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

时间:2022-03-28 12:45:32 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

  导语:绩效管理是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企业和部门、员工的阶段性绩效目标,并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定期对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和反馈,持续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并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制度化过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欢迎大家分享。

  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

  一、权责一致原则

  各项绩效考核指标的主要作用,在于监控和考核相关的业务流程和每项业务流程所对应的工作岗位。绩效考核实施前提是必须解决企业战略清晰化、部门职能规范化、岗位责任细致化和业务流程合理化等基础管理问题,否则,根本不可能做好绩效考核。所以,绩效考核首先要求明确考核对象,对考核对象承担的责任和赋予的权利有明确的界定,从而明晰管理层次的关系,减少部门摩擦,降低对立情绪,提高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因此,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细致的《岗位描述》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对被考核者来说,只是考核你所在岗位的绩效表现,而不是针对你这个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绩效考核才有可能在企业顺利实施下去,才会对管理者和员工起到绩效牵引的作用。

  二、量化考核原则

  绩效考核是通过系统量化的方法,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绩、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绩效考核往往是单一的上级对下属进行审查或考评,考评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司,与员工的私人关系或个人喜好等方面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绩效考评结果。同时,考评者常常由于相关信息的缺失,而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评意见,甚至会引发上下级关系的紧张和矛盾。因此,只有量化了的指标才具有操作价值。在设置绩效指标时,对企业层面的关键业绩指标、部门层面的考核指标和业务层面的日常管理指标,要尽量做到指标量化,能用财务性指标量化的,尽量用财务性指标量化,不能用财务性指标量化的,尽可能准确的描述每种绩效表现和对应的奖惩幅度,从而使考评者能够准确把握绩效标准,公正的对被考核者作出评价。

  三、兼顾公平原则

  主要是合理设置考核权重,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绩效的关系,关键是避免两重理解偏差:第一种情况是个人绩效突出,但因部门绩效不佳,受到牵连,导致个人考评结果不理想,从而极大的损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第二种情况是员工个人绩效极差,却因部门绩效较好,考评结果优异,导致员工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依赖他人努力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得分,不利于改进此类员工的工作绩效。因此,在实际绩效考核过程中,要结合部门和员工实际职责内容,制订和落实“30/70原则”,即中、高层管理者考核得分中,个人工作业绩权重为70%,企业关键业绩权重为30%,部门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直接关联度越大,此项权重就越大;员工考核得分中,部门业绩权重为30%,个人业绩权重为70%.通过合理设置权重,从而达到拉开差距、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兼顾公平的绩效考核目的。

  四、有效沟通原则

  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关键,在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离开了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但是由于管理理念差异以及重结果、轻过程等意识的存在,许多管理者不是很重视绩效沟通,尤其是员工的直接上级。他们不进行绩效沟通有三个原因:第一,没有时间;第二,认为根本没有必要;第三,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这样的沟通意识不利于员工素质和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因此,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对员工工作最终结果的考核,并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还必须从思想认识、沟通技巧、绩效管理全过程跟踪等三个方面着手,从绩效计划环节中的合理分解指标和分配任务,到绩效实施过程中的辅导支持和管理培训,再到绩效周期结束后的纠偏分析、适时激励,从而把握绩效沟通过程的关键点,做有效沟通的管理者。

  五、全员参与原则

  全员参与绩效管理是提升管理执行力的关键,从企业高层到每位员工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高层领导的参与。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行为,是企业追求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管理系统,因此绩效管理必然是“一把手工程”,只有企业高管团队亲自参与,下决心并全力支持绩效管理,才有可能把企业战略目标逐级分解下去,同时将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推动中层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到绩效管理中来。二是中层管理者的参与。绩效管理不只是企业管理部门的责任,企业管理部门在绩效管理实施中主要扮演流程制定、工作表格提供和咨询顾问的角色,真正的责任主体应该是执行层管理者——部门经理、行政主管、班组长,他们在绩效管理中应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与下属讨论绩效目标、标准,经常进行检查,掌握下属的工作业绩,对下属进行反馈和辅导,评定下属的绩效结果,给予奖励和惩罚。三是基层员工的参与,让所有员工的绩效都与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紧密关联,使人人肩上都有担子,事事有目标,人人有事做,这往往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成功与否。

  六、注重实效原则

  持续的管理改进是绩效管理的根本意义所在。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计划(P)、绩效实施(D)、绩效考核(c)和绩效反馈(A)4个阶段的循环操作,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发展的动态管理过程。在绩效管理实践操作中,是注重短期结果导向还是注重长期过程改进,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设定合理的考核周期。如果考核周期设计过长,往往导致过程监控不力,变成事后诸葛亮。对很多企业来说,采用月度考核、季度小结、年度总评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好的兼顾短期(月度、季度)的管理改进和长期(年度)的业绩提升。二是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管理必须与员工薪酬挂钩。一般来说,企业将员工薪酬分为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考核权重各占50%,既保证了基本收入,也合理拉开了考核差距,达到奖优罚劣、激励先进的目标。同时,考核结果要与员工学习成长和职业发展相互关联,通过绩效测评,疏通员工职业发展渠道,好的(升、奖、委以重任),差的(降、罚、再培训甚至淘汰),这样才能使员工更多的关注企业发展、个人绩效和学习成长,营造注重实效、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管理的精髓既在于“知”,更在于“行”,重在知而行之。对管理者来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我们要摒弃无益争论,克服畏难情绪,大力倡导勇于创新的“绩效精神”,努力构建追求成功的“绩效文化”,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提升。

  【员工绩效管理的原则】

  第一:要关注指标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相当多企业在员工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设计时流于粗疏,并没有真正想清楚就仓促上阵了。结果,运作起来要么歧义丛生,莫衷一是;要么似是而非,不知所云。

  一项规范和可操作的绩效考核指标至少要回答以下九个问题:

  一是考核指标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二是考核指标的确切定义是什么,用什么形式表达?

  三是设立这个绩效考核指标的直接目是什么?

  四是这个绩效考核指标有哪些相关的说明?

  五是考核所需要的数据由谁负责收集,用怎样的流程来收集?

  六是考核所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

  七是计算数据的主要数学公式是什么?

  八是绩效考核数据统计的周期是多长?

  九是谁负责对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

  第二:要关注员工个人与团队绩效的相关性

  企业作为合作劳动的组织,必须关注团队精神培养,强化合作意识。而实现这一点,光指望鼓励、号召、启发觉悟,不触及利益问题,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形成团队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形成“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水少小河干”的压力。这种压力一定要通过员工绩效管理来具体体现利益分配,才可能产生影响。

  既然员工个人与团队绩效管理如此的高度相关,在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时我们必须做到:第一,员工绩效管理是以团队绩效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活动。第二,员工绩效管理的立足点是放在考察员工“执行上级指令的坚决性”这一点上。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强化“顶头上司”的管理权威。第三,员工绩效管理是加大“压强”的工作。因为组织压力再大,员工作为个人还可能感受不切实。所以,一定要在施加组织压力抓紧团队绩效管理的同时,把员工个人的绩效管理作为加大“压强”的重要环节,严格实施。

  第三:要关注指标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所谓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信度,是指这个考核指标的真实程度。一是这个指标是企业运作过程一个确实存在的工作环节;二是能用数据或者信息表达;三是能被证明是可观察的;四是它所用到的数据的采集方法是科学的,可靠的。

  所谓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效度,是指这个考核指标的有效程度。一是用这个指标能考察出员工的工作态度如何;二是用这个指标能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高低;三是用这个指标能计算出员工的工作业绩;四是照指标来评价员工工作,大家会认可它是公正的;五是照这个指标来引导员工劳动对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真有正面作用。

  做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信度、效度分析,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缺乏 论证的严肃性,事前的设计预案较少科学分析;事中的讨论只是在管理团队中象征性地讨论一下,没人提出异议就算通过,难做深入推敲;事后的反馈也往往被忽略。二是缺乏 论证的专业性,参加讨论的人,大多不是内行的设计者,讨论的重点也往往是“公平性”,而不是“科学性”。

  浅谈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拥有完善的管理流程,具备系统性、前瞻性、能动性和高效率等特点。科学认识绩效管理,必须对这几个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绩效管理的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绩效管理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同时,为保障绩效管理得到有效的实施,我们还要对实施的前期和基础做深入研究,这些基础包括取得高层的支持、对管理者进行宣传、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理念的培训以及做好职位管理等。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力量,直线管理者应该掌握一些技能,以便更好地执行企业的绩效管理政策,在绩效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以浅谈的形式对上述内容做了简单的勾勒,后面的内容会对本文做更详细的补充。

  一、绩效管理的特性

  一个完整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系统性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若干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构成,各个组成部分互相依托,互为支撑,共同维系着绩效管理的有效运转。这几个组成部分是:设定绩效目标;绩效沟通与辅导;记录员工的绩效,建立员工业绩档案;绩效考核与反馈;绩效诊断与提高。关于这一点,后面的文章将会详细介绍。

  前瞻性与绩效考核经常“秋后算帐”不同,绩效管理具备明显的前瞻性特点。由于它以绩效计划为起点,因此具备明显的目标性和前瞻性。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前瞻性地看待管理问题,在设计绩效指标的时候,对未来与企业绩效相关的问题都做出相对客观的预计,因此它可以帮助管理者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帮助管理者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避免问题的出现。同时,绩效管理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使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效率化。前瞻性是绩效管理区别于并高于绩效考核的重点所在,对于这一点,管理者应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能动性一个优秀的绩效管理系统能够地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管理者不断提高管理技能。我们可以把绩效管理与PDCA循环有效地结合起来,即可以把绩效管理的主流程归纳为“制定绩效计划(P)→绩效沟通与辅导(D)→绩效考核与反馈(C)→绩效诊断与提高(A)”这样四个流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绩效管理是一个呈螺旋式上升的闭环,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绩效。关于这一点,后面有专门的文章介绍。

  高效率绩效管理以其完整的体系规范、科学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使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能够不断总结和提高,整体上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技能,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使企业的管理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

  二、绩效管理的系统组成

  通常,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设定绩效目标;绩效沟通与辅导;记录员工的绩效,建立员工业绩档案;绩效考核;绩效的诊断与提高。

  这五个部分组成了绩效管理完整体系,缺一不可,管理者在实践绩效管理时必须深刻领悟其中内涵,真正掌握其精神实质,切实实践,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和提高。

  三、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1、取得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绩效管理一定意义上是企业的管理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所以必须首先取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支持,由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亲自出面进行宣传和鼓动,以积极的姿态来支持和推动。只有取得了最高管理者的支持,绩效管理方案才可能通过并获得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最高管理者适时地加以推动,才能避免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走过场。

  2、对管理者进行培训

  绩效管理对许多管理者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甚至在有些人的眼里还仅仅是个概念,无论在观念上还是技能上,都有很大的欠缺。因此,实施绩效管理之前,必须对管理者进行严格的培训,让他们掌握必备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

  3、对员工进行宣传贯彻

  取得员工的支持同样十分重要,因为绩效管理的行动最终要落实到员工身上,要由员工来实践,所以必须对员工讲明白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对他们的好处是什么,在绩效管理中,员工该如何做才是受企业欢迎的,等等。通过大范围、高密度的宣传措施,使员工喜欢和参与到绩效管理中,为有效开展绩效管理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4、做好基础准备

  所谓的基础即是职位分析,制定员工的职位说明书。职位分析工作不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更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反馈、绩效考核等要用到员工的职位说明书。所以在正式实施绩效管理之前,必须必须首先制定出员工的职位说明书。如果企业已经制定职位说明书,也需要做一个工作,就是对员工的职位说明书进行修订,确保员工的职位说明书与企业当前的实际相契合,确保职位说明书的有效性。

  四、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几个技能

  1、设定目标

  当前绩效管理的比较受欢迎的模式一般为“目标+沟通”的管理模式,因此,目标的设定就显得特别重要,管理者必须掌握设定绩效目标的技能,熟练运用“SMART”原则,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绩效目标。

  2、沟通

  沟通是贯穿于绩效管理活动始终的一个重要手段,所有的绩效管理活动都要通过经理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来进行,可以说,没有了沟通就等于没有了绩效管理。因此,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绩效沟通的技巧。

  3、员工激励

  员工绩效的提高离不开管理者的支持和鼓励,如何有效地鼓励激励员工不断进步是绩效管理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此,绩效激励是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它包括设定绩效目标时候的承诺和考核完成后承诺的兑现,在绩效管理中,管理者必须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既要做出一定的承诺,又要及时兑现承诺,这样才能激励员工不断追求高绩效。

  核心提示: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想使它发挥作用,你就必须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绩效管理。

  操作绩效管理,必须解决好领导支持、基础管理、观念转变等问题,否则推行将是令HR部门头疼的问题。

  作为绩效管理的中坚力量,直线管理者必须掌握相关的理念和技能,不断培养锻炼绩效管理的技术,成为绩效管理高手。

  绩效管理的好处

  绩效管理由愿景引导

  如果愿景规划是错误的,那么绩效管理实施得再出色也将于事无补。一艘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如果不知道它将要停靠的码头,什么风也不是顺风。

  林健安指出,绩效管理成功的经理应关注的是将来,而不是现在,更不是过去。成功的绩效管理有赖于成功的企业设计,也就是企业前景规划,即愿景。当然,愿景决不是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它应具备赢利性和共识性。那么,如何考察赢利性和共识性呢,林健安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所谓愿景的赢利性,就是对下列问题的正确解答:企业的价值在哪里?如何让它继续增值?它将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速度向什么方向转移?它将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前景?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解答,就构成了企业愿景。而愿景的共识性是:一个正确的经营策略,必须取得这个组织全体成员的认同,才能发挥愿景的引导作用。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为我们的愿景能做些什么工作?”

  愿景与价值流连接

  只有与愿景连接的价值流才是最优秀的价值流,让愿景目标充斥在价值流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上的员工都应该明白:我为愿景在工作。为了愿景的实现,我应该工作什么和如何工作。

  林健安指出,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一个衡量系统,而是利用这个衡量系统来传播企业的新战略,并使企业与新战略相连接。“这种新战略不再像以往那样急功近利,一味追求降低成本和低价竞争,而是提供特制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创造增长的机遇。”

  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只注意了可评价性,而忽视了引导性,使绩效管理工作本末倒置,即只注重评价,而忽视绩效管理是主管与员工之间就工作职责和提高工作绩效问题持续进行的沟通过程。因此,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注意:其一是岗位职责描述的正确性;其二是岗位职责描述的科学性。没有达到正确性,就很难起到引导的目的;缺乏科学性,就无法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价。

  去掉沟通就不是绩效管理

  有许多公司的经理曾抱怨说:绩效管理是“恶作剧”,是“浪费时间”。这不是绩效管理的过错,而是对绩效管理的误解造成的。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是用来帮助企业达到愿景目标的有力工具,而不仅仅是用来提高绩效的。很多公司的经理认为绩效评价就是绩效管理,而忽视了持续的交流过程。

  林健安指出,绩效管理应是经理同员工一起完成的,没有员工参与的绩效管理,那就是填表和交表,因此,认为这种过程毫无意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使绩效管理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作为一个系统的绩效管理,它的所有构件必须同时使用,例如:如何进行绩效沟通,动员员工与你合作;如何制定绩效计划,以便与员工达成共识;如何签订绩效合约,明确需要员工合作完成的工作等等。特别是作为一名主管,绝不能在制定完绩效目标后,就等着进行绩效评价了,“这种方法是死路一条,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经理们必须学会一些绩效沟通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方法和技巧。一定记住:去掉沟通就不是绩效管理。

  林健安的观点是,绩效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经理同员工建立建设性关系的能力,以便员工同经理能够像合伙人一样共同工作。建设性关系的建立体现了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比如,对人性的认识能力,这个能力恰恰是企业的管理能力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也是大多数企业所缺乏的。

  如何让绩效管理更出色,取决于经理的思想方式,也就是观念。“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经理’,那么将影响你和员工的合作;如果你认为员工都是懒惰的,那么也会影响你的行为。”

  与员工的关系并不仅仅体现在讨论绩效管理的行为上,还应体现在经理每日怎样与员工相处等方面。经理的沟通越有技巧性、越持久、越积极,就越容易将员工融入到绩效管理中来。可以说,绩效管理是一种哲学,绝不是一些简单的技巧,这才是绩效管理的真正境界。

  把工资同绩效联系起来

  几乎所有的经理人和顾问都在努力寻找一种将绩效管理与薪酬体系相联系的方法,但是,绩效工资会激励一部分人,同时也会导致另一部分人不自在和愤怒,很难有让每个人都觉得公平的办法。

  林健安认为,如果管理者想把工资与绩效联系起来,就应该把工资作为绩效计划过程的一部分,在设定目标和标准的时候也应该规定出加薪的标准。这样,在计划制定初期,每个员工就应该知道为了得到加薪和奖金,他应该取得什么样的绩效。

  这里的关键是,经理们应将绩效管理作为帮助员工达到目标、得到额外奖金和提升的工作。经理必须明白他的工作就是帮助员工取得成功,这是成功经理的惟一工作目标。“如果你又想限制工资的增长,又想督促员工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将使你处于一种很难对付的局面:你想限制工资的惟一方法就是让你的员工达不到目标。你希望这样吗?”

  要想绩效管理取得效果,最重要的还有一项:经理和员工都需要就绩效管理问题接受培训。要教育员工,“他们理解得越多,他们将越轻松,绩效管理也就不再尴尬。”

  绩效管理的目的

  一些人对绩效管理的目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甚至错误:有人认为实施绩效管理就是为了降薪或者加薪、奖励,甚至有的人认为实施绩效管理是为了裁员,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员工认为公司实施绩效管理就是为了裁员或降薪,他们一定会反对企业实施绩效管理,那么实施绩效管理的结果一定是失败的。

  实际上,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让战略落地。

  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了解了这一目的,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

  如果我们通过设计一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机制,使得战略落地对企业和绝大多数员工都是有利的,那么这样的绩效管理就实现了双赢,这样绩效管理才能够推行下去,并且一定会获得成功。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还有建设企业文化及解决企业问题,所以绩效管理还有其他四大目的。

  一是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任务。对于具体岗位而言,考核的目的就是要让考核对象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完成任务,具体方法就是,根据岗位的职责确定岗位的考核指标。

  二是更好地执行企业的流程。流程的关键管控点就是绩效指标的来源,如果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流程,我们可以从流程提取指标。

  三是能力的提升。绩效考核的全过程都伴随着绩效改善和能力提升,全体人员都要有这样的理念,达成共识,成为绩效管理的核心理念。

  四是员工行为的纠偏。不良行为可能是员工在绩效考核中重要的减分原因,而实施绩效管理可以纠正员工的不良行为,鼓励员工的良好行为。

  另外,在指标设置上,也可以设立一些行为指标,达到直接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

  绩效管理的效率

  这句话值得管理者认真回味。的确,只有这二者恰当匹配的时候,工作才会有好的结果,工作效率才会更高,反之,当你选择了不合适的人去做一件对他来说不合适的事的时候,你 就选择了失败。

  绩效管理就是如此。

  本文就来谈谈绩效管理中怎么选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先来看一段工作场景中的对话。

  A说:“王总,我最近做了一套新的绩效管理方案,想在公司推行一下,您看看。”

  B说:“刘经理,你这套方案整体上感觉不错,只是这么做是不是太浪费经理们的时间了?他们平时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去做制定绩效目标、建立业绩档案这些工作?这样推行下 去,他们会不会嫌麻烦?再说,离公司要求的考核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月了,这样做恐怕完不成任务了。我觉得不如按去年的做法,部门经理只要填空就可以了,这样保证能很快完成。 你说呢?”

  A说:“王总,可是,我觉得那样的考核没有什么实际效果,考核的内容和员工的工作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我怕又流于形式了。”

  B说:“刘经理,我看就先这样吧,这一次就先按去年的方式考核,你的这套方案咱再讨论讨论,好不好?”

  A说:“好吧,我去发考核通知,……”

  这是某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一个场景,也可以算是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这个场景一共三个人物,分别是王总、刘经理、部门经理,而这三个人在绩效管理中都没有做好他们应该做的工作。王总作为总经理,担负的职责是支持和推动绩效管理向深入开展 ,却在刘经理推出新方案的时候泼了冷水,使绩效管理工作再度回到老路上,继续重复先前那种“难度系数”比较低的工作方式(填表);而刘经理,作为人力资源经理,一定意义上 的绩效管理专家,却在做着背离绩效管理思想的制表工作,按王总的说法,为不耽误部门经理的“宝贵时间”,还得把表格设计得尽量简单,只给部门经理留出打分和签字的空格;最 后一个没有具体姓名的人物就是直线经理,他们又在做什么呢?不用说你也知道了,对,就是打分、签字和交还表格,就这么简单!这样做行吗?显然不行。如果直线经理只做这些工 作的话,那企业的绩效管理就只剩下一个形式的空壳,不会有好的结果。

  下面就来谈谈绩效管理中的人和事,看看人和事如何更好地匹配,才能使企业的绩效管理更好地发挥作用。

  一、绩效管理中人

  绩效管理是整个企业的事情,所以绩效管理中的人应该包括企业全体员工,上至总经理下到普通员工,概莫能外。

  通常,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四个层次:

  1、总经理

  2、人力资源经理

  3、直线经理

  4、员工

  当然,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有的企业层级更多一些,比如,副总等级,主管等级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分析问题,因为这些等级在这里都可以对号如坐。

  二、绩效管理中的事

  绩效管理中的事比人复杂一些,毕竟绩效管理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作,牵涉的工作面比较广泛,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楚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把他们切成几块,像切生日 蛋糕那样,所不同的是,绩效管理这块蛋糕没有生日蛋糕那么容易吃到,甚至很难!

  这里,根据绩效管理的思想,我们把它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1、绩效管理的导入。

  2、制定适合企业现状的绩效管理方案。

  3、绩效管理的流程。包括:设定绩效目标;绩效沟通与绩效辅导,建立员工档案;绩效考核与反馈;绩效管理的诊断与提高。

  三、绩效管理中的人和事

  绩效管理中的人界定清楚了,绩效管理中的事也概括出来了,下面就来谈谈如何使这些人和这些事更好地匹配,以使绩效管理被正确地执行,更好地发挥作用。

  1、谁来导入绩效管理?

  这项工作的提议因企业而异,有的企业是由总经理提出的,总经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绩效管理是个很好的管理工具,能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于是责成?力资源经理研究实施方 案,而有的企业则是由人力资源经理提出的,人力资源经理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或主动或被动地接触绩效管理,逐渐对其产生了兴趣,萌生了实践的冲动,于是向总经理建议,于是就 开始导入。

  其实,谁提议并不重要,无论是谁提议,只要绩效管理这项工作被获准在企业实践,导入的责任就最终落在总经理的身上。

  为什么这么说?也许你会说,总经理那么忙?又是忙着抓订单,又是忙着组织生产,哪有时间亲自管这个事?是的,总经理都很忙,但绩效管理并不是给总经理来添乱的,相反,成 功操作绩效管理,反而能够最大程度地解放总经理,使他们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不必深入到每个工作的具体细节去进行过细管理。另外,绩效管理是一项涉及企业整体的工作 ,总经理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们有责任更多地站出来,对之表示支持,为之摇旗呐喊,以促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实践也表明,总经理参与的越多,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得就越顺利,直线经理执行得就越好。

  所以,总经理应当仁不让地担负导入的责任,不但要导入,更要在导入之后做更多的工作,以保证在其执行中不流于形式。

  2、谁来制定适合企业现状的绩效管理方案?

  自从有了绩效管理的概念以来,它就被列为人力资源经理的职位内容之一,而且占据重要位置,被置于核心。

  也就是说,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经理的重点工作之一。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界定清楚,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经理工作的核心,但不表明所有的绩效管理工作都由人力资源经理来做 ,比如制定员工的绩效目标,建立员工的业绩档案,这些具体的工作并不是人力资源经理的工作内容。

  对人力资源经理来说,他们的角色更多地被定位在技术方面,比如理念的宣传,方案的制定,工具表格的提供,操作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咨询服务等,这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一般由 人力资源经理担当。

  所以,作为绩效管理技术方面的专家,人力资源经理承担企业绩效管理方案的制定责任,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他们还应该恰当地将绩效管理的理念、技巧和方案传达给直线经理和 员工,使他们认识和了解绩效管理,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绩效管理能力,这样做将更有利于绩效管理方案被理解和执行,不断得到修整和提高。

  另外,方案制定了,并不能保证方案就一定能被正确地理解和执行,毕竟绩效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稍有不慎就可能流于形式。所以,人力资源经理应在方案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深 入到每个部门,与直线经理建立绩效合作伙伴关系,与他们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绩效管理工作进展情况,为他们释疑解惑,使绩效管理成为他们更加高效工作的工具,不 断朝好的方向发展。

  3、谁来执行绩效管理的流程?

  当导入了绩效管理并制定了方案之后,接力棒就传递到了直线经理的手中,直线经理能不能把接力棒传递下去,就看他们能否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绩效管理流程了。

  直线经理是绩效管理的中坚,上对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负责,帮助企业提升业绩水平,下对部属员工的绩效发展负责,帮助员工提升绩效能力。所以说,直线经理的执行力尤为关键 。

  那么,直线经理的执行力是否足够强体现在哪里呢?就是体现他们对绩效管理流程的执行力度上。

  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四个大的工作程序,分别是: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绩效沟通与辅导;绩效考核与反馈;绩效诊断与提高。

  在这四个工作程序当中,直线经理都是和员工一起,作为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与员工时刻保持绩效沟通,帮助和辅导员工提高绩效能力,对员工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把考核结果 通过面谈的方式反馈给员工,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不足,在帮助员工提高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的绩效管理能力,和员工共谋发展,共同进步。

  当直线经理完全地履行了绩效管理的责任,严格地执行了绩效管理的程序,企业的绩效管理就真正地落到了实处,相信,企业也一定因此获得更好的发展。

  同时,绩效管理程序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员工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绩效管理程序中,员工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他们自己绩效的主人,拥有并产生绩效,他们不但接受经理的指令,更向经理反馈绩效信息,与经理一起制定目标,与经理一起沟 通绩效问题,向经理寻求支持和帮助,在经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我绩效管理能力。

  所以,绩效管理流程不是经理对员工的单向行为,而是由经理和员工共同执行的。

  结束语:绩效管理说到底就是一个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的过程,当企业真正把这二者恰当匹配起来的时候,绩效管理的成功就有了可能!

  绩效管理的意义

  无论从组织的角度,还是从管理者和员工的角度,绩效管理都能给我们带来益处。首先绩效管理能为物质激励(工资调整、奖金分配)、人员调配和日常精神激励提供依据与评判标准,有效地激励员工。其次,通过绩效计划的设定、绩效考核和反馈工作,改进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成效,促进被考核者工作绩效的改进,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使绩效管理成为管理者有效的管理手段。第三,通过层层目标分解,绩效管理成为保证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从整个组织的角度来看,组织的目标是被分解到了各个业务单元的目标以及各个职位上的每个工作者的目标;而个人目标的达成构成了业务单元目标的达成,组织的整个目标是由各个业务单元的绩效来支持的,也就是由每个员工的绩效来支持的。既然这样,那么组织就不可避免地关心以下这些问题:

  (1)组织需要将目标有效地分解给各个业务单元和各个员工,并使各个业务单元和员工都积极向着共同的组织目标努力。

  (2)组织需要监控目标达成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工作情况,了解各个环节上的工作产出,及时发现阻碍目标有效达成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3)组织需要得到最有效的人力资源,以便高效地完成目标。一方面,通过人员的调配,使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发展,增强组织的整体实力。

  绩效管理恰恰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绩效目标的设定与绩效计划的过程,组织的目标被有效地分解到各个业务单元和个人。通过对团队和个人的绩效目标的监控过程以及对绩效结果的考核,组织可以有效地了解到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发现阻碍目标达成的原因。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为人员的培训和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因此,绩效管理是组织需要的一项活动。

  管理者为什么需要绩效管理?

  管理者承担着组织赋予自己的目标,而每个管理者都是通过自己的业务单元或者团队来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的。管理者都渴望自己在管理上取得成功,因此:

  (1)管理者需要有机会将组织的目标传递给团队中的员工,并取得他们对目标的认同,以便团队成员能够共同朝着目标努力。

  (2)管理者需要把组织赋予的目标分解到每个员工的头上,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目标不是通过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而必须通过团队中的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3)管理者也需要有机会告诉员工自己对他们的工作期望,使员工了解哪些工作最重要,哪些工作员工自己可以做出决策;管理者也需要让员工知道各项工作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4)管理者还常常希望能够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这些信息既有关于工作计划和项目执行情况,也有关于每个员工的状况的。

  这些问题也是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绩效管理提供给管理者一个将组织目标分解给员工的机会,并且使管理者能够向员工说明自己对工作的期望和工作的衡量标准。绩效管理也使管理者能够对绩效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员工为什么需要绩效管理?

  员工在绩效管理中通常是以被管理者和被考核者的角色出现的,考核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是与不愉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当理解了员工对工作的内在需要后,就会发现绩效考核与管理对于员工来说也是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所必需的。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员工在基本的生理需要满足之后,更多的高级需要有待于满足。每个员工在内心都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的绩效,了解自己的工作做得怎样,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首先是出于对安全和稳定的需要,避免由于不了解自己的绩效而带来的焦虑。其次,员工也希望自己的工作绩效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另外,员工也需要了解自己目前有待于提高的地方,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技能更加完善。

【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相关文章:

夏至养生六大原则05-21

养生六大基本原则03-31

班级管理的原则12-08

有效管理的六原则03-31

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调整的六大原则03-22

班级管理的原则有哪些04-28

仓库管理的七项原则04-27

管理中表扬与批评的原则01-24

对绩效管理的认识03-16