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浩劫之后其二:索比堡》观后感

时间:2022-10-29 13:41:3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电影《浩劫之后其二:索比堡》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浩劫之后其二:索比堡》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影《浩劫之后其二:索比堡》观后感

  克劳德朗兹曼于1977年摄制的《索比堡,1943年10月14日,16点》是一部具备独特形式的纪录片。该片的内容为口述历史式的人物访谈,导演朗兹曼采访一位1943年索比堡起义的幸存者朗拿先生。且不论该片的珍贵史料价值,《索比堡》的拍摄方式,使它有别于其他的纪录片式样。

  首先,《索比堡》中出现了大量的空镜头,它们皆为朗拿先生口述时所提及事件的发生地点的外景,由朗兹曼在本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拍摄。朗拿先生首先在片中提到他逃窜于各个集中营之间的所见所闻,此时影片插入相关地点的一系列空镜头,以配合朗拿先生的描述;朗拿先生向导演细致地描述他和众多犹太人被纳粹送往索比堡的经历时,画面切换至在开往索比堡的列车上所拍摄的影像;而当朗拿先生讲诉德国人在集中营饲养了一大群鹅,在行刑时将鹅放出围栏,以鹅叫声掩盖人们的惨叫时,画面中真的出现了一群鹅,它们叽叽喳喳地喧闹着,镜头长时间停留在这一景象上,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这些空镜头,可看做影片中的现代人视点,是亲临战争遗迹的现代观众的视角,这种现代视角配以朗拿先生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体现了现代眼光与历史回忆的融合,具有了一种时空感和历史感的维度;另一方面,一系列空镜头还具备这种功能,即在影片风格中“听”的部分外加入了“视”的模拟,模拟了朗拿先生叙述的事件细节的史料画面,打破单一的问答场景,丰富了《索比堡》的表现力。同时,这些空镜头并非简单的“明信片式”的呈现,而是在推拉摇移的手段下拍摄,这些流动的画面具有一种诗意。

  第二,《索比堡》的内容,并非对起义事件的整体性、横向性的概括,而是具有精准的范围。从标题就能知道,影片紧紧抓住众多事件中的核心内容,即1943年10月14日的16点至17点这一个小时内的事件,在此范围内不断深入,以耶宁先生的个人视角精确地复刻了他如何杀死两名德国人,以及他当时的心理状态。这就区别于一般的纪录片和口述历史了,第一,《索比堡》的叙述范围小而精确,甚至具体到一个小时之内发生的事,这不同于多数宽泛的、仅交代事件背景的纪录片;第二,一般史料纪录片多客观展现历史事件,而《索比堡》中出现多处导演反复探究耶宁先生被任命时、杀人时的心理活动,如导演问朗宁:”是我搞错了,还是你真的脸色发白?“于是,在客观视角的基础上,影片大幅扩展了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维度,使得《索比堡》不仅成为一次事件的记录,更成为参与那次事件的重要当事人的状况的记录,具备充分的双重维度。

  第三,作为一部纪录片,《索比堡》还具备了一部剧情电影的节奏。具备一般剧情电影时长(一个半小时)的《索比堡》竟如同一部精心构建的剧情片,从开端朗宁先生进入索比堡的经历,到中段朗宁和战友们策划起义,再到高潮时朗宁用斧头杀死德国军官并成功逃离集中营,整部影片一气呵成,让人不得不感到惊心动魄。影片所具有的剧情片的震撼效果,不仅归功于朗宁先生本身就充满惊险的经历,同时也得益于导演对影片节奏的掌控。这种掌控体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面对众多的访谈素材,导演首先将朗宁先生的逃亡经历放置在影片的开头,让观众对主人公在进入索比堡前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这个部分的影片节奏略缓、散;尔后将朗宁先生对索比堡事件的关键叙述放置在影片的高潮和结尾部分,与剧情电影中高潮出现的一般时间同步,此时影片节奏快、紧。于是《索比堡》的整体节奏的安排就如同一部故事片。第二,导演与朗宁先生的交流,需要一位翻译来进行同声传译,这就使得影片会出现了内容的重复。如果内容被延长为两倍时间的话,很容易使影片的节奏较为沉闷。而朗兹曼对此有两种处理方法:影片开头和中段属于对朗宁先生和索比堡的概况介绍,在此朗兹曼不断插入一系列空镜头,延展影像的维度,加速时间流动;而当朗宁先生深入叙述索比堡起义的细节时,此时影片演进到高潮部分,朗宁先生叙述的内容本身就具有紧张的节奏感,此时导演便停止插入描述镜头/空镜头,将镜头一直对准朗宁先生的脸。此时双倍的内容时间也产生了独特的效果——观众得以在朗宁先生等待翻译结束的空当中静静地凝视他的面部,以观测他面部肌肉的细微颤动、眼神的变化,以此探究这位朗宁先生在叙述这一可怕的内心创伤时的心理活动。至此,对影片节奏的不同掌控手法。使得影片整体节奏有一种韵律感,不至于单调乏味,反而引人入胜。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索比堡》成为一部既具备珍贵史料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心理维度,同时还抱有高观赏性和艺术性的记录片。这样一部成熟圆润的纪录片,作为入选《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电影中唯一的一部记录片,实在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