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时间:2023-02-23 14:05:49 泰力 寓言故事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45篇)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4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45篇)

▼目录▼
【1】扁鹊说病【2】狙公失猴【3】两只桶
【4】亡羊补牢【5】高价买邻【6】狗猛酒酸
【7】射箭和倒油【8】乐羊子求学【9】呕心沥血谱华章
【10】歧路亡羊【11】水牛和货车【12】寻找珠宝
【13】诗人刘长卿的一生【14】李白跳月的故事【15】杜甫曾经以卖药维持生计
【16】王之涣旗亭画壁【17】刘邦选才【18】颜超贿赂北斗神
【19】妇好【20】岳飞示弱【21】竭泽而渔
【22】箪食壶浆【23】狗吃书画【24】神农尝百草
【25】少年年羹尧拜师【26】尹绰之爱【27】粤人成仙
【28】找妻子【29】相马【30】盲人识日
【31】阮裕焚车【32】如果下降两厘米【33】煎饼之谜
【34】世尊骑牛【35】鹬蚌相争渔人得利【36】清正的夏统
【37】苏章不徇私情【38】假秀才招打【39】塞翁失马
【40】扁鹊施换心术【41】法如深涧【42】齐桓公见鬼
【43】唇亡齿寒【44】晏子责烛雏【45】鲁婴泣卫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

  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 “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

  狙公失猴

  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他的猴子们分配任务。他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他就可养活自己,而且还略有盈余。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猴子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他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

  两只桶

  两只桶给装在车上运出去,一只桶里装着酒,另一只桶什么都没有。

  请看第一只桶,没有发出什么噪声,慢吞吞地稳步向前走。

  另一只桶跳跳蹦蹦前进,它一经过,道路上就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并且尘土飞扬,行人由于害怕,不得不赶快向路边退让,从老远地方就能听到木桶的声音,然而不管这只桶怎么大声作响,它的好处却没有第一只桶大。

  凡是把自己的事业向大家讲个不停的人,他肯定不会有多少成就。凡是切实苦干的人,他常常默不作声。伟大人物依靠的是事业上的`声名煊赫,他在考虑筹划的时候,他是不声不响的。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4

  亡羊补牢

  从前有一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赶进一个用柴草和木桩等物围起来的羊圈内。

  一天早晨,这个牧民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好心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这位牧民很后悔没有认直接受邻居的劝告,去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于是,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这个牧民的羊就再也没有被野狼叼走过了。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遭到挫折,这是常见的现象。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误,遭受更大的损失。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5

  高价买邻

  南朝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生性诚恳老实,又是饱学之士,待人忠实厚道,从不跟人家耍心眼。吕僧珍的家教极严,他对每一个晚辈都耐心教导、严格要求、注意监督,所以他家形成了优良的家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待人和气、品行端正。吕僧珍家的.好名声远近闻名。

  南康郡守季雅是个正直的人,他为官清正耿直,秉公执法,从来不愿屈服于达官贵人的威胁利诱,为此他得罪了很多人,一些大官僚都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除去这块心病。终于,季雅被革了职。

  季雅被罢官以后,一家人都只好从壮丽的大府第搬了出来。到哪里去住呢?季雅不愿随随便便地找个地方住下,他颇费了一番心思,离开住所,四处打听,看哪里的住所最符合他的心愿。

  很快,他就从别人口中得知,吕僧珍家是一个君子之家,家风极好,不禁大喜。季雅来到吕家附近,发现吕家子弟个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果然名不虚传。说来也巧,吕家隔壁的人家要搬到别的地方去,打算把房子卖掉。季雅赶快去找这家要卖房子的主人,愿意出1100万钱的高价买房,那家人很是满意,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于是季雅将家眷接来,就在这里住下了。

  吕僧珍过来拜访这家新邻居。两人寒暄一番,谈了一会儿话,吕僧珍问季雅:“先生买这幢宅院,花了多少钱呢?”季雅据实回答,吕僧珍很吃惊:“据我所知,这处宅院已不算新了,也不很大,怎么价钱如此之高呢?”季雅笑了,回答说:“我这钱里面,100万钱是用来买宅院的,1000万钱是用来买您这位道德高尚、治家严谨的好邻居的啊!”

  季雅宁肯出高得惊人的价钱,也要选一个好邻居,这是因为他知道好邻居会给他的家庭带来良好的影响。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环境对于一个人各方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当万分珍惜身边的良师益友。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6

  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徕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

  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社会败,百姓遭殃。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7

  射箭和倒油

  宋朝有个叫陈康肃的人,十分擅长射箭。他能够在百步开外射中杨树的叶子,这样的射技举世无双,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比得上,陈康肃对自己的本领很是自负。

  有一次,陈康肃在自家后花园的场地上练习射箭,引来很多人围观。有一位卖油的老头儿挑着担子经过,也停下来,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陈康肃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

  陈康肃的箭术果然名不虚传,射出的箭都射中靶心。旁边围观的人们大声喝彩,手心都拍红了,只有那位卖油的老头儿,仍用斜眼瞅着,只稍微点了下头。

  陈康肃见老头儿似乎有点看不上他射箭的技艺,又生气又不服气,就放下弓箭走过去问老头儿说:“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你认为我射箭的技术还不够精吗?”

  老头儿平静地回答说:“我觉得这也没啥了不起的',只不过你练练的多了,手熟而已。”

  陈康肃终于发怒了,质问道:“你怎么敢如此贬低我的绝技!”

  老头儿也不急,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从我多年来倒油的技巧中懂得这个道理的。我就演示给你看一看吧。”

  说完以后,老头儿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盖在葫芦嘴上,然后他用一把油瓢从油桶里舀了一满瓢的油,再将瓢里的油向盖着铜钱的葫芦嘴里倒。只见那油成细细的一线流向葫芦嘴,均匀不断。等油倒完了,把铜钱拿下来细细验看,竟然连一点油星子都没有沾上。在人们一片啧啧称奇声中,卖油翁笑了笑,说道:“我这点雕虫小技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是手熟而已。”

  陈康肃看完了表演以后笑了起来,客客气气地把卖油翁送走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再难的事,只要我们反复地不间断地练习、实践,日久天长,必定会熟能生巧。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8

  乐羊子求学

  古时候有个叫作乐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好妻子,她总是帮助和辅佐丈夫力求上进,做个有抱负的`人。

  妻子常常跟乐羊子说:“你是一个七尺男子汉,要多学些有用的知识,将来好做大事,天天呆在家里或者只在乡里四邻转悠一下,开阔不了眼界,长不了见识,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不如带些盘缠,到远方去找名师学习本领来充实自己,也不在活一世啊!”

  日子一长,乐羊子被说动了,就按照妻子的话收拾好行李出远门去了。自从那天和乐羊子依依惜别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记挂他在异乡求学的情况,但她把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织布干活来排遣这份心情,好让乐羊子安心学习,不牵挂自己和家里。

  一天,妻子正织着布,忽然听见有人敲门。她过去开了门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兴极了,忙将丈夫迎进屋坐下。可是惊喜了没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么,疑惑地问:“才刚刚过了一年,你怎么就回来了,是出了什么事吗?”乐羊子望着妻子笑答:“没什么事,只是离别的日子太久了,我对你朝思暮想,实在忍受不了,就回来了。”

  妻子听了这话,半晌无语,表情很是难过。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织布机前“咔嚓咔嚓”地把织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断了。乐羊子吃了一惊,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说:“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织呀织呀,它才一丝一缕地积累起来,一分一毫地变长起来,终于织成了一整匹布。现在我把它剪断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它也永远不能恢复为整匹布了。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一点点地积累知识才能成功。你现在半途而废,不愿坚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断布一样可惜吗?”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9

  呕心沥血谱华章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天赋极好,7岁时就能写出很精彩的诗歌、文章,受到当时一些有名望的人的赞赏,被认为是小神童。尽管李贺聪颖过人,可他依然十分努力,从无丝毫的懈怠,作文、写诗都非常严肃认真,从不马虎草率。

  李贺写诗、作文,有与众不同的习惯,他不是闭门造车冥思苦想,而是十分注重搜集材料、积累心得、捕捉灵感,他特别注意观察生活、实地考察。他习惯于每天早上骑着家里那匹瘦马外出游览,每每有了什么见闻或心得体会,便当即记录下来,装进随身带的绣花锦囊之中。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李贺再往回家的路上走去,到家常常已是掌灯时分,家里人早已吃过晚饭了。

  李贺回到家,他母亲赶紧叫仆人端上热过的饭菜,可是李贺依然没有慌着去吃饭,而是将白天写的那些草稿从锦囊中取出来,及时修改、整理,然后誊写清楚,集中放入另一绣花锦囊之中,这才吃饭、休息。李贺天天如此坚持不懈,只要不是因病或家里办重大的红白喜事,他都从不停止这样做。

  一天晚上,待李贺回家做完这一切躺下睡着后,他的母亲来到他的房间,取过锦囊将里面的东西全倒出来,一看,竟都是些诗稿、笔记,除此以外,别无他物。他母亲想到这孩子一向体弱多病,再看他倒床便睡的疲惫不堪的样子,十分心疼又担忧地叹息道:“这孩子真是非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李贺虽然很年轻时就去世了,可他的很多诗作却成为人们喜爱的传世佳作,为了这些佳作,他真正是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

  李贺的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再好也一样需要后天的勤奋努力,做文章不能凭主观想象,而是要仔细观察生活、体会生活。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0

  歧路亡羊

  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一位学者。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朴人一同去。

  杨子不太情愿地说:“瞎!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人解释说:“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过了一会儿,邻居带人回来了。杨子问道:“羊找到了吗?”

  邻人说:“跑丢了。”

  杨子又问:“这么多人怎么会找不到呢?”

  邻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忽然神情忧愁,变了脸色,好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门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请教说:“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况且不是先生家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陷在沉思之中,没有回答。门徒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人们在生活中,不是也会遇到面临岔路无从选择的情形吗?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1

  水牛和货车

  从前有一个猫,一条狗和一头水牛,它们共同决定要从某地搬运三辆货车到某地。它们约好各人拉一辆,同时动身,谁先到达目的地就算谁赢。不用说,对于一个猫,要拉动一辆货车,并且要拉那么长的路程,不过是一句很动听的空话罢了,所以猫并不去拉车,只是拔脚就跑,一口气就跑到目的地了,立刻宣布自己的胜利,叫道:“我第一个到达了!”

  狗勉强地拉了一两步路,可是一则实在重不过,二则猫已经抢先跑前面去了,它很不甘心,所以它也就抛下了货车,飞步向前面跑去了。

  水牛远远地落在后面,拉着笨重的货车,喘着气一步一步地走。等到它到达目的`地,老实说,是已经很迟了:不但最先到达的猫已经等得不耐烦,自己跑开不见啦,就是晚一步到达的狗也已经等得无聊起来,自己跑开和别的狗打架去了;水牛看看那里什么也没有,就说:

  “虽然它们很早就到过这里,可是它们是空手来的,后来又耐不住寂寞,空手回去了,这算得什么呢?那么,运了实在的货车到达这里来的,还得算我是第一个哩!”

  不要跟说漂亮话的人竞赛,而要向老实工作的人学习。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2

  寻找珠宝

  从前,有一个很穷的村子,由于土地贫瘠,长不出什么庄稼来,村民们都感到很苦恼,不知道该用什么法子才能多挣些钱。

  村边有一条赤水河,环绕着村子流过。谁也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它要流到哪里去,也不知道它这样流淌了多少年。村里有个长着长长白胡子的老头,是村里年岁最长的人了。他常常讲:“听前辈的人说,赤水河是当年媳娥奔月时因不舍人间而流的泪水形成的,里面还有她留下的一串项链。年深月久,项链散了,成了一粒粒闪着黑光价值连城的珠宝;谁要能捞到它,就会发大财了。”

  村里有几个水性好的青年,听信了这话,都决心去赤水河找珠宝。这一天,张三、李四、王五约好了,一同来到赤水河,跳下去就摸了起来。张三深吸了一口气,东摸摸,西探探,忽然手触到一样硬东西。他心里一阵高兴,想:这一定就是珠宝了。他脚踩着水浮到水面上来一看,这东西圆圆的,闪着黑光。其实这只是一颗螺丝,可是他一心一意想着珠宝,就根本不往别的东西上去考虑。于是他狂喜地举着螺丝往家跑,一路高喊:“我找到珠宝了!我找到珠宝了!”李四和王五一个摸到了蚌壳,一个摸到了鹅卵石和碎瓦片,也和张三一样,他们都认为自己得到的就是珠宝,兴高采烈地拿回家去了。

  村民们闻讯赶去观看,大家都交口赞叹道:“总算捞到珠宝了,这下我们该发财了!”其中只有一个叫象罔的`人看出那不过是些不值钱的破烂,用袖子掩住口笑了。村民们见他笑,都愤怒极了:“象罔实在不知好歹,居然敢嘲笑我们想发财!”于是大家群起而攻之,把象罔赶出了村子。

  村民们的确很愚蠢,竟然把破烂当作子虚乌有的珠宝。但是有时候,财迷心窍的人就会做出这样的蠢事来。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3

  诗人刘长卿的一生

  刘长卿在唐朝大历年间诗名藉甚,诗名在"大历十才子"之上。他自称"五言长城",对自己的诗歌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字。

  刘长卿虽然诗名卓著,可仕途却颇多坎坷。他33岁时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 刘长卿在任上"使纲不紊、吏不欺",很有能力,不到一年又晋升为海盐令(今浙江省海盐县),后被大官僚吴仲儒所诬陷,下苏州狱。乾元元年(758),被贬潘州南巴尉,即今高州县以及电白县麻岗附近一带的地方。县尉,是掌一县军事之官。

  在流放的路上刘长卿遇到了从白帝城遇赦归来的李白。刘长卿写了一首诗赠给李白:

  将赴南巴至馀干别李十二

  江上花催问礼人,鄱阳莺报越乡春。

  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

  两人一个是遇赦,一个正遭贬,一欢一悲,心境也就自然不同。两个唐朝诗坛上的顶尖人物,在这种境遇中谋面,让人倍感凄苦。

  在赴潘州南巴路过长沙时,诗人有感于汉朝贾谊的'被贬,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沙过贾谊宅》,借咏史之名,将自己的愤懑之情发泄得淋漓尽致:

  三年谪宦比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大历五年(770),刘长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鄂岳转运判官,不久又得罪了顶头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吴仲孺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女婿,他又诬陷刘长卿公款20万缗。结果刘长卿又被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高仲武说他"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

  刘长卿在江浙任职时,有一次在乌程开元寺与诗人李嘉祐等名士畅谈诗文,女道士李季兰也在场。李季兰也是当时享有盛名的才女诗人,她知道刘长卿有"阴重之疾"也就是"疝气",经常要用布兜托起阴囊,才可减少痛楚,于是跟刘长卿开玩笑,吟了一句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刘长卿当即也回了一句陶渊明的诗"众鸟欣有托",于是举座大笑。

  在刘长卿的一生中,这种快乐的日子屈指可数,他一生苍凉,曾经遭遇三次兵祸,据说在开元十四载(755)他可能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唐上元元年(760),西节度副使、宋州刺史刘展造反,朝廷命平卢兵马使田神功出兵讨伐,刘展兵败被杀后,田神功在江淮大掠十天,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一下子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

  却见同官喜复悲,此生何幸有归期。

  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湘路来过回雁处,江城卧听捣衣时。

  南方风土劳君问,贾谊长沙岂不知。

  德宗建中二年(781),刘长卿受任随州刺史。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百姓苦不堪言。刘长卿的一首名叫《行营酬吕侍御、时尚书问罪襄阳,军次汉东境上侍御,以州邻寇贼,复有水火,迫于征税诗以见谕》的诗记录了他迎接朝廷军队时的情景。

  不敢淮南卧,来趋汉将营,

  受辞瞻左钺,扶疾抗前旌。

  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

  水归余断岸,烽至掩孤城。

  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74岁的刘长卿,披着满头白发,穿着补丁衣服,带着税款酒浆,高高兴兴地迎接吕、时两位大人军次随州,征讨逆贼。这是何等的悲壮苍凉。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4

  李白跳月的故事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5

  杜甫曾经以卖药维持生计

  杜甫在 35 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公元 759 年,他 48 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

  诗人最后一次卖药就显得更其凄惨。公元 770 年,杜甫 59 岁,穷得连陆上都没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渔市上摆着药摊,以维持一家生活。这一年的.冬天,这位伟大的诗人便与世长辞了。

  从杜甫卖药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天才的诗人在旧社会里,命运是多么悲惨!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6

  王之涣旗亭画壁

  一天,冬云低压,雪花纷飞。王昌龄、高适、王之焕三位诗人来到旗亭,饮酒赏雪。兴趣正浓时,忽然,来了一群梨园伶官,登亭会宴。三位诗人马上移坐于旁,围炉静观。只听乐工奏起乐曲,歌女清调嗓音,准备歌唱。

  三位诗人见状私下议论。王昌龄说:"我们三人齐名诗坛,难分上下。今日聆听歌女演唱,谁的诗入曲一首,便在亭壁上画一横道,最后视优劣、多少分胜负。二位意下如何?"高适、王之焕欣然赞同。

  首位歌女演唱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得意洋洋,赶忙在亭壁上画一记号。

  唱毕,另一位歌女又接着唱道:"开箧泪沾臆......"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也兴奋地喊了一声:"一绝句"!也在墙壁上画了一记号。

  第三位歌女又开口了:"奉帚平明金殿开......"这是王昌龄的《长信怨》,他兴奋地又画了一个记号,得意地说道:"二绝句!"

  王之焕平日里很自负,认为自己早已成名,现在见歌女们都没唱他的诗,心里有些不高兴。于是他稳了稳坐姿,清了清嗓子对身边的王昌龄和高适说:"这几个都是普通的歌女,她们只会唱“下里巴人'的通俗诗文,可有些'阳春白雪'的高雅文章她们都不敢唱,只有高级的歌女才配唱我写的此类诗篇!"

  他指着歌女中一位最年轻貌美,流着双鬟的'女伶说:"女伶中只有她才配唱我的诗。一会儿到她唱歌时,如果不是我的诗,我终生再也不敢与你们争高低,我甘拜下风;如果她唱了我的诗,你们都得拜我为师!"

  "好!"王昌龄和高适都同声赞叹道。

  不多时,那个年轻貌美梳着双鬟的歌女真的起身高歌了,而且她一张口便唱出了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歌声凄婉动听,牵人心弦。

  听罢,高适、王昌龄异口同声赞道:"仁兄之诗确实高我等一筹,好诗,实在是好诗!"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7

  《刘邦选才》

  汉朝初年,大臣魏无知向刘邦举荐了降臣陈平。因为深信魏无知,刘邦立刻封陈平为护军中尉。然而没过多久,就有人偷偷对刘邦说:“陈平只有花拳绣腿,没有真才实学。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品行低劣的小人。他投魏不被魏所容,又投楚不合己意,无奈之下才投奔了您。他现在刚刚做了官,就收受别人的贿赂。重用这样的小人,后患无穷!”

  刘邦听后非常生气,便来责问魏无知。魏无知回答道:“我举荐的是陈平的.才能,而不是他的品行,这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品德再好却没有才能的人,能帮您打天下吗?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若非要等到既有才能,品德又无可挑剔的人,那么等到选到人才的时候,已经不知是何年何月了。请皇上对臣所言多加深思,看看是否有道理。”

  刘邦是个善于用人的皇帝,他又召来陈平。听罢刘邦的质疑,陈平自信地回答:“我离开魏王,是因为他一意孤行;我离开楚王,是因为他疑心太重、任人唯亲;我投奔皇上,是因为听说您是一位任人唯贤的明君,我在您这里可以施展才华。我的确收受了下属的贿赂,但您可以派人去我家里查,我对收受的贿金一两未动,全部用军印贴着封条,封条上写着‘特殊军饷’几个字。我是想用这笔钱作为打仗时的赏金,因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刘邦听后大喜,他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听信一面之词,错失良臣。他升了陈平的官,还任命他专门监督诸将。从此,陈平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帮他夺取天下,自己也官至宰相,成为西汉的著名谋臣。

  遴选人才,不能苛责挑剔,而当用其所长。如果君主具有宽阔的胸襟和睿智的眼光,他的时代必定满目俊才;相反,那些哀叹自己身边没有贤才的人,多半是因为他没有发现人才的能力。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8

  《颜超贿赂北斗神》

  因为北斗七星所在的要害位置和醒目的形状,它在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北斗成了管人生死的星座。东晋干宝撰写的神异小说《搜神记》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个叫颜超的人,请平原人管辂相面,管辂说:“你面相不好,有夭折之相。”颜超一听十分着急,便问有没有补救的办法。管辂闭目掐算了一会儿,说:“十天之后,你带上一大包煮好的鹿肉和一大壶清酒,去某某山中,那儿有一片割过的麦地,地南边有一棵大桑树,树下有两个下围棋的仙人,你什么也不用说,用酒肉服侍好他们就行了。”

  颜超到这天带好酒肉赶到山中麦地那棵大桑树下,果然有两个仙人在那儿下围棋,颜超悄悄近前,将酒肉摆在棋盘两边,自己则站在一侧观棋。这两个仙人沉溺下棋,不知不觉摸过酒肉就吃,不到半个时辰,就把颜超的酒肉吃光了。这时棋还没有下完,坐北边的仙人抬头一看,说:“你不是颜超吗?这酒肉是你的吗?”颜超恭敬地回答:“是。”仙人说:“你的寿数已尽,还来这儿干什么?”这时坐在南面的仙人发话了:“老哥,你刚吃喝了人家的东西,怎么可以这样无情呢,给人家增加几岁吧!”北边的说:“生死簿子都定好了,怎么增加?”

  南边的说:“你不好意思,我替你来。”说着,他向北面的仙人要来一个大帐簿,翻开一页,上面写着:颜超,一十九岁。南面的`仙人在“一”字上加了两笔,成了“九十九岁”。

  结果,颜超后来真活到了九十九岁。原来这两个仙人,在北面坐的就是北斗,南面的是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因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一生,都要从南斗手里过到北斗,所以北斗的簿子决定着人的寿限。看来神仙也是好通融的,这真是“神仙自有神仙着,世事如棋下不完”。

  北斗为什么能注定人间的命运生死呢?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源的,中国古代人与人来往很少、交通不发达、障碍危难极多,北斗成了人们平时出门判断方向的重要依据,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指路救生的“灯塔”,作为神来崇拜。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19

  《妇好》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0

  岳飞示弱

  岳飞曾奉宋高宗之命,招抚岭表一带的曹成。曹成不服从,岳飞上奏给皇帝说:“群盗力最强大,就会肆意横行。力量削弱,才有可能接受招安。如果不用暴力加以围剿,而希图通过谈判来招降。是不容易的。”奏后。岳飞率兵进入岭表地区,恰巧抓到曹成派来的'间谍,于是把他捆在岳飞帐篷前。岳飞出篷去调遣大军的粮草,一个官吏向他报告说:“粮食已经吃光,怎么办?”岳飞故意大声说:“那么准备返回茶陵吧!”过了一会儿岳飞回头看了这个间谍一眼,假装很失意的样子,跺着脚走进帐中。同时暗暗命令手下,设法让间谍逃走。爵飞估计间谍回去报告曹成一定要来追击。就下令立即开饭,饱食为度,然后迅速行军绕过山岭。不到天亮,已逼近曹成的堡垒。曹军出乎意料,乱作一团,惊呼:“岳家军到了!”岳飞乘乱大破曹军,一连夺取了很多险关隘口。曹成途穷力竭,岳飞这时说:“现在可以招降了。”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1

  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国为了援助宋国,和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打了一仗。当时,论实力楚国占着明显的优势。晋文公见楚军来势汹汹,就问他的舅舅狐偃说:“楚兵多,我兵少,这一仗该怎样打才能取胜呢?”狐偃回答说:“我听说善于打仗的人,不厌欺诈。你就用欺诈的办法对付楚军好了。”

  晋文公又去征求另一个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话也告诉了他。雍季不大赞成这样做,就打了个比喻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意思是说: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鱼,哪还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没鱼可捉了;把山上的树林烧光了再去打猎,哪还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将会没有野兽可打了。欺诈的办法虽然可以偶尔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这不是长远之计啊!

  当时也想不出更好地制胜楚军的`办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采用了狐偃的计谋,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时向楚庄王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之名,连续三次后撤,以避其锋芒,为自己选择了有利的时机和歼敌的地形;而楚军呢,见晋军一退再退,误以为晋文公胆怯,不敢与之交战,就紧逼不舍,结果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这场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终以楚国的失败,其领兵大将成得臣被迫自杀而告结束。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出“竭泽而渔”的成语。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2

  箪食壶浆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国的政权交给了相国子之,然而,将军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气,想杀掉子之。于是,子之率军反攻,杀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国大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这个时候,齐国军队趁机取得了燕国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时间,就一举击败了燕国军队,攻占了燕国的大部分领土。

  齐宣王非常得意,想借这个机会完全占领燕国,便对孟子说:“有人劝我占领燕国,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领燕国。

  我想,燕国并不比我们弱小,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胜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这恐怕是天意吧!看来,天意是要我们吞并燕国,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灾祸惩罚我们。我想,我们还是彻底占领燕国吧。你认为怎么样呢?”

  孟子听完齐宣王的一番话,说:“占领不占领燕国,要看燕国老百姓是否欢迎我们。如果他们欢迎我们,那么可以占领。古人也有这么做的`。比如武王灭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国老百姓不欢迎我们,就坚决不能占领。古人也有这样做的。比如文王不灭商就是这道理。

  现在,燕国老百姓用箪盛着吃的,用壶装着喝的,来欢迎齐国的军队,这还能有别的原因吗?无非是想结束原先那种水深火热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领了燕国,使水更深,火更热,老百姓就会避开这更为痛苦的日子,离您远远的,那么即使您占领了燕国,统治时间也不会太长的。”

  “箪食壶浆”即从孟子的言辞中引申而来。此外,还引申出成语“水深火热”。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3

  狗吃书画

  明末清初,浙江兰溪壁峰有个聪明人,叫毕矮,常与财主作对。

  一天大富翁周道胜正在茶店说毕矮的坏话,恰巧毕矮路过,就走进去,说:“今天我遇到一件怪事。”

  周道胜忙问:“毕老兄,什么怪事呀?”

  毕矮说:“我邻居的`一只狗,近来专门偷吃书画。今天,邻居把家里收藏的书画都拿出来翻晒,不料全被这狗吃了,主人杀死这狗,剖开它肚子一看,你猜里面是些什么?哈,一肚子的坏画(话)。”

  茶客明白毕矮在嘲笑周道胜,哈哈大笑起来。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4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5

  少年年羹尧拜师

  年羹尧是清朝的一员大将。他少年时代骄横傲慢,不肯读书,动不动就打老师。家里先后给他请过三个老师,都被他打跑了,这一来,再也没有人敢到他家教书了。年羹尧的父亲很是忧虑,无可奈何,只得张榜招聘老师,可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仍不见一人前来应聘。这一天羹尧父亲正在堂上发愁,忽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先生来访,表示愿意应聘。羹尧父亲说:“感谢先生的好意,只是我这不肖的儿子恶习难改呀!”老先生满不在乎地回答:“我早就听说了。没关系,就让我试试看吧!”

  羹尧父亲见老先生态度坚决,大喜过望,当即留他在府上住下,并嘱咐羹尧好好听老师的话,不得再恣意妄为。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新老师刚来了两三天,年羹尧便逃开学了。老先生装作不知,也不去管他。就这样过了三个月。一天,老先生关起门来拉胡琴。忽然,羹尧推门进来说:“先生,我愿学这个。”可是刚学了一会儿,他又不肯学了。一天,老先生又吹起胡笳来,羹尧和上次一样,热了一阵子,很快又凉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天,老先生忽然一反常态,在院子里练起拳棒来。这下子可逗起了年羹尧的兴趣,看来看去舍不得离开。老先生说:“听说你力气大,善搏斗,找几个人比一下怎么样?”年羹尧当然满口答应,随即叫来十六个身强力壮的`仆人跟他比试。只见他棍子一挥,如风似火,十六个人全跌倒了。老先生微微一笑说:“你敢和我比试吗?”羹尧犹豫了一会儿,真的与老师交上了手。谁知还不到一个回合,老师就不见了。羹尧好生奇怪,猛回头,发现老师正站在他身后呢!他自惭形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再要求老先生教他拳棒。老先生拿出一卷书交给羹尧说:“你先认真读读这卷书吧!”羹尧迷惑不解地问:“我学的是搏斗,读书有什么用?”老先生回答:“学搏斗,不过是打败一两个人,读此书,则能打败千千万万的人啊!”

  年羹尧沉思片刻,觉得有理。从此以后,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6

  尹绰之爱

  尹绰和赦(she)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

  赦厥为人圆滑,会见风使舵,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

  尹绰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率直,对主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

  赵简子命令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

  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大片庄稼。

  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

  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

  赵简子不高兴地说:“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

  尹绰说:“他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

  赵简子心里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

  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三个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

  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

  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

  “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伤害了我。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

  他又跑去找赵简子,他对赵简子说:

  “您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帮助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我呢,总是注意您的处世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如果我连您的丑恶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么益处呢?丑恶有什么可爱的呢?如果您的丑恶越来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似有所悟。

  可见,真正的爱护并不是一味讨好,而是在发现对方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完美起来。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7

  粤人成仙

  粤地有个人,素来笃信神仙。他一天到晚朝思暮想的,就是修成正果,成仙升天,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可是要想成仙,有什么门道呢?粤人想不出好办法,很是苦恼。他想,成仙的人是少得很,但我这样诚心,老天怎么还不选中我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粤人偶然从一本书中得知,有一种仙草,名叫灵芝,长得像蘑菇,颜色美丽,吃了它就可以成仙。粤人高兴极了,就天天不辞劳苦地上山去四处搜寻,希望能在那多得数不清的植物中发现灵芝仙草。

  终于有一天,粤人照例上山寻找灵芝,翻山越岭,疲惫不堪。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他忽然看到不远处的一个烂树桩上生着一个大蘑菇,这蘑菇有箱子那么大,叶子有九层,颜色就像金子一样光彩四射。“呀,这就是灵芝吧,没想到真让我得到了,看来我是和神仙有缘哪!”粤人忘了疲劳,三步并作两步奔过去把蘑菇采了下来带回家去。这蘑菇其实并不是什么灵芝,只是山中常见的毒蘑菇,可粤人一心只想成仙,连这点常识都忘了。

  回到家里,粤人郑重地对妻子说:“快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神奇的灵芝了,吃了它就可以成仙。我听说成仙一定要有缘份,老天是不肯随便让人成仙的。可是你看,这么难得到的东西都让我得到了,我一定是个有缘之人,很快就会成仙了!”于是粤人斋戒了三天,还天天沐浴焚香,彻底清洁自己,以示对神仙的虔诚。三天之后,粤人恭恭敬敬地捧出蘑菇,将它煮熟。他兴奋地想:“马上要成仙了!”夹起一大块蘑菇就往口里送。这一吃可糟了,他马上感到腹痛难忍,肠子好像要断掉一样。他倒在地上滚了几滚,就气绝而亡了。

  粤人的儿子听到这边有动静,忙过来看看情况。他平时受粤人的影响很深,也是一心想做神仙,整天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这会儿,他见到父亲死了,想了想对母亲说:“我听说成仙的人,一定要脱去人的形骸。人就是为形骸所累所以才成不了仙。现在,我的父亲已经脱去他的`形骸成仙了,这不是死。”说完,他便去吃那剩下的蘑菇,很快便走了父亲的老路,中毒死了。可是粤人家里其他的人还是对成仙执迷不悟,不加思索地又去争吃蘑菇,结果无一例外地全都被毒死了。

  本来明明是毒蘑菇,这并不是难以辨认的东西,却偏偏被粤人一家坚信不疑地认为是灵芝,就是因为他们总是幻想侥幸地撞大运,白白地获得好处,这真是利令智昏。要想过上好日子,只有靠自己踏踏实实劳动才是一条靠得住的途径,否则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8

  找妻子

  从前有一只,十分骄傲自满,因而他拒绝从亲戚和同类中寻找妻子。他说,他宁愿没有妻子,除非他能够赢得宇宙问最强大者的女儿的青睐。

  于是他到了太阳——强中之强者那里。他要求太阳把他的女儿嫁给他。太阳说,他应该到别的地方去找一个更强大的——那就是隐蔽和遮盖大地的云。他自己,太阳,不能穿过云去照耀大地。于是到了云那里,对云说他想向他的女儿求婚。但是云告诉他到别处去找,因为还有比云更强者——那就是风。因为风一吹,云就散了。“那么,我就到他那里去,”说,“你就留着你的女儿吧。”于是他到了风那里,对风说,云告诉他,凤才是最强大的,因为风所到之处,摧毁一切。因此,他想要风的女儿。风回答说,“你受骗了,你在这里找不到妻子,因为还有一个比我更强大的——他使我发怒,然而稳稳当当地顶住我的强大力量。这个更强大者是一座高塔,它又高又牢,我怎么也吹不倒他,晃不动他。”回答说:“那么,我对你的.女儿没有兴趣了。我必须要最高大者的女儿,所以我要去找塔。”于是他到了塔那里,要娶塔的女儿。塔低头看看他,对他说:“你错了。叫你到这里来的人是在捉弄你,因为你会发现有一个比我更强大的,对他我不能忍受。”

  “那么,是谁呢?”问。

  “那就是,”塔回答,“,她在我下面筑了个窝。多么坚硬的灰泥她都能咬碎。她在我下面挖掘,把我咬穿。没有任何办法挡得住她。”

  “什么?哈!哈!”说,“这真是奇怪的新闻!是我的亲戚。我想往上高攀——末了,我还得回到我自己的同类中来。”“这就是你的命运,”塔回答说,“回家去吧,要学会不要再轻看你的同类。先生,除了一只小外,你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妻子了。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29

  《相马》

  乐有两名跟他学习相马的弟子。

  一天,伯乐带着两名弟子来到马厩里,教他们学习鉴别会踢人的马。二人仔细听了伯乐的讲解后,其中一人很快就鉴别出一匹马,而第二个从却指出这匹马现在并不善于踢人,果然马踢了几下就不踢了。第二个人肯定地说:“这匹马的前膝因伤肿胀,不能长时间支撑整个身体,所以后腿便无法连续抬起来踢人。”伯乐笑呵呵地看着弟子的.表现,十分欣慰地点了点头,说:“不仅是在相马时,在观察其它事物时,也要经过全面而细致的观察才可以下结论。

  [含义]只有通过全面而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出处]《韩非子·说林下》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0

  《盲人识日》

  有个人生下来就是个盲人,他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就去问眼睛好的人。

  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形状像个大铜盘。”盲人立刻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中,找到一个铜盘,仔仔细细地摸着,还用手敲了敲,铜盘立刻发出了声响,他恍然大悟地说:“哦,太阳原来可以发出声音。”

  有一天,他和邻居闲聊时听到钟声,立刻说:“这是太阳的声音。”邻居告诉他说:“那是钟而不是太阳,太阳会发光,就像蜡烛一样。”于是,盲人又去摸蜡烛,知道了蜡烛的.形状。

  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了形状与蜡烛相似的竹笛,以为那就是太阳了。

  [含义]认识事物不能只凭道听途说,要全面细致。

  [出处]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日喻》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1

  《阮裕焚车》

  晋代的阮裕是一个以德行闻名于天的人。

  阮裕住在剡地的时候,曾有一辆很漂亮的车子。这辆车子的结构结实、造型美观,就连拉车的马的皮毛也是刷得平滑整洁。尽管阮裕把这辆车子视若珍宝,但无论谁来借用他的.车子,他都十分爽快地答应。

  一次,阮裕一位邻居的母亲去世了,在为母亲送葬的时候,邻居很想跟阮裕借车子。但他转念一想,死人是很不吉利的事。最终,这位邻居放弃了向阮裕借车子的想法。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阮裕的耳朵里。阮裕叹息着说:“唉,我有车子就是为了方便大家,现在却让人不敢借用,还要这车子干什么!”说罢,阮裕放火把心爱的车子烧掉了。

  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感叹,阮裕的确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含义]做人不能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他人。

  [出处]《世说新语》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2

  如果下降两厘米

  清晨,在山中,一条河流静静地流淌。

  有一只苍蝇在河面上方飞旋,离河面仅差几厘米。水下有一条小鱼,它想,如果苍蝇再飞下来两厘米我就可以跳起来吃掉它了。在岸边潜伏着一只熊,它心里想着如果苍蝇飞下来两厘米,那条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而我就可以冲过去好好地享受一顿美餐了。在河流附近,一个猎人正藏在高高的草丛里,他静静地看着这一幕,想着如果苍蝇下降两厘米,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熊就会跑过去抓住鱼,而我就可以一枪击中那只熊。

  在岸上的一个洞口处,有一只。它想着如果苍蝇下降两厘米,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熊就会跑过去抓住那条鱼,而猎人就会站出来向熊射击,而我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拿走他袋子里的奶酪了。这时,在附近的一棵树上,蹲着一只小猫。小猫想:如果苍蝇下降两厘米,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熊会跑过去抓住那条鱼,而猎人就会站出来向熊射击,而那只就会跑出来偷奶酪,那样我就可以快速地抓住它了。

  大家心里都美滋滋地,满怀期待。突然苍蝇下降了两厘米。早有预谋的'它们立刻按计划行动起来。鱼跳起来吃掉了苍蝇,熊冲出来一口将鱼吞进了肚子,猎人站起来向熊射击,然而一声枪响打破了所有的宁静,吓得忘记了奶酪,而猫也忽然失去了平衡,从树上掉了下来。

  当我们紧紧盯着人生的诱惑而在心中做着自认为完美的计划时,我们常常会忘记一声“枪响”所带来的一连串的恐慌。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3

  【煎饼之谜】

  南北朝时,一天北齐皇帝高祖对几个大臣说:“我出个谜语你们猜猜吧:“卒律葛答!”只有石动甬猜出来:“煎饼。”

  原来“卒律葛答”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突厥语,译成汉语是“前火食并。”“前火”和“食并”正好组成“煎饼”二字。

  高祖又让大臣们也出个谜。大伙还没制作出来,石动甬却说:“卒律葛答!”高祖没猜出来,问他是什么?石动甬说:“是煎饼。”

  高祖说:“这是我刚才出过的谜,你怎么又重复出呢?”

  石动甬谈谐地说:“我是趁你的煎饼锅还热,就跟着再做了一个。”高祖大笑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4

  【世尊骑牛】

  石动甬对法师说:“佛常骑什么东西?”

  法师回答说:“有时坐千叶莲花,有时乘六牙白象。”

  石动甬说:“原来法师一点不读经书,连佛所乘何物都不知。”

  法师问:“施主您读经书,知道佛骑什么?”

  石动甬说:“佛骑牛。”

  法师问:“怎么知道佛骑牛呀?”

  动甬说:“经书上说:‘世尊(旧时对佛的敬称)甚奇(与“骑”谐音)特(古时解释“牛”义)’,难道不是佛骑牛吗?”旁人大笑。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5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战国时,赵国、燕国都不是实力很强的国家,然而赵惠文王无视对赵、燕两国虎视眈眈的强大的秦国,打算出兵攻打燕国。

  为了避免一场国破家亡的战乱,燕国的苏代跑到赵国去求见赵惠文王,以游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对惠文王说:

  “大王您先别谈打仗的事,我且讲个故事给您听:一只河蚌好久没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阳,河岸上十分暖和,于是河蚌爬到岸上,张开蚌壳晒太阳。河蚌只觉得浑身舒服极了,它懒洋洋地打起瞌睡来。这时,一只鹬鸟飞过来,悄悄落在河蚌的身边,很快地用长长的尖嘴伸过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惊醒,迅速用力把蚌壳一合,将鹬的尖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河蚌说: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 干 死、晒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强硬地说:

  “我看你能饿多长时间!我今天不松开你的'嘴,明天也不松开你的嘴,你就会在这里被饿死,到时候这岸上就会有一只死鹬了。”

  两个小东西就这样对抗着,谁也不肯相让,真有要拼个同归于尽的架式。

  这时,一位渔人走过来,十分轻易地就捡了个便宜,把蚌和鹬都捉住,满心高兴地赶回家去。

  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

  “多谢先生的启发,如果我们小国间自相残杀,让秦国从中得利,那我们跟这故事里刚愎自用的鹬和蚌又有什么区别呢?”

  于是,赵王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从这则寓言我们应该认识到,有头脑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权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动。否则,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6

  清正的夏统

  西晋时期,江南地方有一个名叫夏统的人,他饱读诗书,见解独特,才干出众,智慧超人。夏统的才学远近闻名,踏入仕途的机会很多,可他心里明白官场黑暗,看不惯达官贵人们互相倾轧,却争着剥削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世道,因此不愿意做官,不管谁来请他,他都不动心,安于清贫的生活。

  有一次,夏统乘船到京城洛阳去给母亲买药,刚好碰上太尉贾充带着家人和手下,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地乘着一条豪华的大船在洛河上游览,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

  贾充身边有认识夏统的,就指点着告诉贾充说:“太尉,那个就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夏统啊!”

  贾充早就听说过夏统的才名,偶然相遇,很是高兴,就派人请夏统过来小叙一番。

  夏统也不推辞,来到贾充的大船上和他一块儿喝酒说话。谈了一会儿,贾充发现夏统果然满腹经纶,分析事理头头是道,确实名不虚传,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想推荐他在京城做官,以培植自己的势力。哪知他刚流露出这个意思,夏统马上就不高兴了,再不肯答话。

  贾充心想:“这个人还挺清高,看来需要我用点手段。在荣华富贵和成群的美女面前,有谁会毫不心动呢?于是,他吩咐下去,要手下的士兵排成威严的仪仗队列,想使夏统羡慕这种威风的排场;接着又召来一队涂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把夏统围在中间翩翩起舞,香风扑鼻,希望能勾起他对美色的贪欲。”

  可是,任凭贾充想尽了办法,用尽了伎俩,夏统始终都无动于衷。他只是默默地端坐船中,脸上的表情十分冷漠,好像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感觉似的。

  贾充气愤极了,但也无可奈何,恨恨地咬牙骂道:“这小子简直是个木头人,石头做的心肠,一点常人的感情也没有!”

  夏统不是没有感情,他只是洁身自好,不愿与官僚们为伍罢了。他这种面对威胁利诱仍毫不屈服的高风亮节,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需要有夏统这样刚正的气节和坚定的意志。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7

  苏章不徇私情

  汉顺帝的时候,出了一位有名的清官,名叫苏章。他为官清正、公私分明,从来不因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冤枉好人、放过坏人,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苏章被委任为冀州刺史。上任伊始,苏章便认认真真地处理政事,办了几件颇为棘手的案子。可是有一天,令苏章头疼不已的事情终于来了。

  苏章发现有几个账本记得含混不清,不由得起了疑心,就派人去调查。调查的人很快呈上了报告,说是清河太守,数额巨大。苏章大怒,决心马上将这个胆大妄为的清河太守逮捕法办,可是当他的目光停留在报告上清河太守的名字上时,不由得呆住了。原来这个清河太守就是他以前的同窗,也是他那时最要好的朋友,两人总是一桌吃、一床睡,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简直情胜手足。真是没有想到这个朋友的品行竟会堕落到这种地步,苏章感到非常痛心,同时,想到自己正在处理这件案子,对老朋友怎能下得了手呢?苏章十分为难。

  再说那位清河太守知道自己东窗事发,惊恐万状。他听说冀州刺史是自己的老朋友苏章,心存几分侥幸,希望苏章能念及旧情,网开一面。但是对于苏章清廉的名声他也有所耳闻,不知道苏章究竟会怎样对待自己。正在他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苏章派来了手下人请他去赴宴。

  苏章一见老友,忙迎上去拉着他的手,领他到酒席上坐下。两个人相对饮酒说话,痛痛快快地叙着旧情,苏章绝口不提案子的事,还不停地给老友夹菜,气氛很是融洽。这时候,清河太守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禁得意地说道:“苏兄呀,我这个人真是命好,别人顶多有一个老天爷的照应,而我却得到了两个老天爷的荫护,实在是幸运啊!”

  听了这话,苏章推开碗筷,站直身子整了整衣冠,一脸正气地说:“今晚我请你喝酒,是尽私人的情谊;明天升堂审案,我仍然会公事公办。公是公,私是私,绝对不能混淆!”

  第二天,苏章开堂审案,果然不徇私情,按照国法将罪大恶极的清河太守正法了。

  苏章公私分明,一心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精神,到今天仍时时提醒着我们要秉公办事。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8

  假秀才招打

  有一户有钱的人家,生了个儿子,从小没读什么书,骨子里粗俗不堪,却偏偏爱装成个文人雅士。

  一次,这人要到衙门去递状子,以便追回人家欠他的债务。他心想,如果县官看自己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肯定会站在自己这一边,打赢官司就会容易多了。于是他对县官谎称自己是秀才。

  县官见他跪在地上,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好久,心中疑云顿生。县宫想:这个人獐头鼠目,形象猥琐,言语也粗俗得很,哪里像个秀才呢?接着又转念一想:人家都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也不能妄下判断。对了,我来考他一考吧,看他是否货真价实。

  主意打定,县官便开口问他说:“既然你是秀才,那你且先说说‘桓公杀子纠’这一章应该怎么讲?”这个人哪里知道县官是在考他《论语》里的句子呢,一听这话,大惊失色,浑身吓得直抖,心想:完了,出了人命案子了,老爷怎么偏偏问我呢?难道是怀疑我跟这桩命案有什么牵连吗?于是他磕头如捣蒜,连声大叫道:“青天大老爷,我冤枉啊,小人确实不知道其中的实情啊,老爷明察!”县官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低声自语道:“果然是个冒牌货,竟敢骗到我的头上来了!”接着就命令手下的衙役把这人按倒在地,重打30大板,直打得他皮开肉绽,哭爹叫娘。

  这人一瘸一拐地出了衙门,对他的仆人说:“这位县官太不讲理了,硬说我阿公打死了翁小九,把我打了30大板。”仆人问明是怎么回事后,就对他说:“这是书上的话呀,你姑且答应他,说你略知一二不就应付过去了吗?”这人一听,赶紧拼命摇头说:“哎呀呀,你可别再害我了,我连叫不知情都还被他打了30大板,如果说知道,那岂不是要抓我去偿命吗?”

  所以说,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像这样假充内行,到处招摇撞骗的'人,一遇到动真格的场合,没有不露馅出丑的。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39

  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40

  扁鹊施换心术

  鲁国的公扈、赵国的齐婴两人生病之后,一道去请神医扁鹊为其诊治。在扁鹊的精心调理之下,他俩的病没用多少时间就痊愈了。可是,扁鹊却对公扈和齐婴说:“你们俩以往所求治的病,都是病邪从体外侵入到体内的五脏六腑所致,因此只需用药物和针灸治疗便能解决问题。这几天我发现你们身上还潜伏着一种病,那是从娘胎里带出来,并随同你们身体的发育而一道生长的。这种病很危险,我愿意再给你们治一下,怎么样?”

  公扈和齐婴回答道:“我们想听听这种病有些什么症状,然后再作决定。”

  于是,扁鹊先对公扈说:“你有远大的抱负,又善于思考问题,遇事能有很多的办法,但遗憾的是气质较为柔弱,在关键时刻往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坐失良机。”接着,他又转向齐婴:“那么你呢?则正好与公扈相反。你对未来缺乏长远的打算,思想比较简单,然而气质却很刚强,为人处事少用心计,却喜欢独断专行。”最后,扁鹊对他俩说:“现在如果让我将你们的心来个互换,你们就都可以变得完美无缺了。”

  公扈和齐婴听了扁鹊的分析之后,都愿意接受换心手术。于是,扁鹊让他们二人分别喝下一种麻醉的药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这其间,扁鹊便将二人的胸腔打开,取出心来,交换安放。手术完毕之后,又在伤口处敷上神药,等他们苏醒转来后,仍如术前一样健康强壮。他们一同辞谢了扁鹊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于心已互换,结果公扈就回到了齐婴的家,而齐婴则回到了公扈的家。这两家的.老婆孩子都不认识回家的人,于是都发生了争吵。公扈、齐婴无法可想,只好请扁鹊出面解释。扁鹊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这两家人,这样才使争吵得以平息。

  这则寓言故事是借用神医扁鹊的名义,用换心术来打比方,说明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一个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他就会逐渐趋向完美。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41

  法如深涧

  有一位名叫董阏(e)于的人被派往赵国的上地去任地方长官。

  董阏于初来乍到,他深入民间调查,访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这一天,他来到石邑山,只见山中有一条深涧,涧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墙;涧深百丈,十分险要。于是董阏于找到在当地居住的`人,问道:

  “这里有没有人掉进过这深涧?”

  那里的人回答说:“没有人掉进过。”

  董阏于又问:“不懂事的小孩子、白痴、聋哑、疯癫及反常的人,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那里的人回答说:“也没有。”

  董阏于继续问:“牛马猪狗,有没有掉进去过呢?”

  人们还是回答说没有。

  董阏于想了想,说:“为什么不曾有人畜掉进这深涧里去呢?”

  那些人回答说:“这深涧十分阴森危险,谁要是进去了,那还能有性命吗?因此无论谁,走到这深涧附近时,都万分小心,要么绕道而行,谁也不敢去碰这个危险,连牲畜看到这深涧也止步不前的。”

  董阏于豁然开朗,他深受启发地拍手叹道:

  “好啊,我能治理好我的臣民了。如果我制定严格的法制,又严厉地执法毫不宽容,让人们知道违法就如同掉进这万丈深涧一样有生命危险,那就谁也不会去触犯法律了。这样,我还有什么不能治理的呢?”

  聪明人总能从身边的小事中受到启发,获得智慧。掌权的人从危险的深涧联想到执法如山,可想而知,他日后必定政绩卓着。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42

  齐桓公见鬼

  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突然间,桓公看见了一个鬼,他赶紧握着管仲的手,惊魂未定地问:“仲父你看到什么了吗?”

  管仲如实相告:“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齐桓公回宫以后,吓得丢魂失魄,从此就病倒了,竟至几天卧床不起。这时,有个名叫皇子告敖的读书人,主动求见桓公,对他说:“这是您自己伤害了自己的身体,鬼怎么能伤害得了您呢?一个人的体内如果产生了怒气并且郁结起来,那么他的魂魄就会游离于体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气上升而不下降,人就会爱发脾气;怒气下降而不上升,人就会发生健忘;而如果这股怒气不上不下,恰好郁结在身体的.正中,它就会伤害心脏,这时人就要生病了。”

  齐桓公听后,不禁半信半疑地问道:“那么,到底世间有没有鬼呢?”

  皇子告敖肯定地回答:“有的!室内有鬼名叫履,灶房有鬼叫做髻(ji)。院子里的粪土堆上,有个叫雷霆的鬼住在那里;在东北方的墙脚下,时常有倍阿鲑(gui)蠪(long)一类的鬼出没其间;在西北方的墙脚下,则有泆(yi)阳鬼安家;水中的鬼叫罔(wang)象,丘陵的鬼叫峷(xin),山上的鬼叫夔(kui),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泽地里的鬼则叫委蛇(weiyi)。”

  齐桓公赶紧追问:“那委蛇是怎样的形状呢?”

  皇子告敖形容说:“委蛇嘛,像车毂(gu)那么大,像车辕那么长,穿着紫衣裳,戴着红帽子。委蛇特别不喜欢雷车发出的隆隆声响,一听到这种声音就会抱头而立。谁如果能见到委蛇,那就是将要成为霸主的一种先兆!”

  齐桓公听了这一席话,顿时笑逐颜开。他兴奋地说:“我所见到的正是你说的这种委蛇呀!”于是,他赶紧重整衣冠,与皇子告敖对坐交谈。还不到一天的时间,齐桓公的病就不知不觉地好了。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齐桓公见鬼是一种心理病态,皇子告敖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去满足齐桓公的心理需要,使他的病不治而愈,这个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43

  唇亡齿寒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44

  晏子责烛雏

  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的各种各样的鸟养起来赏玩,还专门指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

  有一天,烛雏不小心,让捕获的鸟飞走了。于是齐景公十分生气,他大发雷霆,准备杀掉烛雏。晏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跑来见齐景公。他对齐景公说:

  “烛雏犯了罪,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他的罪过来处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请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烛雏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历数烛雏的罪状,说:

  “大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掉,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为鸟飞掉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别的诸侯王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从此坏了大王威望,这是第三条罪状。”

  晏子一口气列举了烛雏三大罪状后,请齐景公处决烛雏。

  齐景公在晏子斥责烛雏罪状的时候早已醒悟过来,他摆摆手说:

  “不要杀了,不要杀了,寡人盛怒之下差点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

  就这样,齐景公不但没有杀烛雏,还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又向晏子表示感谢。

  足智多谋的人在正面批评可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往往采取侧面迂回的办法取得成功。

  返回目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篇45

  鲁婴泣卫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城门卫士的女儿名叫鲁婴,生得聪明伶俐,多愁善感,富于同情之心。这天,是个月朗星稀的夏夜,一群少女聚集在月光下,唱歌跳舞讲故事。大伙儿正玩得十分开心的时候,鲁婴却躲到一旁去偷偷地哭了起来。

  她的一位好朋友发现了以后,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便走过去悄悄地问鲁婴:“你到底是为什么事而伤心哭泣呢?”

  鲁婴睁开泪眼,望了望好朋友,然后说:“白天我听人家说,卫国王子的品行不好,喜欢打仗,缺少爱心,当时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刚才大伙儿在讲故事时,我又想起了这件事,所以就哭了。”

  这时,早已围上来的一群姑娘们都争着来劝慰她:“卫国王子的'品行不好,这跟我们鲁国有什么相干?再说打仗,那是诸侯间的争王争霸,你一个平民家的女儿,管得了吗?为这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瞎操心,真是犯不着!”

  鲁婴听了这番话,很不以为然。她说:“我的想法跟你们不同。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前几年,有个宋国的大司马打了败仗,逃亡时经过鲁国,他的马就将我家好好的菜园子踩了个乱七八糟,使我家平白无故地遭受了损失。去年,越王勾践为复仇而攻打吴国,鲁国国君为了讨好越王,就在民间搜寻美女去献给他,结果将我的姐姐选中了。后来,我的哥哥前往越国去探视姐姐,又在中途被吴越混战的将士所杀害……”

  说到这里,鲁婴早已泣不成声,难以自持了,围在一旁的姑娘们也难过得一个个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鲁婴才停止了哭泣,继续说道:“这两件事告诉我,打起仗来是没有国界的,遭殃的首先是老百姓。现在,卫国的王子又是这样喜欢打仗,而我却只剩下一个弟弟了,说不定哪一天灾祸又会突然降临到我们姐弟头上,这又怎么能不让我担心害怕呢?”

  鲁婴从自家的不幸遭遇中,悟出了世间万物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哲学道理,并据此对事物的发展方向作出判断,这绝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未雨绸缪的科学态度。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