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团队管理故事

时间:2023-11-16 11:00:54 晓怡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唐太宗的团队管理故事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太宗的团队管理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唐太宗的团队管理故事

  唐太宗的团队管理故事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污的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启示: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形态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企业组织领导应以每个员工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员工的优缺点,做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经理人员的任务在于知人善任,提供企业一个平衡、密合的工作组织。

  拓展:关于唐太宗的小故事

  一、唐太宗选人之道

  对人才的重视、尊重和培养是唐太宗成功兴国的首要策略。他善于选贤任能,培养直谏的气氛,天下之才皆为他所用,集中大众的智慧。他相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秉承“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重要思想。在怀念一代名臣魏征时他还说过一段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都是唐太宗留给后人的闪烁着光芒的智慧和宝贵财富。他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曾为历代统治者和有识之士所推崇。

  企业用人,关键在于看得准、用得对。这样,人才就会立刻出现在你面前,否则即使人才就站在你面前,你也未必能看见。唐人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问题不在于是否有人才,而在于是否有发现人才的“伯乐”。

  二、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谏议大夫魏征就是一个典型的“逆才”,他经常对唐太宗的缺点和不足犯颜直谏,多次让唐太宗威仪扫地。他于贞观十三年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尖锐地指出唐太宗十个方面的过错和缺点,令唐太宗非常尴尬。可唐太宗一贯将魏征作为难得的贤士善待之,重用之,甚至于尴尬之后,将《十渐不克终疏》列诸屏风,朝夕瞻视,并作为其当朝执政的座右铭。正因有魏征之类的“逆才”和唐太宗善待“逆才”的雅量,才会有大唐基业的稳固和贞观盛世的出现。

  在企业中只有相信下属,用人不疑,才能与下属建立起密切关系,上下一心,做好事情。每一个下属,都渴望获得领导者的信任。如果领导者高度信任下属,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那么,下属就会受到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积极肯干,变革创新,表现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三、唐太宗的爱才

  唐太宗选贤任能不论亲疏,不避怨仇,不囿派系,更不问出身。在唐初上层管理集团中,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兄长,房玄龄是隋朝旧臣,张行成原是一介布衣,马周本为中郎将常何的门客,魏征则是政敌李建成的谋臣。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流砥柱的人物,为唐朝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唐太宗既重用士族地主杜如晦、高士廉等人,也重用庶族地主张亮、侯君集诸人,打破了魏晋以来任用士族地主为官的定制。更为可贵的是,他敢于冲破民族偏见的藩篱,选拔少数民族人才。如贞观六年,任铁勒族酋长契何力为领军将军;贞观十四年,封突厥族阿史那忠为大将军;后又封突厥执失思力为安国公。

  李嘉诚由一个出身微贱的打工仔成为香港首富,“长江”企业由一间破旧不堪的小厂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他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其用人之道。李嘉诚的企业取名“长江”,就是基于其不择细流,有容乃大。精于用人之道的李嘉诚,不仅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胆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在企业发展的同一阶段注重任用经验丰富、极具专长的“客卿”。他的“智囊团”里既有朝气蓬勃、精明强干的年轻人,又有一批老谋深算的“客卿”。

  四、唐太宗的真情管理

  “先存百姓”这一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看到庞大的隋朝迅速崩溃,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安邦定国,唐太宗首先确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这种“存百姓”的思想就是他吸取隋亡教训、探讨历代兴亡更替得出的最重要的治国思想。他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从而认识到存百姓就是要让百姓生活安定,只有安定百姓,国家才会长治久安,才能富强,这是最重要的“为君之道”。

  而遗憾的是,今天很多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下属表现得不够尊重。他们发布强硬的命令,进行粗鲁的指挥、控制和监督,甚至对下属随意地斥责、诋毁,毫不顾及下属的感受,更不会理会他们的想法和意见。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自己更加高高在上,更加智慧、理性、有权威。事实上,这种做法并没有使他们显得更加睿智,相反却很愚蠢。

  五、唐太宗的个人魅力

  在初唐统一战争的历次战役中,李世民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在同王世充的对阵中,他令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别统率骑兵轮番向敌阵发起冲击,而他本人则轮番参加每一次冲击并率队为前锋。李世民总是身先士卒打头阵。有一次,他带五百骑兵巡视前方地形,结果被敌人骑兵包围。敌将单雄信挺槊直取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而出,将单雄信刺落马下,掩护李世民突出了重围。

  只有领导者率先示范,以身作则地努力工作,这种热情和精神才会影响其下属,让大家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热情的工作氛围。可以说,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最好的示范,对部下的行动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从一定意义上讲,领导者在群众中,是一级组织的代表,领导的言行对群众影响非常大。在很多情况下,领导者说之无心,而群众却能听出你话里的弦外之音。领导者一定要慎言,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讲的不能乱讲;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只有这样才会一点一点的积累自我的权威,才能铸就卓越的管理。

【唐太宗的团队管理故事】相关文章:

团队管理励志故事及感悟03-23

关于团队管理的小故事04-29

团队管理的精髓是什么?如何通过故事看透团队管理?03-31

优秀团队合作管理小故事04-28

团队管理等于管理团队04-29

如何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的技巧04-08

团队管理和团队文化精选示例05-10

浅谈团队管理06-04

团队管理的方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