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时间:2024-02-19 09:59:15 艺勋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通用27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春第一课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通用27篇)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

  我看了《新春第一课》,才知道人类是有多么的.对不起大自然呀!大家想:就宜昌一个小城市垃圾就那么多,那大城市要多到哪呀!环保人人都知道,可有实际行动的又有多少人呢?

  这节目给了我们很多值得学习的榜样!有养鱼人、中学生、小学生、大学生!同学们:就让我们共同保护我们心爱的大自然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新春第一课》让我感触很大的是秦一文姐姐,她心灵手巧,把又旧又破的东西拿来做成一些生活用品,比如把旧衣服做成布袋。

  看着只是把东西反复的用,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人一天会产生那么多垃圾。我们的大垃圾场,等于30个足球场那么大,只要三、五年就填满了!看完之后我觉得我也要像大姐姐那样把一些废物再利用,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3

  今天,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新春第一课》,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主要是讲宜昌的山水、名人和历史文化。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峡江号子王"胡振浩,他祖籍秭归,他一生热爱船工号子,从青年唱到老年、从秭归唱到北京,唱遍了全中国,唱响海内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至今他一共整理出了二十多首船工号子,他写的《西陵峡船工号子》架起了一座世界文化之桥,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三峡文化。

  看了这些视频资料,让我受益匪浅,原来我的家乡有这么多值得骄傲的`人,作为一个宜昌人,我真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4

  今天,我看了《新春第一课》。里面有许许多多默默帮助别人的人,比如说;刘发英,邰丽华等等,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高振宁夫妇。

  她们做好事却不让人知道,不追求名利,给那些环境差的.同学们创造了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只想帮助更多的人。我们也应该学习她们,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我们微薄的力量!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5

  今天我们开学了,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乡、爱宜昌,讲的是我美丽富饶的家乡―宜昌。

  首先介绍的.是宜昌的起源,宜昌历史源远流长,先有巴楚文化,再有三国历史;其次介绍了宜昌的名人文客,有王昭君、周立荣、胡振浩、汪国新等,他们为宜昌做出的贡献让我深深感动;最后讲述宜昌的未来规划,宜昌在未来五年内将变成更繁华昌盛的特大城市,将变成一座宜人之城,昌盛之都。我为我是宜昌人而骄傲!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6

  今天我们看了开学第一课,从中我们爱护环境是多么重要。因为我们身边的长江居然有那么多白色垃圾,岸上也有许多脏东西。我们小区也上了《新春第一课》,我原来以为其他小区也有垃圾分类箱,但只有我们小区有,我希望只要看了新春第一课的同学们,要让自己的小区、老家甚至是其他国家,都尽量使用垃圾分类箱,这样更容易让工作人员清理,而且还可以增强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我还看到了一个有三十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垃圾存放地,居然只能用五六年,这可以让我们知道大家是多么的不环保。

  希望大家都可以爱护环境,少抽烟,少开车,多骑自行车。让世界多一片青山绿水。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7

  今天的《新春第一课》讲的'是环保,主要分了垃圾、废变宝两个环节。垃圾分解站有30个足球场大,能用5—6年,但用过这块地100年都不能用了,这样对环境非常不好。

  在美岸长堤小区有个小小的垃圾站,分了好几类,这个设计很好,要是能普及到所有的小区就好了。主要是我们要能做好“践行生态文明,守护美丽宜昌”这句话,才能让宜昌更漂亮。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8

  今天,我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视频。里面的故事很精彩,讲到了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三峡文化。我为自己是宜昌人而骄傲,更为这些渊源流长的古文化所折服,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汪国新先生画的三国人物关羽。

  他在我的.记忆中忠义勇敢,我很喜欢他。我想把文化课学习好,多看课外书,多学习课外知识,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宜昌学生!哈哈!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9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老师组织我们大家观看了《新春第一课》。

  《新春第一课》里面介绍了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及几位宜昌人的'先进事迹。原来我们的宜昌是如此之美,5年后的特大城市宜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宜昌会更加美丽。我觉得我能生活在宜昌太幸福了,我爱宜昌!未来的宜昌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0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新春第一课》,以"弘扬传统文化?

  热爱美丽宜昌"为主题。通过介绍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三种宜昌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教育我们从小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理想信念。我为我是宜昌人而感到骄傲,现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宜昌的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1

  开学第一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主要讲述了宜昌的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规划。印象深刻的是耳熟能详的《川江号子》,让人们从青年唱到老年,一路唱到北京,从号子声中我们听到了昂扬和慷慨,看到了众人劳作、齐心协力的场面,想到的是对困难的挑战、抗争,是不屈,是倔犟。

  《新春第一课》也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我们的家乡――宜昌,我们作为这里的.小主人,更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我们只有更加勤奋的学习,将来才能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2

  张今天刘老师带我们看了《新春第一课》,我从中看到每个人在环保上的付出。其中有一段是一个大哥哥和他的妈妈每天很早就起床去江边捡垃圾,这是在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我懂得了不能随便乱扔垃圾,也不能随意污染空气。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3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在各班教室里观看了《新春第一课》。

  影片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弘扬传统文化的宜昌人,还介绍了宜昌地域的传统文化,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未来的宜昌",宜昌不仅是武汉和重庆两大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纽带,而且还为全国很多城市发电,我的家乡宜昌太强盛了,我为我是宜昌人而感到骄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也要为建设美丽的宜昌做出一份贡献。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4

  寒假过后开学的第一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新春第一课”,让我感受深刻。特别是刘发英老师和邰丽华阿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发英老师很善良,她克服一切困难,通过网络帮助山区里的孩子们向外寻求帮助,解决他们家庭和上学的难题。她的努力换取了很多孩子的幸福上学,也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

  邰丽华阿姨也让我很佩服,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高烧让她成为了聋哑人,但是她还是永不放弃的练习舞蹈,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让很多人认识了她,了解了她,她带领了一大批和她一样优秀的'舞蹈演员还上过春节晚会,表演的“千手观音”可好看了!

  她们的事迹让我很惊讶同时也让我很感动,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她们,能多多帮助她们,支持她们!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5

  “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这是本次《新春第一课》的主题。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训,则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李元成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对于自卫反击战前,基于战争的残酷,他曾与战友付先根郑重约定:若有一人在战场上牺牲,则幸存下来的另一人就承担起赡养烈士父母的责任。第二年,付先根不幸牺牲在战场。李元成立即写信安慰老人:先根是为国牺牲的。他走了,我就是您的儿子,先根没有来得及尽的责任和义务,今后由我来完成。

  后由于付先根的牺牲,李元成退出队伍,不仅要工作,还要照顾六位老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付家的小儿子付先强被电老虎夺去了生命,李元成闻讯即刻赶到付家料理后事。对于两位老人而言,李元成比亲儿子还要亲。一句承诺,恪守一辈子,李元成用行动写下了两个字:忠诚!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6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一起观看了《新春第一课》,里面有几位让人敬佩的爱心的人物:“高振林”、袁裕校、邰丽华、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发英老师。

  她支教刚到学校时发现一个孩子走路时一瘸一拐,感觉非常奇怪,她仔细看了这个孩子的脚才发现他穿的.鞋坏了,并只剩半个鞋底,才知这个地方非常穷,两年后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但两年以来,通过不断了解这些可爱的孩子后,却深深爱上了这个地方。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老师在网上发现了一个爱心网站,她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发了几个贫困学生的资料在网上,没想到几天后收到爱心人士的汇款单,她将所收到的汇款全部给了学生们。接下来,刘老师化名“英子姐姐”继续了解贫困学生的情况不断发学生资料帮助他们,最后她收到了80多万的捐款,一共帮助了400多名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学生。

  通过观看后我感受刘老师无私的爱,她不断的帮助让我明白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会将这种爱继续传递下去!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7

  新学期,新气象,新目标。今天,我观看了学校组织的《开学第一课》,它的主题内容是:家风家训家规,实践核心价值。

  赵一曼,中国革命的杰出女性代表,面临侩子手的大刀,她依然大义凛然、镇定自若。临刑前,她给儿子留下了一封遗书,字里行间,无不感动和激励着千千万万后来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遗书的最后一句:“记住,妈妈是为祖国牺牲的。”多么坚定的革命者,多么优秀的.母亲!此等家风,焉能不兴?

  还有一位战士,在战场与战友口头相约,活下来的人,一定要为牺牲的战友尽孝。后来,他活下来了,为了这份承诺,这位战士花了大部分时间和金钱,除了赡养自己的父母,还去做了战友家的儿子,替战友供养双亲。

  这些鲜活的事例,使我懂得什么是家风、家训和家规,让我知道了家风、家训和家规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

  我们家也有家风、家训和家规。总结一句话是:不做物质的奴隶,只做精神的主人。不触碰法律底线,只争道德的高点。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创建和谐社会和美好人生而奋斗!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8

  今天,我看了《新春第一课》。里面有许许多多默默帮助别人的人,比如说;刘发英,邰丽华等等,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高振宁夫妇。她们做好事却不让人知道,不追求名利,给那些环境差的同学们创造了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只想帮助更多的人。我们也应该学习她们,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我们微薄的力量!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9

  今天,放学回家后我观看了“新春第一课”。在这段视频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人物。第一个是高振宁夫妇,他们善善若水,厚德载物。以爱的名义出发,心怀慈悲、淡泊名利、扶弱帮困、甘做牛马。这家人让我相信:一滴水可以滋养一朵花,然后美丽整个世界。第二个是刘发英,她用网络凝聚四海爱心。在六年时间里,帮458名贫困孩子筹措到81万元的助学资金。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山里孩子的梦想。她的爱在山路蔓延,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

  看完“新春第一课”以后,我觉得真正的爱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爱使我懂得了去帮助别人,爱使我懂得了去关心别人。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0

  今天,我和同学、老师一起观看了“新春第一课”。“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主要讲了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这三种宜昌特有文化的典型代表,有“恋歌声声唱巴土”的周立荣老人,有“永远的峡江号子王”的胡振浩爷爷、还有国家一级美术师汪国新老人这三位坚持弘扬宜昌传统文化的.人。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恋歌声声唱巴土”的周立荣老人,他如今是宜昌文联主席,他的文学作品《山骚》屡受好评,写出了他对他的家乡五峰里的大山的热爱,他作词的歌曲《巴土恋歌》还登上了中国央视节目,也是因为他,央视为我们宜昌特有的巴土文化打开了大门,特别举办了央视专题节目来丰富展示我们特有的巴土文化,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何不让我们称赞呢?

  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让我们传承并弘扬我们的宜昌特有的传统文化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1

  家是国的最小的单位,只有每一个小家幸福了,我们的国家才会繁荣昌盛。

  曾几何时,她的事迹,鼓舞了多少在抗日战争中为正义而战的人们;曾几何时,她的意志使多少人们为之震惊;曾几何时,她的遗书感动了多少中外华人。古有武则天,今有赵一曼。也许她觉得自己不曾做过什么伟大的事,只是做了一个中国人在民族存亡时应做的事,可在我看来,她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也许,抗日战争已然远去,可是不忘记,在那充满屈辱的囚车上,那身受尽折磨的身躯,用那鲜红的热血,极尽一个母亲,一个民族战士,一个中国人写给女儿的那封遗书。留下了那封遗书,一个年仅31岁的`鲜活生命是逝去了,可带不走那种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那种顶天立地、丝毫不输男子汉的气概。但我想,在那封遗书中,赵一曼一定是愧疚的,她没能像其他人那般,一天一天,陪伴着自己的孩子成长;没能拉着她的小手,一步一步,向着幸福走去;更没能,一声一声,温柔的叮咛着自己的孩子。但我想,宁儿,她一生牵挂着的孩子,一定感受到了,那份来自伟大母亲的爱意,那份爱意更浓厚,更坚实,更能长久的陪伴着她。因为她的母亲用言传身教,教会了她做人要爱国,时刻为人民服务,甚至奉献自己的生命。

  眼角有些湿润,春天的风吹不散心中的炙热,轻嗅芬芳,挥不散心中的躁动。

  记忆中模糊的身影逐渐清晰,那在风雨中,拿着伞却浑身湿透的人,眼神中尽是担忧。准是我离家出走惹妈妈生气了。小时侯的我总是认为我的妈妈没用,没有为我挣面子。常常和妈妈闹矛盾。犹记得,那一次,我和妈妈吵了起来,吵的很凶。我夺门而出,留的妈妈一人,面对那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我的生日。我哭着,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我已顾不得去擦。站在奶奶房前,奶奶看着里外都打湿的我,忙询问。我哭着,什么也不肯说。沉默着收拾好自己,躺在床上。奶奶悄悄的走进来,做在床边。“我知道你又和你妈妈吵架了。你知不知道,今天是你生日,也是你妈妈的受难日,你竟然还和你妈妈吵架,真是太不懂事了。你妈妈为了找你都快发疯了。算了,你快睡吧。”听了奶奶的话,我捂着被子的手渐渐松开。昔日在我脑海中极其平常的身影,此时一一浮现,原来,妈妈是那样的辛苦,而我是那般的不懂事。自以为是的挥霍着妈妈给我的爱。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长大,才明白,妈妈同赵一曼一样都是我心中伟大的英雄。

  我的家教会了我爱是迷途知返的妙音,是治疗万难的良药,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礼物。

  我的国教会了我甘于奉献,敢于奉献,勇于奉献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方法。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2

  今天我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主题是“践行生态文明,守护美丽宜昌”。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7发布的《迈向零污染地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1260万人,因在不健康环境中生活或工作而死亡,平均每4名死者中有1人死于环境问题。这个数据震惊了我!现在地球环境问题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要从小学会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从身边事做起,学会垃圾分类,将垃圾变废为宝,资源化再利用。生态小市民从我做起!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3

  生态文明、绿色环保,不只是政府要做的工作。它涉及面广,可以说它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大事。我们作为宜昌的'一个小学生,要自觉容入“践行生态文明守护美丽宜昌”的活动中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美丽宜昌的建设,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那么我们该怎样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呢?我们首先要高度自觉爱护环境,带头不乱丢乱扔垃圾;看见了垃圾要立马拾起来丢进垃圾桶里,保持环境卫生干净;看见未熄灭的烟头要及时踩灭放入垃圾桶,以免发生火灾。同时要教育和帮助他人共同爱护和保护环境。如:在街上或小区里,看见有人在草地和花丛中玩或采摘小花小草时,我们要主动上前劝导,使大家都来共同爱护环境。

  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在自家房前屋后及生活阳台上多种花草树木,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周围到处都郁郁葱葱,空气新鲜。使我们美丽宜昌的形象长期得到巩固和发展。

  最后,愿大家为以“践行生态文明守护美丽宜昌”目标而共同努力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4

  新年的钟声已敲响,我们又回到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校园。

  今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这是通过了介绍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这三种宜昌不同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展播了周立荣、胡振浩、汪国新三位坚持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伟人。他们一直坚持着民族风俗,到老了也不忘。

  还推荐了我市部分中小学弘扬家乡传统文化的经验做法,引导全市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德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它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让我们深受影响,让我们增强民族传统文化认识,还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家乡的`更多民族风俗,带我们走进家乡的古老文化。

  让我们多了解自己的家乡,做一个合格的宜昌人。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5

  今天,我们观看了宜昌市的《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宁儿,母亲对于你,没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以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赵一曼写给她儿子的遗书,她在囚车里写下了这唯一一封家书,那年她31岁。赵一曼,原名叫李坤泰,赵一曼的名字是在她在宜昌从事地下工作时取的,她的儿子就出生在宜昌,取名叫宁儿。赵一曼有8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七,是家中的幺女,深受父母宠爱。在战场上,她认识了丈夫陈达邦,并在第二年与他结为夫妻。但天有不测风云,她被迫与丈夫分手,谁知这一分别竟成了永别。赵一曼在宜昌从事地下工作时,地下组织被告密,只得仓惶逃跑。在赵一曼逃脱之后,因为公务繁忙,无法照顾宁儿,只能忍痛割爱,将宁儿交给丈夫抚养。但不久之后,赵一曼被捕,和宁儿的分别也成了永别。《新春第一课》中描绘了助人为乐的师楠,敬业的八旬老先生杨启发,身残志坚的黄炼娟,讲信义的李元成,拾金不昧的余佳琪等等,许多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让我们一起将这些美德传承下去!新春第一课观后感300字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6

  今天在学校里,我和同学们共同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环保”,它随处可见,就在我们身边。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群普通人,他们不分男女老少,有父母带着孩子的,也有同学朋友结伴成行的,他们组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群体,有着一个有趣却很朴实的名字—“三峡蚁工”,他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公益组织的一员。蚁工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节假日,坚守在长江边,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们总是在江边捡拾那些不注意而随意丢弃的垃圾,劳动磨损的手套,汗流浃背的身影,就是他们努力的证明。每一次的活动结束了,江边就会多出十几袋满满的垃圾,他们在为那些随随便便的行为做出弥补,用行动告诉那些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的“凶手”,爱护环境,从我们做起。

  在美岸长堤的小区里,有几个硕大的垃圾箱摆放在小区的正门口,它们并不像普通的垃圾箱一样肮脏,而是十分干净,摆放的也十分整齐,为什么这些垃圾箱会这样呢?因为这些垃圾箱并不是普通的垃圾箱,而是环保垃圾箱,每个垃圾箱的上面都标有投放的垃圾种类,例如: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电池、烟头)、塑料垃圾、废纸垃圾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举动,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小区里的业主们都热情参与这项活动,为身边做出榜样。

  虽然这两个故事,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看似不起眼,而又平凡的一些小事,反射到我自己身上,却觉得自己做的并不够,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垃圾都是没有进行分类,混合在一起的,不仅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而且也污染了环境,因此我深感惭愧。妈妈告诉我,原来在我的身边已经有阿姨和小朋友参加了“三峡蚁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行动去爱护环境,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积极参加这些公益环保活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守护我们的大自然,用行动去影响我们的身边人!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7

  上课了,老师为我们播放新春第一课的视频,我有很多感受:

  故事中有一个人,她让我很感动,是一名高中生,叫黄露露,她是一个单亲孩子,母亲因为一次意外瘫痪在床,因为长时间躺在床上,生了褥疮,她担负起了生活和学习的重担。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压力下面,她做出了一个坚定的选择:带上母亲去上学。在中午同学们休息时,她一个人小跑回家,给母亲换药,这样看是平常的事情,一般的护士只要二三分钟就可以完成,但是她却需要半个小时。她如此的孝心,使我深受感动。

  曹浩,使我感动的并不是她的孝心,而是爱心。她是一名大学生,为了资助甘肃省三名困难小学生,她做过家教、收银员、服务员…… 最高时一天要辅导四、五个家庭的孩子,因为时间紧迫,她每天只能啃干馒头。当记者采访她时说:其实你也是一名贫困生,为什么还要资助别人呢!她回答:“其实一个月挺一挺也就过去了。”

  最让我佩服的就是我的偶像——奥运冠军赵云蕾。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打羽毛球也是一样,看着赵云蕾象一只燕子敏捷的穿梭于羽毛球场之间,背后也有着传奇般的'故事。赵云蕾的父母都是从事运动的,她仿佛也继承了这样的基因——比别人更能吃苦。终于,她进入省队,就意味着这一辈子注定要和羽毛球在一起了。她坚持不懈的汗水、泪水,终于迎来最大的收获——奥运金牌。

  这三个人,用她们的行动,诠释了孝心、爱心和毅力,这怎能让我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