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读后感

时间:2023-09-15 18:25: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愚公移山》读后感(大全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愚公移山》读后感(大全15篇)

《愚公移山》读后感1

  听了很久江涛的《愚公移山》,很有感触。在所谓的多元化意识形态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我亦有些迷茫。

  愚公是一种精神,一种坚韧不屈、矢志不渝的精神,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处境,不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要挖掉太行、王屋二山,这是一种斗志,是一种为改变自身状态而进行的一场斗争。不是那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充满奴性的'劳作。

  智叟的表现虽说聪明,但那是一种安于现状、屈服于压力之下的奴性的小聪明,和愚公相比,他显得小气、委琐,久而久之,他会变得奴气十足,没有智慧可言。而愚公则充满不安于现状,充满开拓精神,永远表现出那种移山填海、大气磅礴的气概。

  在现代的所谓多元化的意识里,有些人则蓄意把愚公的精神理解为奴性的屈意服从,弱化了愚公的斗争精神,而这种曲意的理解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民公仆,他们的奴性不是为人民的,而是为那些提拔自己的高级公仆,代代相传,对人民,他们则大气磅礴、敢说敢做,其境界远远超过了愚公。

  能力和智力则胡成反比,口气愈大,智力越低,人民越苦。

  久而久之,欲为亦不能为也,非不能也,实不会也。

  明朝人龚自珍先生曾为此赋诗一首,名曰:己亥杂诗。实在记不起来,请各位一序!

  在此先行谢过!

《愚公移山》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叫《愚公移山》。

  里面讲了,在古时候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北边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90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通到南部,好吗?”大家同意了,并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

  愚公带领的三个子孙,凿石头,挖泥土,运送到渤海边山。京城的妇女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 ,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地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余年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

  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可山又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答上。

  手持着条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山岗阻隔了。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愚公移山》读后感3

  今天我看了一个成语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愚公移山》。讲了从前有个老汉叫愚公,他家的大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他出门必须要绕道而过,很不方便。愚公为这件事很烦恼,他决心要把两座大山给挖掉。他对全家人说,我们一定要把这两座山挖掉,大家都很赞成。只有他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她说像这太行、王屋这个高大的山,挖出来的石头和泥土怎么办呢?大家说运到渤海边上就行了。从此以后,他们全家每天一起挖山,一年到头很少回家休息。在黄河上住着一个老汉,人人叫他智叟,他看到他们一年到头都在辛苦地挖山,觉得很好笑,就去劝愚公不要白费力气了。愚公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你这个人自以为聪明,其实很傻,就算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儿子生了孙子,孙子生了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是无穷无尽的',可两座大山却不能再长高了。智叟无话可说。后来这件事让山神知道了,就去报告上帝,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打动了,派了两个大力神把两座大山搬走了。

  我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愚公学习,做事情要不怕困难,要有坚强的毅力,如果想达到远大的理想,就必须好好学习,努力前进,才能取得成功。假如半途放弃的话,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会白废的。

《愚公移山》读后感4

  从前,一个叫“愚公”的九十岁老人,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使他的一家外出很不方便。他便动员自己的家人移山。虽然别人笑他笨,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但他丝毫不在意,坚持做下来。最后,经过他和他的`子子孙孙的努力,终于把两座大山移开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什么事都能做成。愚公已经九十岁了,还有那么顽强的意志,可我,才九岁,曾因为怕苦而放弃了舞蹈,因为怕难而放弃了奥数。现在想想,我放弃的太多了。如果不放弃舞蹈,说不定现在我已经像钮心颖一样,是个小小的舞蹈家了;如果我不放弃奥数,说不定数学的分数就会更高了。我读了这个故事,再想想这些事情,就觉得非常后悔。

  我想:既然自己已经放弃了这么多了,那就应该把握好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例如:弹钢琴、大树英语、背四星、上沙龙班等等。

  我一定要像愚公一样坚持不懈,不管困难有多大,不管人家怎样嘲讽自己,都不能放弃,要坚持到底。因为,我相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愚公移山》读后感5

  有时候只要不怕困难,坚守斗争,定能取得事业或学习的成功,说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最近,我们学了一篇文章《愚公移山》——愚公,以为90多岁的老翁,带领着自己的家人凭着心中的一股信念把挡在门前的大山给铲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在21世纪是个人才竞争的社会,也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虽然只需要用头脑,不需要蛮力,但是坚持的恒心是一定要有的,如果学业半途而废。何来成功?如果不坚持锻炼,何来健康的体魄?如果不坚持照料果树,何来硕果?所以,坚持,恒心是每个想要成功人士所必须的,是亘古不变的`。

  在上学期,长跑因为每天的坚持,都有所提升,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点点成功,可是寒假,没有老师的督促,有了懒惰的依赖,从来不去自觉锻炼,结果开学测验,都跌倒了低谷,成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所以,坚持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呀!我们还要原理坚持吗?哈、、除非自己不想得那仅有的体育20分。

  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只要我们再努力点,再给自己施一点压力,告诉自己,要坚持,胜利就在前方,这样,或许奇迹会发生,把应得的分拿回来,准备下一场的中考考试。

  跳过“酸痛”,跃过“疲劳”,坚持下去,不怕困难,像愚公一样,保持信念,一定会取得成功的。因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愚公移山》读后感6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这是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古代寓言。当我读完这篇寓言,我心中颇有一番感想。

  《愚公移山》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山对面居住着一位年纪将近九十的愚公。由于两座大山使愚公出行困难,他便召集全家一起移山。这时,智叟便来讥笑与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愚公听了就反驳智叟道:“你也太不聪明了,我死了我儿子还在,儿子可以生孙子,孙子可以生儿子,一代代人无穷无尽而山不会增高加大,我还用担心挖不平吗?”智叟听了无话可说。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一直挖下去,便派夸娥氏二子把山移走了。

  愚公真的愚吗?智叟真的.智吗?不,愚公不愚,智叟也不智。愚公可以用长远的眼光看世界,而智叟不能;愚公有移山的信心,且信心十足,而智叟没有;愚公有坚毅的品格,有敢于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而智叟更没有。愚公虽然叫愚公,但他一点也不愚;智叟虽然叫智叟,但他一点也不智。

  我真心佩服愚公与他子孙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那种伟大的气魄和毅力。如果我能将这种精神用在学习上,那我将更上一层楼!

《愚公移山》读后感7

  《愚公移山》故事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精神传了一代又一代,这天我再次读《愚公移山》,我被愚公坚持不懈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了。

  愚公年近90,因为他家门前有王屋、太行两座大山出行十分不方便,所以他决定把山挖走,别人都嘲笑他,连智叟都嘲笑他。但是愚公并不理会,村名们却被他精神所感动,都来帮他移山。他这种坚持不懈精神把天帝也感动了,派了俩位大力士把山挪走。

  看了这个故事,我掩身思考;此刻有许多人对愚公行为产生了质疑:搬家不就行了吗?但我却觉得很执着,坚持自我想法,并能付诸行动。尤其是当智叟嘲讽他时,他却说了这样一段话:”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了孙子,孙子又有了儿子,儿子又有了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山又不会增高扩大,我怎样会挖不平呢?“

  对此,我有着深刻体会。在一次期末考试前一天,我在家没有复习,第二天,在考试时候我有一些题不会做,结果我考不太理想。

  我们就应学习《愚公移山》这种坚持不懈精神,我想我今后必须会考好!

《愚公移山》读后感8

  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愚公移山”。

  这本书说的是一位老爷爷想把两座横在家门前的大山搬走,他不停的`挖,有许多人劝他,他都没有动摇。玉皇大帝被愚公的信心和勇气感动了,派了两个神仙帮愚公把山搬走了。

  我要向愚公学习,坚持就是胜利。

  《愚公移山》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被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出入很不方便。于是他对全家人说想要把山移开,他不但亲自干,还让自己儿孙一起干,就这样寒来暑往干了很多年。这种精神感动了上帝,就派神仙给移走了。

  这个故事,反映了愚公一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敢于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然的精神,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学习!

  我坚信,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前途未来都能像愚公那样充满信心、不畏困难,最后胜利一定属于自己。记得我以前学习并不好,每次看到学习好的同学领奖,我总是抱怨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于是我发奋学习,终于取得一些成绩奋斗吧!让我们像伟大的愚公一样为自己的理想不停的奋斗。

《愚公移山》读后感9

  我读了这篇文章非常感动,因为愚公移山不怕多大的困难都要消灭掉,这么大的山,何况我们这么小的题。我们真应该向愚公学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才能成功。我相信有志事竟成!

  以前我读了这篇寓言后,觉得主人公愚公实在是太愚蠢了,他为何不搬到山前住?现在我上了六年级,还像以前那样学着玩,甚至长长醉心于自己的聪明无人能比。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我惨败到自己难以置信的地步!这时,我又重读了《愚公移山》。可能这是我第一次失败的原因令我重读《愚公移山》吧。

  老愚公心无杂念,决心以自己的.艰苦劳动改变现状,搬移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精诚所至,终于感动了玉帝。玉帝便派娥氏二子把山背走。由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愚公搬走的不仅仅是两座山,而更重要的是,他有“知难而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无畏精神。

  与愚公相比,我就败在梦想不费力气,不必刻苦、努力,就可取得好成绩;就在于没有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学习中的因难就像太行、王屋这两座山大山一样。我这次失败,正因为不自觉地企图绕开困难,这不正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吗?

  我深深地认识到: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民族,“愚公精神”至今仍是我们必须发扬光大的。如果安于现状,不敢冒险,就不会尝到胜利的喜悦。事业也不会有所发展。

  由此看来,“愚公精神”不仅没有过时,相反,它正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克服困难,去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愚公移山》读后感10

  今天,我无事可做,便打开成语故事,翻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我便读了起来,使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讲得是:从前有个叫愚公的老人,有两座大山拦住了他们的去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于是,他便带领着子孙开始挖山。经过了重重困难,日复一日的辛苦劳动,最终感动了天神,把山背走了。愚公他这种为后代着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他虽然受到了嘲笑,但仍勇往直前、锲而不舍,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让我们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还有不半途而废。所以他的'精神才流传到今天。

  而我呢,也一样遇到困难就退缩,更别说持之以恒了。知难而退就是形容我的。比如:在暑假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数学奥数练习册。我刚开始的时候很愿意做,以为很简单。可当我做到第二页的时候,就遇到的有几道题不会做了,就继续往后翻,可是往后却是越来越难,我就对妈妈说要读课外书,然后就不做这些题了,而去读书了。有一点难度就放弃,根本就没有做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只有专心的做一件事而不三心二意,要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才会为我们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向愚公老人学习。

《愚公移山》读后感11

  最近,我看了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成语故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里面讲述了许多像“汗马功劳、盲人摸象、画龙点睛、名落孙山、水滴石穿”等等这样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其中让我最受启发的要数“愚公移山”了。

  从前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山,所以出行很不方便,有天他召唤全家老少说要搬山,大家一致同意。之后他们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在搬山。邻居劝他说:“你已经老了不可能把这座山搬走的。”愚公说:“我是老了,但我还有儿子,儿子会生孙子,孙子又会有儿子,一代代挖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神仙,于是就施法术把山搬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顽强的忍耐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样再难的事也能办成。我就想起我学弹钢琴的事,每开始学一首新的曲子,我都会觉得很难,磨磨蹭蹭不肯练习,还不停地抱怨:“这首曲子太难了,我不会弹!”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学会了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练习后在琴谱上画上一个个“正”字,告诉自己已经弹了多少遍,按这种方法给自己鼓劲,这样弹得久了,自然就会熟练起来。练琴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同样。只要像愚公那样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愚公移山》读后感12

  从前有一个叫愚公的人,他的家门前是太行、王屋两座巍峨的大山。愚公一家从来都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他们决心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大早,愚公一家就拿着镐头、铁锹开始挖山了。有一天,有个叫智叟的老人路过愚公家,看到他和他的儿子们正在卖力地挖山,不由得嘲笑:“果然是愚公啊,愚到家喽!”愚公立即反驳:“虽然我的生命有限,但是我的后代却会一直繁衍下去,只要我们肯干、努力干、天天干,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智叟被说得哑口无言,呆在了原地。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愚公一家每天都在挖山,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于是天帝命令大力神把这两座大山搬开。

  从此,愚公一家终于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

  这个神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可是这句话还不是太完美,我又联系生活经验总结了一句话:“坚持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半途而废就一定会失败!”假若愚公被智叟说动了,不再挖山了,那么他们永远也走不出大山,永远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了。

《愚公移山》读后感13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向我们传达做事要有毅力,有恒心,要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文章最后上天派了两位神仙将山移走了也是对这种精神的肯定。

  文章中的两座大山象征着我们面对的困难,愚公则象征着迎难而上、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移山这种方式却值得我们反思。且不说两座大山搬到海里去会造成多么严重的生态失衡,单说大山与大海的距离,单靠背篓和人工运送,耗时耗力,一个月下来怕是也不会有任何的成效。另外文中有一段愚公与智叟的对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现在想来这种想法多么可怕呀,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不做别的事情,就搬两座大山,而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出行方便,这代价是否太大了呢?

  面对困难我们确实应该要有愚公这种不畏惧、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是也应该有好的方法。实在不提倡横冲直撞,硬碰硬。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无需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

《愚公移山》读后感14

  愚公,坚持不懈,试用自己的残年铲平两座大山。这一壮举,赢得好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的确,山并不会为时间长久而长高。可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愿望,都有一个理想。愚公却想让自己的子孙,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而去改变子孙的理想。愚公却为了自己想铲平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而让子子孙孙铲除大山。这难道不是愚不可及吗?这难道不是愚昧无知吗?可古人为何将这愚蠢的行为定义为坚持不懈呢?这或许就是古人的愚昧吧。

  且放开这一说,难道把两座山移除就可以解决了吗?这村中难道无人是以砍柴拾薪为生的'吗?这两座山移除,沙尘暴来时又有什么树木可以抵挡呢?

  两座山一移除,早已是数百年之后的事了,毕竟一年才能往返一次啊。移山移的只是精神,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难题,移的应该是民。愚公移山,带给我们的是他的精神,而在如今这个智勇为上的社会,空会移山已不现实,要的是想方设法如何能方便地抛开山对人的阻挡,这才是最现实的。

  移山已不现实,也不会成功。愚公移山带给我们的道理有两个。其一是:坚持不懈、矢志不移。其二是:教会我们懂得变通,而不是一昧的去移除。

  愚公移山,移的是精神;愚公移民,移的是智慧。

《愚公移山》读后感15

  同学们,《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应该都听过吧?故事里那位快九十岁的老头儿,觉得家门前那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山与王屋山)阻挡了他出门的道路,以至和家人去城里都要绕道,非常不方便。愚公决心要把那两座山挖走,这样他和家人出城就方便多了……

  愚公心无杂念,决心以自己的艰苦劳动改变现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精诚所至,精石为开,终于“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往朔东,一往朔南,使得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正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的体现。

  魏征是唐朝的宰相,曾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谏200多次,弥天下之大勇冒犯龙颜,系万民生死于腰上面,李世民也明白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不但不追究他还重用他,这才有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昌盛。他也是一个有着“愚公精神”的`人。

  回想自己,学习上遇到一个稍微难一点儿的问题,就放弃了,去玩别的了,而生活上怕苦怕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那一类人,所以我会失败,这已是在所难免的了。如果愚公、魏征怕费劲,图省事,安于现状,那么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就会使子孙遭受“出入之迂也”之苦,贞观之治也不会出现。

  由此,我认识到我们要从现在起,培养“愚公精神”,把它发扬光大,不能怕吃苦怕劳累,不能只安于现状,不敢冒失败的危险去尝试,相反,我们还要逆流而上,为建设新中国做出贡献。

【《愚公移山》读后感】相关文章:

《愚公移山》教案09-12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12-07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12-06

《愚公移山》读后感02-19

愚公移山读后感05-08

《愚公移山》读后感10-06

愚公移山的读后感10-29

愚公移山读后感12-30

愚公移山读后感【热】04-17

【推荐】愚公移山读后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