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

时间:2024-02-04 07:21:2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学院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学院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

马克思主义学院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1

  学院组织我们观看了《志愿军:雄兵出击》这部电影,于我而言,它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更像一个窗口,连通了和平与战火,连接了我们与中国人民志愿军,让我们得以再次回望那段历史,看到那些最可爱的人。

  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志愿军战士们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英勇事迹。并且通过深入细腻的剧情和逼真的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保卫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方面的高尚精神。

  在那个年代,中美实力差距悬殊,片中的归国科学家摆出的一系列数据都在说着这场仗很难打赢。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备处于劣势、不了解朝鲜地形的情况下浴血奋战,粉碎了麦克阿瑟的感恩节计划和圣诞节计划。松骨峰上匍匐着被血泥包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他们等待着作战时机的到来;夜晚的大同江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直接脱掉棉毛裤,光腿渡江;阻击三所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先于敌人五分钟到达,使尽千般手段也不能放过一辆坦克,松骨峰战斗,三连全体战士誓死不退,凭借战术和血肉之躯抵住了美军的一次次冲锋。这些场景都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每一个画面都在诉说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影片中许多台词也令我印象深刻。彭德怀将军关于为什么出战的回答:“你我生在这个时代,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我们这辈人,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在松骨峰狙击战中,敌连番轰炸,松骨峰化成一片火海,先烈们铸成血肉堡垒,在炸弹空袭下,无数的志愿军变成“火烧人”仍与敌人血拼到底,最后的一句“三连的,还有活着的吗?还有能打的吗?举手。”几乎全军覆没的三连,在血泊中一双双鲜血淋漓的手缓慢、吃力地举了起来,这一画面令我深受震撼,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安全,守护了人民的幸福,他们无疑是最伟大最值得敬佩的人。

  最后想说生在和平年代真的很幸福,也真心感恩为建立新中国而努力的每一个人,我们将永远铭记不朽的英雄。

  生逢盛世,我们当自强!

马克思主义学院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2

  我荣幸与他们有同一帧记忆——那时,秋天,鲜血与火光映成了一个夕阳,在天边、在江上、在心间,穿梭在夕光落幕下的是那一群群鸭绿江上的“逆行者”。残阳流淌可触、希望燃烧尤握,急行有力的脚步声,提醒着那次波澜壮阔的史诗远征。

  《志愿军:雄兵出击》作为国庆档首部战争大片,这部影片重塑了抗美援朝的英雄史诗,以志愿军群像为主线,全景式地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在各个战线上保卫祖国的英雄儿女。电影的背景音乐使氛围更加紧张,仿佛身临其境。剧情跌宕起伏,从朝鲜内战爆发到美军屡次在中朝边境挑衅,再到平民遭受轰炸,一幕幕历史事件被还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我为能观赏到这部作品感到庆幸,也为我们的电影艺术能有这样一部作品感到自豪。

  电影中,归国的武器专家指出,中国各种数据都比美国低很多,他认为,这场战斗必定会输掉。然而,他却没有比较中美之间的精神差距。周恩来总理握着他的手说:“不凭什么,只因为中华民族要生存下去,就一定要打赢。”彭德怀将军在面临强大的敌火进攻时,毅然决然地说:“我们这代人这场仗不打,就要留给儿子、孙子、我们的子孙后代去打”。乌回应汗青、利刃剑指南方。武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精神,那么武器也是没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毫不畏惧、齐心协力、奋勇抗争,他们用血肉之躯的钢铁意志,铸就了钢铁长城,拦住了敌人侵略的脚步,令人震撼万分。在松骨岭战役中,中国凭借着一个连,抵挡了美国一个军5次潮水般的进攻,抗美援朝的胜利彻底打败了美国帝国主义,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强大的中国不是他们几个大炮、几架飞机就能打趴下的,由此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用他们的生命展现了我们中国人坚强的意志。

  这是一部向抗美援朝英雄致敬的'作品,也是一部能够激发观众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的作品。它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历史,感受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弱国打败强国的战争,是一场穷国打败富国的战争,是一场社会主义打败帝国主义的战争,是一场史无前例、创造奇迹的战争,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饮雪水、食草根,用坚定不移的精神谱写了新中国最光辉的一页,正如魏巍说的那样——“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观看《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3

  10月28日下午,我们去电影院观看了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全程沉浸式观影热泪盈眶。众所周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参加了抗美援朝,可是很多人并不清楚我们为什么而战?而《志愿军:雄兵出击》给出了完整的答案。

  这是一段值得反复书写,永远铭记的历史。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因为只有打赢,中国人才能生存下去。”所以一批又一批中国志愿军战士入朝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们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永远留在了朝鲜大地。但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这一仗打出了军威,也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和平的基础。

  敌强我弱,这仗到底怎么打?我们只有步枪、刺刀和手榴弹,面对敌人先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我们怎么去赢?首战两水洞、奔袭三所里、血战松骨峰,这几场关键的`战斗都是影片中呈现的重点。这些志愿军大多是20岁的年轻人,面对战争我想他们是害怕的,但让人感动的是,明知前方有危险,当拿起枪走上战场的那一刻,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早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松骨峰阻击战中,全体士兵浴血奋战,连续击退美军五次进攻,最后三连仅剩七人,却牢牢地守住了阵地。这场战役也被作家魏巍写成了著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电影中的一幕又一幕让我震惊,让我热泪盈眶。正如彭德怀将军说的:“这个代价,如果我们不付,就得儿子付,孙子付,我们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付吧。”据统计,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有2,400,000人,其中阵亡183,108人,负伤383,218人,失踪25,621人,被俘21,400人,无数的先烈将生命留在了朝鲜。我们站在历史后人的视角看先辈,能清晰地知道哪场战争会取得胜利,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但他们并不能预知未来,也不知道我们要用多少年才能迎来胜利,在战斗之时,他们所依赖的只有保家卫国的信念。

  信念是一种可贵的东西,正是这个可贵的东西,让我们打败了美军的飞机和大炮。忘记历史,就等同于在犯罪,今天我们享受的和平,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不忘昨日之苦难,才能看清明日之方向。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要有过硬本领,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掌握知识,提高素质,做好每一件小事,在行动中体现抗美援朝精神,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贡献国家。

  最后,致敬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