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时间:2022-12-23 09:33:26 炜玲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么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绩效如此重要,但做得好的企业凤毛麟角,绩效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需要综合、系统、全方位的考虑,而且,需要时间和文化的塑造。那么,我们需要怎么正确认识绩效管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怎么正确认识绩效管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怎么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不等于绩效考核

  情境一:在一次团队绩效管理的授课之前,笔者做了一个课前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绩效管理就是考核吗?”结果80多名经理人学员有将近60人回答“是”。

  不少经理人认为绩效管理就是每月、每季、每年度末例行性的考评打分、人员排序、评选先进这样一些艰难的抉择,其实上述的工作仅仅停留于绩效考核的环节,而非绩效管理,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错误认识。

  对于考核,很多管理者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考核出绩效。他们的思维逻辑是,因为员工有懒惰、讨巧、逃避工作的思想,所以必须举起考核这个“大棒”,**一些严厉的考核政策,员工做不好就动用惩罚措施,这样员工就有了畏惧感,就会努力工作,员工的绩效就能提高。真的是这样吗?给每个员工后面放个老虎,他们就能都成为刘翔吗?显然不能。因为不管你采取了什么措施,如果员工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充其量,这种考核措施只能使员工动起来,至于动起来的结果,则不言而喻。

  对于经理人而言,绩效管理应该以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从而形成团队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而不应是简单片面的绩效考评,只在每年年终时刻由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做出简略感性的评估和判断。把绩效管理简单地等同于年终考核的做法容易产生四大问题:

  (1)员工处于被动的角色,思想上抵触绩效考评工作,不利于员工绩效的改善;

  (2)经理人不愿对员工做绩效考评,或是考评结果不敢公布,使考评工作流于形式;

  (3)影响经理人与员工的关系,双方关系成为考核与被考核、监督与被监督的对立关系;

  (4)容易造成经理人与员工的冲突,给团队凝聚力带来消极影响。

  所以,管理者必须完整地理解并把握绩效管理的内涵与操作技巧,将绩效沟通、绩效支持、绩效改进和下属能力提升作为绩效管理过程中重要内容,既重视结果,更关心过程,这不仅能帮助下属取得预期的业绩,进而实现团队绩效目标,而且会密切你与下属的友谊、感情与关系,绩效考核也就不再是你感到头疼的事了。

  2、绩效管理就是填填表打打分

  情境二:一位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绘声绘色地介绍企业引进的绩效管理软件系统,凭借这套系统,他们企业绩效目标的设定由主管和员工通过电脑网络进行,每当考核的时候,绩效考核也是全部通过电脑网络进行,主管只需要在电脑上填写考核打分表,然后把表格发给员工,让员工在考核表进行电子签名,再发回到网络系统,就可以了。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不受地域的限制,非常方便,受到了管理者的欢迎。

  事实是科技在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破坏一些东西,绩效管理是员工与直接主管面谈沟通的过程,在电脑上完成绩效目标的设定和绩效考核的过程,使得员工和直接主管失去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使绩效考核成为冷冰冰的工具,反而在相当的程度上降低了绩效管理的效果。

  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每年岁末都会有许多人忙着填写表格。而当这个时间过去之后,企业又完全回到了现实当中,几乎很少有管理者去主动关心与绩效有关的事情。在很多管理者的眼中,填写人力资源部派发的各种表格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只要把KPI管理卡、业绩记录卡、面谈反馈卡、改进计划表等表格填满就行,这就是在绩效管理当中出现的“表格依赖症”。

  很多的管理者通常会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或者说是企业老总强压给他们的一种额外的工作负担,并不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也不认为做绩效管理要与员工沟通,而是认为只要设计好考核表格,到考核的时候给每个员工打个分、分个等,就算是OK了,就可以对人力资源部有所交代了,也就算是完成了绩效管理。于是系统化的绩效管理就逐渐演变成了只有一个环节的绩效考核,成为管理者“仪式化”的填表、签名表演。

  这实际上是对绩效管理的错误理解,如果将绩效管理看作是填写各种表格的话,那么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永远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永远只能停留在主观的形式考核层面上,而不能深入绩效管理的实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的绩效问题,也就不能快速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甚至还会起到消极的副作用。

  3、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情境三:一次经理人沙龙论坛,我作为主持人主持大家进行关于团队绩效管理的讨论,当时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与下属确定了绩效目标之后,你们接下来还应该干什么?”不少经理人对我问这个问题感到奇怪,有的说:“目标定下来还能干什么?等着下属交卷子不就行了!”有的说:“我的风格就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有的说:“目标确定之后就不应该过多地干预下属的行动,就应该放心地让下属大胆地去干!”

  上述经理人的说法咋一听很有道理,但是只能说是有一定道理。对于一些能力强又有工作主动性的下属来说,绩效目标确定之后,主管是应该放手让他们尽情地去发挥。而对于一些有积极性但能力欠缺、能力强但积极性不高、能力低积极性又低的下属来说,恐怕就不是授权放手所能解决的问题了。这就需要经理人还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帮助这三类员工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行动方案,以及实现绩效目标的一些具体工作时间安排,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绩效计划。必要时经理人应该履行直接指挥、命令、监督、指导的职能,关注下属的工作过程,而不仅仅是“秋后算帐”。

  管理者的角色不是在制定目标后当“甩手掌柜”,袖手旁观,而是要作咨询师、教练员、后勤主管。为了未来绩效的达成和提高,管理者还应该同员工共同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通过个人自主学习、辅导计划、岗位调动、内外部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帮助员工在绩效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绩效沟通不彻底不连续

  情境四:一位经理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经理说:“这个季度你的综合评分是3分,也算及格了。”员工:“经理,我……”经理:“不要多说了,就这已经照顾你了。”员工:“经理,可是……”经理:“好了,签个字吧,回去把小张叫过来。”员工无奈地走出了经理的办公室。

  这样的绩效面谈员工得到的是什么?员工没有得到成长的建议,没有得到改善的指导,没有得到上司的认可,没有得到为什么是3分的原因,员工得到的只是委屈、郁闷、无助、压抑,甚至是愤怒。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灵魂,缺少绩效沟通的绩效管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绩效管理。不少经理人在制订个人绩效指标时,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搞一个目标责任书让下属签个名字就可以了,根本不与下属沟通,让人很难接受。而在考核时,又是一个人闭门造车,凭感觉打个分,各位被考核的下属即使有天大的理由和委屈也无法诉说。这样的绩效管理当然是事与愿违。

  绩效管理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的话,这句话应该是,“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通过沟通实现绩效改善的过程。”在这里,“持续沟通”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应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始终,从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开始,到绩效执行与辅导,再到绩效诊断与提高,整个绩效管理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都需要经由经理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来达成。另外,与以往暗箱操作为特征的绩效考核不同,绩效管理中的沟通是双向的,需要员工的响应和参与。

  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一)绩效、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绩效是一个在当今管理者口中用的比较多的一个词汇,但是很少有人对绩效、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有正确的理解。甚至一些绩效管理专家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也是存在问题的,认为绩效考核就是为了分好奖金发好绩效工资等,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

  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得以推进的载体,任何绩效考核都是凭借一定的指标来进行的,没有考核指标就谈不上系统的绩效考核。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考核取得成功的保证,因此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是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的中心环节。

  这里提醒各级管理者,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绩效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员工的绩效工资和奖金都应该受到一定影响。

  (二)绩效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绩效管理不仅能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还能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以及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最终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落地。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绩效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组织和个人绩效水平,将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和价值创造,因此衡量和提高组织、部门以及员工个人的绩效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而构建和完善绩效管理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三)绩效管理常见误区

  对绩效管理的错误认识是很多企业绩效管理不能取得成效的根本原因,认清这些错误的本质,纠正有关人员的这些错误认识,避免进入这些误区,对绩效管理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么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相关文章:

如何正确认识时间管理09-07

什么是绩效管理08-31

对绩效管理的认识03-16

什么是合理的绩效管理11-30

绩效管理的经验分享07-21

员工绩效考核管理12-09

企业绩效管理的方法08-17

绩效管理包括哪些内容03-08

怎样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