教育教学的好方法,受益颇丰。看来,读书能促进人思维的发展,能让人静下心去思考。读书能让我们教师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成为真正有品位的教师。读一本好书,犹如品尝一杯美酒,让人回味无穷;犹如品尝一杯清茶,让人心旷神怡。

  本书安排的四个部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四句简单的话就阐述了教师的本质。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职业之路,默默无闻,精神固然可佳,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教师职业精神的写照。我们应该追求的职业精神是,照亮学生的同时,也要照亮自己。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也应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神圣”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

  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减掉压在我们身上的重担;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不要总给自己罩上飘渺虚无的神秘的光环,我们要像一般单位里的`员工那样,先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教师必须成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要有理性,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教师应该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我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要成为一种“自由职业”,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风格,你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教师要“倾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告诉我们:学校教育不仅为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而且也同样为着每位教师,我们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着幸福的每一天。

  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每一本书都是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有幸读到了徐老师写的《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在几天草草的翻阅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教育理想主义都对爱的沉淀。他对学生的爱,对教师的爱,对教育与民族的爱,在教育事业执著追求中的全部心路历程记载在了这么一本沉甸甸的书中。

  阅读着那流畅而又充满智慧的文字,当中处处透出作者深邃的教育功底和教育智慧,处处向我们展示了一种质朴而深邃的育人理念。边看边思索着自己的为师之道,我该怎么去行动,怎样使自己也成为受学生喜欢的一位老师?越琢磨越让我豁然开朗对,微笑,他可以让我拥有最的智慧。

  在徐老师书中,第二辑的一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题目“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细细阅读,慢慢回味,我越觉得我离这一点越来越遥远,也越来越陌生了。

  微笑,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他是人内在的人格魅力,乃是人的智慧。一个人能够面带微笑对待人生,有许多好处:可以让人更有自信心,可以消除烦恼,心理得到放松,可以得到更多挑战的机会等等。引用名人卡耐基的一句话:“不需资本,却能收到很的利益,施与者没有任何损失,收受者却有丰富的收获,惊鸿一瞥,却能永久留在记忆深处。”由此可见一斑

  微笑,对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那真诚而自然的微笑,那友善而礼貌的微笑,那喜悦而文雅的微笑,可以让课堂更有磁性,可以缩短师生间心灵沟通的距离。有教育家提出:“用爱的微笑去征服学生的心灵。”陶行知先生也用例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看徐老师的这本书,给我最的感悟就是微笑也需要艺术,更需要运用智慧。

  一、微笑的桥梁起于换位思考

  在生活中,人们总有这样一个特点:即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总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为改善和拉近人们之间的关系搭建起了桥梁。

  书中于老师对于迟到的学生从来不批评,甚至怀有敬意,为什么?缘于他小时候的亲身迟到的经历。当于老师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天迟到了,在校门口徘徊了半天也不敢进,最终选择了逃学。所以他佩服迟到的学生喊“报告”的勇气,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与宽容,更是教师工作细节当中的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得用在课前,得用在课中,也得用在课后。作为老师,工作、生活当中,难免遇到不如意的事,而开始上班了,只要踏进教室门,挂在脸上的就只能是微笑。这时我得用含笑的目光扫视一遍学生,使他们紧张的心情松弛下来,然后微笑着向学生问好。为什么不能把生气或不满带给学生?因为“换位思考”告诫我们,学生是快乐的年龄段,他们不是来听你发牢骚或接受你的不满的。我所要做的是把微笑带给他们:“我喜欢你们,很高兴看到你们,希望今天家都有新收获。”在课堂中,有时自己精心准备的礁,上起课时却教得特别费劲,学生学得也很被动。这时,我们又要“换位”思考,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理解能力等因素。如一个问题提出,学生不配合教师,可能是太深了,学生踮着脚也够不着;也可能是太浅了,学生不屑回答;也可能是问得漫无边际,学生无从回答。

  换位思考使得老师掌握了主动,架构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也从内心带动起了老师的微笑。微笑表现在我们的眼神中,表现在我们的语言中,还表现在我们的动作中。下课时,我会留在教室和同学们谈谈心,说说笑话,课余和同学们一起做做游戏……慢慢地,春风化雨,学生就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敞开心扉,让老师走进他们的心灵。

  微笑需要老师学会换位思考。对老师来言,如果能常以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作为前提,去感受学生的个性行为,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就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遇事才懂得更多的包容与理解,才能常带微笑,常受感动。对学生而言,会微笑的面对他们的老师,意味着这老师有更宽广的胸怀,有更丰富的涵养,能爱他们如子女,这样的老师不正是他们喜欢的老师吗?

  二、微笑的润滑剂来自激励赏识

  微笑可以为师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心境,更发挥出教师的教学水平。雨果说:“脸上的神气总是心灵的映。”而微笑本身更需要润滑剂,那就是激励学生,赏识学生。

  家都知道,只要心中有爱,那么表达爱意的理由总是会有的。于老师在他的书中鼓励我们,激励赏识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那就要毫不吝啬地用出来,不要放弃给予人激励的机会,因为善于激励与赏识,会让老师的笑容更灿烂,他绝对是师生间微笑的润滑剂。看着书本,于老师激励学生、表扬学生的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仿佛出现呈在我的'眼前。他表扬一个错别字王郑文明,说他连续三篇作文中没有出现一个错别字了,如果再一篇作文保持无错别字记录,将送他一本书,并在扉页上写下“赠消灭错别字王郑文明。”

  他表扬另一个同学作文通顺多了,说他跟重视朗读有很关系,激励他有很潜力,继续努力下去,作文将会让家刮目相看,并试着一个月后展示给家看看……于老师是多么懂得表扬呀,微笑中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掌声等等,他唤醒的不是作业中的一个问题,不是学生行为中的一个错误,而是唤醒了一位位个性鲜明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孩子。

  这又使我想到了那富含哲理的话,教学艺术不管好坏,他的本质不变,不在于传授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不管学生有多少缺点,一律施以爱心,一律找出他的优点来表扬。这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不是将“问题”置之不理,更不是纵容生命的“杂枝”疯长,而是教育思想中富有理性之爱的体现。

  任何事情都是习以为常的,那老师的微笑也需要得到日复一日的锻炼,需要习以为常,需要用激励赏蚀润滑他。对老师而言,当我们一次次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时,素不知我们也正在一次次展现出微笑,一次次升华脑海中的自己。对学生而言,会经常激励他们,表扬他们的老师,意味着这老师有更巧妙的办法,有更精彩的课堂,能待他们如宝贝,这样的老师不正是他们喜欢的老师吗?

  三、微笑的智慧需要展现童心

  微笑怎样展现出来,更易受学生的喜爱呢?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于永正老师总结了他五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他说他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岁月的刻刀可以在我们脸上刻上深深的密密的皱纹,却不会刻在我们的心上,这就是童心的绝佳体现。在于老师的一次习作课上,他和学生表演小品《傻小猴》,老师串起了“小猴”,而学生演了“猴妈妈”,课堂中的于老师抓耳挠腮、活灵活现,赢得了一片爆笑声,令孩子们回味无穷。也因为一次次的“童心展现”,学生会围着他转,成为他们的“朋友”、“老顽童”。

  身边的一个个例子,也向我们展现出这个道理:只有当老师有了童心,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更好地和他玫通;才能更宽容地对待学生的淘气、任性、顽皮;才能重视学生们每一时刻的喜怒哀乐。

  怎样拥有一颗童心,怎么展现出自己的童心呢?我想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是最好的法宝。会放低自己和身段,与孩子们“平起平坐”,跟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参与表演,一起玩捉迷藏,一起“丢手巾”,一起打水仗,一起捉蚂蚱……

  对教师而言,在微笑当中展现出了童心,可以更好的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的心理层次,贴近学生的时代年龄,站在他们的童心当中去理解学生,遇事能更体谅学生,在那灿烂的微笑背后更经得住孩子的“考验”。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老师更亲近、更富孩子气,能与这样的老师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意味着这老师更有“领袖味”,更有童年与同伴味,能待他们如同龄朋友,这样的老师不正是他们更喜欢的老师吗?

  “微笑”,一个轻松而又沉重的话题,可以说没有一位老师不推崇他的,可在现实的工作当中,我们又展现了多少微笑?又展现了多少智慧的微笑呢?

  那么,让我们静下心来,学做甘草吧,学学书本知识,学学同行经验,学学孩子生活,将内心的温柔与宽容,将脑海的智慧与本领用微笑展示出来。记得,唯有微笑的老师,才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最后用充满正能量的话勉励自己与家:既然命运为我们选择了教师,就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让微笑写在我们老师的脸上吧,因为微笑,可以让卓越的教师更加卓越!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该书分思想观念篇、科学管理篇、课堂改革篇、学生发展篇四部分,作者郭道胜借鉴现代教育的最新成果,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创新教学实践视角,就当前教育教学的几个重大问题,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及修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见地的论述,提出教师应具备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品格、教育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每一位同事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可以说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竭尽全力,人人不甘落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说过:“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认真工作,又要在工作中讲求科学性、方向性,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不懈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学习,对现代教育思想、教改趋势、教育理论、有清醒的认识,不断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懂得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的宗旨。爱心是基础,发展是宗旨,育人是目标。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崇高、富有激情的活动,对自己的职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努力发扬创造精神,提高自己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艺术人生,从学生方面看,也可促进其素质提高,使学生既有人格魅力、又有社会竞争力、既可持续发展、又能不断创新的“智慧之生”。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细细品读了朱老师的《致教师》,看着书中的那一个个问题,就仿佛是为我回答的。其中朱老师的一个观点让我尤为感动,那就是:为每个生命颁奖。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护的。“每个孩子的基础不一样,能力不一样,个性不一样,我们不可能用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够用一张试卷衡量所有的学生。最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的光芒。

  “新教育独特的生命叙事剧令我耳目一新。给孩子们排练适合自己的剧目,感受生命的意义。真诚地为新教育人点赞。朱永新老师说,衡量新教育生命叙事剧是否精彩,不是看学生们的演技是否成熟,布景是否漂亮,而是看学生们有没有真正地演绎出剧中人物的灵魂,把著作的真谛表现出来,每个学生是否真正地投入到剧情之中。人生需要的是“中庸”的智慧,是既有感情,又有思想的“正剧”。新教育生命叙事剧,就希望运用舞台上的.“正剧”引导出人生的“正剧”。每个生命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关注每个生命,关注每个孩子,为每个生命颁奖,为每个生命喝彩,是教育的使命。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原则。教师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优点的,你要善于去发现,并大力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所谓的“后进生”并不是他们真的能力很差,而只是他们缺少周围环境的人们给予他们的肯定和表扬。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作为教师时刻要记住这一教学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在你那柔声细语的表扬声中和殷切的期待目光中。

  在教学中我都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尤其是给那些在慢慢进步的后进生们。这些孩子在我的表扬声中,仰起了头,挺起了胸,表现也越来越好。

  最后,我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话用以自勉:“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希望自己能够以这样的态度来为每一个生命颁奖。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开学伊始新一轮的读书活动在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唐主任的倡导下又一次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学期给我们选择要读的书的是《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新课程标准》和《课改新理念》这三本书。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就曾读过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本书,最近我又一次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觉和第一次相比这次受益匪浅,收获很大,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也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他当过30多年的小学、中学教师,他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既没有深奥的教育理论,也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深入浅出地道出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与困惑。今天又一次读这本书,有些困惑在心中多年的问题有了答案,有一种登高望远而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有差生转化的问题,有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有课堂教学管理问题,有班主任工作问题等等。并且有着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

  书中的所有内容,对我感触很深,帮助很大,启迪非浅。我是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就拿我们的教学语言来说,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特别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作为教师,我觉得乐人和动人都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书教师心得体会05-26

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1-06

教师读书交流及心得体会02-17

关于教师读书的心得体会02-07

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体会02-13

精品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读书心得03-28

教师读书活动心得体会06-05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10-20

教师读书个人心得体会11-09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