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学习情绪管理的个案分析

时间:2024-01-01 07:36:12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帮助幼儿学习情绪管理的个案分析

帮助幼儿学习情绪管理的个案分析1

  A,男,4岁半,中班上学期。1岁半时父母出国,之后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3岁半父母回国,才开始和父母生活。笔者收集案例时他刚到新班级不满3个月。

帮助幼儿学习情绪管理的个案分析

  一、日常生活案例两则

  案例一:我的毛巾不见了

  户外活动结束,孩子们都在卫生间洗手,A突然大哭起来,原来他的擦手毛巾不见了。丁老师安慰他说:“没关系,我给你换一个新的毛巾。”可是A不同意,他仍旧哭着说:“我不要新的,我要我的毛巾。”他从卫生间出来,来到孔老师旁边,哭着说:“我的毛巾找不到了,我不要新的,我要我自己的。”这时孔老师正在布置班级环境,说:“那你不要新的怎么办啊?明天给你买一模一样的,今天先用新毛巾吧。”A听到孔老师的话,由原来的大哭瞬间变成歇斯底里,嘴里大声叫着:“我就要我自己的毛巾!”并抬手朝孔老师拍过去。孔老师看到他的反应如此强烈,说:“怎么,你还要打老师啊?”孔老师话音未落,A抬起有力的右手朝孔老师的手臂上“啪”地打了过去,声音很响,孔老师愣住了,然后很生气地说:“你还打我啊,我们班不欢迎打人的小朋友,走吧,我把你送到大班去。”A听到这些,哭得更厉害了,一边哭一边挣扎着,说:“我不去大班,我不要去大班!”生气的孔老师抱起A,走出了教室,说:“你还敢打我,走吧,不要你了。”便把他抱出了教室。过了约十分钟,孔老师将A从大班带了回来,A的情绪已经基本恢复平静。

  案例中A大哭是因为每个小朋友要用自己的毛巾(规则),但是丁老师没有帮他找到他自己的毛巾,而是给了他一条新毛巾,丁老师的行为破坏了他对“每个小朋友要用自己的毛巾”的原有认知(自我认知),于是A大哭(焦虑)。他转而向孔老师请求帮助,孔老师并没有立刻帮助他解决问题(焦虑持续),且误会A的动作表达的意思是打人,使得缺乏表达情绪方式的A更加歇斯底里,并伴有动作(焦虑升级),最终演变为和孔老师之间的冲突,把他抱出了教室,他也变得更加焦虑(焦虑升级)。

  案例二:我吃不完这么多

  午饭是冬瓜肉末大米饭,老师刚给小朋友们盛好饭,A就开始哇哇大哭,说:“我不吃饭,我的饭太多了,我吃不完。”我问他:“你是不想吃饭里的什么啊?”他哭着说:“我吃不完。”我说:“那你们这一桌小朋友想吃你的饭么?分给他们一些吧。”我把A碗里的饭分给同桌的一个小男孩一勺,我说:“赶紧吃吧,不然他就把你的饭吃完了,那你怎么长高呀。”他没有说话,从我手里接过碗开始吃饭。

  过了一会,A端着碗边哭边朝丁老师走过去,“我吐了!”丁老师说:“没关系,一会吃完收拾一下就好了。”可是他仍然大哭,不肯回到座位上。申老师把他带到座位上,换了个位置让他坐,可是他不听,仍然大哭不止。申老师说:“A,你要是再哭,周六去绿博园不带你去。”可他还是哭个不停。申老师脸上有些无奈,甚至生气,说:“A,你要是再哭,我就给楼上的王老师打电话,让她把你带走,听到没?”A依旧大哭。申老师站在A旁边,流露出一种无奈,说:“你哭吧,我现在就给王老师打电话,让她把你接走。”说着申老师把电话拿了过来,跟A说:“我正在给王老师打电话,她一会儿就来接你了。”A见状,哭得更大声了,并开始吃饭(其实他只是在嘴里放了一点米,并没有咽下去),边哭边吃,嘴里还说着:“我吃饭,不要叫她来了,我吃饭……”

  案例中,他第一次大哭是因为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要把饭吃完(规则),可是他认为自己不能做到(自我认知),所以便开始大哭(焦虑的表现)。当笔者用以前成功帮助他缓解焦虑的方法把他的饭分给其他小朋友一些后,他内心的冲突没有那么强烈了(现实和自我认知暂时达到平衡),所以接着吃饭。第二次大哭是因为老师要求小朋友吃饭的时候不要把饭撒到桌子上(规则),他把饭吐到桌子上之后,他希望得到的解决方式是老师立刻把桌子上的饭粒弄干净(自我认知:尽管破坏了原有规则,但仍希望自己符合规则)。可是由于他没有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老师也没有完整理解他哭的含义,于是老师在无意识中拒绝了他将桌子清理干净的请求。在他知道自己不符合规则,自己的合理的请求(自我认知)又被拒绝时,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成为不守规则的人(焦虑升级),于是变成更加剧烈的大哭。尽管申老师之前有很多成功帮助A解决情绪问题的经验,可是面对一个突如其来的新问题时,申老师仍然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尝试了一些做法之后,但并没有缓解A的焦虑,而是加深了内心的焦虑,但为避免承受申老师的惩罚不敢反抗。

  二、焦虑的原因分析

  (一)由规则和事实的不一致导致认知冲突而陷入焦虑

  通过对A的持续观察,笔者发现他是一个内心敏感、缺乏安全感、缺乏表达技能并且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孩子。从观察中,笔者发现A常常是在事实与自我认知达不到平衡时陷入焦虑,从而情绪失控。例如,他会因穿鞋太慢,不能和全班的.小朋友一起下楼做早操而大哭大闹,并且要求老师重新播放早操音乐,原因是他自己还没有开始做动作,音乐已经播放了;会因为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饭后散步而大哭,一个人边散步边哭,说:“我要散步,我吃完饭还没有散步呢。”A认为既定规则是不可以改变的,所有的事情必须完全按照规则执行,如果在活动中打破这一规则,便是对其原有认知的重大挑战,超出其可接受范围的冲突就会带来焦虑。

  (二)缺乏正确表达情绪及控制情绪的能力

  A是一个很聪明、懂事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表现良好,但他缺乏相应的情绪表达方式及情绪控制方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大哭,饭吃不完,穿鞋慢,吃饭慢,认为自己洗的碗最干净等都会大哭。A陷入焦虑时,大哭的情绪表达方式会感染教师,令教师的情绪变得急躁或不安,从而影响对A的行为和语言,使得教师有可能带给A更深层次的焦虑,A进而采用更为激烈的方式表达焦虑情绪,最终演变为A和教师之间的一场战争。

  三、帮助A疏导焦虑的教育建议

  (一)了解引起A焦虑的原因

  了解“现实和自我认知的冲突”是导致A陷入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是帮助A有效疏导情绪的基本前提。如前所述,A陷入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在于A是一个很懂事而且非常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对他来说规则是不可以改变的,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如果既定规则被突发事件打破,A因无法适应而陷入焦虑,教师只有了解引起A焦虑的原因,对A的情绪疏导才能起到积极意义。

  (二)帮助A疏导焦虑情绪

  面对A的焦虑情绪,要从帮助A疏导焦虑情绪入手。通过案例分析,笔者发现A的焦虑情绪往往是由生活中的小事引起。在案例二中,当A第一次大哭说“吃不完”的时候,笔者随着A的意愿把他的饭分给了其他小朋友一些,其实分出去的饭很少,但是这一行为帮助A疏导了他内心的焦虑情绪,使他的认知冲突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便不再大哭,情绪恢复平静。

  (三)避免因教师行为致使焦虑升级

  面对A的焦虑情绪,教师需谨慎言行,尤其避免因处理方式不当演变成A和教师之间的一场战争。案例一中,孔老师将A抱到大班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A的哭闹行为,但这是用一种更深层的焦虑情绪抑制了A的初级焦虑情绪,使A将关注点由最初的焦虑“我要用我的毛巾”转向“我不要去大班”,焦虑的升级使得A无暇顾及最初的焦虑情绪。当“我不要去大班”这一深层次焦虑得到解决后,A为了避免再次受到教师惩罚,而不敢表达自己的焦虑情绪。而在案例二中,申老师在采用焦虑升级的方式抑制了A的哭闹行为后,很快意识到自己处理方法的不当,转而采用情绪疏导的方式,帮助A释放焦虑情绪,A很快和申老师“和好”,不再对立。

  (四)帮助A学会管理自己的焦虑情绪

  A在遇到问题时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是大哭,说明A缺乏正确表达及控制情绪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A的这一不足之处,教A学会管理他自己的情绪。比如和A制定规则,要求A在遇到问题时使用语言正确表达,如果他采用大哭的方式表达老师有权利拒绝他的请求,并且告诉A教师拒绝的原因是他没有遵守规则,如果他想获得教师的帮助就必须改变他的表达方式。

帮助幼儿学习情绪管理的个案分析2

  早晨来园以后,基本上早来的孩子我们总是以桌面玩具居多。那玩什么玩具的决定自然就落到最早来的小朋友手中。诺诺小朋友每天来园都不怎么早,等他来时,玩具已经分的差不多了。诺诺看了一眼桌上的玩具所剩无几,便对旁边的小朋友说:“我没有玩具了。你们谁分我点吧!”似乎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手中搭好的玩具拆下来。诺诺火了,直接把边上小朋友搭好的积木破坏了,然后拿了一部分到自己身边。这时的边上的小朋友当然不依了,来老师处告状。诺诺不甘心被告状,就说:“那我玩具这么少,谁让你们都不分我一点的。”听了诺诺的话,我便当着全班的面说,诺诺来的晚,没有玩具完了,我们该怎么办呀?这时组里的小朋友都腾出了一小部分玩具给他。同时,我也告诉诺诺,没有玩具的时候不仅仅只有破坏别人的玩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许会有更多的好办法。

  分析:

  解决同伴争执,培养幼儿化解冲突的技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诺诺小朋友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语言表达与动作能力不同步。总是话没说完直接插手。引起其他幼儿的误会。诺诺也不太愿意和同伴分享,因此别人也不太愿意和她成为朋友。大班的孩子对如何交往和合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老师提醒一下他就能明白抢夺不是一种好的行为。通过语言解决矛盾,很关键。

  措施:

  运用一些故事和其他表现好的幼儿作为榜样来感化诺诺。让他从故事和其他幼儿身上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当遇到问题发现错误及时批评和纠正。在家长方面:则可以告知家长幼儿园的教育方法,请家长积极配合。相信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在交往方面的能力会更好。

帮助幼儿学习情绪管理的个案分析3

  【摘要】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推崇高智慧、高科技、高节奏的时代,21世纪需要的是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而纵观如今孩子们,情况并不乐观。据统计,12%的美国儿童有心理问题。在我国,骆伯魏等对487名小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进行测试,检出率为21.1%,最突出的是情绪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博士认为幼年和青少年时代是一个人情绪智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情绪的发展、成熟是人脑生物学的发展成熟及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紧密联系的。

  【关键词】培养健康情绪人格

  前引:虽然外国开展幼儿情绪研究较早,也有了相对成熟的经验,国内也自上而下的推行素质教育,但在许多幼儿园对于小班幼儿的情绪抱冷漠态度或听其自然转变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地存在。

  国外的先进经验告诉我们,幼儿的情绪培养直接影响到未来情商的培养。例如:美国幼儿园经常设计一些专门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认识和表现各种情绪,并把这些活动作为创造性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任何创造都渗透着强烈的情绪。例如,宇宙飞船的创造,反映着人们强烈渴望到宇宙中自由飞翔和和探索的情绪。可以这样说有了丰富的情绪,可以推动人们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生活。因此,把培养小班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活动作为提高幼儿创造性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国2001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重视,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也就显得非常的急迫,了解幼儿期孩子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分析影响其主要因素,找到培养、提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对重新建构幼儿良好情绪,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又急需探索的。

  通过近2个学期的个案摘录、分析,我认为良好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体现,也是未来国民素质的体现。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向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被爱包围着,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更谈不上有爱心和同情心了,再加上孩子年龄小,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在他们眼里,我是宝贝,我是太阳,全家人都得围着我转,根本不会替别人着想,更别说关心别人了。同时,家长也往往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情绪教育,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以上的记录只是针对在幼儿园中幼儿较易表现出来的4种情绪的统计,那么,如何对刚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的.幼儿培养健康向上的情绪呢?用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去关心和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情绪,下面我就根据自己一个学年的观察纪录总结如下:

  第一,我们家长和老师要一起合作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时时处处给孩子以示范带头作用。家庭是孩子生长的第一沃土,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老师。父母在有意识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榜样作用。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培养健康情绪。在家里,父母对老人的尊敬,对邻居的帮助,对子女的爱护,以及周围人们对家人的帮助,让孩子置身于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使他们耳濡目染,既接受了爱,又懂得要善于给予爱。老师是孩子成长的领路人。

  第二,健康情绪的树立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生活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发生了变化。幼儿时期是孩子情感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在社会课堂上,我会让孩子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教育孩子爱家乡、爱祖国;在科学课堂上,我会让孩子认识自然界的奇妙、领略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教育孩子爱知识,爱学习;在健康课堂上,我会让孩子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同时也要学着关心周围有困难的人,教育孩子有同情心,有爱心,学会坚强,勇敢的面对困难;在艺术课堂上,我会让孩子欣赏绘画作品的美感,陶冶情操,教育孩子懂得美、欣赏美、热爱美;在数学课堂上,我会让孩子置身于数学王国,乐不可支,尽情遨游,教育孩子努力学习;在语言课堂上,我会让孩子感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育孩子为我们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三,利用特殊节日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进而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情绪。5月11日是母亲节,这天,我在班里问孩子们:“今天是妈妈的节日,你想给妈妈什么礼物呢?”孩子七嘴八舌,有送康乃馨祝福妈妈健康的,有送手套,让妈妈干活不伤手的……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若妈妈们在场,足以让她们热泪盈眶。孩子们畅说欲言后,我们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爱心在纸上画成一幅漂亮的画送给了妈妈,接到礼物的妈妈们一个个脸上乐开了花。我想,这类活动的教育效果会让孩子们记忆犹新的。

  第四,利用网络、图片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地震令人触目惊心,现场惨不忍睹,每一个中国人无不为之落泪。为了也让孩子们有一个更为真切的认识,我在电脑上找到了许多图片,让孩子们来亲身感受一下地震带给人们的伤痛。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冰心老人的这句话曾多少次让我心中涌现出阵阵暖意。是的,人的生命中因为有了爱,平添了太多的快乐。而我又恰恰拥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我将注定因为播种爱而获取更多的幸福。我敢肯定,只要每一位老师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适时而教,因材施教,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言传身教就一定会找回孩子们那缺失的爱,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情绪,并让爱心伴随他的一生。“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当孩子们心中有了爱,就会播洒一片阳光;心中有了阳光,就会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用充满爱的教育将情绪教育更好地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爱心之花在潜移默化中悄然绽放,让真善美这些善良的品德永驻孩子们的心田,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爱的温馨,洒满爱的芳香!

【帮助幼儿学习情绪管理的个案分析】相关文章:

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05-11

如何帮助宝宝管理情绪06-04

如何帮助他人管理情绪05-01

如何帮助幼儿调节情绪04-28

如何帮助小学生管理情绪08-31

幼儿情绪管理06-04

帮助幼儿宝宝控制自我情绪的方法05-26

营养胎教个案分析05-29

幼儿情绪管理的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