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4-04-23 07:45:0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精选)《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1

  无知,第15个议题,也是“真相”主题下的首个议题。作者最想告诉你我的一句话是“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关于无知,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来自苏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相信在你过去的生命历程中,曾不止一次地,经历过下述场景:遇到某个自认的专业人士,信誓旦旦地向你讲述一些,他认为正确的言论,给的理由却站不住脚,因此,你也很难为之所动,结果就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听了一些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的话。

  很大程度上,你我也都曾扮演过上述场景的讲者或听者。而这类情况得以“顺利”发生的原因,书里明确指出,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想象,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知道更多。

  拥有这样的想象,也是有好处的。很大程度上,人类能够延续到今天,也正是靠着这样的想象。书中将这种想象描述为“知识的错觉”。这种错觉带来的好处是,它让我们继续愉快地生活,并让一切有迹可循,有效避免无谓的努力。

  正如作者在他的《人类简史》里开的一个脑洞,公司是一种“想象共同体”,一旦想象被实体化,就拥有了实在的生命力。人类大脑也就不会去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方便了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协作,推动历史的进程。

  显然,这是一种非理性,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倾向于自认为很理性。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大多数人类决策基于情绪反应和思维捷径,而非理性分析。由此可见,理性其实是一种反人性的思维方式。

  书中举了一个实例来证明这种“知识的错觉”。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到的拉链,很多人都相信自己对它很了解,毕竟每天都在用,事实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的作用原理。

  这种常见的错觉,源自我们容易把存在于他人大脑中的知识,简单地看成是自己的。生活中更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收藏”,看到什么感兴趣的知识内容,点击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知识的错觉,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它会让人有一种倾向,倾向于只结交思想相近的朋友,结果是让自己已有的各种观念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而鲜少遭遇挑战。毕竟,大脑可不喜欢被否定。

  这种倾向,还对应着一种叫做“群体思维”的东西。这一思维的一大特征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看过《乌合之众》的话,你应该对这种群体思维的效果并不陌生。这种思维追求的并不是世界的真相,只要一切看上去是好的,只要没人嘲笑自己的无知,真相其实并不重要。

  对于这种倾向,书中举的实例是“权力”。即便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不是为了看清现实而存在,因为没有可以浪费的时间,也就无从探寻真相。权力就像是一把锤子,它能看到的几乎全是钉子。

  巨大的权力,很快会形成一个黑洞,会让接近它的一切事物变得扭曲,自然看不清真相,因为没人会告诉你真相。更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知道真相。权力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现实。

  最后,面对这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个可能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回到20xx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式思维,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因为至少这样,我们还能较为快乐地度过这为数不多的人生。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2

  《今日简史》这本书单看标题就让我感触颇多,“今日”的故事或在进展或未发生,怎么就已经成为“历史”,开场立传了?其实不然,历史一般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实,而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溯过往,我们会发现历史亦是一种对当下的映射。也就是说,历史和现实是相通的,有了整个人类过去的关于文明的传承、积累和进步才得以缔造我们当今的世界。简单地说,这本书就是作者以史为鉴,立足当下,透视将来,从历史的性中去解读21世纪的人类命运大议题。

  首先梳理一下该书的构造,五个章节,21个议题,讨论了当今世界最值得考虑的问题,涉及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开展带来的颠覆性认知,民族、宗教和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战争与恐惧主义威胁带来的生存挑战,生活在“后真相时代”的我们如何寻找真相以及如何做出改变应对挑战并更好地生存下去。这些话题可以归结于科技颠覆、政治挑战和个体价值的冲击和重塑三个维度,尽管很宏大,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答复的,但都与我们休戚相关,值得我们去重视。

  书中的精彩内容无须更多赘述,且稍作分析并浅谈几句体会吧。身处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去议论人类命运的相关议题,当然要聚焦于人本身。21世纪会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代,尽管各种社会问题浮出水面,但科技的日新月异还是加速了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再加之大数据革命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开展,似乎有种错觉,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来得不真实,社会很急躁,周围的一切都让人迷茫。群众认知程度的局限性加之媒体的催化作用,使集体陷入“情绪在前、事实在后”“认知在前、真相在后”的困境。于是有了“后真相”一词,它作为传播学概念,意思是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

  如何走出这个困境并没有一个现成固定的答案,但显而易见还是要唤醒本能的'自我意识吧。尽管当今社会下的自由民主具有局限性,人们内心尚存对于自由的渴望,渴望作出些改变,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诚如作者所说,做决定再困难,仍要选择自我讨论而非自我压制。

  历史的开展是非线性上升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就是转折和改变,时代变革需要每个个体做出自我改变,再反响社会,推动进步。所以,愿彼此尊崇自己的内心,选择改变而非墨守成规。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3

  民族主义,生活中不常接触的一个词,简单理解就是,本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类从远古时期的部落文明,进化到今天的全球文明。民族主义本已逐渐弱化,因为依靠部落文化的民族主义已经不能应对全球性的难题。

  早在上世纪的冷战期间,国际政治就开始走向更为全球化的方向,民族主义一度被打入冷宫。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化更是成为潮流,无法阻挡。人们似乎已经淡忘民族主义,沉浸在全球化的狂欢中。

  而今,这个趋势有所放缓,并且不断有国家重新投入民族主义的怀抱,比如20xx年的英国脱欧。这个举动,忽略了欧盟对欧洲和全球和平的巨大贡献,更多的考虑了本国的经济和移民问题。

  每当长期的环境考虑必须牺牲短期利益的时候,民族主义者常常会把当下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之后再考虑环境问题,或者直接把问题留给其他国家的人。

  由于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的气候问题,已经被世界关注了几十年,甚至于你我小时候就耳濡目染。然而,全球化似乎也没能对此产生多少正面影响。因为科技的发展就是需要消耗这些资源。

  在这样一个充满无情竞争的世界,落后的代价谁都承受不起,所以只要有一个国家选择走上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之路,其他国家就会被迫跟进。

  英国脱欧事件,的确给全球化泼了一盆冷水。因为,从民族主义进步到全球社区,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近的有两次世界大战),克服了无数困难。经过几个世纪的'血流成河,欧洲大陆各国才达成共识,确保和谐,现在出现这种放弃共识的举动,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人类当前正面临的三大世界性挑战:核威胁、生态恶化挑战、科技挑战。无一不是需要世界各国参与,共同面对的。

  科技已经让一切与过去截然不同,没有任何单一国家或民族能够独自解决这一系列全球生存威胁。重新宣扬民族主义,也不能将世界拉回过去。但如果面对这些共同威胁,仍然选择坚持对自己国家的忠诚高于一切,最后的结果可能远比两次世界大战更惨烈。

  这些挑战,好像和你我的真实生活,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身处这样的世界,未来的不确定性是坑也是机会,而价值的创造就在于不确定性的消除和弱化,这是你我都能作出贡献的地方。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4

  相继出版《人类简史》、《将来简史》这两本惊世之作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今夏又出版了一本叫做《今日简史》的书,可以说是“凑”齐了简史三部曲,在前两部曲的铺垫后,这本新书又会给你我带来怎样的思想盛宴和有趣脑洞呢,咱们渐渐说。

  语出惊人,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并不稀奇,真正厉害的是,语出惊人并有理有据,或许这是历史学家的“根本操作”,也可以说是天然优势。正如那句所说:“你能看到多远的历史,你也能看到多远的将来。”

  而今,昨天、今天、明天,已经全部被赫拉利给打包好,送到你跟前了。你我只需做一个有心人,惠存即可。

  通过封面,可以一目了然,全书旨在向你我介绍21个“人类命运大议题”。按照作者自述,写作本书的重要目的是,让更多地球村的'公民参与到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中来,那么这些议题终究有多大呢,书里给分为了五大类。科技颠覆:理想的幻灭、就业、自由、平等;政治挑战:社群、文明、民族主义、宗教、文化认同;绝望与希望:恐惧主义、战争、谦逊、神、世俗主义;真相:无知、正义、后真相时代、将来不是科幻小说;生存下去:教育、意义、重新认识自己。

  其中有不少,可能就是你我从小耳熟能详,并且逐渐耳濡目染,也考虑比较多的议题。但是毕竟,你我并非历史学家,也很难对很多议题做到深化浅出的讲解,大多数时候还是个人片面的理解占了较大比重。这也是你我,需要在此时此刻,翻开这本书来看的重要理由,为了帮助自己更深化地理解这些议题。

  因为,这些人类命运大议题,个个都值得你我,掰开揉碎,细细品味。何不在这本新书里,以新的视角,开场认识这个世界。来吧,一起参加到这场讨论中。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5

  前几日在书店角落看到《今日简史》,抱着随手一翻的心态看的。但是越看到后面越入迷,这本书居然开始让我这个相当冷漠的人也开始思考关心人类的命运。

  书中的命题非常多,宏观且浩大。我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一些其中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点。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取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能够自我思考,自我创造。但 用锋利的语言一刀见血地指出“人类没有选择欲望的 ,单纯就是几十亿个神经元交换生化 后的产物。”看到之后有点不敢相信,但事实好似就是如此。随着生物领域和科技的开展,我们越来越发现人体并没有那么的神秘。你以为你做出的一切选择都是由“我”这个主观意识决定的,但其实它们可能只是简单的生化反响。只是速度让你快到感觉不到而已。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因为到最后你甚至发现不了你所以为的完全由自己做出的决定,实际上已经完全被控制了。就像现在我们购置的各种繁多而无用的物品,你以为是你做出的选择,实际上可能都是 商的策略。

  今天我们随手翻开一个购物网页,它就能恰恰好地从万千商品中选出一件你所中意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只要收集到足够海量的数据之后,算法就能替你决定你喜欢听的歌,你爱看的电影,甚至替你决定你未来的爱人。而且这一切基于海量的数据,出错率比我们所谓的凭着感觉走好多了。你会接受这一切吗?

  要想知道宇宙 、人生意义、自己的`身份,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开始观察痛苦、探索痛苦的本质。人生的重大课题可能不是寻找人生的意义,而是如何摆脱痛苦。而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根源可能就是自己的心智。

  可能到了最后的最后,我们人类拥有面对未来世界的唯一武器,就是我们的心智,我们的 意志,就像三体人所惧怕的那样。 相继出版《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惊世之作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今夏又出版了一本叫做《今日简史》的书,可以说是“凑”齐了简史三部曲,在前两部曲的铺垫后,这本新书又会给你我带来怎样的思想盛宴和有趣脑洞呢,咱们慢慢说。

  语出惊人,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并不稀奇,真正厉害的是,语出惊人并有理有据,或许这是历史学家的“根本操作”,也可以说是天然优势。正如那句所说:“你能看到多远的历史,你也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而今,昨天、今天、明天,已经全部被赫拉利给打包好,送到你跟前了。你我只需做一个有心人,惠存即可。

  通过封面,可以一目了然,全书旨在向你我介绍21个“人类命运大议题”。按照 自述,写作本书的重要目的是,让更多地球村的公民参与到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中来,为整个人类的未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么这些议题究竟有多大呢,书里给分为了五大类。科技颠覆:理想的幻灭、就业、 、平等; 挑战:社群、文明、 、宗教、文化认同;绝望与希望: 、战争、谦逊、神、世俗主义; :无知、正义、后 时代、未来不是科幻小说;生存下去:教育、意义、重新认识自己。

  其中有不少,可能就是你我从小耳熟能详,并且逐渐耳濡目染,也思考比较多的议题。但是毕竟,你我并非历史学家,也很难对很多议题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多数时候还是个人片面的理解占了较大比重。这也是你我,需要在此时此刻,翻开这本书来看的重要理由,为了帮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议题。

  因为,这些人类命运大议题,个个都值得你我,掰开揉碎,细细品味。何不在这本新书里,以新的视角,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来吧,一起参加到这场讨论中。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6

  读完了尤瓦尔赫拉利的这本著作《今日简史》,这本书是在作者前俩部著作《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基础上对人类命运的走向做了一些预测与分析,反思了当下全球人类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的结合正在创造人类社会新的故事序章,理想的幻灭,旧的故事倒塌只是时间问题,从而折射到现实社会中则是:AI与智人隐性竞争的结果就是未来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大数据的高度发展和深入应用会产生数据霸权和社会公平的矛盾,未来不同国家的主体都会面临新的政治挑战,自由与平等的议题争议:谁该拥有数据。从而导致全球新的政治挑战,不过这会不断驱使人类文明走向世界大同,国族主义已经无法单一解决社会问题,新的无国界社群组织会重构部落再起,这是人类生物属性的价值体现。

  宗教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催化剂会依然延续下去,只是形式会做新的调整,因为人类的精神世界依然需要一片沙漠里的绿洲。科技具有俩面性,在AI时代里,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战争依然存在,人性的贪婪必然造就新的压迫与反抗。

  地球不是绕着人类转,曾经的地球是由恐龙主宰,然而现在呢,只是物种转换了角色而已,难道还会有人类之外的角色替代智人,答案在上帝那里。科技颠覆会产生绝望与希望,所以人类依然要谦逊,在没有达到移民火星的星际穿梭之前,地球生态的好坏影响着人类后代的发展。

  写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就是spaceX之父埃隆马斯克,他人生的最高目标则是做着人类大规模移民火星的庞大工程,海上火箭回收技术已经成为现实,读后感马斯克的'火星之梦代表了人类在星际旅行上已经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不要妄称神的名义制造人类自己新的道德困境,在当下世俗主义社会里,要面对不完美,后真相时代依然需要虚构的故事建立合作,智人本身就是一个后真相物种。

  未来不是科幻电影,我们都会直面一个无法逃离的母体,意识和智能在新科技面前不再混淆,心智是可以被科技操控的,《病毒帝国》的电影场景会真实再现于人类社会,没有真实世界,母体之外还是母体。

  教育是改变中唯一不变的事,传统与未来只是时间线上的一种人为界定,知识无疆界。人类依然会面临新的生存问题,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会用语言和文字继续编织新的故事,自由主义不再是人类文明的核心议题,心智和大脑是俩个议题,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迄今为止我们对自身意识的了解仍然一无所知,禅修只是一种最基本的辅助工具而已。

  建议读完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之后阅读此书会有一个思维层次上的认知连续性,也比较容易理解此书里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思考。也许有人会感觉这本书内容不精彩,你要明白这不是小说故事,而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思考和对人类社会议题的一些分析探讨。精彩在他的《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已经深有体现。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7

  读书目的:尤瓦尔的书总是让人脑洞大开,尤其是在国内呆久了,自己的认知是否还与国际大家的视野一致?这就是读他的书最大的目的,企图获得站在一个“上帝”的格局观,再来俯视宏观、微观的视角,来洞察未来人类社会大趋势,捕捉新的机遇和灵感。

  在第一章,尤瓦尔就重新抛出了自由主义的`概念。一起来复习一下《未来简史》中提到的自由主义:

  “人文主义分为三个派别:自由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自由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拥有永不重复的体验。社会人文主义责怪自由主义太过注重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的体验。进化人文主义(纳粹)指出各种体验和感受的冲突不可避免,最适合的胜出。”

  现在,尤瓦尔提出一个尖锐的观点:即自由主义的故事已经开始失效,而人类并没有发明新的故事。从特朗普当选总统,到英国脱欧,都预示着以全球化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全面收敛。反而原来最保守的中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东盟、高铁援建,扛起了全球化大旗。

  在我看来,这就是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冲突的重要源头。西方崇尚资本主义的时候,中国崇刚从封建主义中解脱出来;西方转向自由主义的时候,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如今西方已经逐步放弃自由主义,而中国却逐渐开始追随自由主义。下一步是什么,作者也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希望通过接下来的一些列问题,引发读者们的思考。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8

  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今日简史》已由中信出版社售卖,我很开心的抢到了一本,更开心的是在早餐王子陈厚的组织下,可以有微信群进展读后交流,喜上加喜。本篇就是与小伙伴交流之用,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读完序言后,我开场认真的考虑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对于讨论人类当下存在的问题、将来的走向、历史的演变,对个体来说,总是没有明天的面包来的实际。那些仰望星空的人,必然是衣食无忧,脱离了生存困扰。我乃一介小民,闲时看一看他们写的书,理解一下大人物们怎么想的足矣。阅读可以拓宽视野,但睡醒了仍然是柴米油盐。从没有考虑过哪个文明主宰世界、如何应对恐惧组织、民族主义能否解决不平等和气候变化问题,这些,间隔我太遥远。

  而作者却强调,在当代各种重大变革与个人的内在生命之间,其实有着重要的关联。他说:恐惧主义既是全球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种内部心理机制。恐惧主义要发挥效用,靠的是按下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按钮,劫持数百万人的想象力。同样“个人即政治”是个旧话题,在这个科学家、企业和政府都想侵入人类大脑的`时代,这套老生常谈却远比以往更邪恶。细思极恐,信息爆炸带来的很可能是思想绑架,我可不想被别人操纵还不自知。

  诚然,这本书不可能教一位孟买贫民窟里的妈妈如何找到明天的午餐,也不可能教伦敦医院的病人如何躲过死神,但它可以引导我们去考虑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各种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与我们有什么关联?比方气候变化可能会让孟买贫民窟完全无法住人,让地中海掀起宏大的新难民浪潮,全球的医疗保健陷入危机。

  特朗普上台,和某小镇的公务员没啥直接关系,但有可能这位公务员正在犹豫要不要送孩子去美国留学,留学后美国就业情况如何,回国后涉外行业是否景气。这么一考虑,感觉着很有必要翻看这本《今日简史》。就比方我吧,刚刚翻了目录,就很想跳到第2章《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看完后准备推荐给刚上高中的儿子。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随着大数据算法飞速开展,很可能导致数字专制,也就是权利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大多数人不仅被剥削,还可以有更糟糕的场面:如草芥般无足轻重。

  我想摆脱这样的场面应该不容易,但是清楚总比糊涂要好很多。因为你就算选择无视这场“人类将来”为主题的辩论,历史也不会对你更宽容。就算你因为忙着让孩子吃饱穿暖而缺席,还是躲不过最后的结果。

  既然如此,何不认真参加,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认真的参加。参加的起点就是这本书吧,如今正在发生什么事?今天最大的挑战和选择是什么?我们该注意什么?我们该教给孩子什么?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明晰的见解成了一种力量。我想学习这种力量。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9

  宗教,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存在,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可能存在的比你我想象的还要久,说它神秘是因为其中充满了各种传说,虽然在现代它依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但它已然无法为人类提出可行的愿景。

  早期,宗教在农业和医学界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人们依赖神圣历法来播种和收获,直到今天我们也有二十四节气。那时候的萨满、巫医、先知们,也都承担着医护者的角色。

  到了现代,尽管宗教依然有相关的影响,但是现代人生病后的第一件事是去医院找医生,然后才会去寺庙祈祷。与其说这是宗教的衰退,不如说这是科学的胜利,人类的心智已经得到了大幅的进化。

  当然,科学并不必然和宗教对立,只是两者的底层逻辑不同。宗教注重诠释,科学注重实践。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所谓的预言或者魔法的出现,就算这次预言或者魔法失效,就算对某个人的魔法或预言失效,只要数百次中的一次成功,就会引来趋之若鹜的人群的追捧和信仰。

  而科学,必须在不断地试错中找到符合大多数情形的结论,才能被小部分人接受并推广。但是,在今天,科学已经突飞猛进,宗教却还是那一套诠释的套路,所以处于下风也是合情合理。

  今天,现代经济理论之所以比传统宗教教条更实用,是因为即使表面上是宗教冲突的事件,也能用经济理论来解释,但没有人想反过来用宗教理论解释经济事件。

  至今,宗教仍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身份认同。人类发挥力量需要聚集群众,群众合作又需要打造群体的'身份认同,而这里的身份认同都以虚构的故事为基础,而不是以科学事实或经济必需品为根基。

  因此,无论某个宗教看起来多么古老,只要发挥一点儿想象力并重新诠释,几乎都能搭配最新的科技装备,结合最先进的现代制度。于是,它能经久不衰,从古至今。

  只要人类仍需要大规模的合作,而大规模合作依然需要虚构的共同信仰,宗教的重要性就不会下降。

  遗憾的是,宗教最大的结果是将人类文明分裂成许多敌对的阵营,以及各自为政的民族主义也是如此产生的。它能团结群众,却无法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反而成为了人类问题的一部分.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10

  人类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自工业时代,机器的大面积兴起,取代了一部分的原有劳动力,结果是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没有对人类的就业造成不可逆的威胁。

  而且,就算机器的生产效率更高,人类的另一大优势,强大的认知能力,依然远超机器。直到21世纪,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到达不容忽视的地步,并且已经在越来越多的人之技能上超越人类,包括理解人类的情绪。

  两次有名的人机大战的结果也都是机器占了上风,国际象棋和围棋,作为人类智能的集大成者,都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在许多其他领域也能轻易超过人类?这也是近些年越来越被人们讨论和重视的。

  生活中,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相信自己的“直觉”,行事也很依赖个人经验。要是告诉你,这所谓的“直觉”,其实只是“辨识模式”罢了,你会不屑一顾还是冷静思考这个发现。

  优秀的司机、银行经理和律师,对路况、投资或谈判交涉并没有什么神奇的直觉,只不过是辨识了某些一再出现的模式,于是能够躲过漫不经心的行人、拒绝无力偿还的借款人和识破图谋不轨的骗子。

  直觉依赖的是,善于走捷径的大脑,会根据不完整的信息快速拼接出答案。在无知议题中,你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大脑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知道的更多,相信直觉也就不足为奇。

  只不过,这种走捷径的方式,很可能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都市丛林。

  对比人类智能,人工智能拥有两种特别重要的能力:“连接性”和“可更新性”。它可以实时全球联网,而且更新速度和更新所要花费的资源也很少。

  举个例子,你要了解一种未曾接触过的的疾病,通过网络搜索,或者就医询问主治医师,得到的答案的时效性(时间不等人),很难比得上联网的人工智能。

  特别是你想深入了解,目前常用的论坛上,可能都是几年前的消息,并且你也很难说服自己去相信。或者说,相信的成本你未必承受得了。

  即便你身边有医生朋友,在大数据面前,人类的学习能力还是敌不过人工智能,你又如何确保你得到的信息是有效和可靠的。而人工智能的两大特性却能克服你的这个焦虑。

  这个事实,也对目前的医疗行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于各类疾病的治疗,或许依靠人工智能会事半功倍。这是否意味着,医疗行业的大量工作要被人工智能取代。

  可能你也听说了,重复性的工作容易被取代,因为效率优先原则。但是,养老、创意类产业将很难被人工智能取代。

  作者预测,20xx年的就业市场的特点很可能在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而非竞争。创造新的工作、让劳动者接受再培训而重新就业,并不是能够一劳永逸的方法。

  看似离你我的生活遥远的预测,仍需你我主动去了解,宁可信其有的认知逻辑,必然使得你我中的大多数,认真思考这一可能出现的窘境。

  尽管大方向上,正面临着人类大规模失业的危险,作者更担心还是,数据算法会夺走人类目前握有的权威。因为,这样一来,可能造成人类对自由主义这套故事彻底失去信心,而开启一条通往数字独裁的道路。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11

  前几日在书店角落看到《今日简史》,抱着随手一翻的心态看的。但是越看到后面越入迷,这本书居然开场让我这个相当冷漠的人也开场考虑关心人类的命运。

  书中的命题非常多,宏观且浩大。我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一些其中对我来说印象深化的点。

  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取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可以自我考虑,自我创造。但作者用锋利的语言一刀见血地指出“人类没有选择欲望的自由,单纯就是几十亿个神经元交换生化信号后的产物。”看到之后有点不敢相信,但事实好似就是如此。随着生物领域和科技的开展,我们越来越发现人体并没有那么的神秘。你以为你做出的.一切选择都是由“我”这个主观意识决定的,但其实它们可能只是简单的生化反响。只是速度让你快到感觉不到而已。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因为到最后你甚至发现不了你所以为的完全由自己做出的决定,实际上已经完全被控制了。就像如今我们购置的各种繁多而无用的物品,你以为是你做出的选择,实际上可能都是广告商的策略。

  今天我们随手翻开一个购物网页,它就能恰恰好地从万千商品中选出一件你所中意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只要搜集到足够海量的数据之后,算法就能替你决定你喜欢听的歌,你爱看的电影,甚至替你决定你将来的爱人。而且这一切基于海量的数据,出错率比我们凭着感觉走好多了。你会承受这一切吗?

  要想知道宇宙真相、人生意义、自己的身份,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开场观察痛苦、探究痛苦的本质。人生的重大课题可能不是寻找人生的意义,而是如何摆脱痛苦。而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根源可能就是自己的心智。

  可能到了最后的最后,我们人类拥有面对将来世界的唯一武器,就是我们的心智,我们的自由意志,就像三体人所惧怕的那样。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 篇12

  作者在这章预示了一个“可怕”的未来,即几十年后(20xx),大部分人在工作上可能变得无足轻重,被算法和机器取代。在AI逐渐发达的今天,这已经不是像20世纪初预言纽约到北京只需10多个小时那么天方夜谭,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无人驾驶汽车、卡车,AI理财专家、法务专家,医疗助理机器人,无不慢慢在成熟中。甚至连最难被取代的创意类工作(例如,作曲家),也已经看到了通过算法机器人取代的可能。

  那么,人类社会是否能产生足够多的新工作,来弥补被机器取代的部分?现在看起来并不太现实。其实最直接的新工作就是维护、训练那些算法机器人,但是这种工作需要极高的智力和教育水平,这恰恰是算法取代的低端工作人群所缺乏的能力。固然小部分资质比较好的人可以通过教育成为合格的从业者,但是大部分人注定碌碌无为。这个时候,人类即将面临的大挑战就是,如何处理几十亿没有工作的人?

  作者提供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一个是“全民基本收入(UBI)”,即政府对控制算法和机器人的富豪阶层和企业征税,然后用这些税来cover其他人群的生活需求。另一个是“全民基本服务”,即共产主义社会描述的情形。

  第一个方案无法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穷人对现在的不公平多么愤怒,未来的不公平都将更加变本加厉!对于贫穷国家、贫穷地区、贫穷阶层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事实。

  第二个方案虽然对于人来说会更公平,但非常理想化,按照中国现在的发展水平来说,基本就是幻想。谁也不知道在算法和机器统治人类之前,这会否实现。

  因此,如果你没有成为跃升数字统治阶层的野心,对于自己和下一代的未来,那么最好的出路可能就是寻找一个能够保障全民最低福利的地方,一直生活下去。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今日简史》的读书笔记03-25

《今日简史》读书笔记范文06-09

文明——《今日简史》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02-18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2-13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1-25

(合集)《时间简史》读书笔记01-15

《万物简史》读书笔记05-08

《万物简史》的读书笔记05-03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精选35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